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困境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DOI: 10.12677/AR.2023.103099, PDF, HTML, XML,   
作者: 唐家辉: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扬州;扬州大学高质量养老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社区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发展困境Active Aging Community Old-Age Education Old-Age Educ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将成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措施。随着老年人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基于政策设计、老年人以及社区建设三个层面,文章分析了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困境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在政策设计维度上存在政策操作性欠缺,政策碎片化严重等问题;在老年人自身维度上存在认识不足、消费观念落后、时间安排呆板等问题;在社区建设维度上存在课程设计简单、可及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的局限性,应转变老年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参与激励机制,培育老年教育自组织群体。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ll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a positive aging concept for all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further meet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elderl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active aging strategy. With the growing scale of the elderly,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policy design, the elderly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imension of policy design, such as lack of policy operability and serious policy fragment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elderly, such a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backward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inflexible time arrange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mple curriculum design and insufficient accessi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we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cultivate self-organized groups in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唐家辉.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困境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3): 770-776.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3099

1. 引言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口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系到民生福祉,攸关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不仅要满足其物质生活需求,还要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教育作为“老有所学”的解题意蕴,不仅是成人教育的一个非正式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 [1] 。2019年11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要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创新发展老年教育 [2] 。2021年11月,《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支持多元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 [3] 。2023年7月,《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指出要提升健康服务消费,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 [4] 。从上述政策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老年教育不再被简单局限为解决老年人个体养老问题的有效路径,更是可以有效推动老年人将教育学习活动转化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广阔平台,进而成为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 [5] 、积极实现人口老龄化 [6] 的重要举措。

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平台,社区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方式之一,成为了中国落实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基本单元。由于社区具有广泛开展教育的优势,在如火如荼的老年教育体系建设中,社区成为了建设的重点 [7] 。社区老年教育的便捷性、低成本、安全性等特征 [8] ,不仅能让老年人就近接受教育,还能缓解老年大学“一课难求”的需求压力 [9] ,获得了大多数老年人的青睐。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根据目前研究表明,社区老年教育存在供需差距显著 [10] ,同时服务供给不公平 [11] [12] 等问题。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困境值得去反思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因此,本文从政策设计、老年人自身、社区建设三方面出发,分析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困境背后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以解决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困境,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银发群体”继续教育的权利,让老年人能够享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服务。

2. 政策设计层面

2.1. 政策操作性欠缺

老年教育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各部门、社区等多元主体和老年人的有效互动过程,而政策宣传是提高老年人思想认识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政策宣传,使老年人群体了解和理解政策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原则和方案,了解政策对自己的影响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服从政策,或是根据政策的要求指导或调整自己的行为。政策宣传和公众意识之间互相依存并实时反馈。对于老年教育政策,由于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庞大,因此相关政策的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就更为重要。只有当政策宣传使得老年人提升了自身认识,老年教育的发展及其参与才能够进一步深入 [13] 。

老年教育政策的最终指向,是千千万万个老年人个体,必须能落地,能给老年人带来切实的教育供给。但是大多数老年教育政策皆是由部委及以上制定,内容目标倾向于规划,政策往往是指导性文件,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无法真正地落实到老年教育实践中。此外,目前的老年教育政策文本中,大多是关注老年大学的发展,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政策注意力分配不够 [14] ,仅是提出了“优先、加快发展”的纲领性表述。

2.2. 政策碎片化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出台各类老龄政策性文件达300多件,而老年教育政策在2016年之后也是出台频繁,牵头部门众多。由于老年教育涉及民政部、教育部、中组部等多部门,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导致政策的碎片化情况严重,甚至存在着相互抵触的情况 [15] 。因此出台社区老年政策的专项化政策需要跨部门协同行动,这也加大了出台相关专项政策的难度。根据最新版《老年权益保护法》,仅有第7章内两项条款涉及到了保障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去对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就导致了相关系列政策出台的可影响力减弱,难以起到提升老年人参与意识,也难以保障老年人以一个安全的心态去参与社区老年教育。

3. 老年人自身层面

3.1. 自身认识不足

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可以维护老年人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以此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实现老年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高质量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笔者曾于扬州市WC社区、YC小区及H小区开展过调研。调研发现,尽管由较多的老年人认为老年教育很重要,可以提升自我,减少自己的孤独感,但有23.08%的老年人对老年教育并没有什么兴趣,这一点也得到了韩伟等人研究的佐证 [16] 。带有消极认知的老年人,往往会对未来的自我养老也同样采取消极的态度,因而参加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行为可能会降低。

3.2. 消费观念落后

经济基础往往决定上层建筑,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往往当解决了低级的基本生存需求,才会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尽管有不少社区老年教育带有社会福利性质而免费开放,但是仍不乏较多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都是收费的,或者说收取较少的费用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行。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并没有存在因为需要缴纳相关费用而放弃参与,这也就说明老年人一旦参与进入了老年教育中去,往往愿意支付相关费用。但是研究也发现了另一问题,即老年人所能承受的老年教育经费支出偏低 [17] 。对于老年人而言,退休金、养老保险应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当然可能还包括子女的赡养费,甚至可能存在部分低龄退休老年人的工资收入。因此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在生活上还是较为富裕的,具备老年教育参与的消费能力,但是却不愿在老年教育参与上支付更多的经费。究其原因,还是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仍十分滞后。一方面,老年人还保持着早年艰苦朴素的生活,一旦认为老年教育所需要的经费过高,往往就不愿意再支付后续的参与费用;另一方面,较多的老年人觉得对于自我老年教育的投资属于非必需品,往往会更多地投资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去。基于这两方面的落后消费观念,较为严重地抑制了老年人对于社区教育的参与度。

3.3. 时间安排呆板

随着少子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重,同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由于快速的工作节奏,往往会将家里的父母接到身边一同居住,进而演变成子女居家赡养父母,父母居家看管孙辈的模式。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老年人在第三代照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自己的时间需要随着第三代的时间而适时调整。过强的机动性使得老年人难以正常参与社区老年教育。

除此以外,大多数老年人的棋牌娱乐、广场舞、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等活动时间占据了他们的闲暇时间,这也导致了较多老年人无法安排时间参与社区老年教育。

4. 社区建设层面

4.1. 课程设计简单

随着老年群体规模的扩大,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与庞大的老年群体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8] 。从课程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保健养生型课程以及文化娱乐型课程。然而积极老龄化不仅是需要“老有所学”,更重要的是“老有所为”,这就要求老年人能够反向进一步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进程,发挥“银发群体”的最后光热。老年人也同样渴望与当前数字时代接轨,弥补“数字鸿沟” [19] ,但社区老年教育的服务内容是无法满足社区老年的实际需求。

从课程形式来看,社区老年教育大多是社区安排线下授课,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同时一对一教学服务较少,无法有效满足社区老年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线下授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那些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老年弱势群体,社区老年教育的差异化需求也未能有效满足 [20] [21] 。

4.2. 可及性不足

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同的是,老年教育参与过程中,老年人对于师资力量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渴望,他们往往追求的是一种与同辈人互相学习、互帮互助,摆脱老年孤独的情感因素。但是就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一方面城乡老年教育机构设施完备度以及覆盖度都有着明显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尽管提倡社区老年教育,作为老年人“家门口的大学”,已然承担了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就调查结果来看,做的较好的WC社区的老年教育也并不是经常性开展,甚至只是一个挂牌而并没有真实的运营。社区老年教育其实仍有着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社区所在开展老年教育的场所离老年人居住地的距离将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由于老年人腿脚不便,机能衰退,老年人很难出于被教育的需求,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有较多的老年人被问到“社区老年教育如果离你家较远,是否仍然愿意去参与”时,大多都是否定的回答,询问相关原因时,他们则反应出来“不愿意走那么远”、“懒得走”、“交通不便”诸如此类的回答。这也就说明了尽管在有强烈意愿的情境下,由于老年教育机构(包括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点、开放大学等)的距离远近,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对于老年教育的参与意愿。

5. 建议对策

5.1. 转变老年教育观念,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目前,在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较多的将眼光聚焦在医疗保障及居家养老服务上,缺乏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关注。社区老年教育作为未来高质量养老的必需品,将为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做出巨大的贡献 [22] [23] ,这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养老金严重赤字的状况,也可以促进老年人能够更为广泛地进行社会参与,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以及幸福感。因此,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理念应该及时转变,为社区老年教育的良性发展做好谋划,树立旗帜。

此外,由于老年人往往对于目前顶流的社交软件缺乏相应的灵活操作能力,对于外界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政府各部门,社区应该通过社区微信群,社区内公告栏进行宣传,并且还需要逐门逐户地动员老年人参与到社区老年教育中去。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提升老年人对于老年教育的参与意识,促进积极老龄化的观念,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老年人更容易转变固有的价值观念,更加认可并重视社区老年教育的意义,从而将参与社区老年教育作为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4] 。

5.2. 合理收取教育费用,建立和完善参与激励机制

社区老年教育本质上属于社会福利,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理论上应不予收费。政府作为主导,支撑着社区老年教育,因此,政府需要将社区老年教育财政经费列入专项教育经费,提高其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以更好地适应目前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此外,政府还需要吸纳民间资本的注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开展,可以将低龄老年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从而为企业等带来新的经济收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企业等民间资本的注入对于企业和老年人是双赢的局面,可以通过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基金会来进行专业化筹集资金;通过租赁社区场所或向企业提供网络广告平台获得利润。

在目前社区老年教育覆盖不广,参与不足的情境下,为了保证老年人有意愿参与到社区老年教育中,可以建立和完善参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的形式,参照学习强国APP的模式,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积分累积,来进行一些生活用品的兑换;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的形式,根据老年人学习的认真程度,给予老年人“老年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参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由政府、社区及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管理,落实相关制度细则,以便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参与热情

5.3. 重视线上网络学习,培育老年教育自组织群体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线上教育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在调查过程中,老年人也展示了对于互联网的强烈认知,尤其是扬州市的部分社区都已开展了相关智能手机的教学(如Y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夕阳再晨”活动),借助这一条件,老年人能够进行线上老年教育的培训。一方面,老年人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老年教育,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得到更多观剧式教育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在线下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体验式课程,能够更快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也符合老年人认知习惯。

重视培育社区老年教育自组织群体。学者王英指出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是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或特长,依赖群体内部资源,引导、吸纳、集合老年人参与的教育活动,从而做到自我建设、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老年教育活动,自愿选择和自行决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25] 。据此,社区可以根据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将相同或相近需求的老年人划归同一小组中,安排积极分子作为组长引领整个小组进行老年教育活动,这也能更好地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开发社区老年人的潜在教育需求,使之更有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意愿。

6. 总结与展望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入国家战略,社会中的老年人口将益发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老年人的高质量养老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一大重点。社区老年教育作为高质量养老服务上的一环 [26] ,尽管在政策、老年人自身以及社区建设本身有着较多不足,阻碍了老年人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参与,但从上文的三大解决措施来看,应该可以较好的消除或者缓解老年人参与不足或存在阻碍的问题,从而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然而,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仅是基于小范围非正式的访谈记录,并没有根据科学的原则进行调查,局限了信息收集的深度与广度。因而只是较为片面的将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归结为政策、老年人本身以及社区层面三个层面,未来仍需要继续去探讨内部深层因素,以及相关因素对于参与不足这一现象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进行证明。未来将会就社区老年教育参与不足问题,进一步做好实证分析,检验并扩展相关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Cai, J. and Kosaka, M. (2019) Learner-Engaged Curriculum Co-Development in Older Adult Educ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Universities for Older Adul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59, 36-47.
https://doi.org/10.1016/j.ijer.2019.08.011
[2]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2019-11-21.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EB/OL].
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GPJDKER300258105.html, 2021-11-24.
[4]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7/content_6895599.htm, 2023-7-31.
[5] 原新, 金牛. 大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3-01(008).
https://doi.org/10.28131/n.cnki.ncshk.2022.000788
[6] Zhang, K., Kan, C., Luo, Y., Song, H., Tian, Z., Ding, W., Xu, L., Han, F. and Hou, N. (2022) The Promotion of Active Aging through Older Adult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 Frontier in Public Health, 10, Article 998710.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2.998710
[7] 万蓉. 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的融合: 以开放教育机构参与老年教育为突破[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40(17): 46-51.
[8] 李雨曈. 网络治理视角下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研究——以北京K社区为例[J]. 成人教育, 2023, 43(8): 45-53.
[9] 刘博超, 任欢. 老年大学如何缓解“一座难求” [N]. 光明日报, 2021-10-19(014).
[10] 刘红霞. 社区老年教育: 供求差与发展策略[J]. 职教论坛, 2020, 36(11): 104-109.
[11] 赵文君, 卢筱媚. 老年教育公平的缺失与回归——基于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发展的个案分析[J]. 职教论坛, 2015(6): 64-68.
[12] 马丽华, 叶忠海. 中国老年教育的嬗变逻辑与未来走向[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9): 150-156.
[13] 刘孟.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的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4] 冯一伟.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城市社区老年教育供给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9.
[15] 党俊武, 李晶.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65.
[16] 韩伟, 郭晗, 郑新. 老年教育需求动机研究——针对老年大学层面[J]. 人口与发展, 2018, 24(5): 122-128.
[17] 乔维德. 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 天津电大学报, 2015, 19(1): 52-55.
[18] 米淑兰.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老年教育需求调研与发展策略思考[J].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18(1): 50-58.
[19] 郭中华. 跨越数字鸿沟: 智能时代老年教育的价值向度[J]. 成人教育, 2022, 42(7): 45-51.
[20] 李学书, 崔一鸣. 发达城市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J]. 职教论坛, 2017(24): 48-53.
[21] 原艳, 许丽英. 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综述[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 29(4): 66-70.
[22] 蔡玉军. 增权视角下的社区老年教育研究——以武汉市L区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3] 李纯.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研究——以厦门市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2016.
[24] 王垚芝, 卢德生. “积极老龄化”理论下养教结合社区老年教育路径探析[J]. 职教论坛, 2020, 36(9): 106-112.
[25] 王英, 谭琳. “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J]. 人口学刊, 2009(4): 41-46.
[26] 彭川宇, 曾珍. 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之关系及其对策探究[J]. 老龄科学研究, 2017, 5(8):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