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办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价值与创设策略
The Value and Creation Strategy of the Appropriat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New Public Kindergarten
DOI: 10.12677/CES.2023.116234, PDF, HTML, XML, 下载: 126  浏览: 231 
作者: 朱小静:深圳市光明区韵雅幼儿园,广东 深圳
关键词: 新建公办园适宜性环境环境创设New Public Kindergarten Suitabl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reation
摘要: 学前教育新规陆续落地,政府挑起发展大梁,新建公办园应运而生。在实现公办幼儿园总量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其质的提升亦不容忽视。鉴于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需依托适宜性教育环境。新建公办园的适宜性教育环境应明确适宜性教育在审美、情感、语言和社会领域与环境融合之价值,并通过立足儿童视角、奠定教师专业基础、增强现实支撑、探究生态因子和整合内外优势等手段提升其创建的有效性。
Abstract: The new rul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ve been settled one after another, the government pro-vokes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public park has emerged. Under the premise of achieving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its quality improvement cannot be ignored.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kindergartens needs to be relying on a suitable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appropriat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new public parks should clearly clear the value of appropriate education in aesthetic, emotional,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lay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teachers, enhance reality support, explore ecological factors and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dvantag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creation.
文章引用:朱小静. 新公办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价值与创设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6): 1544-154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6234

1. 新公办园发展适宜性教育环境创设背景

本文新公办园指直接或间接接受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幼儿园,包括直国办园、军队办幼儿园、政府部门办园、其他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办园等。有别于民办幼儿园或民转公幼儿园,新建公办园从诞生之际所需经费均依托政府财政拨款,且相较民转公幼儿园,免于解决因教师学历过低、教师资格证缺失、园所环境脏乱等问题。对新建公办园做相关研究有利于打造更具本区域特色的典型幼儿园,巩固新建公办园在本学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区域行业标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一方面通过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加快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速度,增加教育机会在“量”上的有效供给,如《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于2021年12月正式颁布并指出:全力保障常住人口子女入学需求,5年内新建学前教育学位12.5万个,构建深圳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培育高质量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2] 。为发挥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小区配套幼儿园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应注意融合不同建筑形态的优点,重视幼儿园建筑的整体设计,注意增加室内与户外活动场地的便利连通,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对环境的舒适、运动、控制感与能力发展的需求 [3] 。

另一方面日益注重学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关注“质”的提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要借助于环境创设和运用的途径,切实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认为,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与其在成人帮助下实现的发展水平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凡是介于二者水平间的教育均是合适的,超过最近发展区范围的教育即为不合适 [5] 。1987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颁布了《适宜于0~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初次解释了“适合0~8周岁儿童教育”的内涵要素 [6] 。发展适宜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年龄适宜性。基于同一年龄阶段孩子的一般特点、能力与行为,教师要针对一定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发展情况,给他们以合适的教育经验。另一种是个体适宜性,即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具体需求,不论是以课程抑或以师幼互动为依托,均要适合幼儿个体差异。

2. 发展适宜性教育与环境融合的价值

幼儿园的适宜性环境内容丰富且结构复杂,其内涵外化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力求“教育”的原理渗透于环境的各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具有相应的教育作用。新建公办园的适宜性教育环境应明确适宜性教育在审美、情感、语言和社会领域与环境融合的价值。

2.1. 创设审美友好型教室环境

利用物质环境为儿童提供审美体验。在开展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将儿童的艺术作品布置在教室里适合他们观看的位置,不时地单纯为了娱乐而演奏器乐。在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段(如过渡环节和离园环节),教师可以因为愉悦而唱歌,并鼓励儿童也这样做。移除杂物,在低矮的架子顶部放置植物、雕塑、漂亮的篮子或者其他具有自然美的物品,如浮木、插花、彩石等。在教室里定期轮流展示有趣的名作复制品,既可作为教室的装饰,也可用于艺术欣赏与讨论。

2.2. 创设有情感支持且压力较小的环境

帮助儿童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为儿童提供一日活动流程,让他们知道每天的活动安排,包括常规的变化、因天气带来的户外场地变动等。设置一个环境刺激较少的区域,让喜欢安静的儿童能在其中静心地内化知识 [7] 。要平衡安静的活动和活跃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避免让儿童在情绪或身体方面负担过重。可以从视觉、听觉刺激及音量、灯光和温度等方面对儿童所在的环境进行评估,检视其是否适合儿童。

2.3. 营造文字符号丰富的视觉环境

教师要将语言活动和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整合到早期教育课程的所有领域中。内容需要通过语言来学习,可围绕听、看、说、读和写等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室里,教师要突出各种文字作品的中心地位。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可视化的环境,突出室内每个区域中文字符号的内容,如字词墙、句型表、制作书籍的材料、标签、名字、提示、食谱、菜单和儿童书写的作品。如果教师能引发儿童对周围环境中文字符号的关注且以有趣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其中,那么这些文字符号就会成为他们学习阅读和写作的主要资源,让课堂环境中的文字符号发挥真正的作用。

2.4. 在室内外环境中凸显社会多样性

将与多样性相关的材料以及经验整合到一日活动中,而不只是在假期或在某些特殊场合才展现出来 [8] 。把反映了年龄、能力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男性和女性日常生活的作品和照片展现出来。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也各具特色,将体现这些特色的照片张贴出来,逐渐扩展到社区的其他人,寻找不具职业刻板印象的图片。亦可张贴一些各类人群相互交流的图片,这些群体的工作、家庭结构、年龄、文化、能力各不相同。提供各种艺术创作材料、积木构件、假装游戏服饰和道具、音乐、游戏材料、电脑程序及图书,鼓励儿童了解人们所过的各种生活;安排儿童参与制作手工艺品的活动;展现自己与班里其他同学的相似点或不同特征,如列出班里男女生都喜欢的活动;邀请具有不同背景的家庭成员和社区人士来学校,与儿童交流各自的文化经历;让幼儿参与实地调查,认识社区中的各种人。

3. 新公办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创建策略

各新建公办园由于办学条件、地域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各新建公立园的环境建设存在着差异,各级政府有关幼儿园的各项政策、文件也仅仅从宏观层面上对其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要求。在一定的外部资源条件下,建立新建公办幼儿园的适宜性教育环境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从对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理解入手,思考幼儿园环境建设的实质要求,通过立足儿童视角、加强教师专业基础、增强现实支撑、探究生态因子和整合内外优势等手段提升其创建的有效性。

3.1. 立足儿童视角

从儿童的现实需要出发,不断提高幼儿园物质环境适宜性。首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造应该注重难度与梯度,增加实用性,提高耐用性,并以动态的方式掌握幼儿体验和需求 [9] 。其次,应建立一种可使各种能力等级的孩子都能感觉到的、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尤其是在室外环境中增加大型体育设施的难度台阶,并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也要符合这个要求。再次,为孩子提供耐用的教玩具,对孩子们的尊重体现为选择具备高耐久度材质的材料以及教师对其的保养。具体地说,建筑材料不能太软,建筑结果要容易保存 [10] ;不要给孩子们用一张普通的书写纸裁剪成的角色扮演玩具;自制玩具用具的胶接部位要粘牢,尽可能选择较坚硬的材质。对已投入运行的物料和设备,要特别注意保养。为立足儿童本位,追随儿童视角,凸显环境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云南省丽江市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思”与“变”,着力打造幼儿发展适宜性教育环境。

3.2. 加强专业基础

通过理论学习为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建设奠定教师的理论基础。幼儿园教师作为环境营造的主体,其认知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创建的品质与高度。因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新建公办园适宜性环境,需要教师和管理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和专业的学习,优化观念、知识结构和技能,为建立幼儿园的适宜性环境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在观念认知方面,应确立并坚持生态观念,把环境与幼儿的成长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个人的存在受到空间和关系的约束,而人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着交互作用,引导幼儿在自然、开放、自由、安全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验 [11] 。环创显教育,互评促成长。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龙新第三幼儿园开展环境观摩评比活动,教师们在环境互评中,相互学习,理清自身班级环境布置思路,学习他班环境亮点,丰富有益经验的积累,为今后更好地创设支持儿童学习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整合内外优势

新公办园要善于借助和利用内、外部资源来创设适宜性教育环境。就内部而言,公立幼儿园有政府足额的公共财政托底,师资力量强,基础设施全,教育质量好,收费标准相对低 [8] 。就外部而言,幼儿园的适宜性环境与其创设的内涵并不限于幼儿园本身,它是具有某种社会功能的开放社会公益组织 [12] ,它的教育资源也应该延伸到幼儿园所在的社区和幼儿家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来创设教育环境,进而为幼儿创设一个全方位的发展环境。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上合分园毗邻上合孝德园,青砖白墙灰瓦、竹林环绕,古朴淡雅,凸显传统装饰风格,极具岭南特色。该园的园所环境依托周边资源进行园内外一体化环境打造,在园内设置具有岭南风格的“天井”。

3.4. 增强现实支撑

离开具体生活,孤立而抽象地谈发展毫无意义。幼儿的成长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环境中进行的,而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在儿童早期教育的背景下,使之更接近于真实的环境。建议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个方面入手,为幼儿创造最接近现实的学习环境,并最终引发知识在真实环境中的迁移 [9] 。增强现实技术的虚与实的融合特性在营造真实的情景方面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在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随意地删除或增加一些元素,从而取代在真实情况下无法实现的情况。深圳市光明区嘉域幼儿园开展园所庙会活动,将民间工艺搬进幼儿园,幼儿得以在庙会各活动中切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现实支持增进幼儿民族自豪感。

3.5. 探究生态因子

把新公办园环境创建为一个完整而有机联系的生态系统。幼儿园环境是一种具有全面教育功能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化人”场域 [13] 。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克服各种认知上的缺陷和成见,创造适合的幼儿园环境。生态导向的教育研究,既可以关注现实的教育情景,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新建学校的环境问题。布朗芬、布伦纳等人的生态发展理论模式,认为个人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社会制度的背景下 [14]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幼儿园的环境创造目标应当是生态化的,一切目的都要从整体上体现教育性和系统性,为幼儿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比如,在幼儿园的小班及托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绪需要,开设相应的主题活动,创造班级的学习、探索和发现的空间 [15] ;小班、托班的教学环境要以家庭为单位,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为其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克服与教师的隔阂,营造温馨、亲切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11/17zt11_yw/201710/t20171031_317898.html?eqid=f5d3304000080acf000000046428179e, 2017-10-18/2022-09-13.
[2]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 http://www.sz.gov.cn/zfgb/2022/gb1230/content/post_9582949.html, 2021-12-30/2022-09-13.
[3] 刘秀凤, 刘国艳, 李沐洵. 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及其对幼儿环境需求的满足[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8): 60-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Z].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 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32.
[6] Kostelnik, M.J. (2021)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Educ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Washington, 332.
[7] 章兰, 何丽娟. 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内涵与创建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3): 89-92.
[8] 袁静. 幼儿园提升环境价值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11): 69-71.
[9] 康帆. 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7): 61-65.
[10] 李亚娟, 于海燕. 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的解读[J]. 上海教育科研, 2012(12): 84-86.
[11] 黄豪, 杨晓萍. 走向符号实践: 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意义创设逻辑[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2(6): 31-37.
[12] Héctor López, A.N. and Relano, J. (2010) An Analysis of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s. 5th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shington, 6 June 2010, 245-250.
[13] Rogers, Y., Scaife, M., Gabrielli, S., et al. (200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ixed Reality Environments: Designing Novel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11, 677-686.
https://doi.org/10.1162/105474602321050776
[14] Bredekamp, S. (1987)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Washington DC, 34.
[15] Marion, M.C. (1999) Guidance of Young Children. 5th Edition, Prentice-Hall, Hoboken,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