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有关要求,要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1]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 [2] 。在此大背景下,大型企业纷纷加入开展供应链绿色转型行动。电网企业作为电工装备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要做好能源电力行业“双碳”工作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先行者;不但要自己降碳,还要引领和推动产业链降碳。在绿色供应链转型的战略指导下,围绕全生命周期物资采购、退役管理等关键环节,构建盘活利库机制,落实退役资产再利用相关举措,提升实物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2. 相关理论剖析
电网企业建立的全生命管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物资需求规划、物资采购、供货商管理、配送及收货、仓储及发放等五大关键环节,并延伸至工程预料和物资报废等 [3]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为目标,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和资源节约化 [4] 。结合循环经济定义,其核心思想要求企业在供应链各关键环节减少浪费,并且对具备处置价值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型环境管理方式,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融入了全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理念 [5] ;从其核心要求上看,供应链各环节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6] 。因此,在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时,既要关注全生命周期中关键环节的资源利用,又要充分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上的“绿色、低碳”。
通过借鉴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等相关理论,结合电网实际业务核心需求,优化实物资源管理策略,如在物资采购阶段优先利用内部资源、物资退出充分挖掘剩余价值,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实现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3. 业务现状分析
电网企业物资专业主要包括计划、采购、合同、物流、仓储、质量、供应商废旧、应急等九大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部门之间还面临着机制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目标下,把握物资采购及废旧等关键环节的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经过对相关部门调研分析得知,目前主要有以下问题:
3.1. 物资采购未能对现有库内资源进行利用
电力配网工程大多是短平快项目,电力配网物资需求具有工程量大而集中,周期短,计划性弱等特点。物资采购方面,由于库存物资、工程结余物资、已领用未安装、拆除未报废、报废物资等各类物资信息数据未实现贯通,实物资源可视化程度不高,因此在电网工程建设对物资进行匹配时,容易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实物资源,优化采购策略,提升现资源利用效率。
3.2. 退役资产管理方面未建立完善的再利用机制
在退役资产处置方面,尤其是对可以进行再利用的物资,在质量保障、信息共享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机制,即在鉴定为可再利用物资后并纳入再利用资源池,并确保再利用物资质量,可再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对未达到报废年限、又不可利用的物资,因数量较大、仓储空间有限且无法进行处置,导致现有仓储压力较大。近年来随着“架空线入地”、“三年配网改造行动计划”等专项工程的不断推进,由于部分退役资产未达到报废年限无法进行报废,如变压器使用20年,残值达到20%以下才达到报废标准,但现大部分拆除的设备残值只达到30~40%等。同时,对于进行报废的物资,需要完善对物资的绿色处置管控机制,加强回收商绿色资质核实,优化退役资产处置策略。
4. 供应链绿色转型优化举措
根据业务现状分析与相关理论分析,优化相关举措围绕物资采购、退役资产管理等环节进行。通过优化盘活利库、对退役资产处置策略,完善业务管控机制,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加快实现供应链绿色转型升级。
4.1. 盘活利库策略优化
为提高物资周转效率,高效保障电网物资供应,针对公司库存积压、工程结余物资及可再利用物资开展盘活利库:进一步优化采购模式,优先利用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分级资源池资源,并通过数字化信息共享,加强前后端信息归及,保障盘活利库机制运行(见图1)。

Figure 1. The optimization of vitalizing warehouse resources strategy
图1. 盘活利库策略优化
1) 物资采购从传统采购到内部优先利用转变
电网工作物资采购主要包括批次采购和协议库存两种方式,批次采购主要针对特殊电网工程进行物资采购,在可研初设阶段对物资进行匹配后,根据供应商报价筛选最为合适的供应商,完成工程物资采购。协议库存采购主要针对配网项目,在完成可研初设物资匹配之后,给相应的供应商发订单。开展盘活利库,在进行可研初设匹配时,优先考虑对内部资产进行再利用,对资源池中的物资进行锁定,减少重复采购,有助于压降设备采购成本。
2) 物资供应实物资源池利用到多资源池综合利用
在物资匹配后,需要对实物资源池中的物资进行锁定。由于各专业掌握的资源池的物资类别、数量不同,且台账信息并未实现共享。实现盘活利库,遵循“优先利用内部资源池、多资源池综合利用”的原则:首先根据可研初设对物资进行匹配,优先使用内部资源池;当内部资源池物资无法满足匹配条件时,到统筹资源池进行物资匹配。通过形成分级资源池利用策略,充分盘活资源池。
3) 构建信息台账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
基于多资源池综合利用模式,需要对大量的实物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因此需要构建数字化台账,包括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投运信息等基础信息,应用相关数字化工具,打通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信息实时共享,进一步提升实物资源管理水平,降低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
4.2. 退役资产处置策略优化
针对拆除的退役资产,经过鉴定后可分为可再利用物资、报废物资、不可报废不可利用物资。处置策略方面,可再利用物资主要是经过返厂返修完成后,进入到可利用资源池。报废物资中,根据有处置价值、无处置价值、特殊类报废进行差异化处置。针对不可报废不可利用物资,要做好退役资产状态管理,确保达到报废条件时及时报废(见图2)。

Figure 2. The optimization of materials disposal after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图2. 拆除物资鉴定后处置策略优化
1) 可再利用资产处置
拆除物资,需要由厂家进行技术鉴定为可再利用物资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整修厂家进行返厂整修。主要是从质保形式和质保年限两方面对整修厂家提出相关要求;同时,需要定期对已整修的可再利用退役资产按比例开展抽检工作,保障退役再利用资产质量。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数字化台账,明确业务台账中关键字段;同时要对台账数据维护,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及分析,优化可在利用资产管理。
2) 报废物资处置
报废资产主要包括有处置价值物资、无处置价值物资、特殊类报废物资等,根据不同类型的报废物资有相对应的处置措施。针对有处置价值物资,主要包括报废变压器、断路器、铁塔、导线、电缆等处置收益较高且处置成本相对较低的报废物资,在电子商务平台集中开展网上竞价(拍卖)处置。针对无处置价值物资,主要包括报废水泥电杆、电缆盖板、瓷瓶、非金属表箱等处置效率较低且处置成本相对较高的报废物资,由实物使用保管单位或部门提出处置需求,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在符合安全、环境等相关要求前提下,自行、委托第三方或社会公共机构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对于特殊类报废物资,主要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有专项处置要求的危险、污染性报废物资,以及其他特殊报废物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满足当地环保有关规定要求的提前下,选择经本单位环保管理部门认可、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或机构,采取平台竞价、框架协议等方式回收处理。
3) 不可报废不可利用物资处置
由于电网技术改进,出现不符合现行电网运行要求的不可报废不可利用物资,属于经过技术鉴定后未能进行再利用,且无法达到财务要求进行报废折旧的,要做好退役资产状态管理,确保达到报废条件时及时报废。
5. 结束语
围绕物资的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策略优化,是构建绿色供应链、提升实物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本文探索了电网企业供应链绿色转型成功实践,具体介绍了盘活利库、退役资产处置等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司资产全寿命管理水平。数字技术是赋能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的关键。未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结合业务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全生命周期数据价值挖掘,全面赋能供应链业务转型,加快构建绿色数智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