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济宁山推总厂为例
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Taking Jining Shantui General Factor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design.2024.92186, PDF, HTML, XML, 下载: 1  浏览: 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淑飞, 吴雨航: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工业遗产城市更新山推旧工业园区保护利用Industrial Heritage Urban Renewal Mountain Push Old Industrial Park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国家和地方相继颁布了关于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利用的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发掘和健全工业遗产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工业遗产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济宁经历了工商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工业领域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工业区的发展逐渐趋缓,甚至呈现出停滞的状态,留下了众多具备保护和可再利用潜力的工业遗产。本文以城市更新为背景,以山推旧工业园区为平台。因地制宜地考虑区域要素,使工业遗产更新在空间定位上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以现代化的理念和视角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全新的思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strengthening of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our country, th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promulgated the planning outline on the protection, renewal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hould be deeply explored and perfected to enrich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past century, Jining has experienc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With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field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eas has gradually slowed down or even stagnated, leaving many industrial heritag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be protected and reused. This paper takes urban renewal as the background and Shantui Old Industrial Park as the platform. Considering regional factor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value in spatial orientation,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with modern concepts and perspectives.
文章引用:陈淑飞, 吴雨航. 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济宁山推总厂为例[J]. 设计, 2024, 9(2): 85-8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2186

1. 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了城市更新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原有的工业遗存承载了城市文脉,文脉是城市延续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城市独特的文化身份认同,能源源不断地赋予城市持久发展的动力和特色,让不同的城市展现不同的城市风貌 [1] 。不同城市的不同文脉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为重塑空间场地及改造策略研究创造了稳固的基础。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此类改造与保护研究也面临着如新旧建筑关系不能融洽结合,新建筑与周边街区关系疏离等一系列问题。综上所述,本文以济宁山推总厂保护现状及问题为例,分析城市更新下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2. 济宁山推总厂的研究背景

山推总厂是济宁工业发展的标志性象征,是中国大机械工业企业成长的一个写照。厂区周边许多老职工及其家族,包括济宁早期多数相关产业的人都是从山推总厂走出来的,沉淀了济宁的百年工业记忆,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在更新设计中,将遗产价值与市民需求紧密结合,是实现遗产保护可持续性的核心 [2] 。因此,在改造和保护过程中,应有机地结合历史与建筑,基于保留工业痕迹的基础上精准定位,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并且能够使工业遗产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及经济价值。

3. 济宁山推总厂的现状及分析

3.1. 山推总厂概况

济宁山推总厂厂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楼东路21号,北邻内环高架桥,东临济宁洸府河大桥。1917年,济宁兴建“永顺铁厂”,拉开了山推的时代序幕。为适应时代潮流,1980年组建山东推土机总厂,由原济宁动力机械厂、济宁通用机械厂和济宁机器厂合并而成。2011年,工厂整体迁至山推国际事业园,原厂闲置,仅保留下济宁技师学院,这也是它因山推成立的独特背景。

作为济宁市为数不多的老厂区之一,山推总厂的开发利用,历来备受市民关注。2021年,地块出让,进入融创·1917项目,由融创中国进行开发,在保留原有城市记忆基础上进行现代功能性发掘,同时还将规划建设住宅及商业。

3.2. 山推总厂空间格局

厂区的四周因地形条件限制,多呈不规则多边形。内部建筑按不同物理性能需求分为三类:办公楼、生产车间和仓储库,为员工日常工作、生产流程和货物储存提供空间。由于各自的使用需求不同,这三类建筑在物理性能上存在差异。

由于工厂车间的密闭性和较差的空气流通性,导致车间内的温度相对较高。同时,机械噪声、粉尘和异味等污染物质也较大,不宜久留。而原料与成品仓库只能依靠自然通风和采光,没有其他通风设备。

3.3. 山推总厂内部空间格局

现存四间厂房,保存良好,形态为东西走向,两房南北相接,旧工业建筑特征明显,建筑结构为钢结构厂房、砖混结构建筑。

3.4. 山推总厂社会性分析

山推总厂的员工普遍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其中大多数人对厂区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当时的从业条件与山推总厂相比相差甚远,现代化的设备和不菲的收入,并配备了齐全的周边设施学校、医院等,让当时的厂区员工居民以进厂为荣,加强了员工对于山推总厂的自我认同。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优厚的薪资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这使得工人与其他行业相比薪资一直在下降,后续员工也逐渐失去了对山推和车间劳动的认同感与责任感。自80年代建厂以来,山推不断发展壮大,在2011年迁入高新区工业园,旧厂则被闲置下来。但是,因山推而组建的幼儿园、医院、济宁技师学院等一直运作至今。

4. 济宁山推总厂的典型特征及现存问题

4.1. 济宁山推总厂建筑的典型特征

山推总厂的建筑结构采用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钢筋混凝土夯筑,横向起承重作用的梁架、楼板、屋面板等多采用钢混结构。为小体量钢筋混凝土和大体量砖墙承重的结构。建筑结构整体是一种混合式结构,主要由钢混梁柱板和砖墙承重构成。

厂房的承重结构是由楼板和墙体组成。厂房顶部的钢梁和彩钢板用于屋顶覆盖,是厂区内各建筑的主要构件。而砌块砖和外墙涂料则组成了外墙的围护结构。尽管这些建筑材料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但它们仍然是最常见、最广泛,同时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材料。

4.2. 建筑外貌破损

在近十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老厂区的建筑遭遇了一系列问题。首要是建筑外墙的涂料屡次脱落,经过多次修复后,对整个厂区建筑的形象和卫生环境产生了显著的不良影响。其次,生产车间的柱子内排水屋面落水管在雨季频繁出现漏水状况,极大地干扰了车间内部的生产环境。

4.3. 冻结式保护

作为济宁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探究工业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加以充实。同时,还需要确保其遗产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以留存。但由于工业遗产具有特殊性。从单体的层面来说,多年来构筑起的、主要针对木质和石质文物建筑的现有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不能完全满足工业遗产的需求。现阶段山推总厂老建筑、旧厂房多位于老城区中心,仅仅是注重封锁式保护,缺乏从地域特色、文化及功能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这将导致文化价值的流失,逐渐与城市日益繁盛的经济与文化生活脱离。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价值将逐渐丧失。

4.4. 公众参与及社会认知度不足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支持。山推总厂存在公众对于工业遗产的认知度不高以及对保护工作的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人们对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了解有限,缺乏对其保护和更新的认知。这可能导致对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忽视或不重视,缺乏对其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5. 济宁山推总厂的保护策略

5.1. 基于新旧共生的改造保护策略

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而言,必然会面临对原有建筑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问题。为处理老旧厂房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问题,采取新旧共生策略是必要的。尽管原始建筑结构保留完善,具有稳定的承重能力,但仍存在细部老化损坏等问题。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尽可能地保护和修复原有建筑,并确保不改变其视觉感受;融合是协调新旧关系的指导方法,而共生则是历史与现代在建筑实体上和谐共存的体现 [3] 。

5.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改造保护策略

山推总厂遗址坐落于老城区核心地带,交通便捷,建筑结构牢固。采用传统的大规模改造方式显然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在进行工业遗产再设计时,一般需要先进行综合评估其价值,对具备可利用潜力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修缮,同时对基础工业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3. 基于地域特色的改造保护策略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独特资源之一。对其进行再利用有助于弘扬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并打造城市品牌。此外,还有利于培育城市名片和打造人文商标 [4] 。在对如山推总厂等文脉牢固,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进行改造时,立足于地域特色的改造方式较为常见。可以根据其区位、辐射范围和受众人群,将其改造为展示空间,如纪念馆、展览馆,甚至可以作为后续项目的售楼处等。一方面给予其现代城市功能,同时保存遗留的地域特色;通过融合周边城市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形象。

5.4. 基于人文体验的改造保护策略

2006年以后,对工业遗产的设计进入了主题性阶段,最鲜明的特征是向着“体验”主题发展。其中尤其注重利用工业遗产的空间“体验”作为文脉传承和城市活力塑造的一种重要方式 [5] [6] 。作为济宁市保留下来的老厂区之一,山推总厂以其独特特色,创造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感。尤其是存在着大量工业痕迹的存在,赋予山推总厂极具工业美感的特质。可以将其改造为游乐园、公园,进一步打造成多形态的工业旅游项目,结合建筑特色与城市功能,充分挖掘其价值所在,在不改变整体风貌特征的前提下,开拓具有更丰富体验和独特性的功能领域,使之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5.5. 基于功能性的改造保护策略

工业遗产是城市独特资源之一,承载城市功能,改造时需融合其文化价值,注入新的功能,以实现更契合需求的空间载体,如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载体空间。

5.6. 基于公共艺术的改造保护策略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时期的展示平台,不仅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提升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并且连接了当今的现代审美与旧时代工业审美。以公共艺术为载体,促进了工业遗产与人群之间的碰撞,进而使人们自然产生保护工业遗产的氛围,提升了人文品质和艺术品味。而现今则更应该将其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以方便更好地被大众接受。

6. 结语

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看,济宁市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时期,而当下城市化不断扩张,地块开发中的老工业遗产很容易陷入单一的再利用或是大规模的拆建之中,而将工业遗产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则会导致单纯地关注原有建筑的保护,又会导致单纯地只关注原建筑保护、不改变遗产原状等冻结式的保护原则。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遗产已成为城市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和改造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工业遗产再利用本质是资源再造,它的建筑美学、地域特色、人文体验、功能艺术等方面需拆解重构,且在重构过程中,实现对工业遗产自身文化价值与地域文脉的传承和对区域功能的整体完善。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山东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策略研究”成果,批准号:21CWYJ52,项目编号:S21017BS。

参考文献

[1] 陈淑飞. 文脉传承视域下的城市景观形象建构研究[J]. 美术大观, 2021(4): 124-125.
[2] 任伟, 韩锋. 建成遗产保护、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以英国牛津城堡为例[J]. 建筑遗产, 2021(1): 126-133.
[3] 张新月.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唐山: 华北理工大学, 2018.
[4] 刘雪娇, 郭嘉盛. 城市更新语境下基于价值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探索[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5): 80-85.
[5] 高祥冠, 常江. 近十年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5): 96-104.
[6] 黄磊, 彭义, 魏春雨. “体验”视角下都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环境意象重构[J]. 建筑学报, 2014(S2):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