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卉文化介绍
1.1. 花卉文化定义
中国花卉文化最早起源于先秦,历史悠久,对于花卉文化的定义观点不一。周武忠(2015)在《中国花文化史》中解释:“中国花文化是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闲情文化、多功能性和泛人文观三大特点。” [1] 程杰(2015)在《论花卉、花卉美、和花卉文化》中认为:“花文化是围绕观赏花卉而展开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 [2] 王红(2020)《花卉文化的内涵与交互式表达体系》认为:“花卉文化是以花卉为主题或对象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物质内涵包括花卉本身以及花卉形态的实物,精神内涵则包括所有以花卉为审美对象而获得的精神感受。” [3] 以此,本文认为花卉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1.2. 花卉文化内涵
1.2.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的重要思想之一,“天”不仅是天空也是自然,天、地、人在自然界中是相应的,“‘天、地、人’的观念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追求人与天、地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念” [4] 。而花卉文化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花神文化上:花神指的是百花之神,通常在民间信奉,按照时令月份共有十二位花神,虽然花神的版本众多,但是在各种版本中花神都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如:兰花神屈原、荷花神周敦颐、菊花神陶潜。花神文化将花和人以及神联系在一起,人既是花也是神,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信奉花神的多是养花卖花之人,信奉花神是尊重自然的一种表现,要对自然有着崇敬、敬畏之心。同时花神又是人所化,人在自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体现着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十二花神的数量和次序也表现着人对自然的尊重,顺应着自然规律。“一月梅花花神,二月杏花花神,三月梨花花神,四月牡丹花神……”花神的名称与花卉的开放时间相照应,反映着劳动人民对季节时令的认识,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中国花卉文化的这些特点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1.2.2. 托花言志的品质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追求意境,强调含蓄委婉而又意味隽永的表达。托花卉言志就成了文人墨客所喜爱的表达方式,被广范应用于诗歌、绘画、插花等多种艺术形式。一直备受文人追捧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就是托花言志的有力代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零落成泥念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这些特点惹得诗人争相为梅花作诗,借以言明自身高洁傲岸、自强不息、坚贞不屈的品质追求。“空谷出幽兰”,兰花往往象征着淡泊高洁、素雅纯洁的品质。“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常用来象征与世无争的君子,正直不屈、淡泊名利。从淤泥而出却不染污浊,被清水洗涤而不妖艳,莲花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同时,莲花在佛教中又有着重要地位,又象征着仁善、美好、高洁。“蟾宫折桂”,蟾宫在古代指月亮,月宫中有棵桂树,希望能攀折桂树,而科举也正在八月,这里桂花表达的是科举登第、仕途通达的志向。在中国的花卉文化中花卉多数寄托了人们的志向与追求。
1.2.3. 借花传情的情感寄托
花卉既能言明志向,又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外化。人们经常借助花卉来表达亲情、友情、爱情,人生的喜怒哀乐。杨花遇风就只能随风飘荡,无所依靠,不知要飘向何处,所以常借杨花来表达异乡游子的哀思或与友人送别的依依不舍。杜鹃花可以表达愁苦的情感,这和“杜宇泣血”的典故有关。人们用杜鹃花表达思乡,凄苦的感情。杜鹃花又有着鲜红美丽的颜色,所以也用杜鹃花表达美好热烈的情感。映山红是杜鹃花的另一名称,“青山埋忠骨,丹心映山红”在近代映山红成为红军的象征,也代表着勇往直前,热爱祖国的情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有祭祖团聚、登高喝菊花酒、赏菊花的传统,所以菊花也用来表达思念亲人或游子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感。
2. 中外花卉文化的差异
2.1. 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2.1.1. 象征意义上的差异
在花卉的象征意义上,中国的花卉文化中象征意义较多,大多数花都有象征意义;西方的花卉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少。中国花卉中的象征意义既有寄托自身志向的又有表达某种情感的,而西方的花卉的象征意义更多的是表达情感,少有言明志向的。中外部分花卉有相近的象征意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红”都是用桃花来形容女子娇美的容颜。在中国古代,桃花可以用来象征年轻女子的美丽容颜,“在英语中,peach往往指受欢迎的人,自然也会隐喻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女孩。英语中常用的形容漂亮女孩子的说法就是a peach girl” [5] 。在这个象征意义上有相近之处。但是又存在着不同,在中国文化中桃花的象征意义更加丰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又用来象征女子的美丽容颜和爱情,现在所说的“桃花运”正是这种象征意义的延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花又可以用来象征教育、学生。玫瑰在中外文化中都象征着爱情,只是在中国古代歌颂玫瑰的较少。唐朝诗人李建勋在《春词》中“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用玫瑰传达爱情,现在,“铿锵玫瑰”也用玫瑰象征着女子坚强不挠、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欧美国家文化中较多的运用玫瑰象征爱情,红玫瑰经常被作为情人节的礼物。
部分花卉的象征意义是中国独有的,如:牡丹象征富贵吉祥,梅花象征坚忍不拔的品质。而西方国家的一些花卉象征意义也是中国缺少的,比如,迷迭香在西方象征着爱情与忠诚,而在中国更注重它的实用价值。
2.1.2. 花语内涵上的差异
花语是花卉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外花卉文化中的花语内涵也存在着差异。由于各国间文化的差异,不同的花卉可以表达同一种花语。现在中外都习惯于用康乃馨表达母爱,康乃馨的花语最早起源于宗教传说:圣母玛利亚因为耶稣背上十字架哭泣时,眼泪落在地上化为康乃馨。随着各国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康乃馨的花语也被带往各地。在中国古代,萱草的花语才是母爱。在唐代之前萱草并没有和母爱联系在一起,唐代才开始逐渐有了母爱的意义。孟郊在《游子吟》中“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将萱草与母亲联系起来。康乃馨、萱草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花,但是花语都是母爱。
同样,同一种花卉在不同国家间花语会有着差异,甚至完全相反。百合花在中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名字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百合在中国的花语是纯洁、和谐、婚姻美满,因为谐音又被赋予了百年好合、百年合意的意义。而在西方百合花与宗教相联系,被誉为“天堂之花”,花语是纯洁,但在英国和加拿大白色百合花语则是死亡。
2.2. 跨文化交际中的花卉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6] 各个国家的人在拜访朋友、同事时经常会送一些花作为礼物,但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送花上有着不同的禁忌,在交往过程中要避免踏入这些禁区。各国间的花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卉的种类、颜色和花卉数量的选择上。在中国不能送白菊,因为白菊通常被用作葬礼上。同样,在英国和加拿大不能送白色百合花,印度不能送荷花。在中国异性普通朋友之间不适宜送红色玫瑰花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俄罗斯,一般不能送情人风铃草,它预示着分手。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着绝交和不吉利……” [7] 除此之外,在送花的数量上也很有讲究,中国有着好事成双的说法,送花更喜欢双数,但要避免送4朵花,因为四和死是谐音。单数9也可以作为选择,因为九与久谐音代表长久。在西方更喜欢送单数的花朵,在不少国家双数代表冥花,要避免13这个数量,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比较喜欢7这个数字。如果给日本人送菊花的话,由于皇室的礼仪要求,只能送品种只有15片花瓣的菊花,不能送16瓣的,普通日本人无权使用。
3. 花卉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
3.1. 教学内容
本文根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文化等级的分类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中级留学生花卉文化的教学,包含了季节、文学艺术、民俗与文化等教学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突出花卉文化的内涵。
3.1.1. 花卉词语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一大要素,花卉文化的教学也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花卉词语往往包含着象征意义,所以在教授花卉词语时不仅仅要教授词语的理性义,更要重视词语的文化附加义。以桃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仅把桃花解释成桃树所开的花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遇到“桃花运”“桃花源”等词语时仍是难以理解,所以还要让学生了解桃花的文化附加义。桃花可以用来赞美女子美丽的容貌,如:“面如桃花”“桃花眼”;用“桃花运”来形容姻缘、爱情;“桃花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桃李满天下”又可以用来形容教育、栽培学生。
在对花卉词语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扩展一些与花卉文化教学相关的其他词语,颜色词语以及月份词语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颜色词语和月份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简单描述花卉特征,帮助学生加深对花卉文化的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1.2. 花卉内涵
花卉内涵的教学是花卉文化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对花卉的象征意义以及花卉寄托的情感进行教学。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花卉往往传达出人们的志向追求。莲花象征着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梅花象征着勇敢无畏、百折不挠的志向;菊花象征着不慕名利、坚守自我的品质……这些花卉的象征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之一,表现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通过对花卉象征意义的学习、花语的学习,以小见大,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为其他文化形式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语言水平,也将这些象征意义转化为对学生的要求,提升学生品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花卉所寄托的情感也是花卉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游子的孤独无依、思乡之情;离别的伤感、不舍之情;成功得志的喜悦之情都可借花传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这些情感内容,也要注意以花传情的这种表达方式。
3.1.3. 花卉诗词
“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是以第二语言学习者为对象,以中国古诗词为内容,以学生更好的掌握目的语为教学目的的汉语教学。” [8] 诗词的题材众多,以花卉为描写对象言志抒情的诗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历经千年的积累沉淀,花卉诗词也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卉诗词都适合应用到花卉文化教学。在选择花卉诗词时首先要选择具有象征意义,体现某种感情的诗词。以桃花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虽然有描写桃花,但是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适合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其次要选择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诗词,不能超出学生现有水平过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都很难理解,虽然有象征意义,但是也不适合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词的生词少,具有深意,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适合在教学中应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的诗词内容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的诗词内容存在着差异,在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教授学生诗词读音、生字词、诗词中花卉的象征意义或寄托的情感,不必考虑写作手法,不需要对诗词的思想做深度的解读。而在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花卉诗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3.2. 教学形式
3.2.1. 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非目的语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另一种是在目的语国家进行汉语教学。” [9] 在非目的语国家,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接触到汉语的主要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营造出汉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与汉语有更多的接触,在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的互动中,帮助学生学习汉语。花卉词语的学习适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通过教师引导、讲练结合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词语的难度。首先,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对花卉词语进行介绍,其次,利用问答对话、小游戏帮助学生练习巩固词语。最后,教师测试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学习花卉诗词的时候难度较大,很难独立自学完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先教授学生花卉的名称及象征意义。其次,利用视频跟读、学生分组诵读的方式学习诗词读音,利用翻译或逐词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诗词含义。最后,小组合作讨论出诗词中花卉的象征意义或表达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纠正补充。
3.2.2. 实践性操作活动
花卉文化既表现在诗词、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于各种丰富的艺术形式中。与花卉文化相关的艺术形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加深入的了解花卉文化内涵,学习到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获得实用性技能,将学习到的内容融入到生活。
1) 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形式,而花卉是剪纸的重要题材,花卉剪纸往往寄托着人们对花卉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授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学生体会花卉文化的内涵。
首先,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花卉剪纸的理论知识,包括花卉剪纸使用场合、常用题材及寓意、剪纸使用材料等。如:菊花、牡丹、莲花是剪纸的经常选用的题材。并蒂同心莲的剪纸图案寓意着夫妻百年好合,莲花与莲蓬的组合寓意着早生贵子,往往在结婚时使用;牡丹与花瓶的图案寓意着富贵平安,在春节及多种场合都可使用;“菊花盛开在旧历的九月,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菊花常用来象征长寿和长久” [10] 。瓶子与菊花的组合寓意着平安长寿,所以用来祝福老人长寿。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具体方法并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最后,展示学生作品。通过将学生作品用于装饰教室或学生家庭,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方式,增加学生信心,增强学生对花卉剪纸甚至中国文化的兴趣。
2) 插花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在宋朝曾盛极一时。在中国,“插花艺术不仅只是用来装点生活、美化环境,通过参与插花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欣赏,达到人与作品的精神交流、情感互通,从中感悟到宇宙万物的本质、四季变换以及生命的轮回” [11] 。而且中国和国外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插花的艺术形式,但是中外插花艺术差异大,通过对中外插花艺术形式的对比和体验,帮助学生明晰中国插花艺术所蕴含的精神追求,丰富学生对花卉文化的认识。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插花艺术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出中国插花艺术蕴含的精神价值观念。教师展示多组插花图片让学生猜测图中的插花艺术是属于中国还是西方,引导学生总结出中西方插花特点:中国的插花艺术注重意境、虚实结合、追求自然之美,尽量不对花卉材料进行大的修理,采用不对称的自然构图,有主次之分,色调清冷。而西方的插花艺术采用几何构图,花的使用量大,色彩艳丽,有豪华富贵之气。其次,教师讲解中国插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向学生提供中国插花中常用的花材和插花器皿,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和自身的理解进行插花创作。最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3.2.3. 沉浸式体验活动
“爱花莫于宋”,在宋朝时人们对花的喜爱和推崇到了极致。“花朝节是中国古代传统岁时节日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透露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11] 在节日期间,人们祭花神,演十二花神戏娱神;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进行“踏青”;制作百花糕;簪花、互赠花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可以举办花朝节、花卉节,通过体验节日活动感受花卉文化的魅力。
首先,教师要做好节日前的活动准备。确定节日活动:穿汉服或自己喜欢的衣服、游园赏花、讲述花神故事、制作花糕、抽花签。确定活动地点:学校、公园。提前准备部分活动内容:在学校教师提前教授花糕制作方法、让学生分组搜集花神资料、教师准备花签。其次,设计活动流程并开展活动。学生同老师在学校集合,一起去公园进行踏青赏花活动。在赏花过程中,请同学讲述花神故事,一起品尝花糕,抽花签进行解读。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和活动收获。
4. 总结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茶文化、园林文化、服装文化、武术文化、中医文化、二十四节气甚至螺蛳粉文化都被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这反映了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朝着更深更广大的方向发展,这也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本文以对外文化教学中的花卉文化教学为对象,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阐明花卉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将花卉文化应用于教学实践上,能够增强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双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