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拎、挈”的历时演变研究
Diachronic Evolution Study of “Tí, Xié, Līn, Qiè”
DOI: 10.12677/ML.2023.116352, PDF, HTML, XML, 下载: 158  浏览: 222 
作者: 程润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提、携、拎、挈”历时演变“手”部汉字“Tí Xié Līn Qiè” Diachronic Evolution “Hand” Chinese Characters
摘要: 手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用来生产创造的最完美的工具,有关手的动作往往存在着与之对应的汉字。本文通过对同表“提拎”意义的一组“手”部汉字的考察,探究“提、携、拎、挈”在历时演变中的脉络。认为从先秦时期开始,表示“提拎”这一意义主要是由“提”和“挈”来承担,“携”的意义逐渐由“提拎”转变为“携带”。直到元明清时期,汉语白话系统不断发展,才开始出现由“拎”来表示“提拎”这一意义的语言现象,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超过了“携”和“挈”的用例。
Abstract: The hand is the most perfect tool that nature bestows on human beings for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and there are often correspo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he movements of the hand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 group of “hand”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same meaning as “Tí Lī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ext of “Tí, Xié, Līn, Qiè” in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from the pre-Qin period, the meaning of “lifting” was mainly borne by “Tí” and “Qiè”, and the meaning of “Qiè”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í Līn” to “Xié Dài”. It was not until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the Chinese vernacular system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of “Līn”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Tí Līn” began to appear, and this phenomenon has continued until now and surpassed the usage frequency of “Xié” and “Qiè”.
文章引用:程润生. “提、携、拎、挈”的历时演变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6): 2607-261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52

1. 引言

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它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几乎有与之对应的汉字来表示。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仅“手”部汉字就有278个,与手有关的汉字则高达1435个,可见其孳生能力之强 [1] 。其中表示“提拎”意义的则主要是“提、携、拎、挈”这四个汉字。为了梳理汉语中表示“提拎”意义的汉字发展的轨迹以及探究其演变的规律,本文将对“提、携、拎、挈”进行历时研究来考察其在历史上的演变更替。

2. 历时考察

2.1.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提”、“携”、“挈”都用来表示“提拎、悬持、拿起”的意义。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很多字书中,互训是一种利用同义词来相互训释的释义方法,而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三国时期的《广雅》中,“提”、“携”和“挈”的解释就以互训的形式出现,如《说文解字·手部》:“提,挈也,从手是声。”;《说文解字·手部》:“携,提也,从手雟聲”;《广雅》:“挈,提也”。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解释:“提与挈皆谓悬而持之也。今俗语云挈带。”

查先秦常用典籍五部(见表1),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意义的“提”一共出现了4例。例如:

(1) 凡田,王提马而走。(周礼·夏官司马第四·大驭)

(2) 姬受命,昌来提。(竹书纪年·卷下)

(3)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礼记·曲礼下第二)

(4)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义位的“携”一共出现3例。例如:

(5)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尚书·周书·昭诰)

(6)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7)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意义的“挈”一共出现2例。而且“挈”在这一时期的用例都是作为语素与其他语素结合表示提起某种东西。例如:

(8) 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周礼·夏官司马第四)

(9) 挈壶氏不能共其职。(竹书纪年·卷下)

从用字频率上来看,“提”、“携”、“挈”在先秦时期用来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意义的用例都比较少,且相差并不多。从用法上来看“提”和“携”可以单独使用,“挈”则需要和其他语素结合才可以表示“提拎某物”,例如“挈壶、挈辔、挈畚”等。先秦时期“拎”字尚未被创造出来,所以这一阶段不见“拎”的用例。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Tí, Xié, Qiè” in the main documents in pre-Qin period (unit: example)

表1. 先秦时期主要文献“提”、“携”、“挈”分布情况 [2] (单位:例)

2.2. 秦汉时期

我们选取秦汉时期的四部典籍(见表2)来查看“提”、“携”、“挈”、“拎”的用例分布情况。发现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意义的词仍然是“提”和“挈”;“携”的词义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改变,主要用来表示“带着、带领”的意义;同时在选取的四部典籍中“拎”字的用例仍然没有出现。和先秦时期相比,“提”、“挈”的用例都大幅增加,其中“提”的用例共出现了67例,“挈”出现了21例。可以看出在秦汉时期的主要典籍中“提”的用字频率已经超过“挈”的三倍,逐渐发展为表示“提拎、悬持、拿起”意义的词的主流。例如:

(10) 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

(11) 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12) 方提趣汤。(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13) 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史记·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14) 辞信,信挈其手,与步于庭。(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转第四)

(15) 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Tí, Xié, Qiè” in the main documents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unit: example)

表2. 秦汉时期主要文献“提”、“携”、“挈”分布情况(单位:例)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选取了四部典籍(见表3)来考察“提”、“携”、“挈”的用例分布情况。根据文献中“提”、“携”、“挈”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一时期用来表示“提拎、悬持、拿起”意义依然以“提”为主,“挈”的使用频率相比很少,“携”字则多表示“携带、带领”等意义,另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不见“拎”字的用例。例如:

(16) 每率尔提酒脯就卫。(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17) 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

(18) 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

(19) 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

(20)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三国志·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Tí, Xié, Qiè” in the main documents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unit: example)

表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文献“提”、“携”、“挈”分布情况(单位:例)

2.4. 隋唐宋时期

隋唐宋这一时期,经选取和分析五部文献(见表4),可以看出用来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意义的汉字仍主要是“提”和“挈”,且“提”的使用频次远远超过了“挈”。“携”的使用频次增加但通常表示“携带”意义。此外在这五部文献中仍未出现用“拎”来表示“提拎”的例子。例如:

(21)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全唐诗)

(22) 俄而提酒至,赵升岸迎就之。(夷坚志·夷坚支癸卷第八)

(23) 提壶命驾幽期远,授简哦诗妙处同。(朱熹文集·卷六)

(24) 我有个折脚铛子,要他提上挈下。(五灯会元·卷五)

(25) 上易下难须审细,左提右契免疏虞。(苏轼集·卷二十五)

(26) 挈壶分早漏,伏槛耀初暾。(全唐诗)

(27) 和尚提瓶挈水亦是本分事。(五灯会元·卷九)

(28) 与和尚提鞋挈杖,也不为分外。(五灯会元·卷十四)

Table 4. The Distribution of “Tí, Xié, Qiè” in the main documents in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unit: example)

表4. 隋唐宋时期主要文献“提”、“携”、“挈”分布情况(单位:例)

另据考察,这一时期尚未出现在“提”、“携”、“挈”后加助词“着”表示强调和动作的延续的语言现象。

2.5.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我们选取了五部作品(见表5)进行考察。通过表5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使用“拎”来表示“提拎”义项的书面用法。并且“提”的用例已经远远超过了“携”、“挈”、“拎”的用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挈”的使用频次非常低。例如:

(29) 崇侯虎乃贪鄙暴横之夫,提兵远征,所经地方必遭残害。(封神演义第二回 冀州侯苏护反商)

(30) 辕门斩首空嗟日,挈子悬头莫怨愁。(封神演义第二十九回 斩侯虎文王托孤)

(31) 只见那些百姓扶老挈幼。(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

(32) 鱼来吞食,浮子自动,是知鱼至,望上一拎,钩挂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梦飞熊兆)

(33) 那跑堂儿的提了开水壶来泡茶。(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Table 5. The Distribution of “Tí, Xié, Qiè, Līn” in the main documents 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it: example)

表5. 元明清时期主要文献“提”、“携”、“挈”、“拎”分布情况(单位:例)

另外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提”、“拎”后加助词“着”表示状态延续的用法,例如:

(34) 见几个摘桑,拎着桑篮走。(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35) 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水浒传第一回)

(36) 提着那灯笼照着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37) 用捆仙绳四马攒蹄捆了,拎着他进西岐城。(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

3. 结语

加强对汉语常用词的研究,就要逐个对常用词展开历时与共时的考查,“这对于探明词汇发展的轨迹,特别是从上古汉语到近代汉语词汇的基本格局的过渡,即后者逐步形成的过程” [3] 。先秦时期表示“提拎、悬持、拿起”这一意义主要由“提”、“携”、“挈”来承担,这一时期三者的使用是相对稳定的,它们的用例相差不多。秦汉时期开始,三者的用例持续增加,“提”的用例开始超过“挈”的用例,“携”的用例增多但此后通常表示“携带”这一义位。一直到元明清时期,“提”始终是表示“提拎、悬持、拿起”意义的主流,“挈”的使用频次变得极低,同时也开始出现了更加口语化的“拎”来表示“提拎”义。这种演变发展的轨迹一直延续到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参考文献

[1] 甄香兰. 浅析汉字部首“手”的形变[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 390(3): 154-156.
[2] 任连明, 孙祥愉. 常用词“逢、遇、碰”的历时演变考察[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8(11): 101-105.
[3] 张永言, 汪维辉.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 中国语文, 1995(6): 4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