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态话语研究
A Study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Publish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OI: 10.12677/AE.2023.138953, PDF, HTML, XML, 下载: 251  浏览: 373 
作者: 海 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英语教材议程设置理论态度系统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nglish Textbooks Agenda-Setting Theory Attitude System
摘要: 本文在“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运用传统议程设置理论以及评价系统的态度子系统对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考察教材传递的生态取向和生态观念,从而为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提供建议。研究发现,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人与自然客体显著性低,除了生态有益性话语外,生态模糊性话语和生态破坏性话语也有较多体现,并传递着“浅环境主义”等观念。
Abstract: This study conducts a multi-layer ecological analysis of English textbook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by collecting the widely used state-sanctioned series provid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as a sample. Guided by the ecophilosophy “Diversity and Harmony, Interaction and Co-existence”, this study brings together the agenda-setting theory and the attitude system of the appraisal theory and aims to find out what ecological values and orientations are embedded in the textbooks and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textbook development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object of man and nature is not salient enough on the agenda set in textbooks and that there exist some ecologically ambivalent and destructive discourses that propagate shallow environmentalism.
文章引用:海洋.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态话语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8): 6119-612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953

1. 引言

教材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介,承担着培育具有强烈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的生态人的重要使命 [1] ,蕴含不同生态取向的教材话语对学生生态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影响。生态语言学研究以语言与生态的关系为核心,其主要路径生态话语分析更是聚焦话语的生态性及影响。已有的生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多聚焦与自然有关的诗歌、公示语、新闻话语等体裁,从生态视角对教材进行多维分析大有可为、大有裨益。

2. 理论基础

2.1. 生态哲学观

生态哲学观是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价值观、机制与假说,是个人世界观以及生态伦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生态事实的识解和建构 [2] 。Stibbe认为,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可以按话语的生态性将其分为有益性话语、模糊性话语和破坏性话语三类 [3] 。与生态哲学观完全相符的为生态有益性话语,生态破坏性话语则违背生态哲学观、对生态环境有破坏性影响;介于两者之间,既不明确遵循也不完全违背生态哲学观的话语为生态模糊性话语。“多元和谐,交互共生”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且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机制相吻合,具有普遍性和高度的适用性 [4] 。故本文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为指导。

2.2.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首先由Maxwell McCombs和Donald Shaw提出。该理论指出,主流媒体设置了公共话语的议程。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它还作为一个过滤器,迫使人们关注某些问题。议程设置理论中的客体是我们的注意力所指向的事物。显著性是指它与其他对象相比的重要性。因此,媒体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报道越多,其显著性就越大,公众就越可能认为该问题很重要。就像大众传媒可以设定公众的议程一样,教科书也可以设定教育的议程。教科书提出的客体表明读者(主要是学生)应该思考什么,知道什么,有什么感受。

2.3. 态度系统

评价是任何文本意义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文本的人际意义的任何分析都必须考虑到它 [5] 。评价关注的是在文本中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感情的力量以及价值来源和读者一致的方式 [6] 。它为建立情感共同体提供了巨大的词汇语法资源。评价中确定了三个主要的意义区域——态度、介入和极差。因态度为中心区域,故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态度与我们的感受有关,包括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评价,这在传统上被称为情感、伦理和美学。态度本身分为三类,即情感、判断和鉴赏,每一类都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由于态度的含义本身是可分级的,它们几乎总是由语法上的形容词来实现。

情感与解释我们情绪反应的资源有关。情感可以被细分为四组,分别与不/愉悦、不/安全、不/满意和不/倾向有关。不愉悦的变量包括感到快乐或悲伤的情绪。不/安全这组含义涉及与生态社会福祉有关的感觉,如信任和焦虑。不/满意涉及到我们在追求目标时的情绪。不/倾向与我们的意图和想要的东西有关。

判断关注的是用于解释我们对人的态度的资源,特别是对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一般来说,人们是在社会尊重和社会制裁方面进行评价的。社会尊重的判断大致与社会行为有关,包括规范性(某人有多特别)、能力(他们有多大能力)和毅力(他们有多可靠)。社会制裁的判断广泛涉及道德品质,包括真实性(某人有多真实)和恰当性(某人有多道德)。

鉴赏涉及到用于解释我们对事物评价的资源。鉴赏被分为三个子类别,即我们对事物的反应(它们如何打动我),它们的构成(它们是如何组成的),以及它们的价值(如何真实、创造性、有效等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解决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是如何设置客体议程的?

2)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使用了哪些态度资源?有何分布特征?分别折射了何种生态取向?

3)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蕴含并传递了何种生态意识?

3.2. 语料选择

鉴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根据新课标修订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使用地区范围大、受众广、知名度高、多次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代表性强,故本研究拟选择此版教材。由于主课文是语言知识、价值观念等的主要承载者和教学重心,故本研究拟聚焦每册课本每单元的主课文。

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后,方可参加高考,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基于此并鉴于国内高中英语教育实际情况,本研究拟选取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材。

3.3. 研究工具

UAM CorpusTool 3.3v由Mick O’Donnell博士开发,用于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对语料库进行解析、标记和注释。语料库可以通过使用内置方案或设计自己的方案进行自动或手动注释。UAM CorpusTool 3.3v的统计窗口可用于描述一个数据集,比较两个数据集或比较多个文件的一般文本统计(如词汇密度、主语用法等)或特征统计(即对语料库进行标记的特征的使用频率)。

3.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观层面上,本研究采用人工编码的方法,将教科书中的所有主题归为三类,定量分析是通过统计每个类别的数量和百分比进行的。在微观层面上,在UAM CorpusTool 3.3v平台上,对生态话语的每个小句中的态度资源以及生态取向(即有益的、模糊的或破坏性的)进行了识别和人工标注,统计分析是通过计算态度系统及其子系统和不同类型的话语的数量和百分比来进行的。

为了使研究更加严谨,作者多次阅读和重读教科书,并参考了参考书和课程标准,以促进主题的归类。其次,作者邀请了一位熟悉有关理论的同学,对笔者的自然相关对象的编码和分类进行检查,并对生态话语做了手工注释。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识别每个小句中的态度资源。所有的差异都通过与教授的讨论和协商来解决。

4. 分析讨论

4.1. 议程设置

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共7册,每册均为3个单元,每单元均包含Reading课文2篇及Reading Club课文2篇,共计21单元,84篇课文。经全面考察单元主题、目标设定、课文内容等后,判定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的单元4个,课文16篇,约占总单元/课文数19.05% (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由此可见,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对“人与自然”主题语境的关注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了解以及自然生态意识的培养。

4.2. 态度资源

根据表1,鉴赏是最频繁使用的态度资源,约占总量近一半,而情感和判断都约占总态度资源的四分之一。这与预期基本一致,说明教科书中的生态话语主要涉及对动物、植物和自然风景等的评价。仔细观察教科书中的生态话语可以发现,情感主要用于明确表达评价者对自然界实体和事件的情感反应,而判断则用于评估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有时也包括动物的行为。

Table 1.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attitude

表1. 态度资源分布

表2所示,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自然生态话语多使用生态有益性态度资源,突出其他物种和环境的内在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们主要用于展示人们对自然景观、其他物种和人类活动的反应性和价值性鉴赏,对与自然有关的事物所带来的愉悦和满意,环境问题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倾向。其余的态度资源主要被用来展示动物和植物的能力、人类和其他物种的毅力以及人类行为的恰当性。但不能忽视的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生态模糊和破坏性的评价存在于教科书中。

Table 2.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orientation of attitude

表2. 态度资源的生态取向分布

例(1):They believe it is bound to lead to cloning of other species, and they worry about the ethical questions this raises.

在例(1)中,批评者出于道德和其他方面的考虑,表现出对克隆的强烈反对。例中所展示的生态话语中所使用的不安全资源,表明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技术的负面影响的认识。他们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福祉。

例(2):For example, we need to take steps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 including setting up special areas where plants and animals can be protected.

人们的意图更明确地表现为不/倾向性资源。例(2)清楚地表明了人们倾向于采取协调的有效措施来拯救濒危物种和促进生物多样性。这些态度与生态哲学观非常一致,应当被评价为生态有益性态度。

例(3):Without forests, we would have no air to breathe, and without clean water we would be unable to survive.

例(4):The valley is also home to many protected species of plants and endangered animals.

例(3)强调了森林和清水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存依赖于它们。同样,例(4)强调了九寨沟对其他物种生存的重要性。这些例子中的信息很明确:人类必须珍惜和保护生命赖以存在的生态系统。

例(5):This area, north of Sichuan Province, is a unique natural wonder.

本例凸显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杰出而独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有利于人们走近自然、保护自然,显然属于生态有益性鉴赏。

例(6):The most powerful earth-quake in the past 40 years caused a tsunami that crashed into coastlines across Asia yesterday, killing more than 6,500 people in Indonesia, India, Thailand, Malaysia, and at least four other countries.

在例(6)中,与自然有关的参与者被表现为具有巨大力量的行为者。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海啸和暴雨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其他物种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于晖、王丽萍 [7] 认为这些过程强调了大自然对人类的破坏性影响,可以归为生态破坏性话语。然而,本文认为此例所蕴含的评价为生态模糊性。一方面,这种话语的大量存在可能会塑造自然的破坏性形象,使人相信自然是人类的敌人,这对生态价值观的建立是有害的,也不符合生态哲学观。另一方面,这些事件是无意识发生的自然现象。

例(7):Researchers insist that the science of cloning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advanced.

例(8):They were the first-ever primates (the order of mammals which include apes, monkeys, and humans) to have been cloned!

在上述两例中,为了继续发展克隆技术,研究人员淡化了克隆动物的生存和福祉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灵长类动物的克隆被表示为技术上的突破,并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进步。这种评价是有问题的,因为进步被狭义地认为是技术的创新。克隆忽略了被克隆动物的身份、生活和福祉,除此之外,还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当它发展到克隆人的时候。

例(9):Well, say you leave the tap running while you brush your teeth, leave a light on when you go out or you drop a piece of litter and can’t be bothered to pick it up… Of course, it wouldn’t matter if there were just a few people in the world.

在例(9)中,判断是如果地球上没有那么多的人,这种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无可指责的。这样的判断显然是不符合生态哲学观的。

5. 结语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人与自然客体显著性不足,客体议程设置有待优化。教材现存自然生态语篇中所用态度资源整体呈现生态有益性,但也不乏生态模糊性与生态破坏性评价。在教材编写方面,教科书编者应该更加重视生态教育,增加更多关于人与自然的阅读材料,并使相关客体更加多样化。此外,要对教材已有的生态语篇进行重新审视和改写,以弘扬生态有益性话语,改善生态模糊性话语,抵制生态破坏性话语。在使用教科书时,教师应增加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识别话语的生态取向。应鼓励学生对教科书中的语言和潜在的生态价值观进行批判,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在创作中尝试描述世界的新方法。总而言之,英语教科书和语言教学都应该成为追求生态和谐的媒介,培养、锻炼学生的生态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J]. 中国外语, 2016, 13(5): 1+9-13.
[2] 黄国文, 陈旸. 生态哲学与话语的生态分析[J]. 外国语文, 2016, 32(6): 55-61.
[3] Stibbe, A. (2015) Ecolinguistics: Language, Ecology and the Sto-ries We Live By.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4] 何伟, 刘佳欢. 多元和谐, 交互共生: 生态哲学观的建构与发展[J]. 山东外语教学, 2020, 41(1): 12-24.
[5] Thompson, G. (2014)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 Routledge, London.
[6] Martin, J. and Peter, W.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7] 于晖, 王丽萍. 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探究——以教育语篇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6): 43-54+1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