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自主”教学法探究——以中职《导游基础》课程为例
Research on “Instruction-Independent”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Humanistic Theory—Taking the Course “Tour Guide Found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3.125327, PDF, HTML, XML, 下载: 98  浏览: 139 
作者: 孙方烁, 姚 敏: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指导–自主”教学法人本化民族民俗“Instruction-Autonomous” Teaching Method Humanistic Folk Custom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职学生的需要。传统教学下的他们存在着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不够主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突破点,力求探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本文以“指导–自主”教学为核心,以“民族民俗”这一节为例设计了不同教学环节的注意点、增添了别样的教学内容,以响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政策要求,改变当今中职教学困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y hav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attention, lack of initiative in learning.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tries to promote the play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strives to explore how to exert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This paper takes “guidance - independent” teaching as the core, “national folk customs” sections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the attention poin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links, adds a different kind of teaching content, in respons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romo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policy, changes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ing dilemma and mobilizes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文章引用:孙方烁, 姚敏.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自主”教学法探究——以中职《导游基础》课程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5): 2416-242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5327

1. 研究背景

人本主义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兴起,随后逐步走向兴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与罗杰斯,其中马斯洛的思想早为大众所熟知,他的观点主要是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提倡人性。罗杰斯的观点则较为小众,但更适合当今的教育环境,也更民主实用,即他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在被外界所打扰,从婴幼儿时期,父母的一些行为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不好的影响后期经过演化与发展则会演变为心理问题,因此他强调在教育儿童时应尊重儿童,为儿童创设一定的外界环境,教师与家长不能过多参与,把主动权交给儿童,他认为人的潜能可以被激发,适当地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全程参与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各大学者对人本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来看,主要有两大方面一直被探讨,一是基于罗杰斯的“指导式教学”,主要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如陆琦的文章主要论述了“教育应把握好尺度,从教学与专业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要求,以实现教学相长、授人以渔” [1] 的教育理念。杨红萍也从学生出发,认为“在教学中应以某一问题为导向,教师系统讲解之后由学生之间相互讲解” [2] 。这类似于陶行知的“小先生”授课方法,学生教学生,传帮带,将课堂还给学生。姜根华以某一具体课程为例,全程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贯穿课堂,倡导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对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进行了尝试 [3] 。黄孝山在文章中同样肯定了指导教学的实用性,此外,他还认为能够促使学生进步的评价也应建立在他们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这样才更加具备批判性,更加具备说服力 [4] 。蔺新茂在文章中先是提出了历年来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在我国存在的问题,继而用结构主义、要素主义等各种理论等支撑,得出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不搞“一言堂”的结论 [5] 。邵兵也认为教师教学应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自身创造力 [6] 。研究的第二方面则完全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处模式,而不仅仅聚焦于教学,如张弛以研究生与导师的相处摸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得出了当今教学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通过提供和善温暖的环境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结论 [7] 。万亿兵从宏观的角度以当今职业教育为例论述了人本主义的应用,认为职业教育应立足于人,培养人,服务人。并认为具体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并给学生充分空间自学 [8] 。李凤英另辟蹊径,从隐私的角度论述了当今学生线上学习的安全需要,不但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管控学生,并且提出“以人为本”意味着教师指导性教学要保证学生的隐私权 [9] 。吴金航也从当今监控在职业院校中的使用为切入点,深度思考了监控的使用如何从对学生的“盲目监督”到“育人”的转变,最终得出了当今教育的关系应从“管理–服从”转变为“民主–合作”的结论 [10] 。本文由于聚焦于某一门课的教学中,因此将着重使用罗杰斯在课堂中的教授理论,研究的第一方面,即“指导–自主教学法”的探究 [11] 。

从各大文献中可以将学者们的观点概括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相处模式——课上与学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课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接下来的课上教学打好基础。这似乎与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相类似,但我们应有所区分的是,杜威的理论完全强调教师教学跟着学生兴趣走,但人本主义并不干扰本来的教学进度,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由教师“一言堂”转为师生共同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当今社会,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启了线上 + 线下的学习模式,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监督不及时,学生上课走神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难以发现且难以根治,因此,与其不断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不如换一个教学方式,即教师发布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仅仅检查与答疑解惑,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这类教学方式则更为适用,中职学生本就存在着注意力易分散、对知识的认同度低、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是难以激发其兴趣,因而直接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主导,对自己实时监督,自我评价就显得尤为有效。就此,我设计了一个针对“指导–自学”方法的学生学情困难解决模型。并将在接下来的以导基教学为例的案例陈述中使用。如图1

Figure 1. Pain point resolution diagram of learning situation

图1. 学情痛点解决图

从模型设计中可以看出,虽然强调学生中心,但并非弱化教师的地位,教师讲授仍旧占据很大比例,并在其中穿插布设任务、小组讨论的环节,为了优化指导教学的效果,检验学生自学成果,还应进行随堂测验,通过反复巩固,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通过这样系统的痛点解决路径梳理,可以给接下来的具体教学提供思路。

2. 课堂整体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次以中职的导游基础课程为主要设计对象,所选课程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是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备科目,也是夹杂着天文地理常识,内容庞杂的一门课,碎片化知识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提起兴趣。

2.2. 教学准备

为了响应国家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门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线下为主,课前需做好相关学习平台、教学课件、小组分工的准备,以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2.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民俗基本分布特点,掌握部分民族特色。能够基于自己的理解创作导游词。

2) 过程与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且能与周围同学探讨相关问题,发现问题本质,培养创新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导游行业的热爱,并由学习的民族升华至对我国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2.4.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针对民族民俗这门课,教学重点为使同学们了解某一民族的具体特点,如高山族。

难点:同学们自己设定导游情景,结合民族民俗特色自行创作导游词。

2.5. 学时安排

针对这一节课程,笔者对不同环节时间的把控进行了严格的安排,以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但如若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存疑,教师答疑的现象,教师应以学生需要为主,可适当调节授课不同环节分布时间。课程学时安排如图2所示。

2.6. 教学方法

在这次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并以一个个的问题为主要连接线,串联起整个课堂,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符合本课的“指导–自主教学法”理念。

2.7. 教学过程及注意事项

课堂导入: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注意避免两个倾向,一是为了有趣而脱离课堂本质,所导入的内容一定要与教授的知识相联系。二是避免导入的内容过大或过小,如当讲解民族民俗这一节时,如果在开始导入就以当时台湾宝岛被日本占领,高山族奋起抗日为例进行讲解,会存在刻意课程思政的嫌疑,内容

Figure 2. Class time arrangement of Ethnic Folk courses

图2. 民族民俗课程学时安排

过大。但如果课堂导入时仅以某一民族的有趣民俗为例导入,则存在案例过小的问题,难以转移到对全国民族布局的讲解上。因而导入时,既要生动有趣还应连贯,避免生搬硬套。

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时应注意层层深入,避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放任不管。也要避免教师完全控制课堂,要求小组讨论的答案也应顺着教师的思路来,对小组给出的问题或答案既不认可也不思考的问题。由于本节课中穿插着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同时还应强调“指导–自主”学习,因而为了规范这些方法与理念的应用,我设计了“5应该”与“5不做”。

① 应该在新知讲授时使用教师讲授法。

② 应该多准备几个案例,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随时引证案例,吸引学生注意。

③ 应在知识并未完全讲授完毕时使用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探寻知识的奥秘。

④ 应在课堂全程尊重学生,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疑惑与看法,要给他们发言的权力与思考的动力。

⑤ 应深谙“指导–自主”教学法的含义,学生的问题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要耐心指导。

① 不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批评过于严厉,时刻履行“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中职里,每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几个想突出自己,课上喜欢随便发言的学生,这类学生容易打乱教学进度,因而并不受老师同学欢迎,且大多成绩较差,如若对这类学生十分严厉的批评,很可能会导致他们从此厌学,老师可以针对他们提出的观点顺势讲解,如当教师讲解高山族禁忌时说道“高山族人民禁生双胞胎”,此时这类学生一定会发笑,进而捣乱,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明不能嘲笑任何民族的禁忌,然后可以讲解日本侵略时高山族奋起抵抗的英勇抗日精神,激发学生的憧憬之情,无形中也会使那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羞愧。

② 不对学生布置任务过重的作业,“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教学应符合儿童的生长阶段,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布置作业,过大的学业压力不但不能促进儿童学习,还会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③ 不能把监督学生学习变为监视学生学习。“指导–自主”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引导,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帮助其进步,而不是紧盯学生,使其一直处于学习状态中。

④ 方法使用不能过度,避免完全成为学生的课堂。一些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头到尾都由学生自己讲课、自己学习,教师仅在旁倾听,这样的课堂不仅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而且学生盲目的探索知识,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后果。

⑤ 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种方式教学。学生由于自身生长环境、学习经历的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因而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促进所有学生进步。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一节课将要结束时的收尾环节,在课堂总结中,教师要高度凝练本节课学生学到的知识,有能力的教师往往会选择在这一环节进行情感升华,同时激起同学们对下节课的好奇。要想达到让同学们对课堂流连忘返的效果,生动温和,富有知识趣味的课堂总结必不可少。如,同样是对本节课学习的民族民俗知识进行总结,教师罗列出板书并顺着读一遍的效果与为同学们编造一个能够将本节课串联起来的故事的效果完全不同。有时顺口溜更能使同学们记忆深刻,如我在观看金课时,那位教师对本节课一个民族的总结让我至今难忘——“高山民族真奇怪。甩发拔毛和凿齿,穿耳束腹与纹身;这般‘折磨’是为何,原是平安不让挪。刺球背篓荡秋千,民族运动也很多。最后还有小米酒,香气飘飘不让走。”短短几句顺口溜让同学们记住了高山民族的奇特习俗。这样的课堂总结无疑将课堂又推向了一个高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固执的认为只有教学过程值得用心准备,有时一个吸引人目光的课堂总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作业布置:由于本节课是新课授课,作业的布置不易难度太大,要以符合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就有了自我探索的欲望,况且旅游这门学科本就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如若注意积累,也会对学生的相关学习大有裨益。因而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① 要与同学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同学们有物可写,乐在其中。② 要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紧密相连,作业的布置应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③ 作业量不宜太大,由于面对的是中职学生,太多的作业量容易引发学生应付了事的心理,适度的作业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巩固所学 [12] 。

3.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本文上一部分对学生、教材等的分析以及对授课过程注意事项与突出点的强调,笔者将针对《导游基础》中具体的民族民俗这一节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力求使教学细节更加清晰明了。课堂中应有要求如图3所示,基于此设计的“指导–自主”教学法在民族民俗讲解中的应用如图4所示。

Figure 3. Classroom requirements

图3. 课堂要求

3.1.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应以突出课堂特色为条件,以设计环节引人入胜为目的。根据这一要旨,基于“民族民俗”这一节本来特点,我设计了多个为同学们课堂导入的方案。

① 以地图导入,在课堂一开始为同学们展示生动形象的我国民族分布地图,此类地图中应明确标明每个民族分布地点,最好地图上有能够代表不同民族的图案。用色彩鲜明,形式多样的地图改变中职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Figure 4. Application of “instruction-independen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explanation of ethnic folklore

图4. “指导–自主”教学法在民族民俗讲解中的应用

② 为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使课堂导入贴近生活,可以在课上与学生们互动,询问他们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可以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民族,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目光。

③ 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为同学们播放一段我国各大民族和谐相处的视频,同时视频中应包含我国民族相互融合的现状,让同学们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接下来课堂中的思政融入做准备。

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课堂导入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多年后回想这节课仍旧记忆犹新。

3.2. 课程讲解

课程讲解总体应分为三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泛化到专业性的为同学们讲解所要学习的民族知识。

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大致概括,告知同学们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进而为同学们讲解这样分布的原因,让同学们明白民居不止有汉族的高楼平房,还可以有蒙古族的蒙古包、傣族的竹楼,客家人的土楼等。为了使这部分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资源,如介绍民族特色的抖音账号等,使同学们通过音频切实感受当地特色。

在同学们对我国民族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应选择一两个民族着重进行讲解,为了使学生拓宽视野,也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本次课堂将选择台湾高山族进行讲解。在讲解开始之前,先为同学们展示高山族人民的照片,(由于当地高原气候,这一民族的人大多皮肤较黑,鼻梁挺直),可以展示一些高山族明星的照片,让同学们猜这些明星来自哪个民族,并寻找这些明星长相的共同点。通过这样的小问题,引入教师将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在讲解时应注意不宜将所有知识全部传达给学生,如接下来在讲解高山族特殊的民族民俗时,只需告知他们有什么样的民俗,具体原因需要学生自主讨论查找,以高山族人民无论男女都要拔体毛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讲解“同学们,看到了那么多明星都属于台湾高山族,我们是不是对这一民族的民俗特点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呀?那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民族的一些习俗可能听起来难以置信,比如,要求男女都要拔体毛,男性要用束缚带勒腰呢,那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师也很想知道,那就把这个探索的任务交给同学们好不好,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帮老师探寻一下,高山族这些我们难以理解的习俗的奥秘。”这样的讲授方法符合“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子”的作用,不对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做过多要求 [13] 。在学生探讨完之后鼓励同学们大胆展示自己的答案,即使答案有误,教师也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而是把这一机会交给其他同学,比如“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精彩,但老师还期待其他同学的答案,有没有同学对这个问题有别的看法呢?”让学生纠正学生,往往会形成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此情形下,教师不直接给予正确答案,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家都会陷入思考,进而投身讨论中 [14] 。

教师除了应介绍高山族的民族民俗、民族禁忌外,还应介绍民族节日。在介绍民族节日时,可以穿插一些导游词讲解的问题——如带团时赶上当地民族节日怎么办?以当地矮灵祭为例,其节日特色为众人高唱“矮灵祭歌”,祈祷民族平安,年轻人穿戴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教师可以基于这一民俗特色引导学生设置导游词,如,“假设同学们现在正在带游客参观游览日月潭,如诗如画的景色使得游客流连忘返,但在参观一两小时之后,游客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此时你听说今天正赶上高山族的矮灵祭,为了使游客拥有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决定带游客前往现场参加这一节庆活动,那么同学们,你们应该怎样设计、讲解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思考这一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引发同学们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可以举一个其他导游讲解民俗的例子来启发学生。

在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的民俗讲解后,课堂讲解最后一个环节为情感升华,如本节课重点讲解的高山族所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身处我国台湾宝岛,拥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部分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爱国心理,如“同学们在学习了习俗、禁忌、节庆活动后,是不是以为对这一民族已经充分了解了呀,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它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你们可以查一下‘雾社起义’。”同学们自己利用工具查找相关知识,更能加深对高山族英勇抗日,伟大的爱国情怀的印象 [15] 。查找完毕后,教师应组织同学们小组讨论自己查找的内容,要求每一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给出自己对这一民族的感想,描述要生动具体,表达清楚,并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感悟上。可以适当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以最能引发同学们共鸣,讲解最感人、最具特色为胜者。可见,在进行思政元素融入时对学生的要求应不仅仅停留在民族特色,而是要深入到民族精神里。最后,教师总结时也应注意语气语调,语言优美,同时注意引入下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在沉醉其中时自觉深入思考 [16] ,如“通过查找,我们发现原来高山族还有那么英勇的一面,虽然当时的他们武器落后、文明开化程度低,但他们也有铮铮铁骨,也不为外寇屈服,同学们,这样的爱国精神是多么可贵呀!我们生活在优越富足的今天,有什么能为我们美丽的祖国做贡献的呢,特别是当我们从事导游行业之后,凭借我们的职业特点能带给祖国什么呢?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下” [17] 。将课堂中的思政元素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更容易使同学们将对祖国的热爱衍生出职业自豪感 [18] ,小组讨论之后应让同学们分享导游传播爱国元素的方法,教师对过于天马行空的答案可以适度指导,但要以不抹杀学生们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为前提,这才是“指导–自主”教学法的基本要义 [19] 。在同学们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用某一导游在台湾导览时弘扬爱国精神为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创作相关导游词的方法。

3.3. 课堂总结

正如前文要求,课堂总结应高度凝练,以别开生面的形式为课堂收尾,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再次突出重难点,讲明本节课的要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大体印象。如“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老师十分感谢同学们这节课与我一起学习了中国民族分布特色,走入了美丽的高山族,领悟了高山族人民令人敬佩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课堂展示,老师发现你们拥有很强的知识探索能力与概括能力,这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家对我国美丽民族的探索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扬自己的探索精神,寻找更多民族的奥秘!”

3.4.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应结合同学们未来的职业特点与职业要求,以熟悉知识为目的,以突出个性特色为要义,突出学生创造力。因此,本次课为学生设计了两个作业,均要求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① 自己选取一个民族,创作相关导游词,要注重突出你认为的民族特色。

② 假设你在台湾高山族附近带团,有游客质疑台湾归属问题,你作为中国的导游应该如何反驳?

这样的作业布置既能对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充分联系实际,又能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检查这节课思政内容的教学效果。

4. 总结与反思

本文先是对“人本主义”中的“指导–自主”教学法进行了简单的文献综述,在认为这一教学方法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出了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导入、讲解、总结等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进而以《导游基础》的某一具体课程为例进行系统设计,全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重点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 [20] ,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让他们主导课堂,能够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十分重要。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指导–自主”教学法又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虽在中职课堂中,学生的自由活动度较高,但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退居指导地位的课堂并不多见,因为这类课程往往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够专心、小组讨论时只聊天不学习、教师难以保证教学进度等问题。因而本次课程设计中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并未完全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不参与讲课,而是选择了教师进行知识点引入,学生自行探索的方法,并在其中辅以小组讨论法、课堂展示法,力求在不弱化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突出学生主体性。

但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这一教学方法的普适性尚未被证实,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这类方法的使用应因人而异,因不同的课标要求,不同的课程内容而异。

参考文献

[1] 陆琦, 肖龙海. “成”自觉之人, “全”生命价值——当代教育自觉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新征程[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2): 48-55.
[2] 杨红萍.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基于山西省“问题导学”10所课改典型校的案例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23): 51-54.
[3] 姜根华, 林钉汀. 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教学与反思——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8): 38-40.
[4] 黄孝山, 余惠先, 田维斌.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培训研究——以H大学为例[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4): 13-17.
[5] 蔺新茂, 张大超, 崔耀民.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无抵牾的学理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 41(7): 77-85.
[6] 邵兵. 浅谈人本主义教育观念下的历史教学——评《魅力历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9): 145.
[7] 张驰, 刘海骅, 练宸希, 李婧. 人本主义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的重构[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7): 107-111.
[8] 万义兵. 试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马克思人本主义价值追求——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20(3): 155-159.
[9] 李凤英, 朱敬东, 龙紫阳. 在线学习者隐私的人本论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7): 107-113.
[10] 吴金航. 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视频监控运行的异化与回归——以G省部分职业院校为例[J]. 职教论坛, 2019(8): 63-67.
[11] 杨耕.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2, 1(1): 4-10.
[12] 李澎, 卢光阳. 当“双减”遇见“自主教育”[J]. 人民教育, 2022(6): 72-74.
[13] 赫永达, 张卫国, 陈亚丽. PBL模式在双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计量经济学”教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12): 49-53.
[14] 蒋红斌. “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限度及其实现[J]. 教育学术月刊, 2022(4): 66-72.
[15] 姜蓓蕾. 过渡语: 减负提质, 妙招连连[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10): 20-22.
[16] 杨洁.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蕴和实施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 58-60.
[17] 万成. 以人为本: “大思政课”理念的人学省思[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04-115.
[18] 杨帆, 赵蔚.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自主学习的实施路径[J]. 人民论坛, 2022(9): 65-67.
[19] 林静, 韩茹. 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探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15): 100.
[20] 皮欢.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 四川戏剧, 2021(11): 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