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Research on the New Busines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Employment Priority
DOI: 10.12677/AE.2023.13111378, PDF, HTML, XML, 下载: 191  浏览: 27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晓怡: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就业优先战略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Employment Priority Strategy New Busines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摘要: 本文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一背景着手,对新商科的内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并通过引入教育信号理论体系,辅以江苏大学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提出探索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借鉴。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ployment Priority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new business and the status quo of new busines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s in universities, to pres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introducing education signaling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Jiangsu University in new business talents cultivation, beneficial references are proposed for exploring new busines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文章引用:吴晓怡.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915-891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78

1.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虽然经济形势逐步恢复,但劳动力市场还处于结构性困境之中。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出现严重供过于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4~6月,我国16至24岁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突破20%,并呈持续上升态势 [1] ,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要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全力确保我国就业形势稳定。在此背景下,新商科的人才培养应紧密贴合经济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和技术变化,发现商业活动中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更新和迭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商科的内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展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接着引入教育信号理论分析其对就业的影响,最后借助江苏大学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借鉴。

2. 新商科内涵与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新商科的内涵

追根溯源,商科萌芽于17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学校首先开设了簿记、商业信函管理等商科课程。1881年美国沃顿商学院成立则被认为是商科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肖安法,2019) [2]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西方商科教育体系已较为成熟。而我国的商科教育可以说是自晚清开始从西方模仿和移植而来,至198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首批管理学院,历经多次改革和创新,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传统商科教育亟待做出改变。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高校教指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新商科”则是“新文科”口径下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概念延伸。与传统商科相比,新商科是应信息技术发展而生,应全新的“互联网+”商业环境而生。因此,“新商科”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更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社会发展需要。

2.2. 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2.1. 培养目标过于传统

商科教育旨在为各行各业输送各种管理人才(陈晓芳等,2021) [3] 。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不仅应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还要融合特色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复合型新商科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仍过于传统,对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的管理实践需要。

2.2.2. 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已明显改善,新进专任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不少还具有海外经历,这有利于商科理论教学的改善。但是,大多数教师未有过就业创业的实践经历,且缺乏就业创业的理论培训,因而无法系统性地向学生教授商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少有信息技术背景,难以将专业理论与数字信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商业实践问题难以涉及,使商科教育的应用性有所削弱。

2.2.3. 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传统教学模式为讲授型,辅以少量研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弱。新商科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融合更多的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例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模式都可应用于新商科教育。教学内容上把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创业教育等融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专业实训、职业规划也融合起来。

2.2.4. 课程体系较为陈旧

当前我国高校商科课程体系中仍以传统理论课程为主,数字经济下商业管理实践课程处于零散状态,熟练较少,且往往以讲座形式展开。究其原因,一是相关教材较为缺乏,使课程开设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师资的限制,专任教师缺乏实践背景,邀请校外的企业人士则又缺乏教育经验,影响了教学效果;三是未能打通专业融合培养和交叉培养,使商科学生对行业缺乏认识,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

3. 教育信号影响就业的理论机制

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高校所培养的新商科人才能否较好地输入社会、实现就业,是检验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此,本文采用教育信号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求职寻找就业机会,这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因为雇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不了解求职者的能力,求职者也不了解就业环境、工作强度等信息,其中前者的问题更加严重,即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更难以获得。Spence (1973)提出的教育信号发送理论就分析了如何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即劳动力市场上教育信号的发送与甄别机制 [4]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因为是初次就业,所以只有教育背景及相关的成果能作为生产能力信号。即企业认为,教育层次反映了个人的能力信息,通过教育筛选出的求职者至少有能力通过考试和职业培训,能够较快掌握生产技能并进入岗位角色。

既然企业关注求职者的生产能力信息,那么求职者是否能较好地传递相关信息呢?信号有强弱之分,例如求职者的衣着打扮是一种弱信号,不足以区分其生产能力高低,而教育信号是一种强信号,能够更好地反映求职者能力,是企业所重视的,工资率也往往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因而教育被认为是劳动力市场中的甄别配置器(韩秀华,2008) [5] 。

在我国,由于劳动力市场不成熟,教育信号发送的成本较高,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局限性。特别是当前就业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最常见的教育信号——文凭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中作用有限,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发送其他更多的信号,例如课程成绩、实践经历、技能证书等等,以便招聘企业更好地识别和筛选求职者的真实能力,也使求职者获得与自身能力匹配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高校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时也应考虑学生教育信号的发送,通过提升教育信号强度更好地体现毕业生的生产能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4.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江苏大学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从自身学科特色出发,探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培养新商科人才的方法,实践表明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4.1. 培养目标

根据新商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结合专业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来的国际性、应用性、创业性、创新性等特点以及区域、行业背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的市场定位,立足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新思路,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培养模式与机制。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将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和道德修养,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宽厚的商科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工程、产品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涉外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商务领域从事市场开发以及商务项目策划、业务运作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4.2. 师资队伍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商科已有的整体优势,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和具有国际化背景教师所占比例。同时,依托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和研究所科研平台积极推进教师队伍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协作。充分利用各类出国留学进修项目,加大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实施力度,积极鼓励教师“访名校、拜名师”、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高端学术交流、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等。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专题讲座,加强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三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组织相同或相近课程老师,或对某一领域有共同兴趣的老师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探讨,相互切磋,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设立由年轻教师为主,集体指导的本科生科研平台,鼓励本科生挑战商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科学素养。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教师队伍的社会的实践能力。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深入经贸公司、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能源市场等进行了考察、调研,在政府部门、企业集团等部门创建博士工作站,缩短产学研结合路程,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和教学实习基础建设工作。

4.3. 教学模式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一是探索以学科竞赛的“做中学”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本专业学生的创业和科研导师制度,强化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围绕国家级A类竞赛服务外包、互联网+、挑战杯、商业精英赛、电子商务、市场调研、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赛等,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二是体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按照因材施教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要求,提高选修课程开设的门数,增强选修课程的模块化组合及其修读导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自主性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个性发展要求。三是深化国际化教育。积极推动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育资源的国内国际流动,并努力将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一方面,进一步扩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地域和项目范围,大力实施多种形式的学生海外学习与实践项目,深化教师的海外进修、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领域。另一方面,逐步扩大留学生本科办学规模,优化留学生生源结构,积极推广“中外学生同堂教学”。四是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以强化商科基础知识、商业实务技能、工程技术和产品工艺、跨文化交流为主线,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做到理论教学四年不间断;在实务操作与技能训练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实验实习项目场景和内容,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工艺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工科优势,设置较为充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科技和生产知识;在异域文化沟通能力训练方面,进一步强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基于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等,促进官产学研创业创新联盟建设,聘请业界主管、政界高管及相关研究人员等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进行“传、帮、带”。

4.4. 课程体系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一是专业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方向明确。根据专业知识内在逻辑关系,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和自主研学等5个平台课程群,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分别涵盖了商科专业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通识性知识、基础性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环节侧重学生业务技能、思维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自主研学课程助力学生拓展专业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研究专业高阶问题的能力。二是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国家和省两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基于课程性质与特色,积极开展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与社会实践等一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内容着力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三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商科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涵盖数学与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前沿课程。四是理论课程、实务课程与实践环节有机衔接。以提升商科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在涵盖系统化的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还设置《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期货交易》等相关实务课程,并辅以模拟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强化学生专业思维与实践能力。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通过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完善,提升了毕业生在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上的教育信号强度,促进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经本学院专门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意见,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动手能力强,团队精神与纪律观念强,用人单位普遍表示满意。根据麦可思报告,本院学生就业率、校友满意度、就业稳定性、现状满意度、专业满意度等指标排名均位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前列。

5. 结语

本文从就业优先战略背景出发,分析了新商科的内涵以及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继而引入教育信号理论,结合江苏大学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探索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借鉴。这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需求,提高高校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EB/OL]. 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7/t20230717_1941304.html, 2023-07-17.
[2] 肖安法. “新”之所在——新商科的内涵及建设路径探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9, 33(4): 47-50.
[3] 陈晓芳, 夏文蕾, 张逸石, 李铭泽. 新时代新商科的内涵及“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J]. 财会月刊, 2021(5): 107-113.
[4] Spence, M. (1973) Job Mar-ket Signal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7, 355-374.
https://doi.org/10.2307/1882010
[5] 韩秀华.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J]. 经济经纬, 2008(5):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