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修辞结构理论对网宣片《PRC》国家形象构建的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of the Online Propaganda Film PR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Rhetoric Structure
摘要: 国家形象构建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修辞结构理论对多模态语篇网宣片《PRC》的修辞关系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网宣片《PRC》主要通过环境关系与背景关系为国家形象构建奠定基础,通过并列关系与多核心结构彰显中国兼善并重理念,通过因果关系与证据关系增强说服力,从而实现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交际目的。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is crucial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relation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PRC”, and finds that the online propaganda “PRC” mainl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through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and background relations, and demonstrates the concept of China through the parallel relations and multi-core structure; through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evidence relationship to enhance persuasiveness,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building a good national image.
文章引用:吕安然. 基于多模态修辞结构理论对网宣片《PRC》国家形象构建的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946-95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27

1. 引言

国家形象构建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和策略,塑造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以提高其国际声誉。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内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外有助于消除文化壁垒、减少国际误解、加强国际合作、加深国际交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家形象构建与国际话语传播。为此,我国发布了国家形象网宣片《PRC》,包括多个语种版本,以期构建良好国家形象。而这样的多模态语篇是如何达成构建国家形象的目的的,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

修辞结构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学者Mann & Thompson创立的语篇分析理论。其本质是对语篇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和拆解,以获悉语篇是如何有效达成交际目的的。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修辞结构关系对语篇的交际目的达成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基于修辞结构理论,对该多模态语篇关系的组织结构、修辞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国家形象网宣片《PRC》中的国家形象构建情况,以期为国家形象构建的相关语篇提供借鉴。

2. 修辞结构理论与多模态语篇分析

修辞结构理论是一个关于篇章生成的理论,由美国学者Mann & Thompson首创于1983年。修辞结构理论关注语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注重分析语篇的内部结构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解释作者的交流意图是如何在语篇中得以实现的 [1] 。根据修辞结构理论,语篇是由无数的功能块组成的,这些功能块借助定义好的语篇关系(也就是修辞关系)彼此链接构成更大的功能块,直至最终构成连贯的篇章,不同的功能块根据其特定的语篇组织功能,可以分为核心结构段和辅助结构段 [2] 。因此,语篇关系可以有多核心结构和单一核心结构两种。多核心结构是指语篇中的功能块均发挥核心作用,单一核心结构是指语篇由发挥核心作用的核心结构段和发挥辅助作用或边缘作用的辅助结构段共同构成。修辞结构理论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即修辞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新的更形象具体的修辞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其他的修辞结构关系 [3] 。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王伟(1994)首次系统阐述了修辞结构理论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通过示例对修辞结构理论的结构关系进行定义并列出了相应的图解 [4] [5] 。其后陆续有国内学者就这一理论的应用作了研究。比如,王水莲(2001)借助修辞结构理论对and结构的语篇功能进行了分析 [6] ;覃文戮(2006)基于修辞结构理论对小说《哈里·波特与凤凰社》的组织结构及前指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7] ;陈莉萍(2007)、乐明(2008)分别对英汉语篇修辞结构的标注进行了综述和研究 [8] [9] ;穆从军(2016)基于修辞结构理论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进行了对比分析 [10] ;王立非,部寒(2019)基于修辞结构理论探究了中美银行年报结构关系异同及其传播力效果 [11] ;李婷,吴勇毅(2022)基于修辞结构理论对留学生论文的语篇结构及语义连贯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留学生论文在连贯性方面的薄弱点等 [12] 。

随着相关研究的发展,我国学者冯德正,张艳,王艳(2016)首次对修辞结构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数字媒体时代,有必要对更加复杂的多模态语篇的修辞结构进行探究和发展 [13] 。在此基础上,张培佳、冯德正(2018)对基于修辞结构理论的多模态语料库进行了研究 [14] 。此外王鹏(2017)、苏河(2020)也将修辞结构与多模态语篇相联系,对其操作性进行了分析 [3] [15] 。黄立鹤,毛欣越和张弛(202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多模态修辞结构理论对老年产品广告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修辞结构理论在老年产品广告中的作用 [16] 。

总地来说,自修辞结构理论提出后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且近年来,将修辞结构理论应用到多模态语篇分析中已经成为趋势,这是修辞结构理论在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新发展,有助于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理解其构成与交际意图的实现。但目前虽有不少研究论证了将修辞结构理论应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但真正应用修辞结构理论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结构分析的研究仍比较有限。

3. 对国家形象网宣片《PRC》的多模态修辞结构分析

视频短片主要由视频画面、音频、字幕构成,所以在对其进行多模态修辞结构理论分析时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到各模态资源间的互动关系。

3.1. 对字幕的修辞结构分析

Figure 1. Diagram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PRC subtitles

图1. 《PRC》字幕的修辞结构分析图

在进行分析前对视频短片的字幕进行提取,划分为不同的篇位,划分结果如下:

篇位1:这是我,古老,深邃。

篇位2:这也是我,年轻,开放。

篇位3:这是我,富饶,进取。

篇位4:这也是我,友善,和平。

篇位5:这是我,曾经一穷二白,筚路蓝缕。

篇位6:这也是我,心怀梦想,从没停止过努力。

篇位7:我的疆域辽阔,但一点都不能少。

篇位8:我有14亿多的人民,每个人的生活我都在意。

篇位9:我坚信,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

篇位10:我深知,人民永远是我最坚实的依托和最强大的底气。

篇位11:我懂得,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

篇位12:我期待,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享机遇。

篇位13: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篇位划分后对各个篇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定义,结果见图1

图1可知,篇位1~12是文本的主体,篇位13是结尾,也是总结,篇位1~12与13是综述关系,从而构成了篇章。

而篇位1~12作为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结构段。其中,篇位9~12是主体部分的核心结构段,篇位1~8是辅助结构段。篇位1~8与篇位9~12之间是背景关系。因为《PRC》作为国家形象网宣片,对中国进行定义和描述不是根本目的,最重要的交际目的是传达中国的态度,表明中国的立场。核心结构段9~12中的四个篇位共同构成多核心的并列关系。

根据RST图示,背景结构段1~8具有多核心,主要是由篇位1、2,篇位3、4,篇位5、6和篇位7、8共同构成的多核心并列结构段。

在篇位1、2内部,两个不同的篇位通过对比关系相连接,彰显了中国的多样性。

3.2. 对视频画面的修辞结构分析

对视频画面进行修辞结构分析的第一步依然是篇位的划分,依据镜头结构或转换将视频切分不同的篇位。由于本视频是兼具图像、声音与文本多种模态的资源,三种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依托,互为补充,因此在进行视频图像的篇位划分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图像与文本的对应关系。划分结果如下:

篇位1:视频以云雾中屹立的长城开篇,这是第一个镜头,我们将它看作篇位1。

篇位2:借助云雾的移动镜头转换到巍峨的雪山,这是第二个镜头,我们将它看作篇位2。随后以闪黑的方式进入正片。

篇位3:搭配“这是我,古老,深邃”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共包含20个镜头,有节奏感地依次快速展示了我国的壁画、三星堆青铜器、戏曲、石窟、兵马俑、围棋、脊饰等,然后镜头转换放慢,定格于大漠中半遮半掩的书卷。接着镜头一转,是一位老者立于敦煌莫高窟前抬头仰望和匠人在壁上作画,此时伴随字幕。

篇位4:搭配“这也是我,年轻,开放。”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镜头以一位年轻人滑板起跳开始,定格于街上摄影的女孩和跳街舞的年轻男女。

篇位5:搭配“这是我,富饶,进取。”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镜头主要聚焦于农田里忙碌的男女老少。

篇位6:搭配“这也是我,友善,和平。”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镜头以高铁架和上面疾驰的高铁开始,转换至高铁中坐在一起看地图的中外两国的年轻人,最后以对疾驰的高铁的俯拍结束。

篇位7:搭配“这是我,曾经一穷二白,筚路蓝缕。这也是我,心怀梦想,从没停止过努力。”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镜头以一篇荒漠戈壁开始,聚焦于其中忙碌的军人和科研人员,最终定格于升空的火箭和注视着火箭的双眼。

篇位8:搭配“我的疆域辽阔,但一点都不能少。我有14亿多的人民,每个人的生活我都在意。”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此处通过镜头转换依次展示了我国的草原、大漠、江河、雪山,以及如劲松般站岗的军人,接着又通过镜头转换展示了我国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

篇位9:搭配“我坚信,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我深知,人民永远是我最坚实的依托和最强大的底气。”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此处镜头视角穿过山间云雾向前,接着通过镜头转换依次呈现了我国的航母、奥运健儿夺冠、天眼、卫星、跨海大桥、缙云山大火时无数志愿者筑起的“防火长城”以及各个危难时刻汇聚在一起的中国人。

篇位10:搭配“我懂得,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我期待,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享机遇。”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此处镜头展示了一个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托起地球画面,接着将镜头从国内的风景转移到不同国家的人民在各个场合友好拥抱的场景与中国人教外国人戏曲、分享水稻种植技术,共建中欧班列以及中国人与外国人击掌的画面。

篇位11:搭配最后一句话的字幕出现的镜头结构。此处通过镜头的转换展示了各行各业人民生活、奋斗的场景。

篇位12:由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文共同构成的画面。

篇位划分后对各个篇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定义,结果见图2

Figure 2. Diagram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PRC video screen

图2. 《PRC》视频画面的修辞结构分析图

图2可知,篇位3~11是文本的主体,篇位12是结尾,再次点明核心主旨,与篇位1~11构成重述关系,篇位1、2是视频进入正片前的铺垫,与篇位3~11构成环境关系。其中篇位1与篇位2是并列关系。云雾中屹立的长城与巍峨的雪山是中国的著名的人文与自然风光,象征着中国的骨气和脊梁,也象征着中国坚定的立场和冷静的头脑。

而篇位3~11作为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结构段。其中篇位3~10与篇位11构成了综述关系。

篇位3~10中,篇位9、10是核心结构段,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其中的篇位9与篇位10构成并列关系。篇位3~8与篇位9、110构成背景关系。篇位3~8是通过并列关系共同构成的多核心结构。

3.3. 对音频的修辞结构分析

本视频短片中的音频主要是对字幕进行诵读的旁白声以及与画面和字幕相搭配的背景音,由于音频内容是通过字幕来展现的,因此其结构关系与字幕的结构关系一致,这里只讨论字幕以外的音频篇位,即视频开头的疾风的声音和视频结尾“我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

这里的第一个音频篇位,也就是短片开头的风声与后面的音频篇位构成环境关系,暗示当前的环境如疾风般变化迅速,风起云涌。

最后一个音频篇位与前面的音频构成重述关系,强调了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主旨,收束整个短片的同时达到再次点题的目的。

3.4. 不同模态资源的互动关系

对多模态语篇进行修辞结构分析除了要对不同模态资源的修辞结构进行单独的分析外,还要关注跨模态资源的修辞关系和组织结构,全方面探索多模态语篇的修辞结构及其作用。

在本宣传短片中首先出现的是音频风声,接着画面中的云雾飘散,露出了云雾中的长城,这里的音频篇位与视频画面篇位构成了因果关系。伴随着不同的视频画面与对应音频出现了不同的字幕,视频、音频与字幕是一一对应的,这也是因果关系。同时,由于视频画面与字幕之间的高度匹配性二者又构成了证据关系。

4. 国家形象网宣片《PRC》的国家形象构建

《PRC》作为国家形象网宣片,其交际目的离不开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在对本网宣片的各种模态资源进行修辞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本节将详细阐述该宣传片是如何借助其修辞结构完成交际目的,成功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的。

4.1. 环境关系与背景关系为国家形象构建奠定基础

环境关系和背景关系是本网络宣传片中重要的修辞结构关系,有助于为国家形象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视频模态和音频模态都通过环境关系实现语篇的引入。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长城在古代是作为防御工事修建的,因此也代表了中国的底气与脊梁。巍峨的雪山展现了中国的壮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不仅突出了中国的自然之美,也强调了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疾风与云雾暗示着当前的环境风气云涌,古老的长城和巍峨的雪山在云雾和疾风中巍峨屹立,象征着中国在面对困难挑战时不屈的毅力与坚韧的精神,也象征着中国在国际风云变换中的稳定与崛起。

无论是字幕、视频画面还是音频,都是在对中国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正是因为中国兼具悠久的历史与年轻开放、积极进取的心态,有过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享受过全国一心共同奋斗的成果,中国才如此深刻地认识到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人民永远是我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正是因为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有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儒学底蕴,友善又热爱和平,睿智且有担当,中国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并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享机遇。这样先列出前提、构成背景关系可以使中国态度的提出格外具有说服力,有助于国家形象的构建。

4.2. 并列关系与多核心结构彰显中国兼善并重理念

本宣传片中最重要的修辞结构就是并列关系与对比关系,无论是对中国形象的定义还是对于中国态度的表达,都是通过并列与对比呈现的。

在对中国形象进行定义的时候,短片选取了并列的句式与对比性的词汇,突出中国既古老又充满活力,既进取又热爱和平,彰显了中国的多元化与包容性,有助于打造独特的中国名片。在对中国态度进行表述的时候短片也选取了并列句式,增强了表达的气势与说服力,有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积极向上的面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

而并列结构的一大特色就是多核心结构。一般的文本在进行修辞结构分析时主要时主–辅结构,即每个结构段在进行细分的时候可以分出一个核心结构段和一个辅助结构段。而本短片由于以并列关系为主,主要构造的就是多核心的结构段,即不同的篇位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没有主次之分。这也是中国兼善并重理念的具体彰显。继承传统与对外开放并重,中国人民与中国领土并重,本国发展与大国担当并重,国家发展与维护和平并重。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大国,这是中国信仰的理念,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诚意与承诺。

4.3. 因果关系与证据关系增强说服力

本短片中不同模态资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与证据关系,这两种关系可以使短片逻辑严密,增强语篇说服力。

当字幕和音频谈到中国的古老深邃时,画面相应地展示为我国的壁画、三星堆青铜器、戏曲、石窟、兵马俑、围棋、脊饰等,这些都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代表性成果,是中国悠久历史与古老传统的直观体现;当字幕和音频谈到中国的年轻开放时,视频画面播放的时中国当代青年的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活力,青年时国家的未来,青年的活力也是国家的活力;当字幕和音频谈到中国曾经筚路蓝缕,从没停止过努力时,视频画面播放的是中国从无到有发射火箭的历程,这是中国奋斗的成果;当字幕和音频谈到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时,视频画面播放的是无数个艰难困苦面前,中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当字幕和音频谈到愿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享机遇时,视频画面展现的是中外合资、中国提供对外科技援助的画面……这些画面是塑造中国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有力支撑。

视频中的因果关系和证据关系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一直以来塑造和强调的国家形象和中国的大国担当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中国始终在身体力行奉行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

5. 小结

网络宣传片的制作与传播对于国家形象构建至关重要。作为兼具画面、声音与字幕多种模态资源的视频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多种效果的冲击突出语篇核心,给人深刻的印象,同时增强话语说服力。本文基于对多模态话语的修辞结构理论分析,发现国家形象网宣片《PRC》主要是通过环境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背景关系、因果关系和证据关系构建的,其中,环境关系与背景关系可以为国家形象构建奠定基础,并列关系与多核心结构彰显了中国兼善并重的理念,因果关系与证据关系增强了话语说服力。通过不同的修辞结构,本视频塑造了历史悠久、年轻开放、积极进取、热爱和平、关心人民、繁荣昌盛且具有高度国际责任感的大国形象,达成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茵芃. 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的语篇结构分析——以《伊索寓言》“恋爱的狮子和农夫”为例[J]. 语文建设, 2015(14): 71-72.
[2] 刘辰诞, 赵秀凤. 什么是篇章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143-144.
[3] 苏河. 修辞结构理论在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8(5): 51-55.
[4] 王伟. “修辞结构理论”评介(上) [J]. 国外语言学, 1994(4): 8-13.
[5] 王伟. “修辞结构理论”评介(下) [J]. 国外语言学, 1995(2): 10-16.
[6] 王水莲. 修辞结构理论与AND结构的语篇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3): 7-10.
[7] 覃文戮. 修辞结构理论与小说语篇中的前指研究[J]. 文教资料,2006(35): 125-126.
[8] 陈莉萍. 英语语篇结构标注研究综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7): 9-10, 16.
[9] 乐明. 汉语篇章修辞结构的标注研究[J]. 中文信息学报, 2008(4): 19-42.
[10] 穆从军. 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修辞关系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2016(1): 97-107+147.
[11] 王立非, 部寒. 中美银行英文年报语篇结构关系及传播策略个案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9(4): 1-13+146.
[12] 李婷, 吴勇毅.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学术论文语篇结构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6-23.
[13] 冯德正, 张艳, 王艳. 修辞结构理论在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应用[J]. 当代修辞学, 2016(5): 49-58.
[14] 张培佳, 冯德正.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的多模态语料库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8(2): 71-81.
[15] 王鹏. 修辞结构理论在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应用分析[J]. 智库时代, 2017(15): 168-169.
[16] 黄立鹤, 毛欣越, 张弛. 基于多模态修辞结构理论的老年产品广告修辞策略分析: 形象构建与心理诉求[J]. 当代修辞学, 2021(5): 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