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建设路径研究——以广西L市社会工作者为例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hina —Taking the Social Workers in Guangxi L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3.129694, PDF, HTML, XML, 下载: 161  浏览: 264 
作者: 李毅珊: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实践路径伦理价值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thics Practice Path Ethical Value
摘要: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它在维持社会秩序、行业信誉、家庭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社会一些行业人员出现职业道德沦丧,职业道德的缺失给予我们以警醒,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关于职业道德的研究开始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而作为社会工作行业,必须引以为鉴,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社会工作职业道德进行了梳理,并以广西L市为例,分析了L市社会工作职业道德面临的实践困境和影响因素,提出从个人品德、职业伦理和社会公德三方面探索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建设路径。
Abstract: Professional ethics is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people to engage in a professional activi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industry reputation, family relations and oth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some social industry personnel have lost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reminds us, we need to cause high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the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ethics begins to return to people’s vision. As a social work industry, it must be taken as a mirror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social worker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in Guangxi L city, for example, analyzes the L city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thics practice dilemm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uts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ersonal character,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ocial morality to explore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path.
文章引用:李毅珊.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建设路径研究——以广西L市社会工作者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9): 5085-509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969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它在指引人们坚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服务群众的职业操守,以及维持社会秩序、行业信誉和家庭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社会频繁出现一些行业人员职业道德沦丧问题,职业道德的缺失引起了我们的警醒,亟需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其中一个行业的社会工作,同样需要引以为戒。近年来,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日益重视,新时代社会工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如此,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可能面临一些职业道德问题,严重阻碍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相关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因而,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以广西L市为例,分析了L市社会工作职业道德面临的实践困境和影响因素,提出从个人品德、职业伦理和社会道德三个层面探索新时代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建设路径。

1.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对职业道德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如新闻从业者、演艺工作者、医护人员等群体,但在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相关文献研究较少,只有寥寥数篇。

关于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罗肖泉(2009)主张向西方学习经验,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构价值观和制定伦理守则来进行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 [1] 。齐芳(2004)提出构建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三个维度 [2] :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可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操作化建立起来。另外,还有学者从教育层面入手,主张加强民政化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实践、培训形成职业定势;王泽淮(2006)通过实习检验和巩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以增强校园职业道德文化建设氛围等途径 [3] 。随着学术界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民政部曾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其内容具体包括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曾为社会工作者制定社会工作守则,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和工作规范。

虽然社会工作领域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较少,但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对于社会工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以及职业发展现状研究,但是细化到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本土化建构和不同服务领域的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领域开拓性和服务对象创新性。

2. 广西L市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现状

2.1. L市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现状

系统理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群体,任何群体都会与其他群体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本研究围绕社会工作者及其周围的关联人群的职业道德关系展开分析,对与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关系紧密的服务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发展现状。本研究在对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采用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一维度,分别从服务对象、同事、机构、专业和社会等维度进行分析,探讨当前社会工作者在这些维度上的职业道德现状。

2.1.1. 服务对象层面:自决、知情同意和保密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能够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其各自的利弊给服务对象解释清楚,让服务对象能够在有充分信息源的条件下做出自己的决定。保密 [4] ,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严格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化会工作者是能够相对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对于服务对象不愿意为人所知的秘密,社会工作者会尽力帮她保守秘密。

2.1.2. 同事层面: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合作

由于家庭背景、受教育经历、价值观、实务经验等的差异,在对一些事件的认知和处理方法上,社会工作者与同事之间难免存在差异,特别是与同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人员共事时,这种差异显得更为明显。社会工作者在尊重同事的同时,还注重尊重同事的服务对象,将同事的服务对象与自己的服务对象平等看待,积极协助同事针对其服务对象的服务内容、方式、过程等方面达至最佳。社会工作者同事之间除了相互合作,还应该为彼此提供咨询 [5] 。在咨询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是咨询者,也可以是受咨询者。

2.1.3. 机构层面:对机构坚持信守和增能

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外做到服务于服务对象,对内坚持对自己所属机构负责。遵守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时刻践行机构的核也理念,与机构一起成长和发展。社会工作者对雇佣机构还要履行增能的责任,设法提高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高质量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高效能的服务回报社会 [6] 。

2.1.4. 专业层面:专业能力与专业本土化

在专业伦理上,能够内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念,妥善处理各种复杂情境下的伦理冲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原有的工作模式不一定适用于解决新型问题,需要一线社会工作者不断充电,自我提升,才能増加妥善处理新型问题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2.1.5. 社会层面:引导大众参与公共事务

社会工作者被赋予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区和化会建设的重要使命。引导大众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真正参与租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关注对象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帮助他们争取化会资源,改善自身困境。

2.2. 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当前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整体是良好的,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2.2.1. 形成强迫性行为

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有权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接受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社会工作者出于方便自己工作的考虑,强迫性地为服务对象安排一些任务和工作,无形中形成了“居委会人员”的身份,许多服务对象就会默许化地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居委会人员”,从而产生强迫行为。

2.2.2. 产生任务式行为

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项目,大多受制于政府评估行为,一些服务尚未完成,但却因政府或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的开始而草草结案,致使服务未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从而产生职业道德困境和伦理困境。

2.2.3. 利己主义行为滋生

在对机构宗旨方面,社会工作者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整体是向好的,但有些不良因素出现,如果任由此种行为蔓延下去,将会给整个社会工作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项目监管不到位,许多社会工作者不能妥善管理项目资金,存在不依指定用途使用的现象,利己主义倾向明显。

2.2.4. 服务记录缺乏完整性和及时性

社会工作者作为直接服务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需正确、充分的做好服务记录,目的旨在促进未来服务的延续性,为其他类似的服务提供经验积累与借鉴。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服务记录缺失,为了应付评估,随意更改服务记录。

2.2.5. 评估服务缺乏真实性

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需要借助专业评估进行。L市社会工作协会一年进行两次评估工作,分别是项目中期评估和项目终期评估,检验项目成效,向服务购买方及时反馈成果,另一方面还可对一线社会工作者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促进一线社会工作者反思项目得失,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然而项目评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形式化。

2.3. 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2.3.1. 宏观层面:制度政策起步晚,发展不完善

首先,缺乏有效的蓝督和惩罚机制。社会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相比于西方,相关法律规定凡乎处于空白阶段,相关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纵容了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的滋生和蔓延。社会工作在中国走的是“嵌入式”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当然社会工作者也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制度政策的不完善,部分从业者抱有饶幸心理,降低服务质量。其次,《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可操作性差。最后,政府规定的社会工作者福利待遇差。当工资不足以支撑生活支出,如若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社会工作者很容易误入歧途,出现滥用资金或不按指定用途使用资金的现象。

2.3.2. 中观层面:机构准入低,学校教育不足

一是机构准入低,缺乏有效支撑。首先,入职门槛低,允许非专业人员进入社会工作行业也是阻碍社会工作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政府对社会工作行业重视程度的加深及高校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的激增,社会工作职业的入职门槛也越来越高。但非社会工作者专业和未持社会工作资格证上岗的从业人员依然占据一定比例。由于待遇差和社会认同度低,导致仅有少数社会工作专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二是学校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对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关注和推进程度不足,忽略学生主体性。一方面,社会工作是利他主义取向的职业,福利待遇差、社会认同度不高、职业声望较低;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深入发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被定为制度化的专业必修课,职业道德教育提上日程。但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授课形式基本仅限于老师课堂讲授,学生参与度低,进而导致职业道德内化不足。

2.3.3. 微观层面:社会工作者自身道德素养匮乏

决定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的主观原因是社会工作者的自身素养。自身素养的差异,体现在社会工作者队伍里良莠不齐的社会工作者共存。既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存在,也不乏利己主义倾向严重、专业程度欠缺的从业者。在同一社会和行业大环境下,产生这种差异性除了客观原因,社会工作者自身素养也起了巨大作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涉世程度具有差异性,也就意味着每个个体的自身素养是有差异的。

3. 对策建议:建设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可能路径

有效改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可从其自身素质建设、行业内部及制度和法律层面入手,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行业从业门槛、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档案等途径,改善当前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发展现状 [7] 。

3.1. 宏观层面: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制度

加强社会工作职业道德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道德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完善和修正,将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管理,引导更多的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教育 [8] 。

3.2. 中观层面:加强行业内部组织建设

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者的雇佣机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建设。各地社会工作协会是壮会工作机构的管理方,应该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者监督作用,加强行业内部文化建设。

3.2.1. 提高社会工作者从业门槛

横观教育界和医学界,老师和医生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才被允许进入行业。社会工作者这是一个行业最基本的底线。反观社会工作行业,持证社会工作者的比例虽持续上涨,但所占比例较低。国家应该严格审查社会工作行业从业者的从业资格。对于条件特别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可适度放宽,灵活处理 [9] 。

3.2.2.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一方面,法律能够最大限度对社会社会工作者工作者的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可使社会工作者有法可依。社会工作者单一强调加强社会工作者自身道德素质,并不能解决社会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的社会工作者所有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手段加以强化。

3.2.3. 建立职业道德档案

改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通过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档,将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的相关信息汇总起来,对其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社会工作者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社会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员规模、服务项目、发展历程等,均被社会工作者记录在档案里 [10] 。

3.3. 微观层面: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素质建设

3.3.1. 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可调整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提高其职业道德认识,通过培养道德情感,使其拥有正确的道德信念,最终达至自觉恪守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制度化方式要求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对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进行单列。

3.3.2. 提高社会工作者自身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与人自身道德素养密不可分。个体的道德素养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处于动态变化中。社会工作者须有批判和反思习惯,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反思工作中的得失。在摸索中不断向善靠近,使自身道德素养不断向前发展。

4. 结语

社会工作者整体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的伦理价值具有一致性,在服务对象层面,社会工作者能够做到基本确保服务对象的自决和知情同意,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专业界限相对清晰;在同事层面,能够与同事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在机构层面,能够承担履行信守和増能责任;在专业层面,能够坚持持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并致力于推动社会工作本主化;在社会层面,能够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公共事务。但是也存在一些违背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行为,导致社会工作发展遭到质疑。因此,本文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建设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可能路径。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但这种助人不单单在于助人于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受助者具有克服困难并得以自救的意念与能力。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而且还应该尽职尽力地为案主的利益着想,保证服务品质,让案主早日走出困境。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工作者从事职业活动的行为规范,要使职业道德成为社会工作者的自觉行动,社会工作者的自我修养极其重要。只有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我们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服务于有需要的人民。

参考文献

[1] 罗肖泉. 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 伦理学研究, 2009(2): 34-38.
[2] 齐芳.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C]//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 2004: 8.
[3] 王泽淮. 略论民政社会工作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9): 73-74.
[4] 张禄. 演艺明星的道德提升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5] 陈阳.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12): 80-82.
[6] 刘志民. 浅论当前中职生职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学周刊, 2022(1): 16-17.
[7] 冯志军. 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教学路径探究——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21(36): 88-90.
[8] 姜淼芳, 韩业松. 基于职业生活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 职教发展研究, 2021(4): 26-32.
[9] 徐刘香, 赵蒙成. 江恒源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职教发展研究, 2021(4): 81-90.
[10] 陈志辉, 孙浩, 马海鹍, 马得莹, 李建平, 单安山, 刘忠华, 孙浩洋, 李仲玉, 徐良梅.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23): 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