网络表情包的符号学解析
Semiotic Analysis of Internet Emoticons
DOI: 10.12677/ML.2023.111024, PDF, HTML, XML, 下载: 275  浏览: 579 
作者: 吴 珊: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表情符号符号学符号功能符号价值Emoticons Semiotics Semiotic Functions Semiotic Values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社交媒体的活跃成长,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表情符号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使用。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本文概括了表情符号表现形式,对其外部的视觉象征形态所特有的表意化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它所具有特殊的视觉效应所具有的作用。在对表情符号的象征化的解析过程中,由于个人符号和组合符号的交叉共鸣、感情共鸣,在具体的网络空间脉络中相互转换,最终实现意义和现实的均衡。本文从网络表情的本质和特征出发,研究了网络表情的特性和应用功能,及其在社会中体现出的各个方面的价值。
Abstract: In the online environment, with the active growth of social media,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has changed and online emojis are widely used in social media. From a semio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outlines emoji expressions, analyses the unique ideographic symbolic properties of their external visual symbolic forms, and discusses how emojis embody functions through their unique visual effec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ymbolisation of emoji, a balance of meaning and reality is finally achieved due to the cross-resonance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of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symbols, which transform into each other in a specific cyberspace vein. Starting from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emoji,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s of online emoji and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ir value embodied in society.
文章引用:吴珊. 网络表情包的符号学解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 170-17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024

1. 引言

随着社会媒介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随之不同。在社交媒体上,互联网表情符号是新的审美流行。目前国内外对表情符号方面的研究涉及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这是对其形式特征、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盛的今天,人类对事物的精神层次的探索日益增强。在表情包的制作上,采用搞笑的、或可爱的、或夸张的、或令人愉悦的表情。在社会媒介中体现个人性格的同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也成为了表情包的一部分。近年来,表情符号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表达的一种方式,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象征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套互动符号系统。

2. 网络表情符号学分析

索绪尔于1984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次提出了“符号学”这个概念。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1]。”

索绪尔将符号关系区分为两种 [1]。一种是任意关系,即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由于这是任意的、任性的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规则,两者被结合为符号。“:-)”和“:-(”是表情符号在网络世界出现的开端,前者表示微笑,后者表示悲伤。而单看构成这两个表情符号的材料字符“:”,“-”,“(”,与表情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它们被长期用来赋予意义的事实导致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不可争辩的”惯例。这种惯例的结果是它不能被随意改变。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这种任意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集体的、共同的、积累的结果,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法定的关系 [2]。第二种符号关系是肖像关系,指称者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由指称者决定,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即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某种本质的共同性。在具体形象阶段,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是为了更直接、更清晰地传达用户想要表达的内容,具有一些相似或共同的特征。例如,构成面部表情的物质元素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类似的物体对应物,“眼睛闭上,脸颊发红”代表“害羞”,“眼泪”代表“伤心哭泣”,“整张红色的脸”代表“生气及愤怒”。身体运动的动态表达的加入扩大了对身体动作的渲染,从“表情”到“情绪的表达”,就像比心的动作代表了对对方的爱与感激一样。

3. 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和特性

网络文字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字,它与键盘上的文字、图像和模拟人体情感的文字融为一体,成为网络社会中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

(一) 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

“表情符号是通过各种组合及变化,构成的一种被赋予一定语义信息的非语言传播符号 [3]。”由于符号是相对复杂的系统,学术界对符号形式的分类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

1) 视觉符号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形式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去感知。上课铃可以通过听觉感知,盲文可以通过触觉感知,网络表情符号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所以,从符号形态的角度来看,网络中的表情符号就是一种视觉符号。根据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人与人交往的互动是由于符号和含义而产生的。视觉作为人类的象征体系的基石,通过眼睛获取知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另外,图像思考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思考方式,视觉符号能最好地表达情感。因此,比起语言和文字,人类更容易理解图像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网络表情流行的理由之一。表情符号是视觉上识别的印象符号,可以传达语言和感情,用于建立网络上的人际关系。

2) 象似符号

符号学的奠基者皮尔斯把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划分为“象似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x)、“规约符号”(Symbol) [4]。象似符号是把物体形象化或模拟化,以体现物体本身所具备的特性。网络表情符号是一种类似于替代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构造的象征,它是基于形象的表达手段,一般都是模仿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行为来表达情感,属于“象似符号”。可见,网络表达符号是一种可以被认知的物理媒介,承载着特定的社会资讯。表达式是一种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的图形,它能表达某种意义和情感,在网络交际中被广泛地运用。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

网络的表情文字逐渐发展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与网络语言相比,其突出特征是:

1) 感情的直观

与语言表达方式相比,行为和表达方式更能直接表达说话人的情绪,在虚拟的网络中也是如此。通过图像和文字组成的表情和动作,可以通过视觉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交谈的人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彼此的情绪。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交流时,人们会采用多种面部、手部等各种“表情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因此,在社交软件里,人们常常使用各种各样的面部及手型表示心情以及对他人态度。例如在聊天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使用一些简单而又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情包来表示对对方的喜爱之情,如点头微笑,亲吻等等,从而达到更好地沟通的目的。

2) 辅助文本

网络表情符号可以辅助网络文字表达内在含义。网民在聊天活动中大部分都会利用文字进行日常交流,由于无法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有时会出现信息传达不准确或传达错误的情况。使用表情符号可以强化想要表达的感情,更为直观具体的传达自身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使得对话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 运营便利性

随着网络聊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聊天工具。另外,由于很多网民将自己制作的表情包发布到了网络上,因此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表情包。从网络表情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符号的变化:从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图形符号、到表情符号、动态表情符号、动态表情符号等,在艺术形态上也由抽象到概念、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动态。在表达方式上,表达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系列,以图形符号为代表。这种现象与当今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社会互动到个人情感的表达,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网络表情在信息传递、情感互动、符号意义编码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艺术形态的持续发展。表情符号与艺术表达方式,二者相得益彰。

4. 网络表情符号的价值

由于传统的文字交流过于单一及平面化,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兴起,人们日常交流开始离不开使用大量的表情符号,从而带动着表情符号文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交媒体是表情符号使用最频繁的地方,从腾讯QQ,论坛,贴吧等传统社交媒体到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社交平台,表情符号无处不在地展示出其强大的适应能力。依托网络社交平台,表情符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产生出文化、社会、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使得用户与网络平台的需求都得到了很好地满足。

(一) 网络表情符号的文化价值

网络空间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分享信息,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这些分享与表达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网络文化。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是革命性的表达突破。网民们渴望表达,追求彰显个性。通过在网络空间的自由表达,人们可以强化自身角色标签,寻找身份认同感。表情符号作为网络空间最时尚的表达方式,也是网民们最爱使用的沟通交流工具。他们喜欢使用表情包进行自我表演。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而每个人都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在用某些技巧控制自己给人的印象 [5] ”,他认为人们的社会互动,其本质就是一种表演。社交平台就是网络空间里的表演舞台。人们藏匿在网络背后,使用网络表情包重塑自己的形象。有时人们通过不同的表情符号来进行表演,掩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使用这种神秘的方式来完成个人表演。有时人们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将平时在现实生活中隐藏起来的情绪放大,以调侃的方式来表达话语权,以释放内心压力 [6]。表情包让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互动交流快速高效,发送一个表情包即可表达千言万语。同时表情符号的开发紧跟社会关注热点,内容包括对热点事件的描述,以及网民对这些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讨论。然而,这种高速的信息传播实际是一种敷衍的思考方式和对趋势的盲从。由于各种信息的爆炸性呈现,人们需要快速接受有效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导致了人们在解码表情符号的过程中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容易被互联网上的大多数声音所迷惑。这样的表情包文化显然是高速、娱乐至上、缺乏深度思考的互联网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社会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身份是一种标志和符号,它在个体成员的互动中识别个体差异,它赋予社会以秩序和结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整体定义的身份。熟悉的身份包括:性别、种族、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职业等等。群体是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共同身份属性的人组成的,这些人能够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同等的身份尊重。当然,群体也可以有身份,这就需要一个认证的工具。随着表情包的盛行,网民开始用表情包来讨论社会热点、八卦新闻和敏感公共事件等方面的事件或事物。个人对表情符号的使用,其实是对表情符号的重新诠释,在传播过程中暴露了制作者或使用者的一些基本个人特征,如个性特征、审美偏好、语言风格特征等。表情符号中的“情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标记,同时也是一种可以辨别人群的方法。社会化网站可以把文化水平、认知结构和表现形式相似的人群“塑造成”一个由表情组成的团体,在此团体中,人们相互传递文化身份和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一种归属。在此背景下,他们彼此间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念得以传递,从而使他们对团体产生一种归属。当个体得到团体的认可时,他们就会丧失某些人格,并与新团体融合。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新团体”里每一个人就好像带着一个面具,用自己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观点,而表情符号则是一种更具权威和凝聚力的象征,它能传达人们对社会的事情和对公众的反应。因此,表情符号既可以满足群体的身份需求,也实现了群体身份认证的功能。

(三) 网络表情符号的经济价值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可以加工成标识,商标,店铺招牌,促销,动画产品,网络游戏等等。还可以开发网络游戏,动漫,制作表情,主题公园等。近年来,表情符号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和创意产业,它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商标”与“表情”的结合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行销手段。把“情感”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带有“商标”性质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还可以使“表情”更加接近消费者,在客户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5. 结语

网络传播媒体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联网表情发布的发展,促进了基于图像的会话体系的构建。网络表情符号有夸张、玩笑、讽刺等表意,弥补了跨越时空的感情交流不足,提高了网络交流的感染力和相互作用。而在表达的过程中,表情编码和编码过程也体现了交际双方不同的思考模式和认识习惯,从而增强了自身的情感认同。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了一种娱乐化的倾向,而在互联网上,人们的互动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在象征意义上,表现出的图像象征性的特点日益突出。互联网上的情感表达方式与情感的释放是一种潮流文化,它具有文化、社会和经济的三重价值。

参考文献

[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2] 刘涛. 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0.
[3] 曹进.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134.
[4] 郭鸿.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两大理论系统的要点——兼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置疑和对索绪尔的挑战[J]. 外语研究, 2004(7): 1-5+80.
[5]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201-220.
[6] 葛在波, 何俨芳. 网络文化语境下表情包传播现象初探[J]. 东南传播, 2018(7):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