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Weinan
DOI: 10.12677/ASS.2023.122080, PDF, HTML, XML, 下载: 228  浏览: 2,123 
作者: 杨 丽, 郝 然*: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李 瑜:渭南高新中学,陕西 渭南
关键词: 陕西省乡村振兴渭南市Shaanxi Provi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Weinan City
摘要: 为了解渭南市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提出意见为其乡村振兴作用提供实践经验。基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理论逻辑上的一致性,历史逻辑上具有前后继承性,在乡村振兴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所以通过先前扶贫经验与实际走访调查总结出,渭南市乡村振兴应该从资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规划、制度等方面制定发展策略。这些都为乡村振兴政府发挥其有为作用指明了宏观方向,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在乡村振兴时期,从宏观角度看,应将重点继续放在资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规划、制度制定上,以保证乡村振兴的持续性,确保在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保护脱贫脆弱性,巩固乡村振兴的基础。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rural development in Weinan City and sum-marize them, put forward opinions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its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consistency of theoretical logic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istorical logic has inheritance, and it also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through previous poverty alleviation experience and actual visit survey, Weinan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ld formul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apital,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system, which all point out the macro direction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government to play its role,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emphasis should continue to be placed on finance,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nsur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on the basis of poverty eradication, protect the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杨丽, 李瑜, 郝然. 渭南乡村振兴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2): 581-58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208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省市的经济如何高质量快速地发展也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做到乡村全面振兴,还要做到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 。现阶段,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坚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更高目标,是脱贫攻坚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近年来,各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东西部联系协作取得丰硕成果,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新格局 [2] 。近几年,陕西省在乡村振兴方面不断加强,由于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陕西省各市区仍面临着许多难题。尤其以渭南市乡村发展困难矛盾最为突出。到2021年底,渭南市常驻人口总数约为463.1万,其中乡村人口为占比达到48.93%,由于甘南地理位置特殊,民众生活不便,出现了严重的发展问题 [3] 。贫困程度深,大多数人均经济指标排在陕西省十个市、区的末位,与全国、全省差距较大。202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为3747元。地方财政自给率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渭南市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吃饭”与“建设”的矛盾突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主要依靠中央和省上的支持。2021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为95.37亿元,仅占全省的3.437%;财政支出468.15亿元,占全省的7.713%。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侧,可开发利用的其他土地地块零星分散不集中,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宜耕后备资源有限。人口逐年增长,耕地持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难度加大,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将逐年增大。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布局分散,人均用地超标;独立工矿用地中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分布过散,土地产出效益较差。不合理建设与农业生产导致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环境恶化造成水源涵养功能日趋减弱,人地矛盾十分突 [4] 。因此,分析解决渭南市的问题,对于陕西省经济发展、社会平稳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2022年10月对渭南市临渭区吝店镇、官道镇;蒲城县原任乡;白水县雷牙镇、尧禾镇;合阳县河池镇等11个乡镇进行走访调研;另对乡村收入与乡村生活环境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结果研究。

2. 渭南市乡村振兴现状与问题调查

2.1. 生产要素限制性高

农业生产方式严重滞后。农业生产付出成本比较高,然而受到远离市场,交通不便,品牌效益低等因素,收入相对效益低,持续单一依赖追加投资、增加规模等传统粗放生产方式无法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抵抗自然灾害程度弱。

2.2. 乡村生活环境治理压力大

渭南市历史悠久,导致乡村建设早,设施老旧,建设更新缓慢,部分乡村缺乏建设规划,导致生活生产的废水废气无法科学处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对发展缺乏正确的认知,卫生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多数村庄的环境处理治理费用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缺乏主体治理积极性。

受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渭南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从现就业水平分析,大多数穷人的收入增长乏力,高度依赖农业生产,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作活动行为相对落后。

2.3.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内掉队

现阶段,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建设水平低,覆盖面不高,难以满足区域乡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刚性要求。对春旱和夏涝的能力较弱。在一些偏远地区,生产生活依赖人力,电力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2.4. 地缘偏僻,地域封闭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东部,属于关中平原,经济重心位置相对于周围县市非常偏远。此外,渭南市人口较为分散,空间距离较长。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重心的偏远,与周边县市的交通受到距离和地形的限制 [5] 。导致区域协作发展水平较低,乡镇产业协同发展成本较高,企业发展缓慢,对乡村振兴推动力不足。

2.5. 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不够,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覆盖的省份,发展在全国省份属于中等水平,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渭南市在陕西省内也属于靠后水平,长期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帮扶,群众在多年来受益于政策财政的补贴的情况下产生了依赖作用,群众对于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仍然停留在“发展工作就是等钱”“振兴工作靠国家财政”等的落后想法认识中,底层政府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对上级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群众对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工作转变认识不足,仍然依赖过去“输血式”的单一模式,自我参与度不高,自身“造血”能力不强 [6] 。

2.6. 金缺口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渭南市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基础条件差,乡村地区范围广、农业人口多的现状很难依靠乡村振兴的政策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此外市政府财力不足,乡村振兴规划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量大,只靠政府财政的单方投入是不够的,而该市社会资本和民办企业薄弱,第一产业收入占经济来源的比重大,民众还指望通过专项资金拉动地方产业的发展,但当前各项资金缺口大都难以解决,实施产业振兴乡村道路的难度较大 [7] 。

2.7. 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担子重,缺乏专业人才

渭南市的基层干部在开展乡村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同时每年上级部门摊派的任务和下放的硬性政绩考核指标也给基层干部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很多基层干部面对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基层干部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落实会存在偏差,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缺乏,乡村振兴成果不显著。

2.8. 政策极具相似性,忽视主体发展特殊性

陕西省区域差异非常大,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各地区应该在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框架下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区域差异非常大,如果采取一种模式,可能会出现不符合实际的结果,会产生政策针对性不强,多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适性政策,要制定出符合大范围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更要关注到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群众的发展需求 [8] 。没有考虑到主体发展的特殊性,没有清晰认识到因地制宜,就容易产生发展雷同等问题,使得上层一些政策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基层,导致效果不尽人意。

3. 推进渭南市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充分认识一些地方脱贫基础还比较弱、部分脱贫群众的返贫风险依然较高、个别返贫现象可能随时出现的问题,防止精神松劲懈怠,避免策略开倒车,严禁想法一任一策,防止贫困卷土重来,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红线。同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从短期政策看,设立5年过渡期,摘掉贫困帽子但不摘责任、帮扶、政策、监管。

3.1. 产业发展与地方优势产业结构探索

渭南市要综合运用自身的地理有利条件,细分合乎实际的乡镇产业发展思路,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成为绿色、可持续、优势明显的产业链,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乡村经济增长、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的产业政策结构优化转型。多元化是乡村产业的必经之路 [9] 。从现实产业发展情况看,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越来越困难,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坚持走集群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乡村资源整合力度需要加大,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优化,增加乡村产业、产品上档次的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由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3.2. 合理进行乡村改造,设点推广

科学建设新乡村,保持有村庄别具一格的风貌、景观、文化,凸显乡村之间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启动试点乡村建设,集中精力打造一批乡村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主题、以山水为特色的美丽乡村,研究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3.3. 政策扶持,加强精准程度

制定定向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定向发展目标机制,是渭南市解决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的关键。根据实地调查,明确帮扶人口的数量、类别和发展水平。实施登记、备案和档案卡的相关程序,以引导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分类规划,努力把国家政策、资金落实到群众,把项目落实到家庭,把政策执行到每村、每组、每户、每人。

3.4.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第一,为了加大资本投资建设强度,财政单位扩大援助政策的范围和参与者,拓宽本地区开发的融资渠道,为连片乡村地区成立专项振兴基金,降格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推动多主体参与乡村振兴与地区开发 [10] ;其次,在拟定地区开发规划时,发展资金的使用要切近民生事务;三是要强化对乡村振兴资金利用的督察作用,对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发展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健全资金绩效考核制度 [11] 。

3.5. 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来减轻发展压力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要提高增加对乡村的公路、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教育等专项投资,才能够有效改善渭南各县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当前,陕西省通过加大投入,在渭南市乡村中小学实施了网络教育在线直播,使其能够享受与重庆、西安、成都等地同等的教师教学。然而,依靠在线教学和教育明显是不够的。以推动渭南市乡村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关键,把握对口省市优质医疗教育水平和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培育和推进基层医疗组织,逐渐完善医务人员生活保障机制 [12] 。

3.6. 加大宣传力度,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人翁

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要坚持人民至上、农民优先,提高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首先,我们要增强主体意识。拓宽宣传渠道,多元化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和目标,让目标在农民面前更加看得见、看得见。我们将蓝图引入他们的脑海,将愿景转变为“责任土地”和“承包土地”,唤起他们作为土地所有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自愿投身于改善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工作、美丽乡村的伟大事业。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农民积极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引导农民现代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理论教育,帮助更多农民提高科学文化和职业素养,增强发展致富能力。支持和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和引导农民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走上个体适应性发展之路,确保人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释放最大的人的影响。

3.7. 合理确定标准,突出区域发展特殊性

针对渭南市各县市乡村发展建设的问题与现状,提出合理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为保证各地区建设与发展得到明显改善,在乡村建设中,需杜绝不符合乡村实际、超越当前发展阶段、不为群众所认可的建设。要在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下开展基础建设,避免将专项资金花费到意义不大的面子工程,也应保障财力可持续、可承受,按需求、按短板进行建设 [13] 。

3.8. 提升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及专业性

首先,选拔干部能力才是关键,应坚持把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农村地区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因此有必要突出不同村庄的特点,以吸引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只有干部能力强,治理水平才能高效。为了弥补在村里工作的高学历人才的低收入,制定相应的待遇和补贴政策。其次,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不仅要对干部进行专业培训,还要对党建、农业经济、政务公开、计划生育等各个专业领域进行专项培训;更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干部,改变教学形式,线上 + 线下全面学习教育培训;组织开展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定考核机制,每季度对干部进行考核,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洪天云.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 秘书工作, 2022(4): 9-11.
[2] 史战红, 周文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 2021, 37(19): 1-4+147.
[3] 王晓毅.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 人民论坛, 2022(1): 10-17.
[4] 王岭, 孙梦爽. 传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力棒”——首次听取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的报告[J]. 中国人大, 2022(14): 34-36.
[5] 任亚萍. 甘肃“两州一县”脱贫攻坚的实践及启示[J]. 新西部, 2020(5): 30-31+8.
[6] 刘倩.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9(5): 52-55.
[7] 胡芳. 奏响乡村振兴时代乐章[J]. 新湘评论, 2022(12): 40.
[8] 贡布草. 渭南市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9] 徐吉宏, 王建兵. 脱贫攻坚背景下甘肃贫困村退出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新西部, 2019(Z1): 57-62.
[10] 王健, 潘志宝. 精准扶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实践与创新[J]. 实事求是, 2015(6): 42-44.
[11] 罗军. 广西农信创新金融精准扶贫切实助力乡村振兴[N]. 农村金融时报, 2020-11-30(B01).
[12] 陈东, 豆晓甜.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探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2): 110-112.
[13] 刘春莲.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运作体系和推进策略[J]. 农业经济, 2020(11):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