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视角下成都城市形象构建——以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为例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 City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Metaphors—Taking the Chengdu 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 Propaganda Film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3201, PDF, HTML, XML, 下载: 24  浏览: 57 
作者: 赵逸菲: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成都大运会宣传片多模态隐喻城市形象Chengdu 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 Propaganda Films Multimodal Metaphors City Image
摘要: 为加深对城市宣传片中城市形象的理解,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两部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中出现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成都国潮宣传片、MV (Music Video)《千年之约》以隐喻理论为认知框架,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构建出新时代下的成都城市形象。本文拟研究宣传片中主要出现的四类隐喻的双域映射关系,以解读多模态隐喻对成都城市形象的构建。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 image of Chengdu in the city propaganda fil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modal metaphors of two Chengdu 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 publicity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t is found that Chengdu’s Chinese-style video and the MV named A Millennial Invitation take metaphor theory as their cognitive framework, combining text, image, sound and other modes to build the city image of Chengdu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dual-domain mapping relationships of the four main types of metaphors in these two films, so as to interpre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ngdu image by multimodal metaphor theory.
文章引用:赵逸菲.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成都城市形象构建——以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3): 275-28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3201

1.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思想和建构意义的认知机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一些非语言符号,如图像、声音、颜色和动作等非语言模态也可以作为隐喻的表征方式(Lakoff & Turner, 1989) [1] 。Forceville (1996)将认知语言学与传媒学相结合,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理论 [2] 。Forceville (2009)认为,单模态隐喻是仅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而多模态隐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来表征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映射关系的隐喻 [3] 。多模态隐喻主要包括的形式有:书面文字、有声话语、静态或动态图像、音乐、非语言声音、手势等(赵秀凤,2010) [4] 。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形象宣传片借助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城市理念与宣传主题转化为人们具体可感的动态影像。作为一种多媒体传播方式,宣传片囊括了声音、动态图像、文字等多种模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概念隐喻,是研究多模态隐喻的理想语料。国内外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大多选取广告、政治漫画和国家形象构建为研究对象,而涉及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本文以成都大运会官方在2021年10月发布的时长47秒的国潮宣传片和2022年3月发布的时长3分54秒的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MV《千年之约》(A Millennial Invitation)两部宣传片为例,从认知角度分析以上两部成都市形象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深入挖掘宣传片中通过图像、音乐、动作等多种模态的隐喻所构建出的成都城市形象。

2. 研究背景

2.1. 文献综述

在Forceville的推动下,多模态隐喻研究正在蓬勃发展(赵秀凤,2011) [5] 。Forceville (1996)出版的《广告中的图画隐喻》中提出了图像隐喻,并用于广告的分析。

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 (2009)编辑出版的论文集Multimodal Metaphor中汇集了多模态隐喻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外学者Ning Yu (2009)以一则CCTV公益广告为语料,对广告中存在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类讨论。

国内学者赵秀凤、苏会艳(2010)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语篇加以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广告实现劝说和审美功能的心理动因。张辉、展伟伟(2011)探讨了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广告中的动态构建过程及其图文关系,对语言隐喻和转喻研究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6] 。潘艳艳(2011)分析了时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 [7] ;俞燕明(2013)研究了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 [8] 。

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对于城市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涉足较少。为此,本文尝试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分析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中成都城市形象的构建,旨在为今后其他城市宣传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参考。

2.2. 研究意义

成都市坐落在富饶的四川盆地,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拥有45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今天的成都有着鲜明的城市特色,大熊猫、美食、麻将、川剧、公园城市等标签都是成都独特的城市形象。为了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要求,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城市发展目标,并且成功申办了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之后,第三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原定于2021年8月18日在中国成都举办,国际大体联于2022年5月宣布延期至2023年7月28日),这是成都市政府自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目标后,成功申办的首个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成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性大型综合赛事,是向全世界展示成都风采、宣传成都文化的重要时刻。

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成都提供了国际化的展示平台。城市在宣传片中围绕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宣传,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宣传城市形象。而城市宣传片作为现代城市宣传中的关键一环,成都大运会宣传片对于成都的城市形象构建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城市形象宣传片是一场集图像、音乐、文字等多种模态于一体的视听盛宴,是良好的多模态研究语料。宣传片需要在限定的时间里立体展现出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内容,全方位地展示出城市形象,让观众对一座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2021年10月,成都大运会官方发布的一组国潮宣传片风靡网络,这组宣传片以公园城市为底色,赛事项目为韵律,画面美与运动美相得益彰,独树一帜地展示出了成都城市的独特内涵。2022年3月,成都大运会官方再次发布了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MV《千年之约》(A Millennial Invitation),以东道主的视角向大运会的客人们讲述了成都绵延千年的文明史,向世界自信地展示着这座古老城市焕发出的青春朝气。

本文选择两部成都城市宣传片作为多模态语料,覆盖了两种常见的宣传片类型。一种是无人声的专题介绍型,该宣传片主要是利用画面及不加解说的无人声方式来表现城市形象,例如成都大运会国潮宣传片;第二种是MV (Music Radio)音乐表现型,宣传片以悦耳的音乐来宣传城市,例如大运会推广歌曲MV《千年之约》。

本文从多模态理论入手,选取成都大运会国潮宣传片和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MV《千年之约》(视频材料均来源于成都大运会官方网站:https://www.2021chengdu.com/)为语料,通过剖析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表征,以及在成都城市形象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旨在为今后城市宣传片的制作和城市形象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3. 成都大运会国潮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及认知构建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城市文化的缩影。风靡互联网的成都国潮宣传片借助动态影像、音乐及文字等多种模态,建构出了不同类型的多模态隐喻。宣传片总长47秒,以“运动传美学、诗意造成都”的概念贯穿全片。本片将古蜀文化巧妙地融入进大运元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极致的美学镜头,由点及面地描绘出了大运背景下的成都特色。

宣传片的开片以浑厚、沉重的鼓声这一听觉模态导入,隐喻成都朝气蓬勃,历史底蕴深厚。在视觉模态方面,隐喻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视觉符号不断穿插在宣传片中:如川剧、三星堆黄金面具、民族服饰(汉族、苗族、藏族等)等文化符号;都江堰水利工程、崇州竹艺村、宽窄巷子、春熙路、武侯祠等传统建筑;以及平衡木、篮球、皮划艇、艺术体操、击剑、射击、田径、跆拳道等大运会赛事项目,在宣传片中均有体现。其中,建筑、青年、科技等视觉模态多次反复出现。宣传片背景音乐以激昂的鼓声为主旋律,欢快的筝声笛声、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电音贯穿其中,悠远绵长。

宣传片借助了图像、音乐等不同模态,通过共时交错的配置手段,激活了一系列具体形象的概念域,以表达“成都城市形象”这一抽象概念。本片存在着以不同模态呈现出的跨域映射,即“A is B”,符合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在成都大运会国潮宣传片中,主要将“建筑隐喻”和“人物隐喻”相结合,共同构建出成都城市形象。

3.1. 建筑隐喻

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隐喻表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隐喻类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认知、经验和理解抽象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银平,2021) [9] 。本片中的建筑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宣传片中主要以传统建筑来喻说成都历史文化悠久,以现代建筑来隐喻成都生机蓬勃、充满科技活力。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丰盈的成都平原,山环水绕、人杰地灵,拥有与生俱来的历史厚重感。宣传片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见图1)开篇,这个先秦时代的“大国匠造”,曾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经千年仍然滋养着蓉城一方水土。唯美的画面配上令人振奋的鼓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构成典型的多模态画面。

Figure 1. Dujiangya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图1. 都江堰水利工程

镜头一转,以“8”字形横卧在崇州道明镇竹艺村的地标“竹里”绿荫环绕(见图2)。“竹里”一名取自曾在蜀州做过通判的陆游《太平时》一诗中的“竹里房栊一径深”。诗意的建筑美名、惊艳的建筑设计背后是传承千年的崇州道明竹编,这个拥有4300多年历史的非遗竹艺村在岁月更迭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崇州市竹艺村都承载了成都千年的历史,是蓉城历经千年风雨的证明。

Figure 2. Zhuyi village of Chongzhou

图2. 崇州竹艺村

图1图2中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可表示如图3

Figure 3. Metaphor “Chengdu is a city with a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图3. 隐喻“成都是拥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城市”

青龙湖畔,智能机器人穿戴川剧旦角(见图4)身着体操服翩然起舞平衡木上。画面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与人工智能的碰撞,映射出目标域“成都是古老文明和科技智慧相结合的城市”。镜头跳转至宽窄巷子(见图5),在清代古街道之中,川剧变脸吐火演员腾挪闪转,冲击火焰篮筐完成高难度扣篮动作,热血运动与文化热潮在此摩擦出了灵感的火花。在春熙路上空(见图6),身着唐代齐胸襦裙的少女跨越时空之门,手执彩带从古代跃入现代。图5图6都以动态优美的图像为主、动感悠扬的音乐(电音和笛声)为辅,展现出了现代体育运动和古建筑的融洽协和、现代高楼大厦与民族传统服饰的和谐统一,间接呈现出目标域“成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城市”这一语境。在春熙路地标国际金融中心(IFS)的高楼下,有获评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唐宋遗存—“江南馆街街坊遗址”,其不仅见证了“扬一益二”的传说,更见证了成都延续至今的繁华街市。

Figure 4. Qinglong lake

图4. 青龙湖

Figure 5. Wide and narrow alleys

图5. 宽窄巷子

Figure 6. Chunxi road

图6. 春熙路

图4~6中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可表示如图7

Figure 7. Metaphor “Chengdu is a city that combines ancient civilization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isdom, and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civilization”

图7. 隐喻“成都是古老文明与科技智慧相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交融的城市”

3.2. 人物隐喻

城市形象是抽象、较难理解的,而人物则是常见的、易于大众理解的。在宣传片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为受众呈现出目标域“成都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

画面30秒到33秒,女侠客带上黄金面具起舞弄剑(见图8),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大金面具为蜀人身上的侠义之气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望江竹林掩映,才女薛涛“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的诗句萦绕耳畔。望江楼公园本是为薛涛而建,如今箭手置身于此(见图9),射箭穿林。红墙夹道,武侯祠内,熊猫化身侠客侧身踢(见图10),一身侠气。金融城双塔下,头戴AR眼镜的青年在“赛博朋克”式城市绿道上奔向未来(见图11),象征着科技为公园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图8~11中出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分别代表着击剑、射击、跆拳道和田径四个大运会主要赛事项目。宣传片33秒到47秒,听觉模态转变为充满科技感的电音音乐,映射出目标域“成都是运动与创新相联结的城市”。

Figure 8. Sanxingdui museum

图8. 三星堆博物馆

Figure 9. Wangjianglou park

图9. 望江楼公园

Figure 10. Temple of marquis

图10. 武侯祠

Figure 11. Twin towers

图11. 金融城双塔

在这部国潮宣传片中,每一帧画面都是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是古典美与当代性的“美美与共”。宣传片将传统文化借以现代化的表达,每个语篇都运用了不同的地标元素来搭配,突显出了宣传片的核心主旨:成都是千年前的古蜀之国、当下的智慧都市和未来的想象城市。

图8~11中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可表示如图12

Figure 12. Metaphor “Chengdu is a city full of youth and vitality, connected with sports and innovation”

图12. 隐喻“成都是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与创新相联结的城市”

4. 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MV《千年之约》中多模态隐喻及认知构建

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选择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标志性形象等符码,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内涵。MV《千年之约》为音乐表现型宣传片,视频开片以耳熟能详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声音模态导入,激发出语境:“成都是热情好客、豪放包容的城市”。同时将听众引入一段传统与新潮碰撞、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旋律。图像模态则采用了城市的动态日出画面(见图13),目标域为“成都是青春活力、充满生机的城市”。

在MV中,看似彼此并不相关的画面,通过一系列的隐喻与人们的潜在观念形成共鸣,为受众营造出认知环境。MV主体部分主要涉及的隐喻类型有“拟人隐喻”和“旅行隐喻”。

Figure 13. Sunrise in Chengdu

图13. 成都的日出

4.1. 拟人隐喻

拟人隐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重要的隐喻形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Lakoff & Johnson (1980)指出“拟人隐喻是将物质实体具体化为人,这样就可以从人的动机、特征以及活动方面阐释物质实体的经历。”借助拟人隐喻,可以通过人类的动机、目的、行为和特征来理解许多自己从未体验过的事情,使人们通过“人”来理解各种非人的事物,并以自己的行为和特征为基础来了解其他事物的行为和特征 [10] 。

在MV《千年之约》的文字模态中使用了大量的“成都是人”拟人隐喻,赋予了成都以人的特点,帮助受众理解与体验成都的城市形象。在例1~例3中,成都和人一样,拥有了人的性格、感情和价值取向。将成都拟人化,使得成都的城市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更能表现出成都的朝气蓬勃和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例1~例3中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可表示如图14

Figure 14. Metaphor “Chengdu is not only hospitable, open and inclusive, but also has youthful vitality and fighting spirit”

图14. 隐喻“成都不仅热情好客、开放包容,还拥有青春活力和拼搏精神”

4.2. 旅程隐喻

旅程隐喻以意象图式“THE SOURCE-PATH-GOAL”为基础,也是本片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概念隐喻,将视频中的各个图像模态串联起来。旅程隐喻是人们普遍的生活体验,有目的的活动就可以看成是一段旅程。旅程有起点、路线和目的地,城市的发展也有历史沉淀、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在MV中,受众以熟悉的旅程为视角来理解成都城市的发展,旅程隐喻也增强了受众对城市发展历程的直观感受。

MV开篇就以“(成都)在此等候几千年”隐喻成都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伴随着昂扬的歌声,画面从郁郁葱葱的杜甫草堂、辉煌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到启航的天府国际机场、人们挥洒汗水的绿道、灯光绚丽的双子塔和东安湖体育公园,观众们一步步见证了蓉城的高速发展,体现出了“成都的城市发展是旅程”这一概念隐喻。

MV的最后一个篇章,在恢弘的旋律下,视频向观众展示了东安湖体育公园逐渐成型的过程(图15),这是成都筹备大运会的过程,也是成都为世界青年搭建追梦舞台的过程。

(a) (b)(c) (d)

Figure 15.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ongan lake sports park

图15. 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修建过程

组图中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可表示为图16

Figure 16. Metaphor “Chengdu is a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age for the world’s youth to pursue their dreams”

图16. 隐喻“成都是一段为世界青年搭建追梦舞台的过程”

在歌曲的最后,成都用英语向世界发出邀请函。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完工,象征着成都已经准备好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已经为世界各国的青年们搭建好了逐梦的舞台。

蜀文化元素在视频中得到了充分运用,饱含地域特色的川西民俗风情,造就了独有的成都城市文化,也造就了成都人民乐观豁达,轻松休闲的生活态度。MV《千年之约》将地道的成都元素转换为国际性表达,以东道主口吻向大运会的客人们讲述着成都绵延千年的文明史,传递出了期待成都与世界共同奔赴梦想天际线的美好愿景。

5. 结语

成都这座城市拥有着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赏不完的名胜古迹和品不完的川西韵味。本文对两组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析,两组宣传片分别蕴含了建筑隐喻、人物隐喻、拟人隐喻和旅程隐喻。通过图像、音乐、动作等多种模态,共同为受众呈现出一个历史悠久、科技创新、开放包容、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成都城市形象。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视野,对今后其他城市宣传片的制作和城市形象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本文仅仅分析了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类型,从多模态转喻视角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and Turner, M.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260.
https://doi.org/10.7208/chicago/9780226470986.001.0001
[2] Forceville, C. (1996)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Routledge, London.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272305
[3] Forceville, C. and Urios-Aparisi, E. (2009) Multimodal Metaphor.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New York.
[4] 赵秀凤, 苏会艳. 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12): 18-24.
[5] 赵秀凤. 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 外语研究, 2011(1): 1-10.
[6] 张辉, 展伟伟. 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 外语研究, 2011(1): 16-23.
[7] 潘艳艳. 时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 外语研究, 2011(1): 11-15.
[8] 俞燕明. 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J]. 外语研究, 2013(1): 1-9.
[9] 王银平. 体验哲学视角下建筑隐喻的认知研究[J]. 汉字文化, 2021(17): 189-191.
[10]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