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农村电商的协同减贫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Synergistic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between Social Work and Rural E-Commerce
DOI: 10.12677/ecl.2024.133864, PDF, HTML, XML,   
作者: 周 姗: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电子商务社会工作减贫策略E-Commerce Social Work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摘要: 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和共同富裕的基石,其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增长受限等问题,如何高效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致富,进一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电商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者在减贫功能上的互补为农民反贫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文章通过探讨农村电商和社会工作的协同机制,并借鉴通榆县电商扶贫经验,构建了包含资源整合、品牌建设、技能培训、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监测与评估五个维度的农村综合减贫策略,旨在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反贫困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Abstract: A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rnerstone of common prosperity,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area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 view of the sluggis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the limited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help farmers get rich, and further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ealth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this context, the combination of rural e-commerce and social work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wo in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provided strong support for farmers’ anti-poverty work. By discussing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rural e-commerce and social work, an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ongyu Coun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nclud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brand building, skills training, social support network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armers’ anti-poverty work,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文章引用:周姗. 社会工作与农村电商的协同减贫策略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7012-7017.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864

1. 引言

中国在2020年底历史性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1],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历史因素和地域差异仍然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增长受限,相对贫困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如何高效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致富,进一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农业销售端的重要载体,能促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打造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增加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自2014年商务部公布《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以来,政府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截至2022年,全国“累计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4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8万个,带动618万贫困农民增收”[2]。农村电子商务凭借其强大的市场覆盖和高效的交易机制,不仅能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3],而且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4]。如今,农村电商扶贫已经成为缓解相对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抓手[5]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是“助人自助”,其注重通过增强群众的个人能力帮助他们自主提高经济收入,与国家倡导的“造血式扶贫”和“内源性扶贫”理念十分吻合。在当前农村减贫工作的持续推进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参与有助于深化乡村治理和巩固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6]。在反贫困工作中,社会工作通过准确评估贫困人口的具体需求,为贫困人口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服务方案,能有效提高贫困治理的精确性、科学性和专业性[7]。同时,社会工作还可以发挥资源链接者和协调者的双重作用,联结来自政府和社区等各方的资源,构建一个多元协同的反贫困网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和社会工作之间的互动机制,探讨两者如何有效结合共同推动农村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民的反贫困工作提供新的策略。

2. 农村电商与社会工作的协同减贫机制

农村电商又称农村电子商务,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8]。农村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方法,在社区层面与多方合作,旨在解决农村社区的问题和需求,促进农村社区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9]。在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电商和社会工作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两者不仅在减贫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更在实践中形成了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2.1. 农村电商的减贫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助力减贫工作、助推农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注入外部资源,电商为农村带来了资金、人才、技术和社会资源,打破了农村资源匮乏和市场孤立的困境,促进了农村就地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其次,电商通过帮助贫困地区进行产业重塑,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使贫困地区更好地融入更大的社会化产业体系。第三,农村电商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让贫困农户能够直接参与电商商业体系,同时也使扶贫力量更加多元化,提高了扶贫效率。最后,电商扶贫还促进了社会公平,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属性的电商平台服务、增加贫困农户的初始资源禀赋、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普及城市服务等方式,让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分享发展成果,减少收入分配差异,并改善农村市场的商品质量。

然而,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电商专业人才较少[10]、物流网络不够健全[11]、综合性服务体系不够完善[12]及农民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发挥作用。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完善物流网络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电商链接地方政府及相关组织的资源,组织建设快捷方便的物流网络体系。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策划和实施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培训计划,从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所需的人才。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的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链接地方政府的资金来组织建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在平台上融合农产品市场营销、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资源,并通过平台促进农村电商与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对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民,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教育培训及示范指导等方式革新农民观念,提高他们对电商的认知,增强他们参与农村电商经营的积极性。

2.2. 社会工作的减贫作用

社会工作在减贫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通过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为贫困群体提供了全面而个性化的服务。在个案辅导方面,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深入了解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和基本需求,帮助贫困个体在知识、技能、文化等方面赋能增权,并通过组织教育培训、链接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其个体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在小组活动层面,社会工作者通过互助小组的形式,积极发现和培养村民的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社区适应能力。同时,这种小组形式还有助于改善贫困村民与其他利益主体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获取社会资源和资本的主动性。在社区工作方面,社会工作者强调通过社会参与来重构社会支持网络,以满足贫困农户多元化的需求。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发挥反贫困生态系统的联合动力机制,促进政府、村民、外部市场等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但社会工作在减贫实践中面临着资源与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服务可及性低[13]、短期减贫成果难持续及服务质量不高[14]系列困境。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为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农村电商以“互联网+”为主要运营模式,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提供了工具与平台,能帮助社会工作者整合物流、金融等资源,从而有效补充社会工作在资源与策略上的不足。具体而言,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精确定位服务对象需求的工具。通过农村电商平台,一方面社会工作团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的具体需求,并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服务计划,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匹配平台上的服务资源,有助于提高服务接受度和满意度。同时,电商平台可以帮助社会工作高效链接不同领域的资源,社会工作者通过平台与志愿者团体和地方政府等主体实现跨地域合作,共同为农村社区提供职业培训、救灾、心理救助等多样化服务,不仅有助于扩大服务范围,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效能。另外,电子商务平台还能帮助社会工作进行公益筹资,社会工作借助电商平台的网络筹款和公益众筹等线上筹资渠道,使捐赠透明化,在拓宽筹资范围的同时还能加强社会工作筹款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电子商务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机制,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而将两者的方法和效益相结合,不仅对双方都能有所助益,同时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策略。

3. 农村电商与社会工作协同减贫策略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农村电商与社会工作能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共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将通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电商扶贫案例,来详细阐述基于农村电商和社会工作特点的农民反贫困策略框架及关键要素。

3.1. 案例介绍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多年来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虽然盛产小米、绿豆等高品质农产品,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这些农产品难以在市场流通,导致农民陷入贫困境地。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通榆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2013年,通榆县积极响应“互联网+”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原产地直供”为理念,以“政府背书、基地支撑、统一品牌、营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通榆模式”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地方政府、电商企业、平台、农户在“通榆模式”中成为紧密的价值联合体,在满足各方价值需求的同时,共同协作、共创共享、共同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商,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三千禾”“大有年”等品牌,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该县建立了多层质检体系和农产品溯源体系,在4个节点乡镇建立农产品电商分包中心,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推行农产品“原产地直供”计划。农户通过合作社联合社实现统一生产经营,建立多层质检和溯源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由县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电商发展中心,整合资源和商品,构建三级物流体系,实现网货双向流动,促进县域电商的健康发展。此外,夯实电商基础,健全服务体系,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为农产品网上营销提供有力支持[15]

3.2. 策略构建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电商扶贫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潜力,重视农民的技能培训,注重品牌建设,以及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同时要加强与政府及电商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基于此,电子商务和社会工作共同促进农村反贫困策略可以从资源整合、技能培训、品牌建设、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监测与评估五个方面着手。

3.2.1.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农民电商经营的前提。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农民甄选并整合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资源,然后根据电商平台的数据来进行市场分析,将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作为农民的主要经营项目。同时,社会工作者协助农民与电商和物流公司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使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条从农田到消费者的高效率供应链。一方面,需要与物流公司商讨敲定农产品产业链的物流配送、仓储和包装等环节,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电商平台的互联网资源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的流通率和降低农民的运营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2.2. 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十分关键,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农民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从而更好地销售农产品。在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组织农民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品牌。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协助农民挖掘当地的文化、历史、种植技术等,将其融入到品牌建设中,以增加品牌的文化底蕴和故事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农民制定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开展文化节和品牌推广会等形式,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品牌推广,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3.2.3.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对于农民电商经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社会工作团队需要积极整合电商平台的资源,为农民提供与电商经营技能相关的网络销售策略、产品包装设计等培训课程,引导农民参与课程并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电商技能。同时,社会工作团队可以邀请电商行业的专家举办讲座,为农民分享成功经验和市场动态,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电商经营知识。此外,社会工作团队还可组织农民进行实地学习,让农民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以拓宽他们的商业视野。针对农民在电商经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社工团队要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援,确保农民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2.4.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也十分重要,这里旨在将社会工作和电子商务的服务有效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了更有效地结合社会工作与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乡镇联合建立电商中心和社工站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需要积极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源进行对接,以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乡镇社工站与电子商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共同为农民提供包括信息咨询、技术支持、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在内的全面服务,从而起到促进农民健康和积极发展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工作团队可以在中心内策划并实施各种活动,帮助农民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同时,社会工作团队还可以培养当地社会组织,在农民之间建立互助小组,培养农民间的互助合作精神,促进农民通过共享经验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3.2.5. 监测与评估

社会工作团队可以借助电商平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对扶贫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在评估中构建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社会指标(电商技能的掌握)和环境指标(是否有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三类关键指标来评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工作引领农民反贫困的成效。通过组织农民参与监测与评估活动,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工作团队协助农民分析数据报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和销售情况,为后续的策略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探讨了农村电商与社会工作在农村贫困治理工作中的协同作用,通过借鉴通榆县的电商扶贫经验,构建了一套包含资源整合、品牌建设、技能培训、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监测与评估五个维度的综合反贫困策略。农村电商是农村市场经济转型和促进农村减贫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率提升和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社会工作是农村减贫工作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能力培训、资源共享、政策支持等帮助,能有效增强农民的内在发展潜能。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帮助农民增收,同时对振兴乡村文化、巩固社会联系和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因此,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关注电子商务与社会工作的合作机制优化,进一步探索和扩大二者的协同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贫困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历史性的跨越 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论述综述[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24/content_5588553.htm, 2024-05-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1-2022) [EB/OL].
https://cif.mofcom.gov.cn/cif/html/MarketReport/app_home/2022/10/1666766222236.html, 2024-05-29.
[3] 赵绍阳, 周博, 周作昂. 电商发展能降低贫困发生率吗?——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证据[J]. 统计研究, 2023, 40(2): 89-100.
[4] 罗千峰, 胡雯, 赵奇锋. 电商经营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J]. 经济与管理, 2023, 37(5): 1-8.
[5] 张世贵. 缓解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电商扶贫: 机制与路径[J]. 电子政务, 2021(3): 94-102.
[6] 黄渊基. 新时代农村可持续减贫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及路径——基于H省J县H村的考察[J]. 学海, 2021(5): 47-53.
[7] 向德平, 罗珍珍.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发展: 专业取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 社会工作, 2020(6): 4-13+108.
[8] 隋东旭, 隋海军. 农村电商基础与实务[M]. 微课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9]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第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10] 游雅娟.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困境及完善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3): 119-122.
[11] 徐志刚, 张贇. 数字乡村发展困境与破解之策——基于农户信息化需求与农村电商物流视角[J]. 财贸研究, 2022, 33(7): 41-53.
[12] 郭凯凯, 高启杰.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2(2): 103-111.
[13] 梁土坤. 多维度视角下社会组织的农村反贫困效应[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2): 69-80.
[14] 吴祖玉. 社会工作赋能贫困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3): 45-50.
[15] 中国农村网. “原产地直供”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县——基于吉林通榆的调查与启示[EB/OL].
http://journal.crnews.net/ncgztxcs/2017/dssq/dc/918576_20170704113416.html,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