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网站用户的使用心理研究
Study on the Use Psychology of Bullet Screen Website Users
DOI: 10.12677/JC.2023.111014, PDF, HTML, XML, 下载: 115  浏览: 54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蒋雨桐: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滁州
关键词: Bilibili弹幕文化媒介文化用户心理 Bilibili Bullet Screen Culture Media Culture User Psychology
摘要: 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一种新的评论方式:弹幕——在观看视频中发布自己的评论的视频网站应运而生。弹幕这种独特的、打破固有行为的互动评论方式,逐渐吸引着年轻用户参与、探索和分享的心理。因此,本文选取了国内典型的互动型弹幕网站Bilibili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三种研究方式,通过研究弹幕视频网站下用户的心理特征,以及其产生这些心理特征动因的方式,以更好地了解弹幕用户的心理需求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弹幕网站的发展。
文章引用:蒋雨桐. 弹幕网站用户的使用心理研究[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1): 89-9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1014

1. 引言

弹幕一词最早起源于一种军事方面的用语,指的是密集的炮火射击,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 [1]。英文名称为“Bullet Hell”或“Bullet Curtain”,前者翻译为子弹地狱,后者译为弹幕,而国人一般习惯称其为弹幕。2008年,视频网站AcFun (A站)引入弹幕评论系统之后,紧接着Bilibili (B站)也于2010年加入了弹幕视频网站的行列——其创建者和使用者多为御宅族 [2]。国内的御宅族和ACG文化爱好者们(动漫爱好者)在对Niconico网站进行了一些模仿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改良,虽然在改良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误用,但是其新的含义也被逐渐固定下来,即:由原本的大量评论才能称之为弹幕,至如今每一条评论都可称之为弹幕。

哔哩哔哩弹幕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发展前景最为光明的一个弹幕网站,年轻用户是其网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年轻用户也是弹幕网站的巨大组成部分),因而在B站中的年轻用户,也是弹幕网站的绝大多数用户。其庞大的弹幕网站用户数量、先进的弹幕技术、国内弹幕网站的稳固地位以及活跃的弹幕每月参与人数,是选择其作为弹幕网站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弹幕和网站联系在了一起,弹幕和网站也逐渐形成了共生的关系,弹幕借助网站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网站也凭借弹幕的入驻变得更加绚丽多姿。但究竟什么是弹幕,以及弹幕又有着何种特性,这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打算从B站入手,通过哔哩哔哩网站,了解B站的发展与弹幕之间的联系,并且对弹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2. 弹幕网站的用户心理特征

2.1. 互动心理

弹幕这种新型的评论方式,打破了原本单向传播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可以发送弹幕的双向传播模式。这种新型模式的出现也为用户之间的进一步互动奠定了基础。这种互动心理的表现,一般体现在用户对弹幕的使用情况中,在B站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B站中,用户可以在观看弹幕的同时,可以实时发送评论,这也是哔哩哔哩弹幕网站的优势之一,利用其强大而又多样化的弹幕系统,比如空间弹幕、高级弹幕以及BAS弹幕等网站特有弹幕,使得用户在使用哔哩哔哩网站弹幕之际,不仅增强了用户和视频的联系和体验感,而且可以加强用户与用于之间的互动,让用户体验到及时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这种感觉。正是B站的这种多样化、系统化的弹幕防止,使得用户之间的互动变得独有其道。这种通过弹幕的互动形式,激发着用户之间渴望交流的心理,仅仅通过弹幕就可以满足用户自身互动情感的需要,进而摆脱精神上的孤寂,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可以交流的天地。

2.2. 认同心理

用户在发送弹幕之际,有一种渴望认同的心理,即找到共鸣的群体。用户在观看弹幕之际可以发现与自己相像甚至是相同的思想,进而心理上达到认同。无论是发送弹幕,或者是观看弹幕,其中部分原因都是渴望得到一种回应,这种回应使得现实生活上的人感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认同,就是发送弹幕的用户所想要寻找的一种群体之间的认同心理。而哔哩哔哩弹幕网站恰好是一个促进用户心理认同的极佳平台,用户通过对于二次元的认同和热爱,各种二次元爱好者在B站相聚,通过发送和观看弹幕都可以获得归属感和亲切感,这便是认同心理在B站中的体现。

用户发送的信息渴望的得到回应,并且希望自己的意见和大多数意见一致,其结果可能造成网络中的“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中,因为网络本身所具有匿名性、低门槛、易操作等特征,可能会对沉默的螺旋效应有所消减,但网络世界依然会有这样的心理存在,这也是一些网名在用户渴望在弹幕中找到共鸣的一方面原因。

2.3. 匿名心理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网络匿名性,弹幕网站中的匿名,指的是用户通过观看弹幕文字无法得知发送弹幕的用户是谁,处于何地。正是这种匿名化的潮流,使得使用弹幕的人数逐渐增加。匿名心理使得弹幕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原本内心害羞的人通过弹幕匿名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甚至创造出一些十分奇妙的弹幕、新颖的弹幕,逐渐使弹幕朝着更加优越的方面进步,不仅使得弹幕形式多样化,也使得人们思想创新更进一步阶梯。另一方面,弹幕匿名的加剧也使得一些言论过于激烈,言辞中带着刀剑、不雅、不文明用语的出现,更加严重的甚至造成弹幕中的网络暴力。

原本的B站弹幕和众多弹幕网站一样,只可以看到文字,而无法得知出处。这也是原始B站和其他弹幕网站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就是满足用户的匿名性心理。经过哔哩哔哩的不断改良和完善,B站的弹幕系统已经可以充分地获取用户发送弹幕的信息,这是对于匿名带来不利影响的防治。如今的B站可以充分发挥匿名性的优势,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对一些不雅言辞进行追踪,以更好地治理网络环境。这就使得用户在B站使用弹幕之际,既可以体验到匿名带来的乐趣,又可以更加安全地使用弹幕。

3. 用户心理特征产生原因

用户在使用弹幕网站之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错心理,如趣缘、互动、猎奇、认同、匿名心理等。而促使这些心理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来自用户的真正内心需求和心理上所需要的满足,正如用户群体归属感的需求、个性化自我的实现等内在需要因素。在研究用户心理的基础之上,探索出用户产生这些心理的真正原因和内在需求,是本文接下来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3.1. 群体归属感的需求

弹幕这一新型得到评论方式的出现,使得个人变成不在孤身一人的存在,通过及时的内容互动、对共同喜欢的内容讨论,他们拥有了共同的心理慰藉,寻得了共同的“知己”,内心获得了充实,打破了独自一人的精神上的孤独。这是用户通过弹幕想要获得理解,即认同心理的需要,渴望发送的信息得到回应,希望情感能够获得认同。同时,他们因共同爱好、兴趣的相遇,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认同,也是趣缘心理的一种体现。

而B站为用户们提供归栖之处,对于二次文化的共同热爱,使得这里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并发送弹幕评论。而正是共同的喜欢使得他们的汇聚,使得他们遇见进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群体。群体中因发送各种各样的弹幕而碰撞出火花,进而达到共识,思想的汇聚使得他们逐渐增强彼此之间的群体归属感。

3.2. 娱乐游戏的满足

大家对于弹幕也有部分原因是单纯娱乐游戏的满足,通过发送弹幕使得自己开心、愉悦。无论是发送弹幕,亦或是观看弹幕,都可以在自己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发送弹幕使得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对事物的吐槽、意见使得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观看弹幕也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趣味,平淡的内容加上现实生活中有趣灵魂的画手就变得令人出其不意,一些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语言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少趣味。包括其中的恶搞、无意义的吐槽等也是满足个人的一种内心需求,即用户们“游戏心理”的实现。在B站中的娱乐调侃可以说是众多弹幕网站中最为形式多样,也是最为创意灵魂的。B站的定位和风格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其中娱乐游戏。

这种娱乐游戏的实现,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在玩耍时的匿名心理的需要,同时恰好为用户之间互动量的增加奠下了基石,娱乐的增加意味着沟通和互动的需要,希望通过自己的“游戏”,来达到吸引人互动交流,进而促使互动心理的产生。

3.3. 个性化自我的实现

原本死板的评论变成了随时随地的互动交谈,打破了用户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则,重新构造出一种新型的评论方式,给现代人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

现代年轻人多喜欢挑战自我,打破规制。弹幕是主流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属于亚文化的一种,而共同的爱好使得他们形成一个聚集成一个亚文化群体。这种亚文化的小群体是现代青年个性化的一种表现,追求与众不同,实现自我个性化的突破,追求自己真正的乐趣、喜好和自己所爱。通过发送特定颜色、特定文字,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实现个性突破的狂欢和汇聚,突破原本的规则,重构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而猎奇是吸引现代年轻用户追求个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猎奇意味着突破自我,打破原先传统的固有方式。弹幕对于用户而言,正是一种对于重构规则的新事物进行探索方式。它新颖、独特、创新的评论方式,也不断促使用户带着好奇,想要探知。而B站这一弹幕网站的存在,其弹幕地位之深厚,新鲜创意之显著,极好地满足了用户对规则重构的探索和好奇,因而也成为了年轻用户们突破自我、追求个性的平台。

3.4. 自恋情结的需要

弗洛伊德曾说,正常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着一定程度的自恋与自爱 [3]。在发送弹幕中也是如此,人们希望自己发送的弹幕收到关注甚至是回应,因而会十分认真地去编辑自己的内容:风趣、幽默、搞笑的弹幕往往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甚至是回应。观念一致的弹幕也是他们所希望的,用户可以在其中寻得共鸣。

物质产品得到一定满足的当代,渴望受到关注,害怕孤独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理,其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人们通过弹幕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并且渴望收到回应,这是大多数使用弹幕的用户所希望的,以此来消减现实生活的孤寂感。这种自恋情结的出现也为用户之间的互动心理和认同心理的出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渴望回应一方面是希望收到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被认同。自恋情结逐渐发展演变,进而使得用户产生出互动心理和认同心理。在B站中,原本的自恋情结是一种对回应的表面掩饰,其真正的目的是:用户发送弹幕也是本着一种认同和相交的心态,渴望达到回应与认同的心理。

4. 展望与建议

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网络的“匿名效应”,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匿名”的掩盖下表现出真实的自我,甚至是迷失自我,因而使得网络环境变得十分严峻。弹幕这一新型的评论方式,因评论内容的及时性、匿名性和群集性等特征使得评论内容参差不齐,甚至可能导致群体极化,因而用户自身的自律性变得十分重要。加强自身责任感,在编辑、发送弹幕内容之际深思熟虑,文明用语,为网络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是每个网民和用户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弹幕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评论方式,因此其与身自带着低门槛、易操作、低标准的特性。因此,用户在观看和发送弹幕之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自律素养,提高分辨是非辨事情真假、切勿盲听盲信,理性的对待弹幕内容,减少个人情感的带入,争取做到“旁观者清、当局者明”。

弹幕用户多以青年群体为主,专业从事该行业的人仅占少数,因此行业内专业人士应秉着“先富带后富”的原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更好地带动主要用户,同时青年群体自身要加强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律修养,为网络创文明之路,为社会创和谐之路最后,加强用户外部管理和监督,确保用户更好的遵循管理规定。由内而外,双重结合,进而增强用户自身的自律精神。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诞生出的评论的新型方式,使得原先只能进行在线观看的视频,变成了用户可以进行参与互动的一种视频——弹幕。弹幕的出现虽然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进行互动、参与,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比如不文明用语的刷屏,对用户视觉方面造成的体验感困扰,观看弹幕没有清理内存使得手机存储功能的下降。因此,弹幕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弹幕技术的改进方面,在用户观看弹幕之际,网站本身可以对弹幕观看形式进行调整,比如对弹幕透明度的调整、对弹幕覆盖领域的选择方面,以防止用户不习惯弹幕而被满屏遮挡,而导致体验感变差。同时,弹幕网站应该加强对不文明用语的追踪,对一些粗俗言辞进行警告,以净化网络环境。强化弹幕网站本身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为网络文明贡献一份力,也是网站本身必不可少的一条道路。

用户在参与弹幕发送,以及弹幕观看弹幕之际,要时刻铭记遵守弹幕网站的规定。在弹幕网站中要做到:自律、文明、自觉。即在弹幕网站发布弹幕之际,要做到从自身做起,养成一个懂得在发送弹幕之际约束自己,自觉提升自身素质,为创造文明弹幕网站出一份力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中同样存在着这一规定,因网络的规定主要包括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而网络规定主要偏向道德方面,因而用户的自觉、自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户在网络中主动遵循文明规定,自觉遵守弹幕道德,是用户自身素养的一种体现,对自身人格的修养以及道德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帮助。就像一句文言所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 ”,用户在遵循文明规定的同时,也为互联网的文明发展默默地贡献出一份力,网络中的每一位用户都出一份力量的话,那么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就指日可待了。

5. 总结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弹幕的存在创造了崭新的共享体验,为视频观众增加了一定的娱乐性,体现了认同心理、互动心理和匿名心理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各项需求,有着提高用户黏性的作用。弹幕文化本身作为一种亚文化,在逐渐转向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给予其积极的引导和规范,克服弊端,让弹幕在大众传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视频弹幕文化与网络社群话语表达研究”(20221037704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一, 曹圣琪, 王彤. 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 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 青年探索, 2013(6): 19-24.
[2] 陈席元. 弹幕话语建构的青年亚文化网络社群研究——以哔哩哔哩网对Keyki事件反应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20): 4667-4669+4721.
[3] 肖玮颉. 从弹幕现象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J]. 今传媒(学术版), 2015(8): 20-21.
https://www.taodocs.com/p-70207678.html
[4] 徐创. 弹幕视频的受众特点分析[J]. 传媒评论, 2016(7):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