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之幕与社会公平:从罗尔斯到《美丽新世界》
Veil of Ignorance and Social Fairness: From Rawls to “Brave New World”
DOI: 10.12677/ASS.2024.132105, PDF, HTML, XML, 下载: 67  浏览: 152 
作者: 徐楚楚: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无知之幕罗布斯《美丽新世界》Veil of Ignorance Rawls “Brave New World”
摘要: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配。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并探讨其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潜在贡献。尽管罗尔斯的理念在现实中可能被视为理想化且难以实现,但它在哲学理论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中,如《美丽新世界》,无知之幕的概念被用来描绘一个不公平和极权控制的社会,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本文通过将罗尔斯的理论与《美丽新世界》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理解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John Rawls is renowned for his innovative concept of the “veil of ignorance,” which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exploring social justice. Unlike his predecessors such as Thomas Hobbes and John Locke, Rawls introduced a hypothesis: when formulating social rules, individuals do not know their specific positions in society, which aids in achieving fair social rules 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aims to delve into an in-depth analysis of Rawls’ “veil of ignorance” theory and explore its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to advanc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lthough Rawls’ concept might be seen as idealistic and challenging to implement in reality, i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in philosophical theory. Especially in anti-utopian literary works, such as “Brave New World,” the concept of the veil of ignorance is used to depict an unfair and totalitarian-controlled society, sparking deep reflection on social justice. This paper, by combining Rawls’ theory with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Brave New World,” provides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and advanc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文章引用:徐楚楚. 无知之幕与社会公平:从罗尔斯到《美丽新世界》[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2): 785-78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2105

1. 引言

在探索社会正义的领域中,约翰·罗尔斯的贡献不可忽视。罗尔斯重新诠释了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这一点与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早期社会契约理论家的观点有所不同。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是为了避免自然状态下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状态,而洛克强调了自然权利和政府的有限性。罗尔斯则试图用社会契约理论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怎么维护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具体的说,罗尔斯试图找出解决如何平均分配一个公平社会中社会规则和资源的问题。如何保证这个社会是公平的?如何使社会规则和资源是平均分配的?他在《正义论》一书中提出“以使任何被一致同意的原则都将是正义的” [1] 。然而,当个人在谈判桌上讨论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正义问题时,会面临一个难题:每个人的背景和立场不同,这通常导致他们希望制定的规则更有利于自己。罗尔斯指出,这种基于明确背景的谈判本质上是不公正的。

罗尔斯在其理论中引入了“无知之幕”的概念,旨在排除任何特定偶然性的影响。这一假设认为,制定社会规则的个体处于无知的状态,即他们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和特殊事实一无所知。这种无知状态被认为是保持中立和公正的关键,有助于制定出普遍接受的社会原则。罗尔斯认为,在这种“无知之幕”下,人们会公正地选择那些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社会原则,而非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然而,罗尔斯对无知之幕的理想化设想在政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尽管如此,这一概念仍对伦理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反乌托邦主义和反事实主义的理论领域。例如,反乌托邦主义作品《美丽新世界》中似乎可以看到无知之幕的影子。本文后续章节将深入探讨无知之幕的概念、原则以及其在《美丽新世界》中的体现,从而对罗尔斯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反思与分析。

2. 无知之幕的概念

要深入理解“无知之幕”的含义,我们首先需要探讨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原初状态”。原初状态是罗尔斯伦理学理论的核心,描述了一个特殊的思想实验场景,其中个体被假定处于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契约环境中。这个契约的目的是决定社会制度和资源分配的基本原则。在这个理想状态下,个体将共同制定影响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的规则。然而,原初状态的关键特点在于个体对自己未来的情况完全无知,包括他们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能力或其他任何与社会规则和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这种“无知”的状态至关重要,因为它消除了个体在制定规则时基于自身利益的偏见。换句话说,在原初状态下,个体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将处于社会中的哪个位置,所以他们无法针对自身利益制定规则。这确保了在这个思想实验中,参与者将采取一种公正、中立的立场来制定社会原则。

“无知之幕”是一个设计用来确保原初状态中决策的中立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它好比一层幕布遮蔽了个体的视线,使他们无法预知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或自身的天赋。正如罗尔斯所言,“没有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他的天赋,因此没有人能够修改原则以特别适应自己的利益。” [2] 这意味着个体制定的规则必须适用于所有可能的身份和情境,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中的任何一员。北欧国家如瑞典和挪威,以其高度平等和全面的社会福利体系著称。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时,努力保持中立性和普遍性,尽量减少特定社会群体的偏见和利益影响。这种政策设计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公民,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类似于游戏规则制定的准备阶段,“原初状态”好比是游戏开始之前的规则制定过程,“无知之幕”则像是游戏角色尚未选择时的开始界面。在这个游戏中,所有参与者都是规则的制定者,他们拥有相同的理性和智慧。但由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游戏开始后将扮演什么角色,为了避免制定的规则损害自己未来的利益,他们只能选择一个中立的立场,避免偏袒任何特定原则。“他们不知道各种选择对象将如何影响他们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不得不仅仅在一般考虑的基础上对原则进行评价。” [2] 通过结合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罗尔斯试图构建一个公平的社会契约理论,其中社会规则和资源的分配是基于中立和公正原则,而不是由个体的特殊利益所驱动。这种思想实验为我们思考社会正义和公平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确保了逻辑的一致性和通畅性。

3. 无知之幕下公平原则

3.1. 平等基本自由原则

在无知之幕思想实验中,个体被要求将自己置于一种不知道自己将来身份和利益的状态中。在这个情境下,每个个体都追求一种公正原则,不希望最终制定出的社会规则偏袒某一特殊群体。这是因为由于未知自己的未来身份,个体无法确定哪一种规则对他们最有利,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确保无论将来的身份如何,都能享有基本自由权利。罗尔斯保留了基本自由权利不仅是对康德道德哲学中自由和尊严原则的继承,还支持了现代民主制度中的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基本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等,这些权利对于个体的自主性和尊严至关重要。因此,平等基本自由原则(Principle of Equal Basic Liberties)成为保障这些权利的必要手段。

值得强调的是,平等基本自由原则并不局限于特定的道德观点或价值观。无知之幕思想实验要求考虑到各种不同的道德观点和可能的将来身份,因此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道德观点,而不仅仅是某一特定道德观点。这有助于构建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美国20世纪中叶的民权运动体现了平等基本自由权利原则,在这场运动中,非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和结束种族隔离。这反映了无知之幕下公平原则的应用——即无论种族、背景或社会地位,所有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3.2. 差别原则

根据罗尔斯的观点,在无知之幕下“任何人都无法专为自己赢得特殊利益,也没有任何根据使他接受特殊的不利。那么他要做的事显然就是要把要求一种平等分配的原则接受为正义的第一个原则。” [3] 制定规则的人想要达到平等状态,但是现实社会中有不平等的事实存在,社会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意义上的平等。罗尔斯认为,一些程度的不平等是允许的,前提是这种不平等有助于提高社会中最不幸的人的福祉。这就是差别原则的核心观点,它强调了社会中的不平等必须为最不幸的人的利益服务。这意味着不平等不能仅仅是为了创造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经济差距,而必须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特别是那些处于最不幸境况的人。

通过差别原则,罗尔斯试图找到一种平衡,既允许社会中的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存在,又确保这种不平等是正义的。这意味着不平等应当具有一种纠正性质,以减轻最不幸的人的困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许多国家采用的渐进税制就是差别原则的一个实际应用。在这种制度下,收入较高的个人和企业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收。所得税收入通常被用于资助社会福利计划,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这些计划主要惠及低收入群体。

4. 无知之幕在《美丽新世界》中的应用

反乌托邦主义是一种基于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演化而来的社会公平理论。虽然无知之幕和反乌托邦主义都着重于社会正义,但它们的重点有所不同。无知之幕强调制定社会规则时的中立性和公平性,而反乌托邦主义则通过描绘不公平和极权控制的社会来促进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经典之作,《美丽新世界》首次出版于1932年,作者阿尔多斯·赫胥黎在书中描述了一个看似理想但实际上极度控制和规范化的未来世界。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的运作似乎是“公正”的,因为它遵循着一套预定的规则和程序,旨在确保社会的和谐与效率。但这个世界的正义实际上是以一种极端和扭曲的方式呈现的。在这个社会中,人类的生育和儿童的成长都受到政府的严格干预,儿童是通过人工生育产生的,其性格和特点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然而,这个世界缺乏实质正义的要素,如个人自由、道德选择和真正的平等。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是建立在牺牲个人自由和扼杀人类多样性的基础上的。

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无冲突和“公正”的社会,但这种正义是建立在对个体的压迫和控制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实际上是对过度追求程序正义而忽视实质正义的一种批判。这突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社会正义原则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对个体福祉的真正关注上,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外部的秩序和控制。此外,小说中还描绘了个体思维和行为受到政府严格监控和控制的情况。个体被教育成消费主义的奴隶,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形式的无知之幕,个体被限制在一种中立状态,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和特点,以便政府更容易控制他们。这进一步强调了个体自主权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正义原则应该确保个体不受过度干预和控制。最后,小说中描绘的社会充满了外表的奢侈和物质享受,但人们内心却感到空虚和不满。这情景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突显了社会正义的核心原则:社会不仅应关注物质平等,还要注重个体的内在幸福和精神满足。社会应该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而不仅仅是追求外部的享受和财富。这观点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相一致,差别原则强调不平等应当为最不幸的人的福祉提供帮助,而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差距。

5. 无知之幕的反思

无知之幕提供了思考社会公平的价值框架,但它同时引发了过于理想化、自主权受限以及多元道德观点如何相互融合的深刻反思。

5.1. 理想与实际

无知之幕被政治学家最质疑的点在于它太过理想化,无法有效应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例如,无知之幕的概念要求决策者完全忽视个人特征和社会地位,这在实际的社会政策制定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无知之幕所构想的理论框架与实际社会存在巨大的脱节,它假设个体无法获取与自身特殊情况相关的信息从而制定出公平的规则,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要想让个体完全屏蔽信息来源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何确保个体不会主动或无意识获取特殊情况的信息是无知之幕现实应用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5.2. 社会公平与个体自主权

自主权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个体有权自主决策,并承担决策后果。然而,自主决策的前提是具有知情权,但无知之幕假设个体在无法知道自己特殊情况的背景下让个体做出自主决策,这是否剥夺了个体的知情权并损害了其自主选择能力。迈克尔·桑德尔对这一点集中提出了批判,他认为罗尔斯过于强调抽象的正义原则,而忽视了个体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因素对个体决策的重要影响。桑德尔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更加注重具体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的正义理论视角。此外,无知之幕的目的是确保社会规则的中立性和公平性,避免特殊利益的干扰。但另一方面,个体的自主选择权被认为是伦理学的基石之一 [4] 。因此,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伦理和政策层面的挑战。

5.3. 多元道德观点与普适性

无知之幕要求个体制定出普遍适用的社会规则,不偏袒任何特定利益或群体。然而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群体可能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知之幕下的统一原则可能无法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和观点。权衡不同道德观点并达成普遍适用的社会规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道德观点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冲突,而在其他问题上可能达成共识。因此,确定哪些原则应成为社会的公平原则,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道德观点之间的冲突,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的。

6. 总结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尽管被批评为过于理想化且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实现,但仍然在社会公平正义的探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理论为理解和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特别是在关注最不幸者的福祉和制定普适性社会原则方面。无知之幕背后的核心原则——如平等基本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包容的社会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框架。然而,无知之幕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存在挑战,特别是在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个体自主权的限制以及多元道德观点的融合方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使得完全实现无知之幕的假设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个体自主权和知情权的保障,以及如何在多样化的道德观念中找到普遍适用的社会原则,也是无知之幕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发展的领域。

综上所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虽然面临挑战,但仍然是理解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激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也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和改进现有社会政策和规则的理论基础。《美丽新世界》中的一些看似公平的社会准则却暗含着忽视正义,从这一角度出发,未来的研究应当继续探索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平衡个体自主权和普遍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制定普适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Rawls, J.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4159/9780674042605
[2] Rawls, J. (1999) A Theory of Justice. Revis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4159/9780674042582
[3] (美)约翰•罗尔斯, 著. 正义论[M].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4] Sandel, M. (1982)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