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及路径探究
Study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e.2024.143462, PDF, HTML, XML, 下载: 41  浏览: 5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秋菊, 李 婷: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昌吉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价值路径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Style Construction Value Path
摘要: 新时代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不仅是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要途径,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在厘清高校学风建设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式上存在的不足,聚焦从理想信念教育、优良教风带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强化管理、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发力,以期能对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最终达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目的。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y styl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atmosphere, but also a powerful starting point for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high-quality and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learning goal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methods, and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the promotion of excellent teaching styl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strengthening of manage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ll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yle of study.
文章引用:李秋菊, 李婷. 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及路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3): 906-91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62

1. 引言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表征和内核,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是权衡一所高校办学水平、质量的重要指标。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1] 。因而,了解高校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是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之举。

2. 高校学风建设的价值

2.1. 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而人才要能构筑起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最核心的还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力的提升是关键。但能力的习得、达成并不是天生使然,需要大学生勤勉的学习态度、踏实求学风气的引领,因而,加强学风建设,既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保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可以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因此,我们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上出发,认真对待学风建设。

2.2. 有助于高校良好校风的形成

一所高校的知名度与其良好的校风有着密切关联。而良好校风的形成又与学风有着直接关联。因而重视学风的建设、学风的塑造,创设大学生乐学愿学的机制、营造大学生比学赶超的干劲,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塑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求学的道德风尚。通过培育良好学风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刻苦钻研精神、严谨求学精神,可以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可以使整个学校充满正能量,最终能够助力良好校风的形成。

2.3.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需要良好学习风气的熏陶和影响。通过培育优良的学风、加强学风建设,首先,是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营造优良学风,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风能够使大学生努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学生具备愿学、爱学、乐学的品质能够促使自身珍惜光阴、渴求吸取丰厚的理论知识、文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扩充知识视野;其次,培育优良的学风、加强学风建设也能够使大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各种学科竞赛以及职业技能大赛,借助于参加、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赛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最终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形成。基于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持续推进学风建设。

3. 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总体来看,热爱学习、学习氛围浓厚,但由于受到社会中、网络中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高校学风也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3.1. 学习目标不明

大学生们,结束了高中时期的两点一线、熬夜奋战,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受到高中老师“进入大学就好了”话语的影响,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学习了,他们认为学习已不重要,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休闲、躺平的地方,可以放松放松了。因而当课堂上问及大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时,不少学生避而不答。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规划,每天无所事事,学习目标不明、内生动力不足、常常旷课、迟到。

3.2. 学习动力缺乏

由于部分大学生对学习较迷茫、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出现了学习热情不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不少大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缺少勤奋踏实、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玩手机、睡觉,下课回到宿舍后清一色的躺平、刷剧、打游戏。任凭任课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引导,同学们依然是置若罔闻。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作为千禧一代,家庭比较富裕,生活上比较宽裕,因而,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管理和约束力较差,把大学当作享受的地方,崇尚六十分万岁的思想,期末考试不认真对待、考试后,寄希望于老师捞一把。

3.3. 学习方式功利化

当下部分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实用主义的影响,学习上存在功利心理、注意力分散,对自我的要求不高,往往缺少持续学习的劲头和动力,被动应付,往往是平时不注重学习和积累,考试前突击复习,考试之前把临考的知识、重点背背,待期末开始结束,便抛之脑后。因而,这样的学习态度,也使得大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往往在期末考试中通过打小抄的方式蒙混过关。

4. 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进路

基于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应从多角度、多维度寻找举措加以应对,以期提升高校学风。

4.1. 以理想规划教育引领学风

目标是指引人生方向的航标,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规划,就像大海中漂浮的小舟没有方向,没有去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设定方向,谋划、规划未来,帮助大学生锚定学习目标、立足大学生实际、规划大一到大四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引领学风。具体来看,可以从大一规划宏观方向、计划:继续保持高中的状态,树立积极学习、健康的生活态度;大二: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努力通过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大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认知,进一步明确目标: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就业、创业;大四:坚定目标,完成目标;也可以从当下国际、国内背景,目前就业趋势,专业发展前景,往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通过“学业生涯规划书”的制作,促进、激励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要认真汲取知识,而且在业余时间也要抓紧时间、珍惜时光潜心钻研、学习。总之,通过以上明确、坚定的理想和规划间接引导和引发大学生倍加珍惜光阴,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自觉地、心无旁骛的学习。

4.2. 优良教风带动学风

教风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师要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 [3]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表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带动优良学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传授者,更应成为为学为人的典范,应在科研、教学、关心关爱学生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具体来看,第一,科研方面,面对当下社会中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在科研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术不端的情况。但教师作为学风的引导者,对于良好教风带动、影响作用,教师应该讲求学术诚信,通过认真做学问、严谨研究从而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引导大学生端正学风、刻苦钻研,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教学方面,教师应以德立教,以德立身。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立足工作岗位的基础和前提,因而教师应把认真备课、讲课、授课作为自己的本职。具体来讲,在知晓下学期下达的教学任务后,假期提前查阅、搜集教学资料、阅读经典名著;提前了解所带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学情;开学之后,在讲完一拨课后,再次精细化完善相关授课内容,从而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引领学生。第三,关心关照学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1] 。因而,除了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照学生外,同时在课下,也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学业困难,及时予以耐心解答和疏导,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努力以博学而优雅的教育姿态,潜心教书育人,用心用情、做学生成长的摆渡者。总之,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用教风促进学风、教风带动学风,才能将此落到实处。

4.3. 多彩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风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因而,在促进学风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可见、可观、可察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教育,努力使多彩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风、带动学风。具体来看,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学风建设系列专题讲座,引导、促进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助推良好学风的形成;深入推进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经典书目,通过活动评比、评选出优秀学生,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举办专题式读书分享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为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建设学习型寝室、学习型班级,积极培育“优良学风班”,打造“优良学风标兵班”,创设勤奋学习、争先创优的优良班风,引导学生从被迫学,到主动获取,创设愿学、乐学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和校园文化墙,激励大学生竖立向前辈看齐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发挥先进典型、榜样的激励作用。定期召开学习委员经验交流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会,从而吸引更多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全勤明星”评选、“为第一排代言”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激励同学们勤奋钻研、热爱学习,使校园弥漫着积极进取的学风。总之,通过以上活动,不断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从思想深处端正学风、长立志向。

4.4. 强化管理,助推学风

一方面,教师要遵守教学纪律,不得随意调、停课、代课;要严格遵守教学大纲,不得自行删减、变更相关教学内容;教师严格课堂管理,对于上课态度敷衍,不认真学习、做笔记的同学敢于批评教育,引导其珍惜大学时光,营造其愿学、爱学的氛围,而不惧老师严格,担心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给予不好评价;明确学生课堂基本行为规范,督促大学生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旷到;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时常下宿舍了解、知悉学生上课情况,对于无故旷课的同学要严厉批评;从任课老师、班委处深入了解所带班级,了解本班学生课堂行为,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课堂规范意识,形成沟通反馈机制;期末考试、国家大型考试前,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反复强调、督促考试纪律,督促学生严肃考试纪律,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强化对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帮扶,落实对学业困难学生的“一对一”帮扶、面对面指导措施;而教务处、学生处相关职能部门则要进一步加强学风检查,经常性开展课堂纪律检查,通过规范管理,助推学风建设。

4.5.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带动学风

优良学风的营造需要一套管理体制、机制予以保障。比如,创新学习评价机制,试图突破以前的极严进入,轻松毕业的模式、机制,于课堂管理中,严格、严肃考勤,严肃、严格管理、约束学生,课堂问题预设中,增加问题的难度,激发大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打破传统的以期末卷面为单一学习成绩认定的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注重过程性考核力度,侧重平时表现占比,平时表现占比可以囊括考勤、课堂互动、经典阅读、章节测试等,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全面考核推动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业评价对学风建设的导向作用;探索学习激励机制,对于上课坐在前排、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给予适当加分,鼓励其热爱学习;对于完成课程实践作业较好的小组,团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各个环节精准到位的小组,在课堂上适时、及时给予表扬,诸如此类,通过以上体制、机制,激励、激发学生,激发学风主体内生动力,从而带动、促进整个班级良好学风形成。

5. 结论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依托,是值得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其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非一时、一地、一人之力能解,唯有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才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供重要保障。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昌吉学院教科研项目(思政课程项目)“VR思政实训室与思政课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昌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项目编号:21SZKC006);

2022年度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教改项目“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道德与法治’(20方案)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H-202201X);基于校本慕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23SZKC003)。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
https://news.cctv.com/2022/10/25/ARTIl1HHOTXjRypmlSnegOjU221025.shtml?spm=C96370.PPDB2vhvSivD.EVRLyOeY7a6a.1, 2024-02-23.
[3] 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