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中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用以培养未来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就是用德育去培养人、塑造人。是我们英语学科课程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如何实现德育,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德育已经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而应该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实现学科育人,学科德育渗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当前课程思政在当代教育界火热进行,尤其是在高校更加凸显,但是在基础教育学校,研究的质量与高校存在明显差距,中小学是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若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影响立德树人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 [1] 。英语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同样也有人文性的特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文化课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素养,而高中英语教学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其中的德育资源是主源泉。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价值意蕴
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主力军,是未来向外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花朵,会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3] 。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将其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达到培养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世界复杂文化的冲击时,依然能够坚定中国立场,拥有文化自信。此外,将德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也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4] 。
2.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迫切性
以往的英语教育过多注重宣传希望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很多高中生迷恋外国电影和欧美音乐,导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过时,外国文化才是一种时尚,从而导致很多中国学生慢慢脱离我国的正确意识形态,反而大力支持和宣扬外国文化,所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回正确的思想轨道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当今非常重要紧迫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当前主流的英语教材可以了解到,很多教材依然比较注重宣传英美人文知识,参考书也很多都是涉及外国文学,这就导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接收量相对匮乏。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应该多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这是我们的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教材为依托,更多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课堂之中,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也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
3.1. 德育方式方法陈旧
即使当今立德树人的口号非常响亮,但纵观各高中的英语教学,依然会发现高中英语教学往往还是以高考为导向,所谓的“德育”就是教师的填鸭式的说教,让学生心生反感,德育的方式方法陈旧,停留在过去的那种生搬硬套的模式之中,而且松散、零碎,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德育模式。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高中的主题班会往往流于形式,更严重的是,很多班会课、思想品德课普遍成为高考各个科目的复习课、考试课,培养出来的学生精于题海战术,然而其思想道德品质令人担忧。
3.2. “文化意识”概念抽象
文化是人类在实践中已经创造出来的或者正在创造的客观存在,文化知识是人类梳理这种客观存在的有条理性的知识系统,而文化意识是学习者在学习、梳理、吸收、内化文化知识之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外显行为 [5] 。“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 [6] 。由于教师的文字功底、理解能力和理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乡镇或者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或者教育名词理解浮于表面,没有主动性去积极学习和了解“文化意识”蕴含的多种意义,因而对于能够培养文化意识的内容甚至有时“视而不见”,无法判断对应的教学内容是否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更别提是否能够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资源。由于应试英语的长期消极影响,导致教师养成思维定势,习惯性地按照传统方法照本宣科,有意识地寻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变得困难、被动 [7] ,从而导致在很多高中英语课堂上有明显的应试导向。
3.3. 德育素材缺乏
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和体制的长期“毒害”,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依然追求高分数、考名校,这就导致课堂上的德育往往流于形式,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做题海战术,高中升学压力大,学生精神紧绷,教师工作繁忙,更无法抽出时间去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上往往演变成讲解模拟习题、高考习题等。实际上,学业压力繁重的高中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以及增强抗压能力,这些就是涉及到德育的内容,作为高中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引导高中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等问题,德育显得十分必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比如优秀的历史人物榜样、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史、奋斗史等等,都能够对学生起着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中国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很多地区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形成系统的整体,比较分散,并且比较难以判断是否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是否符合英语课堂、是否真的可以作为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从而导致高中英语教师面对繁杂的文化海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3.4. 德育评价单薄
在现实中不难发现,虽然对学生的评价当中,德育占一定的比例,但是比例相对智育来说,德育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现实的评价体系依然更多注重智育,是大头,这就往往导致出现以智育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出大批智优而品不优的学生。德育作为隐性的课程,是一种思想上的潜移默化的升华,这种变化不易显现出来,而且和高考的直接关联不大,很多家长教师更多的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就代表着教师教的好不好。这种轻德育、重智育的评价方式,导致很多高中生或本科生智高德低,毕业之后去到国外留学,毕业之后留在国外,人才流失惨重,甚至深受国外不当言论侵蚀的中国学子发表各种对祖国不当的评价,损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这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了警醒作用,而课堂是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英语作为宣扬外国文化的学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分析对比中外文化、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摆在我们一线英语教师眼前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4.1. 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德育意识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普遍的自然规律,一般情况下都要经历从认知到情感,再到意志,最后到行动的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8] 。知情意行,“知”一般是摆在第一位,因此我们应该首先从认知上开始改变。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积极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和实际去发掘和积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另外,要加强德育意识,德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平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德育的切入点,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易于操作。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立德树人的使命植入骨髓,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4.2. 因地制宜、创新巧妙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各式各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我们要根据地域来选择最适合融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比如在广西桂林这个世界级旅游胜地,我们作为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广西桂林的优秀的传统旅游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深挖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比如教授到音乐主题单元的时候,就可以将广西桂林的壮族山歌融入,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山歌背后的创作故事,既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广西桂林的音乐及人文文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桂林的积极情感。
4.3. 构建系统完整的中国优秀传统的德育教育系统
组织教师合作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素材库、德育教学大纲、德育教学计划。立足当地本土、校本实际,开发出最适合本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系统。比如在广西桂林,可以结合桂林本土情况,分门别类梳理中国经典并且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附上其中背后蕴含的德育资源以及梳理桂林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比如分别建立旅游文化的德育素材库、少数民族文化的德育素材库、桂林历史的德育素材库等等,聘请专业高水平教师准确翻译并装订成册,供桂林的高中英语教师使用,甚至可以提供给对桂林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素材有兴趣的地区,进一步宣传桂林文化、树立桂林形象。
4.4. 优化德育评价方式方法
地方、学校、教师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教师的考核不再局限于学生的智育成果,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与认同,促使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增强传统文化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豪,吸取历史的智慧,从而塑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学生。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收集学生的德育成果,比如体现思想道德进步的作业材料、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材料、抒发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讲稿等等,为学生建立德育成长档案袋,让学生更加积极并有意识地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的德育资源。
4.5. 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方法
摒弃传统说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自然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首先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主题,选取和所教授单元主题相关并且有质量、最好有趣味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然后可以在课前进行热身引入、课中过渡引入、下课前结尾升华、课后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补充材料。多采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及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等等。另外,还可以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向,在课中组织多样并且衔接自然的课堂活动,比如对于中外价值观念的对比分析判断,并采取英语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外的异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采用沉浸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由课堂到实践,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品格,全方位提高德育的地位,切实推进育人目标有效推进 [9] 。
4.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示例
下面以外研版必修一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中的Longji Rice Terraces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
4.6.1. 教学内容及分析
Longji Rice Terraces是一篇说明文,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介绍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的龙脊梯田,描绘了不同季节里龙脊梯田的颜色与美景,同时介绍了当地少数民族建造龙脊梯田的历史以及龙脊梯田的运作原理和现代价值。
4.6.2.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旨在对他们进行生态德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并引导学生学习龙脊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传统精神品质。
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①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通读文章,深刻把握说明文的内容、内涵与结构;
② 能够复述梯田工作原理,掌握描写事物的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语步;
③ 建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树立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深刻感受龙脊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传统精神品质。
4.6.3. 教学环节及活动分析
1) 课前环节导入新课,实现情感德育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龙脊梯田美》,视频中也展示了龙脊梯田的四季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龙脊梯田的美,为后面的情感教育做铺垫。教师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Do you know what it is and where it is? 然后教师展示壮族和瑶族的图片并且附有他们建造龙脊梯田的传统故事,让学生体会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与智慧。
【活动目的与分析】用优美的山歌导入,配上图文并茂的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龙脊梯田美》这首歌正是反映广西桂林少数民族对美好家园的无比热爱之情,对学生有感染作用,刚好这首歌与语篇紧密关联。
2) 课中环节研读课文,实现生态德育
① 首先让学生略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然后让学生细读文章,把握每一段的意思,包括对龙脊梯田的生动描述、它的历史、建造的原因、龙脊梯田的运作原理以及它当今的价值。教师设置填写每一段的中心句练习及匹配练习。
② 把握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重点字词、短语进行巩固,打下语言基础,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完成:联系上下文关键词的词义匹配、词组的同义替换练习、以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龙脊梯田运行原理的展示图等。
③ 以上两个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梯田的建造历史和过程上,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专门讲述龙脊梯田的廖氏家族作为龙脊梯田曾经的拓荒者的故事,并再扩展到更多壮族人参与到龙脊梯田的开拓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龙脊梯田的劳动人民的勤劳、不怕困难、团结的智慧与勇气,并且逐步建立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
【活动目的与分析】在掌握全文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与语篇内容相关的德育素材,借用龙脊梯田廖氏家族的传统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龙脊梯田的人文价值意蕴,也能够进一步建立自己的生态道德观,达到德育的效果。
3) 读后环节交流分析,实现融合德育
读后环节是让学生输出最佳时机,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 If you are the pers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Longji Rice Terraces, what would you do for Longji Rice Terraces? (2) Can you share other examples showing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让学生进行拓展,并在课堂简单分享,然后教师在课后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优秀传统故事,为学生提供充足语料输入,学生基于课堂所学以及课后补充材料,相信能够在下节课课前进行精彩展示。
【活动目的与分析】课后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拓展,让学生开拓视野,树立文化自信,以及强化生态道德文明。
5. 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建立学生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如此宝贵的资源,我们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在英语课堂当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大胆尝试,平时注意多去了解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保持对其背后的德育资源的敏感度,将其适当融合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为培养未来自信的一代、有文化内涵的一代、具有崇高品德的一代而不懈奋斗。
NOTES
1参见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9/c40531-29328920.html (习近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