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课程对乡村儿童创造力的干预研究
An Intervention Study of Painting Psychology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Rural Children
DOI: 10.12677/AP.2023.1310593, PDF, HTML, XML, 下载: 230  浏览: 40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覃 倩:广西柳州融安县大良镇中心小学,广西 柳州;覃 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来宾;钟钊明:广西梧州市广平第二初级中学,广西 梧州
关键词: 创造力儿童绘画心理Creativity Children Painting Psychology
摘要: 目的:探讨绘画心理课程对乡村儿童创造力干预效果。方法:对两个四年级班级乡村儿童进行创造力量表前后测,其中干预组进行10次课绘画心理课程辅导,从创造力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四个维度分析绘画干预效果,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经过绘画心理课程辅导后,干预组在冒险、好奇、想象三个维度得分达到显著性差异(p < 0.01),其中,男生、女生均在冒险、好奇、想象三个维度得分达到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留守儿童在好奇、想象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好奇、想象两个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p < 0.01),其中,男生在好奇、想象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女生在好奇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留守儿童在所有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绘画心理课程辅导可以培养农村儿童创造力,尤其是对留守儿童和女生有预测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 painting psychology course on the creativity of rural children. Methods: Two fourth-grade classes of rural children were tested using a creativity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10 lessons of painting psychology,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analyzed across four dimensions of creativity: adventure, curiosity, imagination, and challeng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painting psychology cours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venture,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p < 0.01). Boys and girl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venture,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p < 0.01), among which the boys achie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the girls achie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iosity, and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achiev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dimensions. Conclusion: The painting psychology course can enhance the creativity of rural children, which was particularly predictive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girls.
文章引用:覃倩, 覃军, 钟钊明 (2023). 绘画心理课程对乡村儿童创造力的干预研究. 心理学进展, 13(10), 4715-4720.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0593

1. 问题提出

在人工智能兴起的今天,儿童的创造力对于适应未来的发展和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这些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创新型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和影响(张景焕等,2020)。相比于乡村儿童,城市儿童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前卫、多样化的教育思想和机会,所以,乡村儿童创造力培养意识急需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绘画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原始的记录方式,也符合儿童天性需求。绘画疗法能够让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运用非言语工具化解无意识冲突、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自我概念、恢复认知功能、强化注意力(樊香麟,苑璞,2020)。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不多,乡村学校心理教师更少,甚至受过心理知识培训的乡村教师都屈指可数。故本研究试图通过设计适合乡村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易行、可复制的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激发儿童探索兴趣和想象力,提高自我监控调节能力、社交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终促进其认知与情感等自我意识发展。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结合量表测试情况、学生成绩与成长背景,以及教师评定意见,选取L市乡村小学两个四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经学校、家长知情同意,由班主任统一发放问卷、授课,一个班作为干预组,共39人,男生22人、女生16人,其中8位是留守儿童,男女生各4人;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共36人,男生19人、女生17人,其中10位是留守儿童,男女生各5人。

2.2. 方法

2.2.1. 测量工具

本研究选用威廉斯创造性测验进行测试,该测验由林幸台、王木荣依据威廉斯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修订而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林幸台,王木荣,1997;王英,2001)。该量表包括50个条目,包含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4个维度,使用3级评分制,每一个维度单独记录,得分越高,创造力倾向越强。

2.2.2. 绘画心理课程实施

干预组在日常上课教室开展为期10周、每周1次、每次40分钟的绘画心理课程团体辅导干预。实验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前测和后测。绘画主题主要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三个创造力基本特征进行设计和考察,如表1所示。

Table 1.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 of paint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表1. 绘画心理辅导干预方案

2.3. 结果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等处理,主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儿童前后测评分比较

3.1.1. 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检验

实验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在量表4个维度分数上未出现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753,0.431,0.076,0.955,p值均 > 0.05),说明两组儿童具有同质性。

3.1.2. 干预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

对干预组在10周干预实验前后测、对照组前后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在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3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对照组在好奇心、想象力2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见表2

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each variabl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各变量得分比较

注:*p < 0.05,**p < 0.01,下同。

3.1.3. 干预组与对照组性别前后测比较

对干预组男女干预前后测、对照组男女前后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男生在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3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男生在好奇心、想象力2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女生在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3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女生仅在好奇心维度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Table 3. The comparison of each variable score among boys and girl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男女各变量得分比较

3.1.4. 干预组与对照组留守儿童前后测比较

对干预组留守儿童干预前后测、对照组留守儿童前后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留守儿童在好奇心、想象力2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留守儿童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Table 4. The comparison of each variabl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表4. 干预组与对照组留守儿童干预前后各变量得分比较

3.2. 学生课程评价反馈

在绘画心理课程辅导结束后一周,采用学生自评方式(1~5级评分)调查绘画心理课程评价情况与自我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组织内容、形式均比较满意(M = 4.22),体现沉浸体验感的课堂专注时间更长、课堂放松程度更好(M = 3.82),体现积极思考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所提升(M = 3.47),体现冒险性、挑战性的胆量自评为中等(M = 3.02)。这与干预组、对照组前后测配对t检验结果一致。说明,无论是否进行绘画心理课程干预,挑战性维度均未显著提升。

3.3. 教师课堂观察

根据绘画作品分析,结合实施人员观察、计时,从笔触、线条、画幅等图形表现和命名等方面体现儿童行为监控调节能力、情绪情感能力和语义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升;在第4次绘画心理辅导课时,明显发现学生思维开阔,敢于大胆绘画,画面丰富度更高,自由度更高,同时,专注绘画时间也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注意力水平得到了提升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4.1. 绘画心理课程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4年级学生创造力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与张景焕等(2020)、沃建中等(2009)、Camp (1994)等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还有一些新的发现,在该阶段创造力发展上,干预组男生3个维度显著,干预组女生3个维度显著,干预组留守儿童2个维度显著,对照组男生2个维度显著,对照组女生1个维度显著,对照组留守儿童不显著。因此,绘画心理课程辅导对乡村留守儿童和小学女生创造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4.2. 绘画心理课程对留守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绘画心理课程对留守儿童创造力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提供学校环境支持(Amabile, 1996)。留守儿童家庭和社会支持较少(罗静,王薇,高文斌,2009),而小学生在学校时间长,学校本身承担着教书育人职责,故学校支持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尤为重要。绘画心理课程性质不同于常规课程,没有硬性考核任务和要求,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更利于学生表达和思维发散(Torrance & Myers, 1970)。二、提供重要他人关系支持。课程中合作与相互观摩,促进彼此了解,满足了学生同伴关系支持需求(韩琴,胡卫平,贾小娟,2013);同时,教师的肯定、鼓励等正向支持行为促进学生敢于自主探索,满足了来自教师权威的关系支持需求(Choi, 2004)。三、整个绘画过程依赖于大脑多个脑区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完成,创作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和记忆等以非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具有隐匿性,便于学生自由发挥。同时,课程中相互观摩与欣赏等具有合作性与激发性,从而能够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等(王宁,刘烟等,201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并不断创造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留守儿童因多种原因导致创造力发展受限,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同时,还应提供相应支持,不断拓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助力其潜能发挥。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本研究仅选择了四年级三十多位乡村儿童进行绘画心理辅导干预,样本量小,没有涉及其他年龄段儿童、其他类型儿童,研究成果代表性不足;本研究没有就留守年限、家庭结构与经济地位等情况进一步探究留守儿童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本次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设计没有使用色彩、写生、民间艺术元素等内容;“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为自评量表,评价不够客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已达到本研究目的,为探索儿童创造力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5.2. 研究展望

今后研究可以从绘画图形分析、语义表达等进一步探索儿童情感、认知和意志等发展情况,根据儿童年龄、性别、儿童类型等进一步丰富绘画元素和进行绘画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从而有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83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樊香麟, 苑璞(2020). 绘画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41(4), 543-550.
[2] 韩琴, 胡卫平, 贾小娟(2013). 同伴互动小组结构对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的影响. 心理科学, 36(2), 417-423.
[3] 简福平, 何仕瑞(2022). 团体绘画艺术疗法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0.1154.c.20220524.1756.002.html
[4] 林幸台, 王木荣(1997). 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手册(p. 17). 心理出版社.
[5] 罗静, 王薇, 高文斌(2009).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7(5), 990-995.
[6] 王梦龙, 等(2007). 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测验中的执行功能特征. 儿童心理卫生, 21(1), 14-16.
[7] 王宁, 刘烟, 等(2018). 团体绘画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39(10), 1220-1224.
[8] 王英(2001). 小学儿童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关系的调查研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18(4), 82-85.
[9] 沃建中, 王烨晖, 刘彩梅, 林崇德(2009). 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 32(3), 535-539.
[10] 张景焕, 等(2020). 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性别差异及学校支持的作用. 心理学报, 52(9), 1057-1070.
[11]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Westview Press.
[12] Camp, G. C. (1994).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rrelates of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7, 125-144.
https://doi.org/10.1080/10400419409534519
[13] Choi, J. N. (2004).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Predictors of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6, 187-199.
https://doi.org/10.1207/s15326934crj1602&3_4
[14] Torrance, E. P., & Myers, R. E. (1970). Cre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Dodd, Mead, &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