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转光膜覆盖的大棚,从合理安排生产茬口、棚室整理、培育壮苗、适时定植、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辣椒春提早生产技术,实现了长沙地区辣椒的越冬栽培和春提早采收,并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采收策略,亩产嫩椒、青椒、红椒2200 kg以上,效益可达2万元以上,有效提高了辣椒种植收益。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arly spr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epper cultivation in greenhouses covered with light-converting films, including aspects such as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production crops, greenhouse tidying,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timely plant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anagem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It achieves overwintering cultivation and early spring harvest of peppers in the Changsha area, and formulates a reasonable harvest strategy based on market conditions. The yield per mu of tender peppers, green peppers, and red peppers exceeds 2,200kg, with a benefit of over 20,000 yuan,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pepper cultivation.
1. 引言
在设施蔬菜生产中,转光膜能够将日光中的部分紫外光转化为蓝紫光或者红橙光[1],进而被叶绿素a、b等色素吸收、从而调控设施内部光环境[2],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蔬菜作物生长,实现蔬菜高产优质栽培。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高品质辣椒的春提早栽培,可提早辣椒的采收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辣椒的需求,提高蔬菜种植收益[3],满足春淡季节市场的辣椒供应。
长沙地区冬春季节低温寡日照,设施内温度低、湿度大,不利于辣椒的生产。利用覆盖转光膜的大棚,通过选用高品质耐低温的辣椒品种,并及时定植到田间,实现生产设施辣椒大苗越冬,提早坐果采收,并根据市场制定合理采收方案,有效提高早春辣椒种植效益。目前该技术在湖南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推广应用,是长沙蔬菜生产“三新三高试验示范的”重点内容。
2. 农用转光棚膜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农业转光膜技术的研发、生产及应用上已取得一些成绩。在研究上,我国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都在积极地开展农业转移膜的研制,并获得了一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从生产上看,我国已出现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农用薄膜生产厂家,并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在应用范围上,农业薄膜转换膜已经在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春提早品种选择
软皮2307为中早熟牛角形辣椒,果实纵径23.3 cm,果实横径2.8 cm,果肉厚约0.2 cm,单果质量35.0 g,青果为翠绿色,果皮薄,膨果速度快,肉质脆嫩,味香辣,风味佳[4]。该品种综合抗性、适应性强、耐低温性强,适合长沙地区春提早大棚丰产栽培。
4. 棚室准备
高温闷棚能有效地杀灭大部分的细菌、虫卵和部分病毒,有效改良土壤,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控技术。
长沙地区7月气温较高,大部分大棚都处在“空茬”阶段,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的高温闷棚。首先将前茬作物收割后,清除杂物,大水漫灌后覆盖薄膜把地面密封并压实,让基质中的植物根茎充分腐烂。密闭大棚,闷棚15天以上,基本可以彻底灭杀土壤中的各类土传病菌、害虫、杂草等,闷棚结束后及时通风并补充有益菌。
5. 播种育苗
5.1. 茬口安排
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中旬定植到覆盖转光膜的大棚,4月上旬采摘上市、并根据市场价格分别采收嫩椒、青椒和红椒,一直采收到7月中旬。
5.2. 棚室整理
采用8 m跨拱棚,棚上覆盖辣椒栽培专用转光膜。在拱棚内开并排5个0.8 m宽,0.3 m深的“U”形基质槽,基质槽底依次铺设塑料膜、防草布,以隔离土壤中的病虫害,防止水肥流失,基质槽间铺设防草布,防止杂草生长。在基质槽内填入由动物源、植物源、矿物源、菌群复配成的腐熟栽培基质。基质槽上铺设滴灌带,覆盖黑色地膜,并打定植孔。总体成本约为1.1元,一次投入可连续多年使用,并节省土壤耕整成本,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田间农事操作简便,后期只需根据需要田间基质。
5.3. 种苗培育
直接购买成品的专用育苗基质,也可自行配制,配方如下:优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体积比3:1:1配制,混匀过程中每立方米加入1 kg~2 kg三元复合肥,0.2 kg多菌灵,加水使基质含水量达50%~60%,搅拌均匀。播种前将育苗基质装填到黑色聚苯乙烯(PS) 72孔标准穴盘中,穴盘使用前可用1000倍高锰酸钾液浸泡10 min。然后将辣椒种子播种到育苗盘内,进行壮苗培育。出苗后遇温度较高注意遮阳降温。
6. 适时定植
当苗高15~20厘米,真叶10片左右,11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晴天进行定植,定植时株行距可根据不同地区、具体品种、栽培方式和相关的农业技术规程会有所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长沙地区一般株行距40 cm × 55 cm,每667 m2栽2000~2200株。辣椒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并用细土盖严膜孔。
7. 定植后管理
7.1. 温度湿度管理
转光膜能够提高温室平均温度和积温,有效提高土壤温度、降低空气湿度[5],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实现辣椒越冬栽培。定植后管理采取保苗过冬,早春开花坐果的策略,保证越冬辣椒植株生长健壮、温度回暖后尽早现花现蕾。
Figure 1. Pepper over-wintering cultivation of multi-layer cover
图1. 辣椒越冬栽培多层覆盖
定植后,白天注意通风降温,夜间温度低于10℃时放下裙膜保温,11月下旬霜降后,采用双层覆盖,在大棚内加盖一层内拱膜(图1),白天中午卷起时裙膜和内拱膜全,通风排湿、晚上放下裙膜和内拱膜,注意保温。遇到极端寒冷天气时,采取多层覆盖和烧炭等方法进行增温[6]。
由于应用转光膜和基质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水肥,栽培基质水分含量低,保水能力强,设施内湿度较低。设施内温度较高时亦可通过通风降温的方式降低田间湿度。冬季温度较低时,注意控制水肥施用,降低设施内湿度。
7.2. 水肥管理
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追施水肥。前期以促进根系生长,保证植株健壮为主,防治生长发育过快,减少追施水肥,并随水肥施入酵素发酵液,确保植株健壮越冬。温度回升后,植株生长发育加快,撤掉内膜,开始开花坐果,需加大水肥施用量(图2),每667 m2施平衡型水溶性复合肥2 kg左右;盛果期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2 kg左右,共追肥4~5次。追施水肥时,加入酵素发酵液,提高辣椒综合抗性,促进辣椒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
Figure 2. Removing the inner membrane of peppers and preserving flowers to promote fruiting
图2. 辣椒撤去内膜和保花促果
7.3. 植株管理
前期管理促进辣椒根系生长,确保植株健壮,提高抗逆抗寒能力。待侧枝长到10~15 cm时,选择在晴天上午抹除侧枝,避免伤害辣椒植株。辣椒结果枝较长,及时用吊线牵引辣椒枝条(图2),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枝条损伤,提高辣椒产量。
8. 病虫害防治
大棚内辣椒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猝倒病、根腐病、白星病、病毒病、立枯病、蚜虫、蓟马、茶黄螨,粉虱等。在辣椒病虫害的防治上,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于出现的病虫害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防治,最大程度上保证辣椒种植的经济效益。
8.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培育出高质量、高质量的幼苗;在种植之前,要做到高温闷棚,要强化田间管理,要采取滴水覆盖的方式,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调节,适时地对植株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通风和透光,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8.2. 物理防治
在棚室内通风处设置防虫网以及利用白粉虱、蚜虫等对黄色有较强的趋向性在植株顶部15 cm处悬挂黄板诱蝇板;可在植株基部放置蓝色粘虫板防治种蝇和蓟马;利用薄膜、防草布隔和防虫网,有效隔绝土传病害外源病虫害,保证了辣椒的健康生长。
8.3. 药剂防治
8.3.1. 病虫害发生前期
春提早辣椒种植的早期,害虫的危害较大,可以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选择高效率、低毒性的杀虫剂,采用喷雾或烟雾熏蒸,进行杀虫和杀卵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
初期的立枯病可用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干细土撒施;猝倒病在发病前喷施敌克松或百菌清;灰霉病在发病前喷施敌克松或百菌清,发病后喷施腐霉利、烯酰吗啉等。
8.3.2. 病虫害发生后期
后期的疫病的防治可以选择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盐酸霜霉威72.2倍液72.2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并灌根进行预防;病毒病需要注意对烟粉虱、蓟马和蚜虫的防治,另外可用5%香菇多糖水剂250~300倍液防病,每隔7~0 d喷1次,连续喷2~3次;白星病可喷洒小苏打500倍液进行防治。
9. 合理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采取不同的采收策略。早春辣椒市场供应少,价格高;后期采收红椒,可提高产量。
9.1. 青椒采收
4月上旬以采收高品质嫩椒为主,抢先供应市场,同时及时采收保证植株后续生长和开花坐果。进入盛果期后,以采收青椒为主,比露地上种植能提前1个月左右上市,价格也相对较高。
9.2. 红椒采收
5月下旬后,市场青椒供应增多,价格逐渐回落,开始留红椒,6月下旬开始采收红椒。设施转光膜栽培辣椒亩产约2200 kg以上,经济效益可达2万元以上,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10. 结论
长沙地区冬春季节低温寡日照,大棚设施内温度低、湿度大,不利于辣椒的生长。利用覆盖转光膜,选用高品质耐低温的辣椒品种,通过合理安排茬口、棚室准备、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定植后科学管理等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长沙地区辣椒的越冬栽培和春提早采收,亩产辣椒2200 kg以上,效益可达2万元以上,有效提升了辣椒种植效益。
但我国农业转光膜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次是产业化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另外,还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新型薄膜,充分发挥光生态优势。[7]
基金项目
2024长沙蔬菜生产“三新三高”试验示范。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