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鹿鼎记》中的非典型类侠客描写——对韦小宝角色成功塑造的人文解读
A Portrayal of an Atypical Hero in Jin Yong’s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A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ccessful Portrayal of Wei Xiaobao’s Character
DOI: 10.12677/WLS.2024.121001, PDF, HTML, XML, 下载: 95  浏览: 588 
作者: 吴 越: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关键词: 金庸武侠小说韦小宝非典型侠客Louis Cha Martial Arts Fiction Wei Xiaobao Atypical Xiake
摘要: 金庸花费毕生心血共撰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创造了诸多令无数读者念念不忘的经典角色,如张无忌、令狐冲、袁承志、杨过、韦小宝、郭靖、乔峰等,其中《鹿鼎记》主角韦小宝武功平平且浑身市井无赖之气,以与固有印象里古道侠肠、豪气干云的侠客迥乎不同的独特形象登场,却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立下不世之功。韦小宝之形象塑造可谓特立独行,却引发无数人的情绪共鸣,成功收获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不禁令人深思。本文通过从成长经历、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性格特点、道德观与价值观等方面对韦小宝进行分析,对这一非典型类侠客角色的成功塑造背后的原因进行人文解读。
Abstract: Jin Yong (Louis Cha)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writing fourteen martial arts novels, creating many classic characters that countless readers will never forget, such as Zhang Wuji, Linghu Chong, Yuan Chengzhi, Yang Guo, Wei Xiaobao, Guo Jing, Qiao Feng, etc. Among them, the protagonist of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Wei Xiaobao, is mediocre in martial arts and exudes a sense of being a scoundrel in the marketplace. He debuted with a unique image tha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valrous and heroic Xiake in his impression, but ultimately achieved a career and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e portrayal of Wei Xiaobao can be described as unique, but it has sparked emotional resonance among countless people and successfully gained the love of a large number of readers. This is thought-provo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Wei Xiaobao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growth experience, social interac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traits, moral and values, and provides a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asons behind the successful portrayal of this atypical hero character.
文章引用:吴越. 金庸笔下《鹿鼎记》中的非典型类侠客描写——对韦小宝角色成功塑造的人文解读[J]. 世界文学研究, 2024, 12(1): 1-7.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4.121001

1. 引言

韦小宝的出场形象便与其他“侠客”大有径庭。从小生长在扬州丽春院的他,连生父都不知为何人、母亲别无所长只能委身嫖客:韦小宝的母亲是娼妓,这也使他无从知晓自己生父姓甚名谁。他的出身既不如袁承志显赫,亦不若郭靖那般悲壮:前者为明末抵御满洲入侵的大将袁崇焕之子,后者为抗金义士郭啸天之子,相较之下前两者与传统印象中的“侠”更符合,而他本人出身可谓无比低贱,虽说中国武侠小说向来信奉“英雄不问出处”这一说法,但韦小宝浑身的市井无赖之气实在难以让人将他与“侠”联系在一起!此外我们在他身上能找到国民性中所有人性缺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厚颜无耻、营私舞弊 [1] ,一身小人习气的他似乎与侠客形象了不相关。在以往金庸笔下创造出的侠客形象中,几乎没有哪一个角色如韦小宝这般浑身缺点,令人扶额长叹。无疑,韦小宝是一个反英雄式的英雄人物,一反往日“侠之大者”风格之常态,以非典型类“侠客”形象出现在读者视野并获得广泛好评,其背后原因实在值得追寻探究。

2. 成长经历

韦小宝出生在扬州一家妓院里,母亲韦春花既非红牌姑娘,亦无达官贵人作后台,故而韦小宝整日厮混作伴之人无非是妓院中的妓女、老鸨、龟公等“下九流”。似这般人等多半从未受过正规学堂教育,自然是生不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等宏伟愿望,所求无非金银财宝之类身外之物,所遇之事尽是交易往来,口中所言尽皆阿谀奉承之言、行事作风尽显奸猾狡诈之风。这样的成长环境对韦小宝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于是在《鹿鼎记》中对韦小宝言行举止的描述便可证明这一点。“他生长在下等妓院,自小就养成欲望追求的人生观念,欲望交易的思维方式,欲望占有的行为准则,学会了圆滑无赖、不择手段和善于机变的能力 [2] 。”妓院里随处可见的财色交易为韦小宝日后的为人处世提供了参考借鉴与行为准则,换句话来说,他将从妓院这一生命里首所学校里学到的经验与方法,全都套用到了妓院外的世界,于他而言外部世界不过是放大化的妓院,故而他奉行的一贯都是“妓院模式” [3] 。但就是这样一个妓院长大不学无术的小混混,较之传统武侠小说中大侠形象可谓千差万别,却从少年时便辅佐康熙帝除掉鳌拜这一心头大患,后又五台山救驾顺治帝、平三藩、退罗刹等,为巩固皇权、平定天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卑微出身不仅未对其成功形象塑造有所阻碍,反而与传统武侠观念里的“英雄不问出路”十分契合,其卑微出身与广大普通读者相比亦是相去无几,可使读者在个人出身上产生共鸣,对其“非典型类侠客”人物形象成功塑造大有裨益。

3. 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妓院和皇宫,一个是韦小宝生长之地,一个是混迹发家之地,两个最不注重道德的地方反而“造就”了平步青云的韦都统、韦爵爷。不同于其他武侠小说中大侠格外注重自身身份,韦小宝与人打交道向来都是圆滑无比,展现出了极高的情商。被海大富捉入宫中,哪怕心中怨气甚重也不表露出来;与宫中地位比他低的太监打交道也是和和气气,不仗着自己受皇帝宠信便对张康年、赵齐贤等侍卫颐指气使,称呼其“张大哥”、“赵大哥”;多隆、索额图以及康亲王对他客气有加,他同样投桃报李,一口一个“索大哥”、“多大哥”,哪怕康亲王提出掉包《四十二章经》也满口答应,显现出了极高的情商。武官赵良栋不拍马屁、不奉承他,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向皇帝举荐,甚至说出“我心中有个道理,凡是没本事的,只好靠拍马屁去升官发财;不肯拍马屁的,定是有本事之人 [4] 。”这番话,足见韦小宝以来情商极高,二来对有真本事之人也是打心眼里佩服。出身低贱不是韦小宝本人可以决定的,自出了丽春院,直至全家定居大理,这期间韦小宝的种种言行与金庸此前一贯创造的“大侠”相去甚远,但就是这样一个“反英雄式”的非典型人物,为人处世之道、却展现出了许多所谓“大侠”所没有的闪光点。韦小宝这样一个“无侠”角色的成功塑造绝不是偶然,贵在真实,贵在小节不保却留大义,贵在种种言行道德缺憾。他是一个游走在“率真”与“无赖”之间的人物,却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性情人物。

4. 性格特点

生在妓院长在妓院,整日接触的便是娼妓、老鸨、龟公、嫖客等青楼中人,能从这些人身上观察到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满口谎言、油腔滑调,道德素质堪忧。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耳濡目染地,韦小宝的性格便也被塑造成了这般,原著中对韦小宝的描述最多之处便是“油嘴滑舌”、“油腔滑调”:“小郡主,这小子油腔滑调 [4] ”“我老实跟你说,你油腔滑调、狡猾多诈 [4] ,”苏冈见他神情油腔滑调,心下更是嘀咕 [4] 。韦小宝没有武功护身,刚出场时无依无靠,受尽欺凌。说诡与油滑几乎是唯一的自保方式 [5] ,是无可奈何之举。但人的性格总归是多元化的,除去环境造就的奸猾之态,韦小宝与人结交倒是一番真心,从上书房与自称小玄子的少年康熙帝结交,到后来的天地会众人、沐王府、王屋派,韦小宝无一不是真心以待,即使总在“自私自利”与“朋友义气”之间反复横跳,但那是他作为底层小人物的劣根性,不能因此而将他批得一无是处。韦小宝甚至能与吴三桂手下武将杨溢之称兄道弟,真心结交,开口必称杨大哥:“杨大哥,咱哥儿来合伙赌一赌! [4] ”“杨大哥,我们再押不押 [4] ?”以韦小宝当时的朝堂地位与受皇帝宠信程度,真可谓给足了杨溢之面子,也反映出韦小宝与他认定的朋友结交时从不以身份压人,而是真诚以待敬如上宾,这一点无论在江湖亦或是朝堂上都属实难能可贵。

5. 道德观与价值观

5.1. 胆小如豆,不择手段

与金庸笔下其他侠客角色比对,韦小宝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实在令人难以启齿,甚至颇有一些“人人喊打”的意味。譬如《射雕英雄传》主角郭靖,便是向来慷慨大方、真诚待人,古道侠肠又好仗义执言、为人抱不平。穆易穆念慈父女在街上比武招亲,却不成想招来当时仍是金国小王爷的杨康欺侮,言语轻佻,举止轻浮,比武赢了穆念慈却不履行约定,而周遭围观人群摄其淫威不敢大声非议,只有郭靖这时站了出来大声指责:郭靖见了这等不平之事,哪里还忍耐得住?……叫道:“喂,你这样干不对啊! [6] ”首次与黄蓉相遇相识,他便能慷慨大方任其点上近十道名贵菜肴,毫不吝惜银钱:那少年向郭靖道:“任我吃多少,你都作东吗?”郭靖道:“当然,当然。 [6] ”当黄蓉看上他那匹汗血宝马开口讨要,竟毫不迟疑便以宝马相赠。与郭靖相比,韦小宝的处世之道有时实在令人不齿,甚至普通人都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其指责:逃避责任、缩头缩脑,在杀死追赶茅十八的官差后拼命抵赖,害怕承认是自己所为:韦小宝颤声道:“我……我……是我杀了这……官……官老爷吗?不,不是我杀的,不……不是我……”他知杀官之罪极大,心慌意乱之下,唯有拼命抵赖 [4] 。贪图美色,并为此不择手段:韦小宝遇到阿珂后为其美色所动,不择手段想要得到她,与摇头狮子吴立身等人一道设计抓了郑克塽,逼其与沐王府中男扮女装的“乡下姑娘”拜堂成亲,欲以此为交换逼得阿珂与自己拜堂,便是如此还要占尽口头便宜,实与大侠二字相去甚远:韦小宝大声道:“师姊,今日是你开口求我,我韦小宝只好勉为其难,答允了你。是你求我拜堂成亲,可不是我自己愿意的,是不是 [4] ?”韦小宝为方怡美色所动,在得知方怡已有心上人刘一舟之后仍对其死缠烂打,更是以救得刘一舟性命为条件逼得方怡将自己许给他,后又因刘一舟追赶质问武功不敌,做出在薄饼中下蒙汗药这等江湖豪杰不齿之事。此外,他可以为了得到阿柯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纵使此番念头并非出自他对阿柯的爱情,而是基于动物本能的争夺欲:韦小宝却天生一股光棍泼皮的狠劲韧劲,脸皮既老,心肠又硬:“总而言之,老子一辈子跟你泡上了,耗上了,阴魂不散,死缠到底。就算你嫁了十八嫁,第十九嫁还得嫁给老子 [4] 。”

以上种种行径皆可证明,韦小宝绝不是传统观念里的“侠客”角色,更谈不上江湖英雄,从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等各方面来看,他与郭靖似乎是武侠人物优良品质横杠的两个极端。如果以“完美大侠”形象来要求韦小宝,那么他一定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但正是因为他即使身处朝堂、江湖高位却从不拿捏腔调,仍保有人性里善良正直一面,如待友真诚、心怀百姓等,加之其他方面与之形成的“反差”,才造就了这样一个独特角色:初次出场令人眉头紧皱、随故事情节推动使人爱恨参半、待到后期角色才真正成熟成长起来,令人一反先前恶劣形象,对其有所改观。只有等待韦小宝做出不少与最初留给读者之“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形象截然相反的利国利民之事后,读者才能真正体会到韦小宝这一“反英雄”式角色真正的魅力——他不是大侠,不是英雄,甚至较之普通人在某些方面都有所差距,但正是这么一个浑身缺点乃至有时令人咬牙切齿的角色,却通过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和为人处世之道,在江湖与朝堂上皆混得风生水起,并做出无数有益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之事,令人敬佩。也正是这样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使得读者对韦小宝的形象期盼已然降低了许多,这样一来他后续做出的伟大之事便更能与早先的不堪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5.2. 纳谏如流,知错便改

在经历了杀鳌拜事件后,韦小宝的朝堂地位与江湖地位均有了大大的提升,但他并未因自身地位陡然提高而闭塞言路、妄自尊大,对他人所提出的意见会仔细听从、自我反思:在曾柔就其隐强迫阿珂嫁给自己一事进行批评斥责后,韦小宝并未仗着自己有官职爵位在身便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而是对曾柔的话进行了仔细思考、抚躬自问:韦小宝给曾柔这番斥责,本来满腔高兴,登时化为乌有,觉得她的话倒也颇有道理,自己做了鞑子大官,仗势欺人,倒如是说书先生口中的奸臣恶霸一般 [4] 。韦小宝是社会底层小人物骤然得志的典型代表,生长与发迹的两个地方:妓院与皇宫都是世上最不讲道德、充斥最多思想污秽之地,不消说他如此这般,纵使行迹再恶劣上百倍、道德观再扭曲上百倍,那也是预料之中的。可喜的是,他生于民间市井,除开世间污浊之外也通过说书先生等途径接触到了正面思想:他曾听说书先生说《英烈传》 [4] ,所以他的言行举止并非十足的恶霸与压迫者表现,在外人读者看来似乎不可原谅、值得大批特批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实际上不过是底层小人物趋利避害的动物本能表象罢了。我们读者实在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以自身的实际生产资料获得情况以致的可能三观导向,而去要求韦小宝这等仰人鼻息的底层人物有多么高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相反,出身低微、成长与混迹之地充斥着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韦小宝反而能在某些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值得为人称赞之处,既有对英雄人物的真挚崇敬:在他心目中,天地会会众个个是真正英雄好汉,想不到自己也能为会中兄弟 [4] ,也有对奸诈谋逆之徒的鄙夷:韦小宝垂泪道:“吴三桂他祖宗十八代都是死乌龟!杨大哥跟我拜把子,又没背叛他。……就算杨大哥真的投靠朝廷,又有什么不对了? [4] ”,能在江湖与朝堂间均混迹得风生水起之人,不因他人言不入耳便恼羞成怒,而是在情绪冲动后能进行自我反思与批评,后续对先前有过失之处加以补救改进,实在难能可贵。

5.3. 待友真诚,常怀仁义

韦小宝在道德上的缺憾是避无可避的,但他也很有一些值得称道之处,如虽自私自利,与朋友交往却也是真心相待;虽油嘴滑舌,但对自己敬崇、关系亲密之人必称大哥、老爷子。杨溢之乃是吴三桂手下总兵官,韦小宝虽对吴三桂没有半分好感,但见到杨溢之于康亲王府面对王爷以及一众高官的刁难表现得不卑不亢,且有着一身好武艺,他便顿生好感,委下身段称其杨大哥,更是对杨家先祖英名大加褒扬,此后每一次遇到杨溢之必称大哥,从未改口;又与其皆为结拜兄弟,且愿意为其担保作证,洗清入宫行刺嫌疑。以韦小宝当时的朝堂身份来讲,能这般对待敌对势力所属部将,在一众达官贵人里显得难能可贵:“老哥贵姓,大号怎么称呼 [4] ?”“好名字,好名字!杨家英雄最多,杨老令公、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杨家将个个是英雄好汉 [4] 。”“杨大哥,你不用担心,昨晚你在康亲王府里练武,大出风头,不少文武大臣都亲眼见到,决不能说你入宫行刺。我也可以给你作证 [4] 。”在江湖上,韦小宝的身份乃是天下第一大会天地会教主之徒,更身兼青木堂香主一职,但他从未因这双重身份而对会中兄弟喝来呼去,称钱老本为“钱老板”、徐天川为“徐三哥”、关安基为“关二哥”,会中年长者均以兄长称之,不摆教主之徒与香主的架子。

虽身处高位,但韦小宝从不草菅人命,反倒是对于政治事件中的无辜之人尽力保其周全,行事作风透露出他本质是宽厚仁义的:真假太后事件,康熙欲杀了在场的宫女和侍卫以保全皇家威严,是韦小宝保下了他们:众人心中明白,大家见到了刚才的怪事,不免性命难保,皇上多半要杀人灭口。桂公公这么说,实是救了自己性命 [4] 。虽出身卑微且一贯行事奸猾,行事亦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但韦小宝人性中的良善从未被阴暗的朝堂与险恶的江湖消磨殆尽,而是能以宽厚之心待人,尽量避免无辜之人受害。此外,韦小宝从不因自己身份高而对宫中侍卫、宫女太监等颐指气使,每每委托侍卫帮忙办事均是客客气气且出手阔绰,虽不免有以银钱堵住众人之嘴外加保证办事效率之嫌,但按照韦小宝当时在康熙帝面前的受宠程度和官职爵位来看,侍卫太监等是绝不敢阳奉阴违磨洋工的,韦小宝仍待其和善并付之以大笔赏银,众侍卫对他平素待人之道亦是赞不绝口:另一人道:“只盼桂公公在皇上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又一人道:“桂公公年纪虽小,为人可真够交情,实在难得 [4] 。”

身兼天地会香主与清廷高官贵爵两重身份,韦小宝好似那风箱里两头受气的老鼠,朝廷与江湖势力对其皆是步步紧逼。一边是曾并肩携手共除鳌拜、铲除乱党的朋友小玄子,另一边又是于自己有救命提携之恩的师父陈近南和会中众兄弟,两方均与自己交情匪浅且有恩于己,这便使得韦小宝陷入了两难境地,思来想去无论效命哪方都是对另一方的背叛,他曾对康熙帝这般说道:“皇上,他们要来害你,我拼命阻挡,奴才对你是讲义气的。皇上要去拿他们,奴才夹在中间,难以做人,只好向你求情,那也是义气 [4] 。”于是他索性丢了朝中官职不要、弃了会中香主不做,决心与家人一道远走高飞。舍了高官不做是对会中兄弟的义气体现,弃了香主职位同样是对皇帝义气的体现,均体现了他心中存有义气,不愿对兄弟朋友做出背信弃义之举。

5.4. 心怀百姓,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侠小说中不乏有武功高强、高喊行侠仗义、除魔卫道的所谓正派人士,实则所作所为全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或欲称霸江湖、问鼎九五之尊之位,或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贪图享受,《笑傲江湖》中嵩山派掌门左冷禅与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于小说情节中出现时无不将名门正派、扶善惩恶挂在嘴边,然而一个不择手段合并五岳剑派欲统一江湖、成就武林至尊,一个好似阴险狡诈毒蛇,为得到林家辟邪剑谱甚至不惜迫害妻女与徒儿,此二人在故事前期章节里的言谈举止看似契合旁人所冠“大侠”称呼,实则相去甚远,实可谓卑鄙龌龊,不齿于人。相较之下,韦小宝虽在小说开场给读者留下的形象并不好,乃至通篇读来仍只觉得“此人实在难以算得上好人”:杀了官兵却不敢承认、张口抵赖,行走江湖时战斗基本靠跑、打架基本靠宝甲、撒石灰迷眼睛、下蒙汗药更是家常便饭,韦小宝心中从来没有所谓“侠客行为准则”,哪怕普通的江湖人士都对这些嗤之以鼻,他也照用不误。茅十八曾对他这般行径大为不满:茅十八……说道:“……你用石灰撒人眼睛,这等下三滥的行径,江湖上最给人瞧不起,比之下蒙药、烧闷香,品格还低三等 [4] 。”,但这也一点不耽误他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个道德品质可谓极其低下的小混混,心中亦有为民之心,将天下百姓之安危纳入心中,单从这一点来说便是极为了不起的。当时清军入关已一甲子有余,康熙当政勤勤恳恳爱民如子,对清军入关时犯下的恶行愿以实际有利政策进行补救:康熙叹了口气,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人不计其数,那是我们大清所做下的大大恶事。我要下旨免了扬州和嘉定的三年钱粮 [4] 。”,社会局面基本安定,人民百姓安居乐业,却先后有造反派吴三桂欲假借反清势力之手,推翻清廷统治进而自己加为九五之尊:康熙料知吴三桂造反已迫在眉睫 [4] ,后有邪教神龙教教主欲谋朝篡位,其间阴谋诡计均为韦小宝所破,护得万千百姓平安。虽然韦小宝平素为人浪荡,知识文化水平更是低得可怜、加之行为举止不检点,但在天下苍生与个别势力与人物私欲面前他却能摆明立场,明辨是非,这一点纵然是其他看似大忠之人也无法相比的。郑克塽身为延平郡王之子,纠集各方势力开展“杀龟大会”欲铲除吴三桂,以及麾下反清势力天地会势力浩大欲推翻清廷统治,看似是为了践行“驱除鞑虏,恢复汉人河山”,但在当时社会局面已经稳定、百姓生活安定,以及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减免赋税、关爱子民的前提下,蓦地掀起全国性战争只会给万千黎明百姓带来灾难。韦小宝对各方政治人物的心中计量不甚了解,但他清楚当时全国需要的是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不是野心家以看似正义实则包藏私心的口号为幌子而掀起的战争;韦小宝不是大侠,他的其他种种行为也完全够不上大侠的资格,但他内心有着人文主义关怀,有着对悠悠苍生的挂念,这便足以成就他在读者心中“不是大侠,胜似大侠”的非典型类侠客形象。

6. 结语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武侠生涯的封笔之作,其主角韦小宝一反常态地以令人大跌眼镜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虽浑身都是毛病但收获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这一非典型侠客形象塑造十分成功,背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韦小宝绝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大侠,而是金庸笔下创造的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在他身上能够看到很多人性中卑劣的成分:贪生怕死、油嘴滑舌、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等等,冠之以“小人”的名头可谓恰如其分。“确保生存,或生存第一,这成了韦小宝的生存本能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他人生的最重要的原则。其他任何东西与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7] 。”但又有谁敢说自己身上不曾有一点这诸多的劣根呢?我们不能抛开社会现实与人性真实面去妄论人品优劣、道德好坏。韦小宝绝算不上大侠,甚至他连触碰普通人的道德门槛都颇有难度,是实实在在一个“小人”,但正是这么一个小人,对待朋友乃是真心交往,更是明白天下百姓之幸福安康重于泰山而多方势力争霸、欲逐鹿中原的野心轻于鸿毛。虽有私心,对待朋友却也是真心相待;虽平素见风使舵,却也有自己坚持的为人原则;虽怀黄佩紫却不曾忘记自己出身卑微。透过韦小宝种种为世人所不解、厌恶的表象,我们实在应该看到他身上具备的众多闪光点,而不应抓着他的缺点不放手。韦小宝只是一名普通人,他是封建社会里万千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缩影,他的卑劣行径在普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体现,更何况他平素东诓西骗、诡计频出,看似为人所不齿实则不过是人性里无法完全抹去的劣根,平素道德规范等观念压制时不曾显露,非常时刻哪怕是平日里道貌岸然的绅士名流,亦会做出令人摇首咋舌之事。也正是这般的“不完美”才成就了韦小宝,成就了这样一个能引起人共鸣的反英雄式人物,他在道德行为上的种种不完美表现、在自我心理安慰上采用的精神优胜法、在朝堂上奉为圭臬的官场厚黑学,以及嬉笑怒骂间丝毫不掩饰人性的真实,都为这一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得这样一个非典型类侠客形象的塑造得以成功,乃至是具有必然性的。

参考文献

[1] 苏文兰. 论金庸笔下英雄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 104-106.
[2] 骆寒超, 骆蔓. 从武侠英雄的建构到解构——兼论《鹿鼎记》的先锋意识[J]. 浙江社会科学, 2002(5): 160-164.
[3] 张乐林. 解构中的建构: 《鹿鼎记》中韦小宝形象的塑造[J]. 中州学刊, 2009(2): 218-220.
[4] 金庸. 鹿鼎记[M].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11.
[5] 文丽敏. 游走在“率真”与“无耻”之间——葛二蛋与韦小宝人物比较[J]. 电影新作, 2014(2): 117-121.
[6] 金庸. 射雕英雄传[M].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8.
[7] 陈墨著. 金庸小说人论[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