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隐性逃课的影响: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
The Effec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on Recessive Truancy: The Mediating Role of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cademic Burnout
DOI: 10.12677/ae.2024.144590,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36 
作者: 伍美群: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叶小黛:岭南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广东 湛江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未来时间洞察力专业认同学业倦怠隐性逃课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Specialty Identity Academic Burnout Recessive Truancy
摘要: 大学生外显的逃课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但隐性逃课行为日渐突出。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学业倦怠量表和隐性逃课量表,对458名学前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隐性逃课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专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专业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专业认同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 专业认同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作用;3) 学业倦怠在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作用;4) 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帮助学生设置未来目标、增强专业认同和缓解学业倦怠的角度出发,改善其隐性逃课问题,对于学生学业和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e obvious truanc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effectively curbed, but what follows is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engage in activities unrelated to the classroom content, that is, the behavior of recessive truancy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using the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scale, specialty identity scale, academic burnout scale and recessive truancy scale, 458 pre-school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ssive truancy and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and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ssive truancy and academic burnout.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ecialty identit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burno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cademic burnout; 2) Specialty identit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and recessive truancy; 3) Academic burnou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and recessive truancy; 4)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cademic burnou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ure temporal perspective and recessive truancy.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problem of recessive trua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lping students set future goals, strengthening specialty identity and relieving academic burnou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伍美群, 叶小黛.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隐性逃课的影响: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4): 798-80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90

1. 问题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逐渐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政策导向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6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健康持续发展的幼教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并不顺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调查显示我国一些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紧缺且结构失调、资源配置失衡,导致学前教育质量不高 [1] ,其中师资匮乏是严重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因素 [2] 。尽管高校扩招,大量的学生进入到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并未有效解决幼教教师师资紧缺的问题、显著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幼教专业师资的培养,尤其是职前阶段的培养质量,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这直观地反映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学习深度和能力的养成上。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范围内的教学一度因此而暂停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而采用线上教学,课堂场域的改变使得课堂互动的“离身性”加大,包罗万象网络资源的引诱、有效考勤的缺失,助长了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学习效果。

隐性逃课(recessive truancy)是指学生本人在规定的时间出现在规定的教室,但是做着与授课内容和课堂要求无关的事情,是一种典型的“形在而神不在”的表 [3] 。对于隐性逃课行为的界定,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与课堂要求有关。因而,如果学生缺乏上课的热情,其课堂表现与授课内容以及课堂要求无关,则可以认为是隐性逃课行为。就其本质而言,隐性逃课是学生疏离课堂、逃避学习甚至是厌学的一种体现。随着高校对逃课行为的惩罚力度的加大,大学生外显的旷课行为发生的情况逐渐减少 [4] 。然而,随之出现的却是大学生广泛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即隐性逃课问题日渐突出。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课堂时间存在隐性逃课行为的学生不在少数 [5] 。有研究者调查发现,课堂上隐性逃课行为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发呆、睡觉、聊天、学习其他科目知识等,玩手机是其中最突出的行为,是大学生隐性逃课最为主要的呈现方式 [6] 。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也会挫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空载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

黄希庭在对时间洞察力(temporal prospective)进行详细的论述之后,把时间洞察力定义为体现在个人对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认知、情感体验和行动上,具有相对稳定个体差异性的一种人格特质 [7] 。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 temporal prospective)则体现在未来取向上,具有动机性质,制约着个体如何设置目标 [8] 、延迟满足 [9] 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10] 等等,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品质具有深刻地影响。个人的选择和规划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对未来的思考使人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去调整行动。动力性、预期性和倾向性是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典型的特征。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不良学习行为(如拖延行为)的重要调节变量 [11] [12] 。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个体会积极思考未来可能的结果,思考问题时常采用未来取向,对未来抱有积极的认知,从而主动调整当前的行为以获得长远的利益,而非短期利益。从已有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隐性逃课根源不在于其自控力低,而在于“不想(学习)” [13] ,从个人动机上看,这是内心动力不足而非自律性弱。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个体在跨期决策和延迟满足方面表现更加优秀,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使用高级的策略来组织自己的学习,他们通常在课堂中表现出色 [14] [15] 。隐性逃课的学生另一个突出表现是课堂低投入度和弱参与感 [16] 。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当前的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17] ,个体以积极态度看待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够更加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别是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少采取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根据未来的目标合理的规划人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更充分地预测其行为的可能后果,并认识到当下行为与未来利益实现之间的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可能存在于隐性逃课的负相关关系,即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个体,更少地表现出隐性逃课行为。

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充分了解,情感上认同和接纳,并且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18] 。已有研究表明不喜欢本专业是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之一 [19] ,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低是引发他们放弃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内部因素 [20] ,调查发现,并非所有考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自主择业,当中多数学生对幼教专业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认为其专业性不强,将来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而感到迷茫,由此难以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 [21] ,转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22] ,学习动机低,学业倦怠程度也高 [23] 。虽然近年来,国家从政策上对幼教行业进行扶持,并致力于提高幼教行业的工资待遇,但实际上大多数地区的幼教工作者工资待遇相对于大中小学教师而言依然较低,社会认可度提升不显著,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会主动放弃从事幼教工作 [24] ,而有些采用未来取向策略的学生群体,在学业 [25] 、职业 [26] 上的表现则比较好。这是因为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个体首先会设想行为可能的后果,并以此为参考,调整当前的行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下行为与未来利益实现之间的有着重要的联系,即使当下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或者需要付出成本,也愿意为了未来的目标和规划去调整当前的行为。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人,对未来有积极的思考。遵照未来的目标调整当下的行为,做好合理的规划。目标体现了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动倾向,能够激发个体对目标达成的渴望,提高达成目标的行动倾向。研究发现,对未来时间的洞察会影响个体目标选择的优先性,对于目标的选择会随着未来时间洞察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7] 。而已有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很好的预测专业认同程度(杨小林,2019)。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8] 。而专业认同感较高的个体,自主学习动机强,甚至会主动的加大学习投入 [29]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假定专业认同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学习倦怠反映了一种负性学习心理,以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低、投入少为典型行为特征 [30] 。有研究者认为,隐性逃课行为并非仅仅因为学生自律性不足,缺少自控能力,究其根源,与其说是能力不行,更可能是缺乏动力,不想学习 [13] 。隐性逃课是大学生消极处理学业问题的一种逃避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有助于缓解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 [31] 。学业倦怠能够很好地预测隐性逃课行为,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可以通过缓解学业倦怠得到改善。此外,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压力程度有关 [32] 。而长期繁重的学业压力是导致学生学业倦怠的重要诱因。已有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低的个体学业倦怠水平高 [33] [34] 。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成绩的研究显示,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35] 。这是因为未来时间洞察力不高的同学,对当下的关注更多,而较少的思考未来。当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时,丧失信心,对学习兴趣减退,更可能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包括疏离课堂等,因而其学习投入水平低,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懈怠缺乏活力 [36] [37] [38] 。因此,本研究假设学习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隐性逃课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低与高专业认同有关 [39] ,也就是说,专业认同感越高,倦怠的现象就越少。这是因为只有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认可所学专业,才会在学习中产生动力和兴趣,并投入更多的时间;而缺乏专业认同感的学生则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在专业学习上,更容易选择以逃避的方式消极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40]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假设,学习者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有助于其根据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去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41] [42] 。所以,未来时间洞察力强的同学,会基于将来的目标,规划当前的学习并为之付出更多的时间,其对专业的认同感更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断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进行调整,使自身避免采用疏离学习等消极应对方式,因而学习倦怠和隐性逃课水平较低。而影响隐性逃课的学生个人因素,主要包括缺乏学习目标、逆反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等 [43] 。因此,我们假设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起到链式中介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未来时间洞察力、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出发,探讨影响学前专业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的内在心理机制。这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健康发展,以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6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学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共发放479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无效问卷的剔除标准包括用时少于3 min和问卷总分超过左右3个标准差,共提出无效问卷21份,占比4.38%),回收有效问卷458份(年龄= 19.85 ± 1.03)。其中男生30人(占比6.55%),女生428人(占比93.45%);自主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00人(占比43.67%),父母或他人意愿选择95人(占比20.74%),专业调剂43人(占比9.39%),定向培养120人(占比26.20%);农村学生213人(占比46.51%),乡镇学生84人(占比18.34%),县城学生85人(占比18.56%),县城以上城市学生76人(占比16.59%)。

2.2. 测量工具

2.2.1. 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

大学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采用宋其争编制版本。该问卷包含20道题,具体分为5个因子,分别为行为承诺(如“我每天都有努力的目标”)、未来效能(如“我相信我有能力建造自己美好的明天”)、远目标定向(如“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目的意识(如“我常常感到生活没有目的”)和未来意向(如“我认为自己的未来主要是命运决定”)。采用4点计分,1~4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问卷总分作为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指标,得分越高表示未来时间洞察力越高。在当前研究中,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78。

2.2.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量表

量表由秦攀博编制,在本研究中对该量表进行了适当修订,主要将原量表中“所学专业”限定在了“学前教育专业”,例如“我了解我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修改为“我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状况”。问卷共23道题,由认知性(如“我知道外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价”)、情感性(如“我没有想过要换专业学习”)、行为性(如“专业课我能认真听讲”)和适切性(如“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体现我的特长”)专业认同4个维度构成。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问卷总分作为专业认同感的指标,得分越高表示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在当前研究中,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

2.2.3. 学习倦怠量表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由连榕等人编制。该调查问卷共包含20道题,分为3个因素,分别为情绪低落(如“我觉得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行为不当(如“我课后很少学习”)和成就感低(如“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采用问卷总分作为学习倦怠的指标,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严重。在当前研究中,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

2.2.4. 大学生隐性逃课量表

量表由苏明宏等编制,共28道题,分为5个因子,具体为学业认知(如“我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得个文凭”)、学习习惯(如“学习新课程前,我会预习”)、自我调整(如“我自由安排时间而不拘泥于学校的课程安排”)、课堂认知(如“我认为大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是正常现象”)和学习环境(如“上课时我会受周围不听课的同学影响而不认真听课”)。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5表示“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本研究采用问卷总分作为隐性逃课的指标,得分越高表示隐性逃课程度越严重。在当前研究中,本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95。

2.3. 施测流程

首先,将选定的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学业倦怠量表和隐性逃课量表编制成册并对指导语及问卷调查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严格审查。然后,在征得任课老师和学生本人同意后,通过“问卷星”数据平台发放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集体作答。最后,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

2.4. 数据处理

用SPSS26.0及其插件PROCESS宏程序(3.5)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

3. 结果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被试的自我报告,并不能避免共同方法偏差的问题。为降低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问卷在施测过程中采用了程序控制法,包括匿名填写、一定数量题目采用反向计分及随机安排问卷顺序等。此外,本研究还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四个问卷全部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未旋转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析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20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6.90%,比40%的临界值小,说明当前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变量峰度绝对值均低于2.0,偏度绝对值低于7.0,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 [44] 。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专业认同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专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学业倦怠水平随着未来时间洞察力、专业认同的提高而降低;隐性逃课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专业认同感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隐性逃课随着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专业认同感的提高而降低,随着学业倦怠的提高而提高。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for each variable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结果

注:1表示未来时间洞察力,2表示专业认同感,3表示学业倦怠,4表示隐性逃课;*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专业认同感和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回归分析时,将性别和志愿选择作为控制变量(见表2)。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专业认同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专业认同感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业倦怠对隐性逃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专业认同感对隐性逃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隐性逃课的预测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表2. 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隐性逃课的影响路径见图1所示。以性别和志愿选择为控制变量,使用Hayes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Model 6检验序列中介效应。Bootstrap (5000次)检验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专业认同感→隐性逃课的间接效应值为−0.041 (间接效应1),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业倦怠→隐性逃课的间接效应值为−0.316 (间接效应2),未来时间洞察力→专业认同感→学业倦怠→隐性逃课的间接效应值为−0.056 (间接效应3),总中介效应值为−0.413。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意味着间接效应显著,表明专业认同感和学业倦怠既能够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能够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of intermediation effects

表3. 中介效应分析

Figure 1. Sequential role diagram of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cademic burnout

图1. 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的序列作用图

4. 讨论

本研究在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角度探讨了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隐性逃课产生影响的中介机制,对“未来时间洞察力怎样影响对专业的认同以及学业倦怠”以及“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如何影响隐性逃课”进行了回答。研究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在未来时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专业认同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单独起中介作用;二是学业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单独起中介作用;三是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隐性逃课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首先,根据研究结果,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与隐性逃课呈显著负相关,专业认同在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隐性逃课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未来时间洞察力能通过专业认同间接影响隐性逃课。这表明学前教育的学生对未来时间的洞察水平越高,专业认同感越强,隐性逃课就越少,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 [45] 。已有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能正向预测学业投入,而学业投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 [46] 。未来时间动力具有动力性、情感性和倾向性的特征,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个体设定目标时会充分考虑当前行为对未来目标的影响,因而会积极的调整当前的行为,合理的做出规划,以保证目标的达成。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境遇和发展前景是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幼教工作社会认可度低、工资低、缺乏制度保障,制约了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教工作。已有研究也证实了,学前教育专业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较低。这与当前研究结果相反,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同学的专业认同情况在中等偏上水平。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从国家层面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政策性的指导和扶持,其效果逐渐显现出来。幼教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工资待遇等也逐渐得到了改善。这种职业发展前景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进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而对专业的认可度的提高,又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缓解了隐性逃课行为。个体专业水平越高,则越容易对专业产生兴趣,更愿意在专业学习上进行探索,因而在课堂上出现更多积极的表现。相反,如果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洞察水平越低,面对未来则充满迷惘,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 [47] 。因此,拥有低水平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学前教育学生,可能会由于缺乏对未来的清晰认知和规划而对自己的当下和未来感到迷茫,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动机,进而在课堂中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出现隐性逃课的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其次,研究结果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学业倦怠与隐性逃课呈显著正相关,学业倦怠在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隐性逃课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未来时间洞察力能通过学业倦怠间接影响隐性逃课。这表明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越高,学业倦怠越少,隐性逃课就越少。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 [48] [49] 。提高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增加其在学业活动中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坚持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正反馈,提高积极情绪。这些来自学业上的正反馈也会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倦怠,促使其在学业上更加专注,因而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更多积极的表现。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个体即使在学习中遭遇困难或阻碍,也会倾向于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继续坚持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而不是自暴自弃、随遇而安,因而在课堂上他们会倾向于采取更加积极的学习策略。当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越低,他们对未来则表现得缺乏计划性,更加喜欢当下的快乐。因而相比枯燥的专业学习,他们更喜欢网络所带来的即时快乐,对互联网的沉迷也导致了他们对学业提不起兴趣,产生专业学习很无聊等消极认知,进而造成学业倦怠水平提升。学业倦怠是一种负性的学习心理,而隐性逃课则是这种消极学习心理的行为表现。学生对专业学习越缺乏兴趣,在课堂上就越容易出现“人在心不在”的现象。

最后,专业认同与学业倦怠在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隐性逃课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会通过专业认同去影响学业倦怠,进而对隐性逃课产生影响。当前研究研究结果验证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一个人对未来的预期是行动的基本决定因素 [50] 。一项有关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元分析研究阐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具体表现为更高的生活满意,更少的焦虑和抑郁;并且学业成绩水平越高 [51] 。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学生未来时间的洞察力越高,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会更有规划和目标,对未来发展的走向更有把握,能够朝着自己期待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种情况下,个体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就业更有规划,能够获得专业学习的成就感,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所以在课堂上隐性逃课的行为是比较少的。已有研究表明专业认同感强的学生会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动机,也就是在学习时会拥有更强的内部驱动力 [23] ,这种内部驱动力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业上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会让学生为了未来目标的达成去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行为,直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对专业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且深入。对所学专业缺乏学习动力或认为所学专业与自身不适配会导致学前教育学生对待专业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出现消极行为,最终导致个体倦怠水平提高,进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出现更多与学业学习无关的表现 [30] 。一项采用优势分析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心理因素的研究表明学习倦怠、学习适应、专业承诺是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重要心理因素 [13] 。专业认同能负向预测学习倦怠 [52] ,这可能是因为专业认同水平越高的学生,学习越投入 [29] ,从而学习倦怠水平越低。

综上,可通过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设置未来目标、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并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熟悉,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从而降低学习倦怠程度,减少隐性逃课行为的发生,对于学生学业和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昀, 薛肖飞, 杨如安.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 教育研究, 2015, 36(3): 103-111.
[2] 梁进龙, 崔新玲.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以张家口市某高校为例[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5(Z1): 10-14.
[3] 周琦. 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 2001(3): 16-17 15.
[4] 吴浩. 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 2011(9): 85-88.
https://doi.org/10.19633/j.cnki.11-2579/d.2011.09.019
[5] 郎佳. 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6] 刘雨, 宋德如.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 36(1): 112-113 117.
[7] 黄希庭. 论时间洞察力[J]. 心理科学, 2004, 27(1): 5-7.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04.01.002
[8] 陈永进, 黄希庭.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作用[J]. 心理科学, 2005(5): 1096-1099.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05.05.017
[9] 庞雪, 吕厚超, 华生旭. 延迟满足: 基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自我调节[J]. 心理科学, 2014, 37(1): 78-82.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14.01.015
[10] 刘霞, 黄希庭, 普彬, 等.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3): 385-393.
[11] Bembenutty, H. and Karabenick, S.A. (2004) Inherent Association between Academic Delay of Gratification,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6, 35-57.
https://doi.org/10.1023/B:EDPR.0000012344.34008.5c
[12] Peetsma, T., Schuitema, J. and Van Der Veen, I. (2012)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ime Perspectives: Relations with Academic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Japanes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54, 241-252.
https://doi.org/10.1111/j.1468-5884.2012.00526.x
[13] 于晓琳. 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心理因素: 基于优势分析的实证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9): 1386-1391.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21.09.023
[14] Peetsma, T. and Van Der Veen, I. (2011)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n Three Life Domains, Investment in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1, 481-494.
https://doi.org/10.1016/j.learninstruc.2010.08.001
[15] Carvalho, R.G. (2015)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Adolescents’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Paidéia (Ribeirão Preto), 25, 163-172.
https://doi.org/10.1590/1982-43272561201504
[16] 李歆睿, 刘振天. 研究生思政课隐性逃课的内生机制探究[J]. 江苏高教, 2023(3): 85-92.
https://doi.org/10.13236/j.cnki.jshe.2023.03.012
[17] 邱俊杰, 郑剑虹.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现代特殊教育, 2021(20): 55-60.
[18] 王顶明, 刘永存.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8): 18-2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07.08.018
[19] 张晶, 王健. 关于独立学院农林专业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与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1): 6917-6918.
[20] 梁进龙, 崔新玲, 孙钰华.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5): 99-102.
[21] 白洁琼. 心理弹性对学习适应的影响: 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J]. 晋中学院学报, 2023, 40(6): 80-85.
[22] 易凌云.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 16(6): 116-123.
https://doi.org/10.19503/j.cnki.1671-6124.2017.06.018
[23] 陈秋珠, 徐慧青, 郑美妮. 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与自主学习动机的关系: 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10): 56-66.
https://doi.org/10.13861/j.cnki.sece.2019.10.005
[24] 刘明远.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 26(2): 1-5.
https://doi.org/10.13445/j.cnki.t.e.r.2014.02.001
[25] 李小保, 吴澜婷, 吕厚超. 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一项追踪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21, 27(3): 244-251 261.
[26] 许娜, 徐碧波, 侯小花, 等.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困难: 自尊和积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 30(12): 1893-1897.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22.12.026
[27] 敖玲敏, 吕厚超, 黄希庭.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2): 217-223.
[28] 秦攀博.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29] 陈奕荣, 吴忠良. 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与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44-253.
[30] 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 心理学报, 2005, 37(5): 632-636.
[31] 于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归因与课堂秩序重构——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6): 55-58.
[32] 宋其争.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33] 王艳. 初中生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业倦怠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 2019(10): 27-30.
[34] 徐毓松, 王安冉, 潘光花. 大学生压力知觉和希望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倦怠间的链式中介作用[J]. 职业与健康, 2022, 38(14): 1964-1968.
https://doi.org/10.13329/j.cnki.zyyjk.2022.0433
[35] 杜刚, 吕厚超. 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7, 40(1): 96-102.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170115
[36] 庄妍, 张典兵.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 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J]. 教育评论, 2015(7): 85-87 114.
[37] Simons, J., Vansteenkiste, M., Lens, W. and Lacante, M. (2004) Placing Motivation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Theory in a Tempor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6, 121-139.
https://doi.org/10.1023/B:EDPR.0000026609.94841.2f
[38] Horstmanshof, L. and Zimitat, C. (2007) Future Time Orientation Predicts Academic Engagement among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 703-718.
https://doi.org/10.1348/000709906X160778
[39] 周静.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9): 1132-1134.
https://doi.org/10.16835/j.cnki.1000-9817.2012.09.038
[40] 张萌, 李若兰.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 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3): 94-99.
[41] Zimmerman, B.J. and Martunez-Pons. M. (1990) Student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51-59.
https://doi.org/10.1037/0022-0663.82.1.51
[42] 路海东, 张丽娜. 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145-149.
https://doi.org/10.16164/j.cnki.22-1062/c.2011.06.047
[43] 张娟, 董方虹. 国内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4): 21-23.
https://doi.org/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4.005
[44] Hancock, G.R., Mueller, R.O. and Stapleton, L.M. (2010). The Reviewer’s Guide to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Routledge, New York.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861554
[45] 毕亚平, 牟绍玉, 姚丽丽, 等. 专业自我概念在护理硕士研究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效能感间的中介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18): 67-70.
[46] 邹锦怡, 高文. 学习投入在护理本科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18): 85-89.
[47] 苏靖雯, 李双, 睢琪玉, 等. 正念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11): 1617-1622.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21.11.004
[48] Denovan, A., Dagnall, N., Macaskill, A. and Papageorgiou, K. (2020)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Positive Emotions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5, 1533-1546.
https://doi.org/10.1080/03075079.2019.1616168
[49] Zamora Menéndez, Á. and Gil Flores, J. (2020) Enfoques de aprendizaje, perspectiva temporaly persistencia en estudiantes universitarios. Educación XX1, 23, 17-39.
[50]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51] Kooij, D.T., Kanfer, R., Betts, M. and Rudolph, C.W. (2018)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3, 867-893.
https://doi.org/10.1037/apl0000306
[52] 张斌, 周怡, 蒋怀滨, 蔡太生, 邱致燕. 学习效能感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6): 11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