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汉语初级班学生语法学习偏误分析
Analysis of Brazilian Students’ Grammatical Learning Errors in Chinese Beginner Class
DOI: 10.12677/ML.2023.114174, PDF, HTML, XML, 下载: 248  浏览: 352 
作者: 李 飞: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关键词: 汉语学习葡汉语法对比偏误对比分析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Comparison of Portuguese and Chinese Grammar Error Comparative Analysis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了解中国、向中国学习的首要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由于汉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差别甚大,因此许多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误。本文以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汉语初级班学生为例,以笔者亲身教学实践为背景,以学生课堂练习中所出现的偏误为样本,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偏误原因整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母语为葡语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 Chinese is the primary way 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and learn from China, so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hoose to learn Chinese. Since Chines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Western languages, many Chinese learners inevitably make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hinese. This paper takes the students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at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Goiás, Brazil, as an example, and uses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practice as a backgrou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students’ errors in classroom practice, with a guidance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earch method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help native Portuguese speakers learn Chinese better.
文章引用:李飞. 巴西汉语初级班学生语法学习偏误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4): 1303-130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174

1. 引言

葡萄牙语作为巴西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是世界第六大语言,在全球拥有约2.3亿使用者;而汉语隶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文字以及语法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三方面也是巴西学生学习汉语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外语学习从本质上讲,属于“翻译”的过程。翻译是把“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 [1] ,对于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者而言,就是葡语和汉语的转换。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在语音和汉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受其母语的影响较小。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开始接触汉语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学习者会受到其第一语言迁移的影响 [2] ,这一观点也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尤其是在句法结构方面,大多数学生会采用“逐字翻译法”,将母语和汉语一一对应,产生偏误,例如葡语中的双重否定表示的依然是否定的概念,而汉语的双重否定则表示肯定,如果不注意区分,那么句意将大相径庭。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初级阶段打好基础,避免出现上述等类似的偏误,笔者节选了学生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偏误,通过归纳分析,最后总结出解决方案,给巴西学生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葡语为母语的学生一些启发,帮助其更好地学习汉语。

2. 偏误类型及原因

2.1. 数词混淆

练习一:分别用“二”、“两”和“俩”造句。

学生一:我有二个朋友。

学生二:他的老师有两孩子。

学生三:教室里有俩个人。

上述的三个句子节选自笔者讲授“数词的用法”之“二”的拓展延伸时,学生的课堂习题。汉语中存在多个词来表示数量“2”这一概念,除了上述的三个例词之外,还有“双”、“对”等;但对于巴西人而言,在他们的母语中,只存在一个单词dois来表示所有的“2”(葡萄牙语中数词“2”是有阴阳性区分的,此处只选取它的阳性形式为例),出现了“一对多”的情况,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分不清到底该选哪个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量词。量词又是葡语当中没有的一种词类,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讲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首先,“二”通常单独使用于某些特定的多音节词中,例如“星期二”、“二年级”、“二月份”,多含“次序”之意;也可用在表示长短、容积和轻重等量词(即度量衡单位)的前面,如“二尺布”;“两”后需要加上量词和名词,构成“两 + 量词 + 名词”结构,整体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进而学生一和学生二的错误句子就可修改为“我有两个朋友”和“他的老师有两个孩子”。“俩”与“两”的用法几乎完全一样,唯独就在于“俩”后面直接接名词,无需加量词,所以例句三的正确表达应为“教室里有俩人”。因此,当学生在做其他练习,例如选词填空时,就能够根据后面是否有量词来选择相应的“2”,避免出现偏误。笔者在对此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采用了演绎法的教学方法,即先给出理论依据,之后配合大量例句的介绍,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之后进行练习,并将他们的错误句子跟正确例句进行对比,自己完成纠错,做到“知其所以然”。令笔者欣慰的是,通过对上述偏误的分析,以上三名学生不仅成功地纠错,而且还用其他不同的词正确地改写出了原句的同义句,实现“举一反三”。所以笔者认为,在二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其是目的语与学生母语差别甚大时,教师应选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同时要给学生输入对比意识,重点放在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上,这样有利于避免因母语负迁移而带来的概念和用法混淆的偏误。

2.2. 量词的遗漏与错用

练习二:将下列葡语句译成汉语。

原句a:Eu tenho quatro livros de chinês.

原句b:Ele comeu cinco pastéis de nata.

原句c:O meu pai compra três calças.

学生a:我有四书汉语。

学生b:他吃了五蛋挞。

学生c:我的爸爸买三裤子。

通过上述三名学生的答案,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错误的,是不通顺的。而他们出现偏误的共性原因,就是遗漏了汉语中的量词。上一节中我们提到,量词是解决数词混淆的关键,就其本身而言,量词也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语法点。量词,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1,量词在汉语的使用也极为频繁,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名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首先从葡语原句入手,句a中的“Eu”是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我”;“tenho”是动词“ter”(有)的陈述式现在时第一人称单数变位2;“quatro”是数字“四”;“livro”是名词“书”(加s表示复数);“de”是前置词,相当于英语的介词of,表所属;“chinês”指“中国人(的)、汉语(的)”,此处用作名词“汉语”,de chinês整体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livro。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葡语中并没有量词的概念,数词后可直接接名词。由于这些学生尚处于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极其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而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将两种语言一一对应,就出现了“我有四书汉语”的错误句子。(这一错句还涉及到形容词与名词相对位置的错误,笔者将在下一节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数词的后面填上量词“本”,将“汉语”和“书”位置颠倒,句子就通顺了。再来看句b:“Ele”是第三人称代词单数阳性形式“他”;“comeu”是动词“comer”(吃)的陈述式过去完成时第三人称单数变位;“cinco”是数字“五”;“pastéis de nata”是名词“蛋挞”。和第一名学生一样,该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把量词补充上。在笔者进行纠错之前,该生提出自己先主动进行纠错,他的句子为:“他吃了五本蛋挞”。这显然是错误的。通过交流得知,该生认为既然de后能接所有名词,而量词后面也跟的是名词,“本”又属于量词,所以“本”后也可以接所有名词。这就是第二种偏误,即量词的错用。这种错误的“类比联想”,多发于二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对语法、词汇等知识掌握有限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这种“类比”思维,有些共性的类比能促进学生学习,但要时刻强调“个性”,即每种语言都有其独一无二的规则,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例如汉语的量词成千上万,如何选用也是有规定的,“本”可以形容书、练习册和杂志,但不能形容蛋挞,也不能形容句c中的裤子。在进行讲解之后,笔者给出了“个”和“条”,告诉学生“五个蛋挞”和“三条裤子”才是正确的表达,然后再让这两名学生修改自己的错句,最后顺利完成。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而言,教师不用强调量词数量庞大这一事实,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而是鼓励学生先硬性记忆,及时积累,等达到一定的词汇量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小游戏,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练习量词的搭配,最后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避免出现类似“三裤子”和“五本蛋挞”的偏误。

2.3. 语序颠倒

练习三:连词成句。

(1) 5月昨天2022年是14日 (。)

(2) 一朵想花我漂亮的买 (。)

(3) 需要字典老师一本汉语 (。)

学生(1):昨天是14日5月2022年。

学生(2):我想买一朵花漂亮的。

学生(3):老师需要一本字典汉语。

上述练习中的所有词汇都是学生课上学过并且熟练掌握的词,不存在因某个词语不认识而产生偏误。如同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葡语一样,虽然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所造的句子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就在于葡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下面我们结合学生的答案来具体分析一下偏误原因。首先是表达习惯的差异:在汉语中,日期的表达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即“年、月、日”;而葡语则正好相反,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日、月、年”。所以句(1)中“2022年5月14日”等同于葡语的“14 de maio de 2022”(maio为“五月”)。由于学生没能注意这一表达习惯的差异,最终出现偏误。这一类型的偏误纠错比较容易,只需提醒学生多加积累即可。其次,从语法角度而言,葡语形容词和汉语形容词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汉语的形容词位于所修饰的名词前面,而葡语的形容词往往位于所修饰的名词后面 [3] ,且形容词的阴阳性与单复数由其所修饰的名词决定。句(2)中的名词“花”葡语为“flor”,且为阴性名词,“漂亮的”为“bonita”。因为“flor bonita”符合葡语语法,所以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就直接将每个词的汉语意思一一对应,也就出现了“花漂亮的”这一偏误。再来看句(3),该句是笔者所教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难点,因为所给词中形容词的词性是隐含的,学生如果分析不透,就会出现错误。在句(3)中,共有两个非人名词,分别为“字典”和“汉语”。在汉语语法中,两个名词可以放在一起,构成“名词作定语”结构,其中第一个名词充当定语,起修饰作用。“汉语chinês”可以用来修饰“字典dicionário”,表示众多语言字典中讲解汉语的一类;而“字典”不能用来修饰“汉语”,“字典汉语”是无意义的。所以,“汉语”在此处为形容词。在葡语当中,名词也可充当形容词,但前提是与de连用,构成“de + 名词”,放在所修饰名词之后,代入到句(3)中,“汉语字典”译为“dicionário de chinês”。由于对汉语中形容词的位置混淆不清,学生采用直译的方法,就出现了“字典汉语”的偏误。针对句(2)和句(3)类的偏误,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不仅要记住词义,更要明确词性,尤其是形容词和名词,并且在课上或者课后作业中多布置一些偏正短语练习,让学生记牢两者的位置关系,克服母语的负迁移。

2.4. 形容词谓语句中“是”的增译

练习四:将下列葡语句译成汉语。

(4) Este livro é útil.

(5) A minha casa é grande.

(6) O telemóvel dele é caro.

学生(4):这本书是有用。

学生(5):我的家是大。

学生(6):他的手机是贵。

练习四考查的是汉语中形容词可单独作谓语的语法现象,即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在结构上可分成前段和后段,前段是主语,后段是形容词性谓语 [4] 。这三名学生的句子都存在问题,下面结合译句来具体分析问题的原因。首先,从句子成分角度出发,句(4)中的“Este livro”为主语“这本书”;“é”是动词ser的陈述式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变位,在句中充当谓语“是”;“útil”为多音节形容词“有用的”,在句中充当表语。在葡语语法中,句子是必须要有动词的(“Que + 名词 + tão + 形容词”构成的感叹句除外)。在此规则的约束下,学生在翻译成汉语时,不可避免地把动词“是”翻译出来。但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前面不用“是”或其他动词。所以句(4)改译为“这本书有用”。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学生(5)和(6)提出自己纠错,修改的句子为“我的家大”和“他的手机贵”。当笔者指出这两个句子在此语境下仍是错误的时候,他们感到很不解,明明已经按照课上所讲的语法去改,为什么还是错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两个形容词上。在句(4)的纠错过程中,笔者特别强调了该形容词为多音节形容词,很明显接下来会有单音节形容词。形容词谓语句中,如果充当谓语的形容词是单音节的,例如“大”和“贵”,那么句子则有比较的意味。“我的家大”,实际上暗含了“你的家小”或“他的家小”;同理,句(6)中“他的手机贵”暗指“其他人的手机便宜”。如果表示对比的参照句同时出现,那么学生之前的自我纠错就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像练习四那样单独出现,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那么则需要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很”这一空词素(无表程度含义),提高谓语的合法性 [5] 。由此,当学生在进行形容词谓语句的相关练习,尤其是葡译汉的翻译练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把葡语中的谓语动词“是”翻译出来,还要依据形容词的性质,适时地使用“很”字。

3. 结语

通过对上述巴西汉语初级班学生语法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出现偏误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葡汉语法结构的差异。汉语学习中,语法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中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汉语语法教学要切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多说明事实,少发挥理论 [6] ,用具体的例句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最大程度地避免母语负迁移;此外,在例句的选择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毕竟刚开始面对的受众是母语非汉语,且水平仅为初级的学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学生的水平达到中级左右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用汉语思维来学习汉语,向汉语母语者看齐。笔者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汉语学习绝非难于登天。希望所有热衷于汉语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NOTES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

2“变位”是指动词根据人称、数、性、时态、体、式的不同而产生的词形变化。变位是语法学中属于动词的特有范畴。

参考文献

[1] 俞翔. 葡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 刘珣.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3] 王锁瑛, 鲁晏宾. 葡萄牙语语法[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 夏莹. 汉葡句法结构对比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5] 吴春波, 刘云. 现代汉语谓语结构“很 + 形容词”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3, 29(12): 106-108.
[6] 王丽波. 吕叔湘中学语法教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语文建设, 2019(17):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