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与教学现状调查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Teaching Status Quo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4.131037, PDF, HTML, XML, 下载: 71  浏览: 11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姚雪丽: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态度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ception Attitude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热点议题,而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英语教师站在中西文化价值观交汇的前沿,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英语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及实施现状,分析高校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知识水平及支持状况,探讨高校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态度和看法全貌,旨在提出符合英语课程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Abstract: Recently,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great concern in China. It is universally accepted that college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t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who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patriotic sen-timent and global view.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the teaching status quo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ments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the Education.
文章引用:姚雪丽. 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与教学现状调查[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 268-27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037

1.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将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整个课堂学习与建设全过程,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努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再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创举和嬗变,是思想道德领域教育理念的一大重要革新 [1] ,也是党对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要求。

“育人者须先育己”,《纲要》进一步指出,教师是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对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和方法提升的研究,逐渐成为思政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李敏、朱燕萍 [1] 对高校教师进行调研,发现不同科目类别的高校教师在思政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学生辅导员、党务工作人员、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的思政能力均明显高于学科专业课教师,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英语学科处于中西文化和价值观交汇的前沿,不仅承担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学习的重任,还是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的重要载体 [2] [3] 。杨金才 [4] 、文秋芳 [5] 等外语界学者明确指出,外语教师不能机械地把外国的语言文化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对外国语言文化中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鉴别和过滤;也不单单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还要注重价值引领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需要英语教师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既放眼国际、又扎根本土,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由此可见,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6] ,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其作用和角色更应该得到深入地探讨和广泛的关注。鉴于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下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提出符合英语课程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来自于国内9个高校的300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教师年龄处于29~60岁之间,其中35~55岁之间年龄阶段的教师占86%;任教五年以上的教师占80.18%;助教占9%,讲师和副教授分别占48%和31%,教授占12%;男教师占14%,女教师占86%;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占25%、62%和13%。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271份,问卷有效率占90.3%。

2.2. 研究工具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根据建构课程思政内生机制的相关理论,即知识论、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 [7] 等理论来设计调研问题,围绕知识的价值性、教育性以及育人过程的内生性,从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态度、实施课程思政的行为状态以及课程思政实施的挑战与难度三个维度,来考察高校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态度包括对课程思政的知晓度、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知以及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态度和看法等。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行为状态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对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索和尝试,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则是指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问卷中的性别、年龄、职称、从教年限以及是否知晓“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等题项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其他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法,其中,1 = 非常不赞同,2 = 不赞同,3 = 不确定,4 = 赞同,5 = 非常赞同。

3. 调查结果

3.1. 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调查受访教师是否听说过“课程思政”来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知晓度。调查结果显示,97.4%的教师表示知晓“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选择“不知道”或“没听说”的仅有2.6%。本研究选择知晓这一理念的受访者进行更近一步的调查。其中,92.9%的受访教师认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61%的教师表示对“课程思政”的来龙去脉有较全面的了解,而57%的教师则进一步表示,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培养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为己任。

受访教师中,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持“非常支持”态度的有29%,“支持”的有46%;认为在英语课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重要的占38%,比较重要的占47%。在学校对课程思政的支持度上,77%的受访老师表示学校和学院对课程思政非常支持,做了大量相关工作,通过宣讲、支持一线老师外出培训、调研、科研立项等形式支持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由此可以,不管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院和学校层面,课程思政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新任务、新工作,而是需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的完善、深化和提升。

3.2. 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行为状态

通过调查受访教师是否尝试过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改革、是否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否对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有过专门设计和研究等方面来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行为状态。63%的受访教师表示对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开始了探索,具体方法包括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举办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比赛以及组织申报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等。71%的受访教师希望能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31%的教师则表示,近年来参加过校内外各级课程思政培训,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对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的方法有过思考的教师占69%,而有过精心设计和研究的有41%。

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中,绝大多数教师(91.2%)反对生搬硬套、反对在课程教学中生硬地插入思政元素,认为潜移默化、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课程思政教学。

虽然认知和接受度较高,但是有45%的教师表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在于在教学中难以找到思政切入点,挖掘不出思政元素,找不到合适的思政教学方法,以及与思政课程的配合度不高等问题。

3.3. 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挑战和困难

调查研究显示,个别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有27%的受访教师表示仅听说过“课程思政”这个概念,29%的受访教师分不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还有部分教师对英语课引入思政元素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专业课教师要以讲好专业知识为己任,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甚至认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有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会影响英语课程自身的教学效果。实际上,这是“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难以融合,从而难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的一个重要根源。

除了在认知方面缺乏系统性,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也存在较大困难,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生硬,思政元素融入不自然,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等。有14%受访教师认为,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上留出几分钟的时间,专业讲课程思政,实际是,这正是课程思政之大忌,真正有效地思政教育要“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 [8] ,而不是生搬硬套。

25%受访教师表示,在教学中增加思政元素,加大了备课的难度,而对于有些章节,不知道如何挖掘和渗透思政元素,有49%的受访教师表示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上存在困惑,难以找到切人点,不知道如何实现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82%的受访教师表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其中,有51%的教师希望能学习如何挖掘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64%的教师希望能学习课程思政相关教学设计和收到,使思政元素能有机融入课堂,还有67%的教师希望能通过教学观摩、课程思政实战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有71%的教师表示课程思政研究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希望能加入相关教改团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提高。

4. 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知晓度、认可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持积极态度,与王丽等 [7] 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王丽等 [7]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不同学科的专业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和实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文科专业教师的相关能力和水平明显高于理工科任课教师。

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对课程思政有较高水平的肯定与认可,是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动力;学院和学校层面的支持,是思政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已经被高校英语教师普遍接受,而且,不少英语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开始探索和尝试。然而,虽然思想上对开展课程思政非常认可、持积极态度,相当一部分教师尚不能清晰陈述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思路和做法,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仍在进一步探索中。此外,虽然英语教师在思想上对开展课程思政非常认可,持积极态度,然而在认知上还缺乏系统性,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上存在困惑,在把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中存在困难;另一方面,虽然学院及学校对思政工作大力支持,但是在提供持支持的方式上尚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方能满足教师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需要。

4.1.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构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体系

“育人需要先育己”,调查结果表明,受访教师在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教师提升个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愿望强烈。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满足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加强德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组织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团队等措施,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思政”内涵、本质和重要性,使之对“课程思政”有系统的认知,转变部分专业课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视价值引领的观念;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观摩,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应打破专业和学科的限制,有效整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形成相互支撑、同向同行、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9] ,通过“课程思政工作室”、“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以及“课程思政名师汇”等形式,共同协作提高团队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4.2. 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在挖掘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方面,存在单兵作战、随意解析思政元素等问题。因此,学校和各级学院应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工作,统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及管理,把思政育人提升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在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中,强化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完善课程思政的运行体制 [10] ,具体实施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体现和突出思政元素。以培养既有国际视野,有具家国情怀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梳理和挖掘各门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做到融通中外、文明互鉴,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大纲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大纲中不仅要突出课程思政元素,更有与本课程相关的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力求打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思政元素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大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第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通过设置课程思政评价因子,对思政教学方式方法及德育效果给予考核评价,进而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运行和评价机制。

5. 结语

总之,高质量英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程思政;教师是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虽然目前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综合能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只要学校、学院、教师三方联动,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必能有效提升教师思政素养,进而提升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2021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QNSZ2021044);青岛农业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三进’视域下《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课程群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敏, 朱燕萍.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调查分析[J]. 教育评论, 2023(2): 125-130.
[2] 夏文红, 何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 人民论坛, 2019(10): 108-109.
[3] 符燕津. 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6(2): 91-92.
[4]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 18(2): 47-52.
[5] 杨金才. 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之我见[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4): 48-51.
[6] 邹德平.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 34(3): 59-63.
[7] 王丽, 李雪, 刘炎欣, 陈理宣, 刘小平.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建议[J]. 高教探索, 2021(9): 67-74.
[8] 李慧玲, 孟亚. 课程思政: 回归“铸魂育人”价值本源[J]. 理论导刊, 2020(10): 114-119.
[9] 戴健.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探析[J]. 江苏高教, 2020(12): 100-103.
[10] 谭红岩, 郭源源, 王娟. 高校课程思政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改进[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 32(5):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