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研究——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ial Colleges—Taking Jiangsu Province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4507,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5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 晶: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连云港
关键词: 专业群产业学院协同发展Professional Group Industrial College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摘要: 文章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的协同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文章首先强调了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对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的措施。其次,文章强调了政府在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建立专项资金和优化政策环境等建议。最后,文章结合以上观点,指出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意义,并强调了项目研究与合作、产学研合作平台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本文的结论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应加强实践能力,政府应加大支持和投入,以促进协同发展。
Abstract: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rofessional group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The article firs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staff fo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and ability enhancement. Secondl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policy support and resource investment,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such as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establishing special funds, and optimizing the policy environment.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viewpoint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as well as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s. Overall, 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i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support and investment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赵晶.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研究——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4): 252-25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07

1. 引言

在当前中国产业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内各专业的集合体,通过对相关的专业进行组织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或行业组织合作建设的教学科研平台,通过与产业需求对接、产教融合等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专业群的组织与设置,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其次,通过与产业学院的协同发展,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产业学院的建设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大与产业企业的合作与对接,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环境,提高教学实效和学生成果转化率。

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的协同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重要路径之一。

2. 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的现状分析

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文件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经过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2.1. 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织与设置情况

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织与设置情况因不同学校而异,但通常会根据专业的相关性和类别进行划分和组织。以下是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织与设置的一般情况:

1) 专业群的概念:江苏省高职院校将多个相关专业归类为一个专业群,形成一个管理和协同发展的单位。专业群的划分通常基于专业的功能和所属行业,旨在促进专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

2) 专业群的构成:一个专业群通常由相关的专业组成,这些专业可以在学科分类、行业分类或技能分类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协同性。比如,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群可以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 [1] 。

3) 专业群的设置情况:专业群的设置会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会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划分。比如,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设置可以包括工程技术类、信息技术类、商务管理类、艺术与设计类、医药卫生类等不同类别的专业群 [2] 。

4) 专业群的管理与协同发展:针对专业群的管理与协同发展,学校通常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形式,负责统筹协调各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通过专业群的协同管理,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3] 。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织与设置情况可能会因学校之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情况需要以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准。此外,随着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织与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2.2. 产业学院的定位和发展状况

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的产业学院是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而设立的。其发展背景是中国产业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旨在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产业学院的理念是将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与产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以产教融合为特点,将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学院的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三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校企共赢的模式;四是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关于发展状况,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普遍得到了积极发展。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产业学院,并与各类产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产业学院通常拥有现代化的实践教学设施和资源,并与企业定期开展项目合作、实习就业合作等形式的深度合作。此外,产业学院还会根据不同行业和专业的需求,开设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产业学院注重与产业企业的需求对接,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自动化、机械制造、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等。这些课程通常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工程实训和企业实践项目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合作企业方面,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业可能涵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通过提供实践机会、项目合作、培训教师等方式,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总之,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的产业学院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与产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互动平台,实现了校企共赢的目标。同时,产业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合作企业情况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2.3. 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情况

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关系,旨在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以下是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之间联系与合作的一般情况:

1) 联系模式: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之间的联系模式通常是通过设立协调机构或工作组来实现,这些机构或工作组负责协调和推动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4] 。

2) 沟通机制:为了促进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常会建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的机制,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教学与产业实践相结合 [5] 。

3) 合作项目: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之间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例如,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设立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合作开展创新研究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和应用研发;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以满足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6] 。

4) 效果评估:评估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协同发展的程度和效果,通常会通过学生的就业率、企业的满意度调查、合作项目的成果等指标来进行。这些数据可以反映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合作效果和对产业需求的适应程度。

通过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学校之间的联系模式、沟通机制和合作项目会有所差异,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评估。此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3.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

3.1. 数据收集与样本选择

江苏共有90所高职专科院校,根据高职院校和产业学院的规模、地理位置、专业设置等特征,在样本选择时,也可考虑到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和便捷性,选择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院校作为样本,以便能反映出不同类型学校和院系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数据收集和样本选择策略,可以获取到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信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江苏省高职院校和产业学院之间联系与合作情况的真实状况,为进一步评估其协同发展的程度和效果提供依据。

3.2. 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从政策环境、组织架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的支持程度对于协同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高职教育政策是否鼓励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合作?是否有相关政策支持产业需求导向的教学和实践项目?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政策文件的出台情况、政策支持度等。

2) 组织架构: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和专业群的管理模式对协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是否建立了专门的合作协调机构,是否注重信息共享与沟通,是否有激励机制促进合作等。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机构设置情况、沟通机制的建立、合作项目数量等。

3)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直接关系到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效果。教师是否具备产业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是否有专门培养师资队伍的机制?是否有评价教师在专业群合作中的贡献的激励机制?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教师的产业经验比例、教师培训情况、激励机制情况等。

4) 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否与产业需求相适应,是否有与企业合作的实践环节,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实践课程设置、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数量等。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尝试建立以下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Table 1.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表1.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3.3. 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结果

根据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结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现状和问题:

1) 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

(a) 缺乏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政策文件。

(b) 政府政策对于协同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财政和政策激励措施。

2) 组织协调不畅

(a) 缺乏专门的合作机构或机制,导致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不畅。

(b) 协同发展项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3) 师资队伍滞后

(a) 教师队伍中仍存在部分教师缺乏产业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b) 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无法满足协同发展需求。

4) 教育教学模式不足

(a) 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

(b)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4. 政策建议

4.1. 加强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的联系与沟通

1) 成立专门的协同发展办公室或联络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协调、推进和监督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合作发展,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协调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线上平台: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线上的平台,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共享信息、发布合作需求、寻找合作伙伴等。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合作的对接和资源的共享,并提供一个便捷的沟通渠道。

3) 定期举办交流会议和研讨会:定期举办各级别的交流会议和研讨会,邀请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的负责人、教师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和研讨会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可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并促进合作项目的形成。

4) 合作项目联动机制:建立合作项目的联动机制,确保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持紧密合作。这需要明确合作项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保持双方的密切合作与沟通。

5) 建立双向的导师制度:建立产业教师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师资队伍之间的双向导师制度,促进产学合作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导师制度,产业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而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获得产业实践的经验与交流。

通过以上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的有效合作、信息共享与资源对接,推动协同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4.2. 推动产业学院的专业群化发展

1) 调整专业设置:了解当前和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调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产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考虑新增相关专业或修订课程设置,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变化。

2) 强化实践性教学:增加实践培训课程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3) 针对性课程设置: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产业需求,优化和调整课程设置。可以增加相关产业的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在具体行业中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4) 引进产业专家和实训导师:与产业合作,引进产业专家参与教学工作,能够提供最新的产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建立实训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产业项目体验。

5) 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及实习就业指导: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并提供相关的职业素质培训,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

这些措施可以使高职院校专业群根据产业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从而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与产业的密切合作还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推动学校与产业的共同发展。

4.3.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产学研能力

1) 产业实践经验交流与培训:组织教师参观企业、工厂等产业实践场所,让他们了解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实际运作过程。同时,安排教师参加产业培训班、研讨会或技能比赛,提升他们的产业知识和技能。

2) 导师制度建设:建立产业实践导师或企业合作导师团队,与高职院校教师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导师的合作,教师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产业实践经验,并获得专业指导和支持。

3) 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研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实践情况,并将这些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4) 参与产业技术研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业技术研发,如参与产业项目研发、科技创新项目等。这样能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与产业合作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加强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如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深入学科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这些建议将帮助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满足产业学院的实际需求。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将得到提升。

4.4.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1) 加大财政支持:政府可以增加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的财政拨款,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提升,改善教师薪酬待遇,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培养质量。

2) 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的技术创新、实践教学、企业合作等方面的项目。通过申请资金,学校能够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开展合作,提供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如税收优惠、技术转移支持等。同时,政府可以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学校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解决和支持。

4) 加强师资培养与引进: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设立补贴计划,吸引更多产业经验丰富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政府可以提供培训机会和资金支持,增强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5)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政府可以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支持和投入,鼓励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

政府加大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将为其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保障。这将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5. 结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的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的建议,包括产业实践经验交流与培训、导师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与企业合作、参与产业技术研发以及加强教师培训机制等。

同时,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的协同发展不可或缺。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建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以及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产业学院的实际需求,促进产业和教育的紧密结合,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在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才能取得共同的发展与成就。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研究(22GDZY0226)。

参考文献

[1] 林徐润.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21(8): 58-61.
[2] 陈基纯. 供给侧改革下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研究——基于广东地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5): 39-45.
[3] 唐春霞, 谢丽琴, 李昱. 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基于对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41(33): 55-60.
[4] 祁占勇, 王志远.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关系及其协同路径[J]. 教育研究, 2020, 41(3): 106-115.
[5] 王志远, 祁占勇.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逻辑演进与基本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7): 36-42.
[6] 陈超群. 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湖南省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审视与推进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5): 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