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促进学生成功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trengthening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 for Students’ Success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考虑了不同的定义、理论模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家长教育参与的定义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家长与学校互动和家庭内部互动,旨在支持学生的学术成就和整体发展。本文介绍了Hoover-Dempsey和Sandler的家长参与模型以及Grolnick和Slowiaczek的多维度家长教育参与模型,强调了家长的知觉、动机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文献综述表明,积极的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存在正相关,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中,家长的期望对学生的学术表现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文献揭示了某些局限性,例如研究方法的不一致,与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相关的变化,以及家庭和学校之间合作的探索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建立更一致的测量工具、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开展跨文化研究以及深入研究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家长教育参与的影响,为改进学生的学术表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实践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various definition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t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e concep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encompasses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as well as within the family,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supporting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holist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arental involvement models proposed by Hoo-ver-Dempsey and Sandler, as well as the multidimensional parental involvement model by Grolnick and Slowiaczek, emphasiz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parental perceptions, motivations, and actual behaviors.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e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active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notabl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where parental expectations wiel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students’ scholastic achieve-ments. Nevertheless, the literature reveals certain limitations, such as inconsistencies i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variations related to students’ 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an inadequately explored domain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Future research endeavors should focus on establishing more standardized measurement tools, considering the distinct needs of stu-dents across different age groups, conducting cross-cultural studies, and delving deeper into the dynamics of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These efforts will contribute to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ffering targeted policy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nhancing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roviding guidance to educational deci-sion-makers.
文章引用:黄晓峰 (2023). 从理论到实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促进学生成功. 心理学进展, 13(12), 6303-6311.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2805

1. 研究背景

家长教育参与在教育领域备受瞩目,因为它在学生学业表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教育参与可被定义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旨在支持学生的学术和社会发展。这种互动可以包括参与家庭作业、参加家长教师会议、提供学术指导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跨学科的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家庭研究。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家长教育参与的重要性和影响。

家长教育参与的概念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演变,并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早期的研究主要强调了家长的行为性参与,例如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和会议。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家长教育参与的多维度性质,它不仅包括行为性家长教育参与,还包括认知性和情感性家长教育参与。

认知性家长教育参与强调了家长与学生的学术互动,包括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学术问题以及提供学术支持。这种形式的家长教育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成就。情感性家长教育参与则着重于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鼓励,以促进他们的学术表现和社会发展。家长的情感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术动力,有助于克服学术困难。

1.1. 家长教育参与的多维度理解

家长教育参与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可以包括多种方式的互动。例如,有研究强调了行为性家长教育参与,包括家长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出席家长教师会议或志愿者活动。另一方面,认知性家长教育参与强调了家长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对话和互动,如帮助孩子解决学术问题(Grolnick & Slowiaczek, 1994)。此外,还有个人性家长教育参与,它强调了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鼓励,以促进他们的学业表现(Hill & Tyson, 2009)。因此,家长教育参与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各种方式的参与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1.2. 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参与在学生学业表现中的作用在不同年龄段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在初中和高中,学生的需求和挑战与小学生有所不同,因此家长的参与方式和效果可能会有变化。此外,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家长教育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因为不同文化对于家长在学校中的角色和期望存在差异(Wang & Sheikh-Khalil, 2014)。

1.3. 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积极影响(Grolnick & Slowiaczek, 1994; Fan & Chen, 2001; Wong, 2008; Cheung & Pomerantz, 2012; Mcquiggan & Megra, 2017)。这包括提高学术成绩、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研究还表明,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术动力,有助于克服学术困难(Grolnick & Slowiaczek, 1994)。因此,了解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对于改进教育体系和家庭互动至关重要。

在这个研究综述中,将进一步探讨不同维度的家长教育参与、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还将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的思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促进积极的家长教育参与。

2. 研究现状

2.1. 家长教育参与的定义

家长教育参与的概念在国内外学者之间有多种定义,这反映了其多维度性质。例如,Deslandes和Bertrand (2005)定义家长教育参与为“家长投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以帮助他们获得学术和社会技能的过程。”Hill和Tyson (2009)将其概括为“家长教育参与学校和教育活动,以支持孩子的学业发展”。这些定义强调了家长与学校互动的性质,旨在支持学生的学术成就和整体发展。一般来说,父母的参与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Al-Alwan, 2014)中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家庭作业,与学校相关的讨论,访问学校与老师(Lavenda, 2011)交谈。它也被定义为“父母与学校和他们的孩子的互动,以促进教育的成功”(Hill et al., 2004),而且通常还涉及到父母在儿童生活的学术领域的投资(Hill et al., 2004)。因此,父母的参与包括父母的教育目标和期望,以及父母如何鼓励在家里、在学校和在亲子关系中取得成就(Hill & Tyson, 2009)。因此,父母的参与已被分类成几个子类型。例如,以学校为基础的参与(例如,参加家长会,参与学校管理等)、家庭参与(例如,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参观博物馆,或给孩子读书)和学术社会化(例如,父母为孩子设定教育目标和对孩子保持期望,以及与孩子沟通父母的期望) (Hill & Tyson, 2009)。也有学者将父母的参与分为三种父母的关系和参与结构:父母参与学校、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愿望(Mo & Singh, 2008)。被国内普遍运用的概念是由 Rachel Seginer提出的:家长教育参与指的是家长在家或者在学校,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就期望,为了提升学生的教育成就而产生的各种行为(Seginer, 2006)。(罗良,2011;罗良,吴艺方,韦唯,2014;韦唯,吴艺方,任萍,罗良,2015;郭筱琳,周寰,窦刚,刘春晖,罗良,2017)等人在教育卷入研究中都是采用的这一概念,其中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习,是一种狭义的教育。

2.2. 家长教育参与的理论模型

2.2.1. Hoover-Dempsey和Sandler的家长参与模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家长参与的影响机制,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和理论框架。Hoover-Dempsey和Sandler (1995)提出的家长参与模型突出了家长的知觉、家长的动机以及实际家长参与之间的关系(Lavenda, 2011)。根据这一模型,家长的知觉,如家长是否认为他们的参与对孩子的学业有帮助,将影响家长的动机(Cheung & Pomerantz, 2012)。家长的动机又会影响家长的实际行为,从而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Grolnick & Slowiaczek, 1994)。这一模型强调了家长的参与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行为,还与他们的态度和信念密切相关。

2.2.2. Grolnick和Slowiaczek的多维度家长教育参与模型

Grolnick和Slowiaczek (1994)提出的多维度家长教育参与模型(Grolnick & Slowiaczek, 1994)。这一模型将家长教育参与分为三个维度:行为、智力或认知以及个人三个维度。行为维度主要包括家长在学校中的实际行为,如参加家长会、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和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等。智力/认知维度强调了家长与学生学术相关的对话和互动,如对于学生的教育期望。个人维度关注了家长对学生情感支持和鼓励的程度。这一模型强调了不同方式的家长教育参与,以及它们对学生学业表现的不同影响。

2.3. 家长教育参与的模式

(1) Epstein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模式:Joyce L. Epstein提出了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六个关键领域,包括家庭参与学校决策、家庭协助学校活动、家庭支持学校政策、家庭参与学习活动、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家庭提供学术支持。该模式强调了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Epstein, 2010)。

(2) 洛克伍德计划(Lockwood Plan):洛克伍德计划是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个家校合作项目,通过家庭访问、家长培训和学校活动等方式,促进了家长的积极参与。该计划在改善学生学术表现和学校氛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单文顶,2020)。

(3) 卡内基家庭学校合作计划:卡内基家庭学校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家长培训、教育资源提供和社区活动来促进家校合作。该计划强调了建立支持性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学术成功的重要性(夏立新,杨宗凯,黄荣怀,顾建军,刘三(女牙),2023)。

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和整体发展至关重要。Joyce L. Epstein提出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模式强调了六个关键领域,包括家庭参与学校决策、协助学校活动、支持学校政策、参与学习活动、与学校沟通以及提供学术支持。这些领域凸显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多方面作用,从参与学校决策到提供学术支持,都对学生的学术成功产生积极影响。具体的家校合作计划如洛克伍德计划和卡内基家庭学校合作计划通过家访、培训和社区活动等方式促进了家长的积极参与,进而改善了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学校氛围。总体而言,家长教育参与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创造积极的学术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存在正相关。例如,Fan和Chen (2001)的元分析研究发现,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的学术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关系(Fan & Chen, 2001)。类似地,Hill和Tyson (2009)的研究通过对家长教育参与策略的元分析,得出了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的积极影响。这些国际研究支持了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性(Hill & Tyson, 2009)。

一些研究表明,当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时,学生的学术表现通常更好。父母可以提供学习支持,解答问题,并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习惯。有关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研究发现,这种参与形式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这包括参加家长会议、家庭访问日以及学校的文化和艺术活动。

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关注了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的影响。例如,Wang和Sheikh-Khalil (2014)的研究发现,积极的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的学术成绩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积极的关联。此外,有研究关注了中国家长的教育参与特点,如Cui等人(2023)的研究,他们探讨了中国家长的情感社会化实践与青少年心理适应之间的双向影响(Cui et al., 2023)。

3.1. 家长教育参与对于学生的影响

家长教育参与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其中涵盖了学生在学业、情感和社会方面的综合发展。

3.1.1. 学业成功

通过家庭与学校合作,学生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学业成绩。这可能是因为家长的参与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氛围,为学生提供了额外的学术支持和资源。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天赋,从而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学科支持和引导,推动学科兴趣的发展(黄松涛,姜永志,2023)。

3.1.2. 情感健康

家庭与学校的积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有助于塑造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家长在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目标设定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减轻学业压力,使学生更加平衡地面对学术挑战(李维,2021;代文武,李兆岚,贾宁,2022)。

3.1.3. 社会发展

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共同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吕慈仙,杨沛锦,孙佳,明月胧,n.d.)。

3.1.4. 学业规划与生涯发展

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规划,帮助学生更明确地设定学业目标。这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培养与职场相关的技能和素养(刘丽,2019)。

3.1.5. 学业自主性

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业动机,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业自主性。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自主学习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郭筱琳,周寰,窦刚,刘春晖,罗良,2017)。

综上所述,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助力他们更成功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2. 家长教育参与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家长教育参与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这些差异在教育哲学、家庭期望和家庭角色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3.2.1. 教育哲学的不同

西方文化普遍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自我表达。家长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鼓励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参与可能表现为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促进他们的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能力。Cui et al. (2023)中提到,中国文化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更加指导和传统,着重于尊重权威和遵循家庭传统。

3.2.2. 家庭期望的差异

中国和其他东方文化的家庭通常对学业成绩寄予极高的期望。在中国文化中,取得出色的学术成绩被视为孝顺和家庭荣誉的象征。这可能导致家长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更加直接的干预,包括监督和辅导。在西方文化中,家长通常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创造性思维。他们可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表达。

Fan和Chen (2001)研究了家长参与与学术成绩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中国文化中,家长的期望被认为对学生的学术表现产生重大影响。

3.2.3. 家庭权威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中的长辈通常具有更高的权威,他们的教育方式通常更为指导和传统。家长在东方文化中可能更多地扮演着权威和导师的角色,决策和控制学生的学术生涯。Grolnick和Slowiaczek (1994)中提到,中国文化中,父母的行为和认知参与通常更加强调家庭的集体价值观和家长的权威。在西方文化中,家庭角色通常更加平等和民主。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和子女,通常享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父母通常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创造性思维。相较之下,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角色通常更加传统和父权制。父母通常在家庭中拥有更大的权威,而子女则被期望遵循长辈的意愿和传统价值观(Lynch, La Guardia, & Ryan, 2009)。

3.2.4. 家庭教养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通常更加平等,夫妻在决策和家庭管理中共享权力。父母更多地采取民主式的教养方式,鼓励子女参与决策。而在中国文化中,父母通常在家庭中拥有更大的权威,尤其是在传统家庭中。父母通常对子女的教育和未来规划有更大的控制(Chen & Gregory, 2009)。

3.2.5. 家庭关系差异

西方文化中的家庭关系通常更加独立。成年子女通常在成年后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反之,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通常更加紧密。多代同堂居住和亲情关系是常见的(Nota, Soresi, & Zimmerman, 2004)。

总的来说,尽管西方和东方文化都强调家长的教育参与,但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在家长如何参与和介入孩子的教育方面存在重要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教育策略、家庭期望和学生的发展方式。

3.2.6. 文化背景对于家长教育参与的影响

家长参与的程度和方式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为不同文化对于家长在学校中的角色和期望存在差异。例如,中国文化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家长的参与通常表现为认知性家长参与,包括参与家庭作业和学术指导。在西方文化中,家长的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学校活动、志愿者工作以及情感性参与。文化差异对家长参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下的家长参与模式。

综合而言,研究现状表明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影响。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家长教育参与的定义涵盖了多维度性质,Hoover-Dempsey和Sandler的模型和Grolnick和Slowiaczek的模型为其提供了理论框架。国际研究强调了家长教育参与的重要性,而国内研究则强调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4.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综合回顾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思路。

首先,现有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包括对家长教育参与的测量方法和学业表现的测量方式。这种不一致性使得难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也使得研究结果的一般性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建立更一致的测量工具和标准,以便更好地比较不同研究的结果。

其次,现有文献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而较少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这限制了对家长教育参与在不同年龄段的影响的理解。在不同的学龄段,学生的需求和挑战有所不同,因此家长的参与方式和效果可能会有变化。在小学阶段,家长的参与通常包括学术指导和情感支持,而在初中和高中,学生更需要独立性,家长的参与可能更侧重于鼓励和支持。因此,研究家长参与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家长教育参与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开展更多的长期研究,跟踪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或大学的整个学业生涯。

此外,尽管已有一些跨文化研究,但大部分文献集中在西方文化中的家长教育参与。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长教育参与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强跨文化研究,特别是在非西方文化中进行更多的研究。一些研究忽视了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地考虑这些因素。另外,一些研究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纵向研究来探讨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

最后,现有文献中对于家庭和学校合作的关键性质以及实施家长教育参与策略的研究还相对不足。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术和社会适应。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综合来看,家长教育参与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解决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不足,以及开展更多的跨文化和长期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关系,为改进教育体系和提高学生学术成就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5. 对策与建议

(1) 主动沟通:家长应主动与学校保持沟通,积极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课程安排和学生活动。参加家长会议、教师家访或者定期与班主任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最新动态。及时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使得双方更容易分享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关切。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家校合作的基石。通过主动沟通,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解决问题,与教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和社区活动。这有助于加深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能够建立与其他家长的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社区关系。参与学校活动可以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机会观察和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这有助于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

(3)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业表现,与孩子一同讨论学习计划和目标。与教师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弱点和优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额外辅导或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科辅导活动。家长的关注和参与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定期检查学业进展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与教师密切合作可为孩子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 建立家校合作平台:提倡学校建立家校合作的在线平台,方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这可以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论坛或专门的家校交流应用程序,以促进及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在线平台有助于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家长和教师可以更迅速地互通信息,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家校关系。

(5) 参与决策和规划:积极参与学校的家委会或其他家长代表组织,与学校管理层共同参与决策和规划。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为学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改进。家长的参与能够确保学校政策更贴近家庭的实际需求。家长代表的存在使得决策更全面,更能够考虑到家庭层面的因素,推动学校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庭。

6. 结论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长在学生学业表现中的作用。家长的参与备受教育领域重视,因为它对学生的学术成功和综合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家长参与的概念,该概念包括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旨在支持学生的学术和社会发展。

本文进行了一项全面的文献回顾,系统性地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探究了家长参与的多个维度,包括行为、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家长互动,并讨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此外,本研究引入了关键的理论模型,例如Hoover-Dempsey和Sandler的家长参与模型,以及Grolnick和Slowiaczek的理论框架,以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深入分析了研究的重点、方法和结论。强调了家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学术表现和心理健康方面,以及突出了家长支持和鼓励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重要性。

然而,文章也识别了一些研究中的局限,包括测量方法的不一致性、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家庭与学校协作领域的研究不足。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考,其中包括发展更一致的测量工具、开展跨文化研究、进行更多的长期研究,以及深入研究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为改进学生的学业表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实践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综述提供了深入了解家长教育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的机制。了解这一影响对于改善学生的学术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这篇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向,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家长教育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和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文武, 李兆岚, 贾宁(2022). 领悟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 自尊和未来教育规划的链式中介作用.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32(1), 26-31.
[2] 单文顶(2020). 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历史演进研究(1933-2019).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DFD2021&filename=1021509799.nh&dbcode=CDFD
[3] 郭筱琳, 周寰, 窦刚, 刘春晖, 罗良(2017). 父母教育卷入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期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共同调节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2), 45-53.
[4] 黄松涛, 姜永志(2023). 单亲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卷缺失, (17), 10-17.
[5] 李维(2021). 谁的支持对促进初中生学习投入更有效——基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及交叉效度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卷缺失, (6), 84-90.
[6] 刘丽(2019).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15(7), 28.
[7] 罗良(2011). 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父母教育卷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1-28.
[8] 罗良, 吴艺方, 韦唯(2014). 高质量父母教育卷入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53-60.
[9] 吕慈仙, 杨沛锦, 孙佳, 明月胧(n.d.). 县域高中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 基于父母教育参与和自我教育期望的链式中介模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12.
[10] 韦唯, 吴艺方, 任萍, 罗良(2015). 小学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因素对其教育卷入的预测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1), 62-70.
[11] 夏立新, 杨宗凯, 黄荣怀, 顾建军, 刘三(女牙) (2023). 教育数字化与新时代教育变革(笔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2(5), 1-22.
[12] Al-Alwan, A. (2014). Modeling the Relations among Parental Involvement,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7, 47-56.
https://doi.org/10.5539/ies.v7n4p47
[13] Chen, W.-B., & Gregory, A. (2009). Pa-rental Involvement as a Protective Factor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High School.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03, 53-62.
https://doi.org/10.1080/00220670903231250
[14] Cheung, C. S.-S., & Pomerantz, E. M. (2012). Why Does Parents’ Involvement Enhance Children’s Achievement? The Role of Parent-Oriented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 820-832.
https://doi.org/10.1037/a0027183
[15] Cui, L., Sun, Q., Way, N., Waters, T. E. A., Li, X., Zhang, C. et al. (2023). Prospective Within-Family Bidirectional Effects between Parental Emotion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nd Chinese Adolescents’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35, 1956-1967.
https://doi.org/10.1017/S095457942200061X
[16] Deslandes, R., & Bertrand, R. (2005). Motivation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Secondary-level School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8, 164-175.
https://doi.org/10.3200/JOER.98.3.164-175
[17] Epstein, J. (2010).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 Phi Delta Kappan, 92, 81-96.
https://doi.org/10.1177/003172171009200326
[18] Fan, X., & Chen, M. (2001).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3, 1-22.
https://doi.org/10.1023/A:1009048817385
[19] Grolnick, W. S., & Slowiaczek, M. L. (1994). 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65, 237-252.
https://doi.org/10.2307/1131378
[20] Hill, N. E., & Tyson, D. F. (2009).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iddle School: A 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the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Achieve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 740-763.
https://doi.org/10.1037/a0015362
[21] Hill, N., Castellino, D., Lansford, J., Nowlin, P., Dodge, K. et al. (2004). Parent Academic Involvement as Related to School Behavior, Achievement, and Aspirations: Demographic Varia-tions across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 75, 1491-1509.
https://doi.org/10.1111/j.1467-8624.2004.00753.x
[22] Hoover-Dempsey, K. V., & Sandler, H. M. (1995).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Education: Why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7, 310-331.
https://doi.org/10.1177/016146819509700202
[23] Lavenda, O. (2011).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A Test of Hoover-Dempsey and Sandler’s Model among Jewish and Arab Parents in Israel.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927-935.
https://doi.org/10.1016/j.childyouth.2010.12.016
[24] Lynch, M. F., La Guardia, J. G., & Ryan, R. M. (2009). On Being Yourself in Different Cultures: Ideal and Actual Self-Concept, Autonomy Support, and Well-Being in China,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4, 290-304.
https://doi.org/10.1080/17439760902933765
[25] Mcquiggan, M., & Megra, M. (2017). Parent and Famil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s Program of 2016. First Look, NCES 2017-102,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6] Mo, Y., & Singh, K. (2008). Parents’ Relationships and Involvement: Effects on Students’ School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RMLE Online, 31, 1-11.
https://doi.org/10.1080/19404476.2008.11462053
[27] Nota, L., Soresi, S., & Zimmerman, B. (2004). Self-Regul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Resilience: A Longitudi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1, 198-215.
https://doi.org/10.1016/j.ijer.2005.07.001
[28] Seginer, R. (2006). 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Ecology Perspective. Parenting, 6, 1-48.
https://doi.org/10.1207/s15327922par0601_1
[29] Wang, M. T., & Sheikh-Khalil, S. (2014). Does Parental Involve-ment Matter for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Mental Health in High School? Child Development, 85, 610-625.
https://doi.org/10.1111/cdev.12153
[30] Wong, M. (2008).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utonomy Sup-port: Their Relations with Self-Regulation, Academic Performance, Substance Use and Resilience among Adolescents.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 49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