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与思考
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ion on Actively Responding to Population Aging
DOI: 10.12677/AR.2024.111018, PDF, HTML, XML, 下载: 40  浏览: 131 
作者: 周 雨: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核心要义对策建议Population Aging China’s Plan Core Elem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摘要: 我国自1999年便进入了老龄社会,作为一个占世界总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文章在深入探索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特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我国老龄工作经验和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对我国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的启示中,在分析总结中国方案在战略定位、工作格局、重点任务和重要目标等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思考我国在新征程上走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的对策措施,并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 since 1999, and as a populous country accounting for nearly one-fifth of the world’s total population,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is not only its own problem, but also has a bearing on the global proces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revelation of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ing at home and abroad,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China’s experience in aging work and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plan to actively respond to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ore elements of China’s plan in terms of its strategic positioning, work pattern, key tasks and important goals,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 to take a good and active response to population aging on its new journey.
文章引用:周雨.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与思考[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1): 125-130.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1018

1. 引言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民生等问题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仍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全局出发,结合国情实际提出了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为破解人口老龄化困境、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探索中国方案的生成基础和核心要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合理建议的需要。

2.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的生成基础

我国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是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现实问题、继承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汲取我国老龄工作经验、扎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沃土上形成的。

2.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现实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21世纪,由于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出国家人口数和老龄人口数成正相关、高龄老人比例持续增加、生育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更加突出等特点,影响了世界人口结构均衡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是否生育、养老等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82~2020年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由7.62%快速提升至18.7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由4.91%快速提升至13.5%” [1]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养老产业发展不足、养老资源地区之间分布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既有独特个性,也有世界共性,因此我国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解决养老难题、缓解多方焦虑的过程中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述就是在深刻洞察国内外人口老龄化进程,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难题良策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论述既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又汲取了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智慧,既有利于解决当下问题,又作出长远谋划,用更宽阔视野推动人口老龄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奠定的理论基础

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对人口理论作出系统的阐述,但二者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人口问题,并形成了丰富的人口理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精髓,其在分析人的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2] 。这两种生产相互作用,二者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物质资料的生产在这个统一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自身的生产始终要适应物质资料的生产,并且只有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才能使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人多物少或是物多人少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深入分析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以及关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可以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来源,我国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例如: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使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生育率相结合制定了三孩政策,这是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科学政策。

2.3. 我国老龄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我国历来重视老龄工作,并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早在建党之初,我们就十分关注老年群体,在党的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养老金”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又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代表的多种政策制度,重点解决城乡老龄群体的养老问题,这为今天制定老龄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启示。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们更加重视老龄工作,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再到后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3] 的理念,形成了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深入探索的丰富成果,其中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进入新征程,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党和国家在继承前期老龄工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又探索形成了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2.4. 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提供的发展沃土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自崇尚孝道的儒学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思想之后,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便为历代统治者所提倡,以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孝道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夫孝,德之本也” [4] 等就表明了这一点,因此,孝道文化从古至今都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对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等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目前,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下,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群体不断扩大,要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仅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无法实现,还需要依托社区、志愿组织等多方面的努力。对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就十分必要且重要,大力倡导“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 [5] ,就是意在发挥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育人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智慧。

3.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的核心要义

我国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实事求是地深入剖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想成果,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战略定位、工作格局、重点任务和重要目标。

3.1. 从国家战略高度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稳步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相互叠加的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6] ,庞大的人口数量中老年人的数量占比持续走高。因此,找准人口老龄化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定位是科学认识和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应有之义。早在2016年,我国便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7] 。“两个事关”明确了人口老龄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当前我们所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6] ,充分体现了老年群体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其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老年群体的现代化。

3.2. 多元主体协同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意味着仅仅依靠单一主体的力量难以取得成功。对此,我国致力于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 [8] ,清晰界定了老龄工作中的各社会主体的定位和责任,为各主体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提供了指导。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需依托“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9] 共同发力。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方向正确的根本保证,是调动多个领域、多元主体通力合作的关键核心。“党委领导”主要体现在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老龄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动态的政策措施,推动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其次,政府作为推动党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各项会议精神贯彻的执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各地各部门落实工作责任、主动作为、细化落实党中央的战略与方针的作用。社会参与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必然要求,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不仅要依靠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也要依靠社会组织、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力量在政府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专业服务优势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最后,全民行动是形成尊老爱老社会氛围的重要举措。大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尊老爱老事例,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风气,号召全体人民行动起来,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涵养尊老爱老社会氛围,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

3.3.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是重点,能为老年群体安享幸福晚年提供政策支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其一,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发挥着保障老年群体在社会层面与其他群体享受到平等权利的作用。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逐渐完善为老年群体安度晚年提供了保障。此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的健全是老龄政策体系适应时代发展和注重老年群体多样化、高质量需求的成果。其二,完善多方主体协作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养老问题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是由家庭承担,但在政策导向向养老机构集中后,家庭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逐渐被淡化,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必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推动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促进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其三,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的建设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除了强调老年人的疾病治疗与照护,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还十分关注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力求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老年人的预防意识。

3.4.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将进入到中度老龄社会,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进行适老化改造是大势所趋。老年友好型社会就是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打造老年人宜居的环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老年人权益保障、宜居环境打造、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方面。首先,老年人的权益保障主要体现在法律方面,数字时代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并行,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对于数字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改变无所适从,导致一部分老年人遭受信息泄露、电信网络诈骗等“坑老”新骗术。因此,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应采取多种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网络安全普法教育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自觉抵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并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提供犯罪线索。此外,减免法律服务费用、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等均是保障老年群体权益的重要措施。其次,宜居环境的打造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着力点。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打造老龄无障碍环境,对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广方便老年人出行、购物的手机应用软件,满足老年人数字生活需求。还要充分考虑人文关怀,对高龄老年人家庭进行定期探访,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打好物质基础促进适老化设施完善的同时,也注重孝亲爱老文化氛围的营造。最后,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能够为年轻人提供建议和指导,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就要让老年群体发挥自身价值,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获得社会认同。

4.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难度,新形势下,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难题,需要多方发力、久久为功。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坚定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面临着生育率持续降低,老龄化不断加深带来的人口结构不均衡的现实困境。要破解人口结构不均衡带来的一系列难题,需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始终保持社会活力。要结合人口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形势加强优化生育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发展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必要性,特别是要针对适婚适育年轻群体开展专项帮助,动态了解其需求和困惑,讲清二孩、三孩生育对降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减轻养老负担的意义,真正把适婚适龄年轻群体的积极性动员起来,进而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扭转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4.2. 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4万个,总床位775万张。但与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因此,必须立足老年人多样需求的现实情况,不断探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可以积极鼓励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同时,社区可以创造性地开展互助式养老,把有共同爱好、生活习惯、年龄差距不大的老年人组织起来互相照料,不仅可以方便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而且有利于老年人身心愉悦,这就要求社区要加快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养老提供基础条件。在医养康养方面,作为提供医疗条件的医院可以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在城市可以实行家庭医生,在农村可以定时定点开展义诊,特别是养老机构内部要实现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全覆盖,确保医疗资源准备充足、及时有效。

4.3. 树立积极老龄观,开辟老有所为的广阔前景

将积极老龄观融入社会的发展是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措施。首先,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提出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要相适应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0] 。老年人因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在老年阶段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意味着老年群体延迟退休年龄完全可行,在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余力的基础上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2023年3月3日,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该校不仅设立了多种实用性线下课程,还建立了线上教育平台,以满足老年人高质量学习的需要。通过国家提供的条件和政策,老年人能够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继续发挥余热。

参考文献

[1] 代志新, 杜鹏, 董隽含. 中国老年抚养比再估计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再审视[J]. 人口研究, 2023, 47(3): 94-107.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5-1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991.
[4] 孔子. 孝经[M]. 曲行之, 译注.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 1.
[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23.
[6]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2.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
[8] 杜鹏, 主编. 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241.
[9] 杜鹏, 主编. 中国老龄化社会20年: 成就∙挑战与展望[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66.
[10]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