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新财经人才劳动教育培养的实践探索——基于劳动实践创新课程案例研究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on Innovative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DOI: 10.12677/ASS.2023.127521, PDF, HTML, XML, 下载: 127  浏览: 255 
作者: 黄 文: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四川 成都;邓 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金融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劳动教育新财经课程模式Labor Education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Curriculum Model
摘要: 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及新财经人才培养,财经高校急需探索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文章按照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金融学科特色和现有资源优势,探索“时政分析 + 习惯养成 + 田园实践 + 公益实践 + 财经劳动”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劳动教育在专业培养上的助力。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alent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explore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open, and targeted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five-in-one labo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labor edu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iplines and existing resource advantages. The model includes “current affairs analysis + habit formation + rural practice + public welfare practice +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abor,” aiming to assist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文章引用:黄文, 邓立. 新时代背景下新财经人才劳动教育培养的实践探索——基于劳动实践创新课程案例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7): 3820-382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7521

1. 引言

近年来,社会分工合作逐渐智能化、现代化,“坐享其成”“铺张浪费”等错误价值观在高校学生中形成不良风气,“劳动光荣”“勤俭奉献”等劳动精神逐渐在大学生中淡化,劳动教育被弱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分割,其暴露出实践性差的缺陷在劳动教育中尤为突出,加之“学历第一”的传统理念,育人体系不注重劳动教育,导致现代青年劳动教育观念淡薄、品格性质散漫 [1]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首先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的新要求,并提出全面构建体现具有新中国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高校需要探索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这四大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作为教书育人功能性最强大的载体,高校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应该重视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紧扣“立德树人”将劳动教育关联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出符合总体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中站稳脚跟。此后,如何加强新文科建设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新财经的概念与内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探讨和研究。新财经是对传统财经科学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人类经济活动所表现出新的现象、关系、形态和规律等的总和。新财经既是一个新概念、新范畴,也是一个新体系 [2] 。在科技迅猛发展、产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新财经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多样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财经人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在不断的奋斗过程中实现人生目标,最终成为反哺社会的新财经人才。

笔者团队自2018年以来积极探索全新路径,使劳动教育符合新时代新要求并融入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中,围绕一二课堂相融合、研究实践相结合两方面全方位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基于此,笔者团队开设《劳动实践创新》课程,提出“时政分析 + 习惯养成 + 田园实践 + 公益实践 + 财经劳动”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新财经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持。

2. 劳动教育教学问题

2.1. 教学目标形式偏差

传统劳动教育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中仅停留在班会教育层面,未有实质性课程和修读学分要求,近年来,高校育人体系将劳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高校陆续开设完善相关课程及学科架构,逐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中,大部分高校课程仅围绕“劳动”概念展开,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传统形式没有能够给这门具有教育意义的特殊课程带来实质性收获,通常实践环节以劳动时长、劳动场所等为目标强制让学生开展劳动,从而获得高分成绩,这样的教学形式长期来看,只会降低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形成被动劳动的恶性循环。究其根源,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脱离了学科教学的独立性和目标性,将劳动课程肤浅理解为劳动改造,将学科目标定为劳动任务,未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深层次含义,成为一门为了学分而不得不“劳动”的课程,其形式变得浮于表面、摆拍作数,与劳动教育初衷相违背,成为师生教学任务的负担,而真正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应该在于通过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内涵、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将学科精神与劳动品质相结合,完善教书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有贡献、有品德的青年 [3] 。

2.2. 集体实践环节缺乏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需要在真实劳动中加深对“劳动价值”的理解,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通常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线下自己完成,在学生劳动过程中缺乏过程指导、精神感化和考核评价环节,将课程与劳动价值割裂化,从而成为一门“纸上谈兵”的课程。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育人的重要环节,需要强化“五育并举”的功能,通过集体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性,一方面,劳动的亲身实践、流汗出力可以使得学生融合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给予相关精神指引,将课程目标渗入实践教育中,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4] ;另一方面,集体劳动能够锻造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契合,发扬新时期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坚定学生理念信念,培养爱国爱党的新时代青年 [5] 。

2.3. 财经劳动导向缺失

劳动教育应该合理融入高校人才输出体制,作为财经人才市场的主要输送地,财经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存在机械拼接内容、无视财经人才特点等缺陷,劳动教育课程没有针对性,未考虑财经人才市场的真正需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几乎不涉及财经市场,内容空泛无意义。目前我国从事财经工作的劳动力约占我国劳动人口数的12%,财经本专科高校约有220所,人才储备量和市场需求逐步匹配,因此,面向财经高校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是通识性教育,更应该面向学生未来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学生就业积极性,树立学生正确择业观,引导学生将自我职业发展与国家、民族利益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就业社会责任担当,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就业增加筹码。

3. “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在对新财经人才培养要求下,笔者团队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精准定位设计,结合金融学科特色、现有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时政分析 + 习惯养成 + 田园实践 + 公益实践 + 财经劳动”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新财经人才,从而满足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于财经人才的需求。

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主要有:一是要有针对性开发和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的最新理论和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是新财经人才培养对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提出的必然要求。二是构建具有浓厚劳动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在校园内因地制宜设计劳动实践活动,能有效帮助青年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劳动意识,形成文化共识。三是要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景。通过落实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劳动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四是要融合财经学科特色。劳动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劳动,容易使劳动教育内容浅层化、方式简单化。通过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财经知识学以致用的公益劳动实践项目,可以更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图1)。

Figure 1. “Five-in-one” labo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approach map

图1. “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教学模式途径图

3.1. 时政分析

立足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背景,推动新财经劳动育人体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要将其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继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国务院在2020年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劳动教育,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需要重视劳动教育。具体到高校培育大学生成才方面,需要加深对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性与本质的理解,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时代特征,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要继续提升,劳动教育组织实施要切实强化,劳动教育宣传主阵地要大力坚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需要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课程设计中,课程组从加强学生理解精神角度出发,提出劳动教育与时政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新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三重逻辑,倡导学生劳动育人的价值观,在大国工匠等真实事例中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从而把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佩,坚持课程教育与方动教育的双重导向,实现劳动教育的感化功能。在课程准备中,搜集的时政案例,首先是要贴合财经人才实际,关注财经劳动市场最新动态,将过往案例征集成册形成案例库,对授课教授进行案例库培训,建立劳动教育时政教育体系。课程项目立足学院发展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科研机会课题指导与资金支持,整合课程组教师资源,将财经研究领域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相继招募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政课题研究,把劳动教育理念创造性融入科研领域范畴,切实强化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3.2.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的一大重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劳动光荣的习惯,因此学院课程组围绕“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开展活动,推出“金铲子厨王争霸赛”,提供学生深入厨房的机会,在活动中学习川菜爆炒、西点制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切实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院实践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日常习惯,坚持“辅导员进寝室”系列活动督促学生全面整理清扫寝室和卫生死角,对寝室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各班级团支部定期开展校园劳动,带领学生前往经世楼、颐德楼参与公共卫生清洁和自行车摆放等活动;开展“旧物改造”活动,用灵巧的双手使闲置的旧物以新颜重获新生;开展“劳动教育DIY海报”“寻找最美劳动者摄影大赛”,以海报相片记录劳动光荣时刻。以劳动教育推动学院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劳动教育习惯,在注重劳动教育价值的同时,实现提升劳动育人实效的目的。学生在感悟劳动真谛的同时,可以将劳动价值观思想引领作为核心目标,在劳动教育课程、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科研研究、社会实践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财经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

3.3. 田园实践

积极寻求田园实践活动,开展“师生会田园”活动,前往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简阳市共和村开展柑橘套袋劳作和乡村振兴座谈会。学院分层设计劳动教育项目,提供多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劳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幸福淬炼成长。前期向学生介绍此次的劳动实践地“共和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历史,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中国近年开展的脱贫攻坚战,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劳动在乡村脱贫历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学习一些农作物的知识和务农需要的技巧,为随后前往实地实践做准备。实践过程中,乘车前往目的地后,学生分组进行田园劳动,具体劳动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而定,比如11月种植的是柑橘,学生可进行柑橘套袋劳作。此后由每个小组代表对上周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感想分享,最后由老师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实地体验乡村创新项目,感受劳动领域新体验,在课堂外的领域之中感受劳动教育带给自身的改变和优点,立足于了解创新乡村。结合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学科特点。

3.4. 公益实践

劳动教育不仅要聚焦身体力行,更要注重社会影响力,课程项目组织“大城小村”社区营造活动,学院组织带队完成公益实践活动,在介绍完公益团队并展示团队过往项目成果之后,完善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社区营造,链接城市乡村社区有趣的人事物,发动群体关注和助力城乡社区发展。活动开展期间,指导教师带队前往劳动实践地,体验劳动成果,撰写劳动报告。结束后进行劳动报告展示,小组圆桌交流讨论劳动成果和体验,深度分析其社会价值,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对项目进行阐释。团队链接城乡趣事,不断发动群体关注优势,学生通过开阔公益实践的范围,不断的提高劳动教育思维。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让劳动教育不断落地生根。

3.5. 财经劳动

通过对财经劳动市场从业者的访谈调研、参观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新财经思想和当前的行业要求。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在组内自行进行分工,然后在组内讨论明确访谈调研主题和对象,确定调研时间和地点,制定访谈调研实施方案。此后前往调研地进行调研,整理相关资料,总结调研结果。最后根据反馈的调研结果,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通过不同小组财经劳动成果的展示和思考的交流和碰撞,使学生从行业的角度对财经有更为直观的认知。

基于“时政分析 + 习惯养成 + 田园实践 + 公益实践 + 财经劳动”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团队面向财经类学生开展实例教学,积累了教学案例成果。实证分析模块,开设《新财经劳动实践创新》课程,邀请劳模走近课堂,开展理论、政策和案例分析讲解,并引导学生开展时政和劳动专题研究。习惯养成模块,推出“金铲子厨王争霸赛”、开展“旧物改造”、“劳动教育DIY海报”、“寻找最美劳动者摄影大赛”等活动,营造劳动实践氛围。田园实践模块,开展“师生会田园”活动,带领学生走近田间地头,实地体验田园劳动实践,锻炼提升劳动技能。公益实践模块,与多家校外公益机构合作,开展项目化运作的公益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思维和劳动认同。财经劳动模块,安排学生直接走上财经类劳动岗位,顶岗劳动的过程中,形成调研报告并指导后续劳动实践,强化劳动教育和财经专业学习的互融互通。

4. 案例启示

4.1. 构建专业特色模式,强化公益劳动意识

积极探索构建集金融专业特色和公益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新财经劳动教育模式,按照建立的以学院论坛为中心、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劳动教育新形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造“一专业一赛事”学院发展新模式,依托学院组织的国际性论坛,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培训,学习劳动技能,提高支志愿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爱进社区”“财经素养”等品牌志愿活动,通过打扫社区、开展财经劳动教育理念传播等活动强化学生公益劳动意识。

4.2. 巩固劳动宣传阵地,搭建内外交流平台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感悟劳动真谛,也需要将劳动价值内涵传播到社会中。将劳动价值观思想引领作为核心目标,在劳动教育课程、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科研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财经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依托学校、学院平台,围绕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大背景,与各高校形成劳动教育工作网络,构建交流互通平台。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孔令瑶. 论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及其作用[J]. 现代交际, 2020(23): 217-219.
[2] 卓志.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财经”教育创新发展[J].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1(1): 82-89.
[3] 申培轩. 劳动的教育价值与劳动教育目标[J]. 现代教育, 2020(20): 1.
[4] 张杨.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索[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5): 111-112.
[5] 范卿泽, 赵文朝. 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发展经验与实践策略[J]. 人民教育, 2020(19):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