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评价是对感觉阈值内的事物做出的态度或情感等方面的判断。感觉阈值(порог сенсорный)是指刺激的大小(величина раздражителя),是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人的感觉阈值(порог сенсорный)分为两种:绝对阈值和差别阈值(абсолютный и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ый)。只有高于绝对感觉阈值的刺激才能被感知,从而保证了对该刺激进一步地区分、评价,而低于绝对阈值的刺激则不属于考察范围,即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评价面,只有高于绝对阈值的特点才有可能进入评价系统。差别感觉阈值区分具体事物特征的最小变化量,是判定事物差异、评论事物区别的标尺。由此可见,评价是在感觉阈值的基础上建立的,评价系统反应在语言上,则由评价词、评价句体现。
2. 语言与认知评价
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结果是在与外部现实世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认知源于人的感知、身体运动和人的实践经验。总的来说,人类的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是实践经验,即不同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成因等差异,实践经验会有一定的差别,继而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能力,认知和语言都是基于对现实的体验,认知先于语言、决定着语言。语言作为由词汇、词组和语法规则等组成的符号系统是无法直接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通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形成概念,用符号表达。那么,语言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是认知加工后的产物,是概念化的体现。认知是评价的基础,对客观世界的评价以体验性概念化为基石。评价是主观的,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即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在言语实践中,人的观点和态度必然通过各种词汇体现出来 [1] 。带有评价倾向的词汇为评价词,评价词的集合称评价语汇。
3. 评价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2] [3] ,都是感知与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反映该民族统一独特的世界观 [4] ,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5] [6] 。评价语汇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集合,能鲜明反映该民族的世界观和精神文化。
任何形式的评价都建立在评价标准之上,不存在没有一定标准的评价,评价首先要立足于规范和评价标准,即立足于社会意识对“好”和“坏”的界定 [7] 。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所处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评价主体的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心理特征等对评价标准也有一定影响,即评价标准受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但也具有主观性。
对年龄的认知与评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准则等。初步研究发现,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对老年人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别,在其社会意识中对老年“好”与“坏”的界定亦有所不同。俄语和汉语中对老年人的指称、称呼、评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对老年人的评价维度和评价因子亦有所不同。
4. 俄汉语表老人指称差异
俄语和汉语对老年人的评价差异首先反映在名称上,即表达该概念的词汇数量、词汇意义、词汇色彩等有明显区别,继而反映在与上述词汇搭配构成的短语结构、语法类型上,最终反映在具体的句子和语境中,即在俄汉语对老年人的评价差异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有体现。
4.1. 称名差别
称名是自然语言符号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称谓关系,是用语言的物质形式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事物、特征等相关概念 [8] ,称名是先有概念,然后寻找该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9] ,词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是对概念的高度概括和表征 [10] 。俄汉语对老年人这一概念的词汇表达差异性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4.2. 称名划分
什维塔娃编撰的《俄语语义词典》中指称人的名词根据性别和年龄划分,表示老年人的称谓没有单独划分出来,而是在“по физическому , психическому состоянию, свойству, действию/生理和心理状态、特点”语义场中的“по полу, а также по полу и возрасту/性别和年龄”语义子集中,该语义子集不仅包括指老年人的名词,还包括指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名词。2007年董大年主编的《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显示,在《人》语义场中有三个词群表达对老年人的称谓关系,分别为:“D12名:老人(一般)”、“D13名:老年男人”、“D14名:老年女人” [11] 。俄汉语中老年人称谓名词所属的语义场存在较大差别,这主要由词典编纂原则、词汇划分标准、语言文化特点决定,但总体而言,性别和年龄特征是划分老年人称名词的决定因素。
4.3. 称名数量
《俄语语义词典》的“性别和年龄”语义子集中共14个指老年人称谓的名词。在《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三个词群中共39个表该称谓的名词,两种语言中表老年人概念的名词的数量相差较大。
4.4. 称名词的性
对俄语中的名词来说,性不仅是重要的语法现象,亦包含一定的语义特征,表老年人的称名词中阳性名词指老年男性,阴性则指老年女性,不存在既可指老年男性,又可指老年女性的称名词。汉语中的名词则没有“性”这一语法现象,且存在词群“D12名:老人(一般)”,该词群中所有的名词均可用于指老年男性,也可指老年女性。
4.5. 称名结构
袁毓林提出了一种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定义了十种物性角色 [12] ,汉语中对老年人的称名构成主要为“老 + 名词”结构,例如:老人、老者、老夫、老丈、老妪、老婆婆、老大娘等21个之多 [11] 。俄语中表老人的成名词主要通过“词根 + 后缀”的形式构成,例如бабка、бабулька、бабуля、бабушка这四个词均由词根“баб” + 后缀构成,старец、старик、старина、старуха由词根“стар” + 后缀。
4.6. 称名适用语域
根据《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汉语中对老年人的称名词中有口语词(老人家,老大娘)、方言词(老爹,老婆婆)、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耆老,耆宿,叟,老妪等),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着眼于不同的适用语域 [13] 。《俄语语义词典》显示,俄语中对老年人的称名有俗语词(бабка, бабулька, бабуля, дядя)、口语词(бабушка, дед, дедушка, старина)、崇高语词(старец)、陈旧语词(старица)。
5. 语法结构中的评价形容词构成
语法结构在此特指词汇组合,即词组/словосочетание,词组研究的视角较多,根据是否现成的语言单位,词组可以分为固定词组和临时词组两类 [14] ,语料库未将固定词组单列出,因此本文将固定词组和非固定词组统一视之。俄语中有名词参与构成的表达评价意义的词组类型较多:adj + n、n + adj、v + n、n + v、n + n等等,通过语料库初步统计显示,俄汉语中有名词构成的具评价意义的词组存在较多交集的为adj + n结构。在此结构的词组中,俄汉语表老年人的称名词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在语料库中追踪上述结构中名词分布特点,分析俄汉语中与老年人称名词搭配的形容词的量化特征、评价维度,据此进一步论证俄汉民族对老年人的认知与评价维度、评价差异,为解读两民族“生命密码”提供一定参考。
5.1. 语料来源
本研究俄文语料来源于俄罗斯国家语料库(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ruscorpora.ru) [15] ,中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16] [17] 。
5.2. Adj + N结构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起“修饰”或者是“表语”作用,在俄罗斯国家语料库的主语料界面词汇–语法搜索模式(Лексико-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й поиск)下,词汇原形1 (лемма1)的语法特征下(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е признаки)勾选形容词(прилагательное),基本语义特征下(Семантика основная)勾选性质(качественные),词汇原形2 (лемма 2)中依次输入俄语中表老年人的称名词,并选择对应的语法特征(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е признаки),即可得出:俄语中表老年人的称名词在adj + n结构中的使用频率。

Table 1. The use of nominal noun for the elderly with adj + n structure in Russian language
表1. 俄语中老年人称名词在adj + n 结构中的使用情况
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搜索界面选择“模式查询”,输入:(A)的和称名词,例如输入:(A)的老人,点击“查询”,即可获得表二:汉语中表老年人的称名词在adj + n结构中的使用频率。

Table 2. The use of nominal noun for the elderly with adj + n struc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表2. 汉语中表老年人的称名词在adj + n结构中的使用情况
统计得出俄罗斯国家语料库中adj + n (n指老年人称名词)的频次共计14286次,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对应的样本数量为11145,由于语料库规模、语言特点等因素,adj + n语料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语料库中的样本数量均相对较大,不影响对提取出来的预料进行定性分析。语料库显示,在adj + n结构中具有评价意义的形容词作为前置修饰语使用频率较高,量化特征较为明显,通过对样本结构中的形容词及其频次的量化分析,确定俄汉语对老年人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模型存在一定差异。
5.3. 量化特征异同
通过对比表1、表2中的数据及高频次形容词发现,俄汉语对老年人评价方面的量化特征差异主要表现为:俄汉语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老年人称名词分别为старик和老人,分别占据样本总数的35%和53%,但是阳性名词старик指老年男性,根据《大俄汉词典》,通常翻译为“老头儿,老者,老人”(大俄汉词典,2015: p. 2256),而老人在汉语中则无性别区分,由此可见俄汉语对于老年人的称名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且翻译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性别的统一对应;俄汉语中指代老年女性的名词старуха、老太太均位居第二,其中старуха与старик属同根词(стар-),而老太太则是在表示对已婚妇女尊称太太的基础上添加表示年龄大的形容词老。
俄语中表老年人称名词的数量少,与之搭配的形容词出现高频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语料库统计显示,俄语中出现频次大于5的形容词数量远高于汉语中相应的词汇,一方面,这与汉语中表老年人称名词的数量多、语素重叠范围大有重要关系,另一方面,语料库大小及检索系统对统计结果也有一定影响。俄汉语adj + n结构中修饰老年人的高频次形容词存在一定差异,俄语中表人的体貌特征的形容词,例如высокий (191次)、седой (184次)使用频率最高,而汉语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表年龄特点的形容词,例如:古稀的(174次)、高龄的(113次),虽然两者均指人的客观状态,但关注维度有明显区别。俄语中表年龄特征的形容词глубокий (171)和старый (112)的使用频数也相对较高,其中глубокий一词具有明显的隐喻色彩,即通过空间维度的“深”来指时间维度的“长”、“久”,汉语中的高龄也是通过直观的空间维度的“高”来表示相对抽象的时间维度的“长”。表示老年人典型特征的形容词在俄汉语中出现的频次均较高,例如,表示发色特点:седой (共计358次),白发苍苍的(140次),白发的(26次),头发花白(23次);体弱多病:больной (生病的,277次),слепой (失明的,135次),слабый (体弱的,21次),多病(17次),衰弱的(15),身患重病的(8次),生病的(7次),有病的(7次);体型特点:сутулый (驼背的,38次),горбатый (驼背的,25次),согбенный (伛偻的,12次)。
俄汉老年人称名词的量化特征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俄语有明确的性别差异,汉语性别差异不明显,这是由语言本身的差异造成,即俄语中所有的老年人称名词都是有性别的,而汉语中有无性别差异的老年人称名词,而这些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称名词;2) 由于俄语中老年人称名词的数量比汉语中对应的词汇数量少的多,每个词的使用频率均相对较高,汉语中的高频词仅有一个老人;3) 俄汉语中与老年人称名词搭配的高频形容词差别较大,俄语中表示人体貌特征的形容词占首位,而汉语中的则为表年龄特点的形容词。
5.4. 评价维度异同
5.4.1. 远近关系
俄语中表亲属关系的词汇родной (亲生的,自己的)与称名称连用时包含积极评价色彩,例如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构成родной дед (亲爷爷)、родная бабушка (亲生的奶奶)。根据上下文,родной一词既可表示亲属关系:亲生的,自己的,也可引申为亲近、喜爱意义,与любимый (亲爱的,喜爱的)具有同样意义。俄罗斯人的民族思维认为“自己的”与自身有着亲密的关系,与正面、良好的情感相联系 [18] 。例如:Моя подруга ухаживала за своей родной бабушкой в деменции (我的女性朋友曾照顾自己患痴呆症的亲祖母)。汉语中表亲属关系的形容词较少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表达评价色彩,但是与之具有相反意义的形容词较为常见,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的,这些词虽不携带明显的评价色彩,但通常情况下不符合预期,如: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模陌生的老人(读者)。
5.4.2. 健康评价
表健康状态的形容词与老年人称名词不仅搭配频率高,而且搭配范围广,既包括身体状况,还包含精神健康状态。根据统计显示,俄汉语中描述老年人精神健康状态的形容词中,包含积极评价色彩的有:бодрый (精神饱满),精神矍铄,上述两形容词均指老年人心理状态好,富有精神,例如:Перевозчик, бодрый старик, с напряжением погружал весла в темную воду (船夫是一位精神饱满的老人,正紧张地把桨投入到黑暗的水中)。虽年近古稀,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仍然手挽着手,用心聆听着四周的欢声笑语。通过上下文可判断上述两句中老人的内心健康状态良好。于此相反,俄汉语中单纯表示心理健康状态欠佳的形容词与表老年人称名词连用的情况较少出现,精神状态欠佳常伴随着其他隐痛,例如:Очевидцы рассказывают, что, узнав об этом, Пирогов на их глазах из живого, крепкого человека превратился в немощного, дряхлого старика (目击者说,在得知这些后,在他们面前,皮罗戈夫从一个活生生的强壮的人变成了一个虚弱,衰弱的老人)。俄语中表示身体健康状况的形容词不仅词汇数量多,且语义范围广,既包括特指老年人因为年龄大而身体虚弱的高频词дряхлый (衰老的),特指身体健康–有病的常用词汇:здоровый (健康的)-больной (生病的),强壮–虚弱:могучий (强大的),мощный (强壮的),немощный (衰弱的),слабый (体弱的),还包含具有隐喻色彩的词汇,例如:крепкий (强壮的)原指较难打破,损坏,修饰人时隐喻身体强壮,不易生病;плотный (结实的)通常指紧实,密度大的,隐喻人体格健壮,身体壮实。例句:Остановившись у торговки, я увидал плотного старика-оборванца, и лицо мне показалось знакомым (当我在一个小贩那停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结实的、衣衫褴褛的老人,那张脸对我来说似乎很熟悉)。汉语中常用于指人身体健康的形容词均包含积极评价色彩,例如:健壮的,健康的,这些词亦常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此外,有专门用于指老人体格健壮的形容词:硬朗的,在具体的语境中常带有亲近、爱戴的意味,例如:看到一位和妈年龄相仿、身体又很硬朗的老人,总想走上前去,问人家一句“您老人家的高寿”?对健康状态进行负面评价的形容词中常带有“病”字,例如:多病的,身患重病的,生病的,有病的,毋庸置疑,生病即处于非健康状态,虽然是对老人健康状态的否定评价,但是对老人本身的评价不一定为否定,且常包含对老人的同情之感,例如:面对被灾难岁月折磨得如此瘦弱多病的老人,谁还忍心去触动那心灵的最痛处呢?。
5.4.3. 感情评价
俄汉语中修饰老年人称名的形容词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 词形表征:汉语中与老年人称名词搭配的形容词特点鲜明,通常由“可” + 单字构成,例如可敬的、可爱的、可亲的等,俄语中的此类形容词在词形构成方面无明显表征。2) 评价维度:俄语中对老年人的感情评价相对多维,贬褒不一:既有由表示喜爱的动词любить (喜爱)构成的被动行动词любимый (喜爱的),又有表示反感、厌恶的词汇отвратительный (令人厌恶的),其中любимый (喜爱的)使用时有明显的性别、亲属关系倾向,即更加常用于表示对老年女性长辈的喜爱,举例说明:Любимой бабушкойназывает Вера Павлова Анну Ахматову. [И. Н. Вирабов. Андрей Вознесенский (2015)] (亲爱的奶奶名叫维拉·帕芙洛娃称安娜·阿赫玛托娃);俄语中指人不幸、悲惨的形容词несчастный常用于表达对老人的同情,且与表示无亲属关系的老年称名词连用,这些词通常由表示“老”的词干стар- + 表示人的词根-ик/-ец构成,如:старик,старец,старуха,例句如下:А через месяц я узнал, что несчастный старик спешно покинул земные пределы (一个月后我了解到不幸的老人匆匆离开了人世)。表示幸福的词счастливый (幸福的)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的频率相对不高,且通常与具有亲属关系的词连用,例如счастливый дед (幸福的老爷爷)。俄语中的老年人称名词亦常与表示感情特征、情感状态的形容词连用,例如:веселый (高兴的)、печальный (忧愁的)、покойный (安详的)、грустный (愁闷的)、одинокий (孤单的),具体例句如下:Но ведь не всегда же великий художник былпечальнымстарцемс волнистой бородой (但是伟大的作家并不总是留着波浪胡须的悲伤老人)。此外,俄语中表示惊慌状态或者令人吃惊的形容词亦常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指出老人内心的惊惧、老人使别人惊讶等,如:беспокойный (惊慌不安的)、испуганный (惊慌失措的)、удивительный (令人惊讶的),使用的语言情景有:Это у тебя глубокое, ценное наблюдение: дотошный и беспокойный старик. [Л. М. Леонов. Русский лес (1950~1953)] (你有一个深刻、有价值的观察:他是一个细致、惊慌的老人)。比较起来,汉语中对老年人的感情评价维度相对积极、正向,进行负面评价的词汇使用频率低,描写老人内心情感状态、情感特征的词汇使用频率也不高,常用的词汇表对老人的尊敬、敬爱、怜悯,例如:解放后,这位可敬的老人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这些往事。
5.4.4. 品性评价
俄汉语中评价老年人内在品性的形容词中,赞美内心善良的形容词善良的/добрый的使用频率均最高,在俄语中对应的同义词добродушный (善意的),反义词злой (邪恶),злобный (充满恶意的)亦常使用,例如:Уже пошел декабрь, но долгая поздняя осень, словно грязнаязлаястаруха, бродила по хуторам. (已经是十二月了,但是漫长的深秋像一个肮脏邪恶的老太太,在农庄周围徘徊)。俄罗斯的深秋通常下雨,将持续时间太长的深秋比作邪恶的老太太,通过例子可以看出在俄罗斯文化中对老年女性的品性评价有时可以是负面、消极的。在俄罗斯和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均有善–恶/добро-зло对比,但就老年人的形象而言,在俄罗斯文化中善恶兼具,而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仅有善良的一面,鲜有邪恶的老人出现。在对老年人道德维度的评价中,俄语中评价老年人道德品质的词有:почтенный (可敬的)、благородный (高尚的),汉语中德高望重常用于称颂人年长、品德高尚、名声很大,值得注意的是,俄汉语此类词的反义词均极少出现。俄汉语中赞扬老年人品格坚定、勇敢的词汇有:мужественный (刚毅,勇敢),坚强的,但是俄语中评价老人性格坚定时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即刚毅通常指男性的品性特征:Не пугайся, мужественныйстарик, наше время создаст новые трагедии, только более достойные 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 звания (不要害怕,勇敢的老人,我们的时代将创造新的悲剧,更配得上人类头衔的悲剧),值得注意的是,俄汉语中用于指老人品格坚定、勇敢与否的词汇中,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不表示胆小、怯懦,而是指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认识,不懂变通,如:упрямый (固执),倔强的,在具体的例句中:但我看到讲台上的茅于轼老师挺拔的身体,知道这个倔强的老人,不会低头的!此外,俄语中对老年人品性的评价中还包括以下正向、积极的维度,如:诚恳:честный (诚实的)、благочестивый (虔诚的),负面评价维度的词包括:хитрый (狡猾的)、жестокий (残忍的)、гордый (骄傲的)、величавый (傲慢的)、жадный(贪婪的)等;包含上述评价维度的形容词在汉语中也比较常用,但是通过语料库统计发现,这些词汇较少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反映了俄罗斯文化和中华文化对老人品性特点的关注维度、评价焦点存在的差异。
5.4.5. 人生阅历评价
众所周知,老人的生活阅历丰富,在俄罗斯文化中对人生阅历、历经世事的评价比较积极,常用的опытный (有阅历的)来指老人经验丰富,用мудрый (有智慧的)来说明老人充满智慧,例如:Внимательная жизнь под руководством опытного старца быстро принесла плоды (在经验丰富的老人的指导下,细致的生活很快结出了果实)。У вас разные тональности, вы должны его освободить от себя―повторяю я засевшие в сердце слова мудрой старухи из Дмитрова (“您有不同的音调,您应该摆脱他对您的影响”——我重复着根植于心的来自智慧的老太太德米特罗夫的话)。由例句可以看出老人的经验和智慧指导着人的生活、工作等,因此得到受惠者的高度评价。根据俄罗斯国家语料库统计,对老人阅历持否定态度的情况极少出现。汉语中常用沧桑、风霜等带有隐喻色彩的词汇来比喻老人经历的世事变化、艰难困苦,这些名词常和动词连用构成动宾结构(v + n)的形容词,例如:饱经/历尽 + 沧桑/风霜,构成饱经沧桑的,历尽沧桑的等。(句子)此外,汉语亦常用指道路不平的形容词坎坷来隐喻老人生活和人生的不顺利。
就评价维度而言,俄汉语间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为评价维度大致相同,但是每个评价维度内部关注的点存在一定差别,反映出俄汉语言文化的差异。俄罗斯文化中通常对自己的亲属有更加积极正面的评价,而中华文化中对老人的肯定评价与是否有亲属关系没有明显联系。就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而言,引起注意的是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通常伴随着其他病痛,这是俄汉语言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而中华文化中不健康即生病,俄罗斯文化中老人的身体不健康与是否生病无直接联系。俄语中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的表情感词汇不仅数量多,且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反映了俄罗斯文化中对老年人内心情感的评价相对丰富、多维。汉语中对老年人积极、正向的情感评价词占主导地位,描写内心感情状态、感情特征的词汇与老年人称名词连用的频率较低,说明中华文化中敬老、爱老的主旋律。俄语中用于指老人品性特点的形容词语义范围更广,贬褒意义均包含在内,说明俄罗斯文化中老人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元,汉语中对老人的品性以褒奖善良为主,较少有负面品格方面的评价。俄罗斯文化和中华文化对老人的生活阅历评价差异较大,在俄罗斯文化中老人常因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而扮演施惠者角色,得到受惠者的正向评价。在中国文化中评价者常以旁观者的身份用悲悯的态度看待老人经历的世事变迁,对老人生活阅历的态度相对悲观。
6. 结语
总之,评价的普遍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认知评价源自人类经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老人的认知与评价大致相同,由此说明了认知与评价的相通性。但是,老年人称名词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发展情况不一,其词群大小、词汇搭配特征、在具体语境中的评价维度体现了语言文化的差异。俄汉民族根据自身经验和理解,在各自民族中形成对老人的评价阈值、评价标准、评价维度,彰显了跨民族认知评价的异质性。
当代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评价研究有助于拓宽认知思路,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对比。本文立足于认知与评价理论,系统对比了俄汉老年人称名词这一典型的称谓关系词群,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权威语料库中搜集并整理了adj + n结构中的评价形容词,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俄汉语词汇搭配背后的深层次认知文化动因。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基于与老年人的互动体验,对其做出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评价,由此佐证了人类认知与评价的共性。俄语和汉语均为文化的载体,文化结构的差异造就了语言评价表征的不同,一言以蔽之,可藉认知语言学体验互动之同、评价和文化意蕴之异,对老年人称名词词群及搭配的评价形容词展开颇具说服力的多维阐释。今后学界可据此为契机进行称名词跨语言对比研究,解读不同语言背景下对特定人群的认知评价,考察评价的民族性表征,得出深层次、广范围的结论,从而搭建起基于人类称名词的认知评价架构。
基金项目
202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中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表年龄语汇多维对比研究》(SM202211417009),2021年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俄评价语汇定量分析》(SK90202114),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2022年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中俄合作办学下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以理工俄语课程建设为例》(联盟研2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