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日语中,复合动词被普遍认为是较难习得的一个项目。其中,复合动词「~出す」造词力较强,用法较复杂,习得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偏误。但前人研究并未指出不同用法之间「~出す」的习得情况与习得顺序为何。本文基于大规模日语学习者语料库,试图明晰「~出す」的不同用法在习得过程中的先后顺序,目的是为促进日语复合动词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2. 过往研究
2.1. 意义研究
由于日语中的复合动词约占据了动词的四成,所以一直是日语研究的热点。复合动词「~出す」的用法方面前人研究众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姫野(2018: pp. 88-89) [1],指出了「~出す」主要有如下三种用法。
① 表示受事向外移动,出现于正式场所,如溢れ出す。
② 表示显现化(下分显现、产出和发现),如作り出す。
③ 表示开始,如降り出す。
由于本文并非「~出す」的用法研究,主要是希望用法为习得顺序研究服务,因此本文基于习得顺序视角,简化姫野(2018)对于「~出す」的用法,分为移动、显现化和开始三种。本节将利用母语者例句详细阐释「~出す」的用法,本节中的例句均出自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语料库)与姫野(2018)。
2.1.1. 移动
复合动词「~出す」的移动义被认为是其基本义,用法也是三种用法里最基本的。表示向外部、前面、表面移动。大致可再细化分为表示主体移动的自动词和表示对象移动的他动词。
表示主体移动的自动词「~出す」中的前项动词有包含“向外部移动”之义的词,如例(1)中的「湧き出す」。
(1) それらは同じ泉から湧き出すもので、ひとつに溶け合うものなんだ。(BCCWJ)
与不包含“向外部移动”之义的词。如例(2)中的「飛び出す」。在这种情况下,前项动词多表示移动的方法或样态。
(2) 金額を聞いて、心臓が口から飛びだすほど驚いた。(BCCWJ)
表示对象移动的他动词「~出す」可以根据前项动词的修饰关系分为方法,如「押し出す」;状态,如「持ち出す」;目的,如「助け出す」;其他,如「乗り出す」。分别对应以下例句(3)~(6)。
(3) 百合さんは兄貴の背中を押し出すようにした。(BCCWJ)
(4) もしわかっていたら、ああまで厚かましく話を持ち出さなかっただろう。(BCCWJ)
(5) 見知らぬ女が、腕を差し伸べて、この蜘蛛の巣から自分を助けだそうとしている。(BCCWJ)
(6) 道風は茶目っぽく笑うと、ずいと膝をのりだした。(BCCWJ)
2.1.2. 显在化
这类「~出す」表示使对象出现在外部或表面,进入别人的视线。不伴有对象的空间移动,主要指揭开遮挡物,使隐藏的部分显现出来,从无到有,显现的样态具有多样性。根据前项动词可大致分为“显现、产出、发现”三类。
首先是表示显现的「~出す」。显现是指对象处于一种人不能感知的存在状态。由于施加了变化后变得可以看到听到了,才使得人能够感知。前项动词带来潜在的状态变化,同时也表示其显现方法。如例(7)中的「照らし出す」。
(7) そのときひときわ明るいヘッドライトが、辺りを照らし出した。(BCCWJ)
其次是表示产出的「~出す」。产出是指人通过施加某种手段,使客体从无形到有形。前项动词主要是表示产出方法、以创作活动、加工作业有关的词为主。如例(8)中的「作り出す」。
(8) 今の小学校は、子供に極力ストレスを与えないような環境を作り出している。(BCCWJ)
最后是表示发现的「~出す」。发现是指人使用某种方法走到追求已久的事物尽头,使其存在显在化。如例(9)中的「探し出す」。
(9) 必要な情報を探し出す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るためといわれる。(BCCWJ)
2.1.3. 开始
表示起始体的「~出す」可与以サ変動詞为主的众多动词相结合,与之结合的动词大多为具备“开始–继续–完了”时间经过的动词,即所谓的持续动词,如例(10)中的「動き出す」。
(10) いろいろなものが、誰もそばにいないのに勝手に動き出すんだ。(BCCWJ)
但当主体为复数,或动作、作用持续进行时,也可与瞬间动词相结合,如例(11)中的「死に出す」。
(11) 近ごろ海水汚染のため魚が死にだした。(姫野2018:96)
因此可以说表示开始的「~出す」造词力是三种意义用法里最强的。同时由于开始具有“体”意义,习得也是相对最困难的。
2.2. 习得研究
「~出す」的习得研究中,代表性的有白以然(2007) [2],金蘭(2013) [3]与张丽虹(2023) [4]。方法方面,三个研究都采用的是小规模学习者调查实验,调查学习者人数分别为64名,53名与60名。可见前人研究中利用到的学习者数据较为有限,容易导致结论可信度存疑。
白以然(2007)试图明确韩国日语学习者关于「~내다」的母语知识会对「~出す」的习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果显示,学习者对于“移动”义容忍度较高,“显在化”义容忍度较低,即使韩语中也有这种用法。金蘭(2013)分别对语法性复合动词「~出す」与词汇性复合动词「~出す」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词汇性复合动词「~出す」的正答率要高于语法性复合动词「~出す」,习得情况也更佳。但是没有根据用法详细说明「~出す」不同用法之间的习得情况差异。张丽虹(2023)调查了学习者移动表达的产出、选择和发展变化及其概念迁移表现。结果显示,学习者对复合动词的使用受到了汉语词汇化模式的影响,由于母语概念缺失导致的概念重组未能实现。
综上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本文发现「~出す」的习得研究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前人研究中习得数据相对局限,应采用更大规模的实验或语料库对「~出す」习得情况做更全面的调查。
2) 「~出す」各用法之间的习得顺序不明确。对习得顺序的调查有利于让学习者明确在使用「~出す」时的注意点,同时也可以为「~出す」在教材中的导入顺序提供理论支撑。
故本文采用大规模学习者语料库,尝试从学习者语料的使用量与正确率调查「~出す」的习得顺序。
3. 研究方法
3.1. 学习者语料库
此次调查采用的为西安外国语大学陈曦教授团队自建,涵盖10个主题,规模约267万字符的中国日语学习者作文动态语料库(下文简称C-CJL语料库)。从语料库中人工剔除重复例句后,抽取出含有复合动词「~出す」的有效例句共541条,「~出す」种类共61种。例句的正误判断邀请了15名日语母语者作为调查协助者进行正误判断,根据15名协助者的判断,将例句分为了如下三种情况,即正用、不自然与误用。
3.2. 研究步骤
将541条语料中出现的61种「~出す」根据其用法进行分类。由于复合动词的多义性,本次分类在主要参考姫野(2018)的同时,也会根据「複合動詞レキシコン」1和例句句义对多义动词进行分类2。
统计不同用法的例句数与其分别占总例句数的比重,以及每种用法例句的正用数、不自然数与误用数,计算各自所属用法例句数中的占比。
考察「~出す」的使用量、正确率与偏误类型,得出「~出す」的习得顺序。
3.3. 习得顺序标准
习得顺序的考察首先是要确定习得标准,学界以往研究常用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初现率标准,一个是正确率标准。
本研究所用到的初现率标准是按照Pienemann (1998: p. 137) [5]的定义,是指“一个结构第一次被系统地运用”。由于本研究使用的学习者语料库收集的为日语专业大三学生的作文产出语料,所以较难判断「~出す」第一次被系统运用的时间,因此初现率标准的考察将作为今后的课题实现。
正确率标准将正确率顺序视为习得顺序,其计算方法为“正确使用次数/所有应使用的次数”(冯丽萍,孙红娟2010:12) [6]。正确率标准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现,正确率高的语法项目被认为先习得,正确率低的为后习得。正确率标准的不足在于无法排除学习者使用策略带来的对语料分析结果的影响。高顺全(2015: p. 19) [7]在考察习得顺序问题时提出应该将学习者的使用量也视为评价习得情况的标准之一,使用量主要表现在学习者语料的使用频率、使用比例和使用分布上。
综上,本文对「~出す」习得顺序的考察将从使用情况与正确率情况两个方面展开,深度分析数据与C-CJL语料库中的学习者例句,并在正确率情况分析中加入偏误分析,以便明确正确率数据所表达出的习得情况内核。
4. 结果考察
4.1. 「~出す」的使用情况
针对使用量情况,主要调查「~出す」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使用比例和使用分布。高顺全(2015: p. 20)指出,“正确率必须建立在足够的输出样本的基础上”,因此本次调查将「~出す」的使用情况作为考察标准之一。
经分类统计表明,在包含「~出す」的有效语料中,三种用法都有出现,但包含“开始”义的语例明显少于其他两种用法,“开始”义的使用量仅为12条,占总使用量的2.22%;“显在化”义的使用量有385条,占总使用量的71.16%;“移动”义有144例,占总使用量的26.62%。
4.1.1. “移动”义
表示向外部、前面、表面移动的“移动”义,使用量为144例,占总使用量的26.62%。学习者使用“移动”义「~出す」的用例如下:
(12) 渡すときは、相手の手元の高さに差し出すと、受け取ってもらえる可能性が上がります。(C-CJL语料库)
(13) そのような意識のため、最も他人を危機から救い出す可能性があるのに、大惨事の羽目に陥った。(C-CJL语料库)
通过用例发现,包含“移动”义的「~出す」种类共34种,占到了总数的1/2以上,也是三个用法中使用种类最多的一个用法。可见学习者习得的所有「~出す」动词中,表示“移动”义的居多,较为熟悉「~出す」表示“移动”的用法,在选择前项动词与「出す」结合时,更倾向使用「出す」的“移动”义结合。
4.1.2. “显在化”义
“显在化”义「~出す」有“显现、产出、发现”三种内涵用法,使用量最多,为385条,占总使用量的71.16%,远远超过了其他两种。相对于“移动”义和“开始”义,“显在化”义「~出す」的用法丰富,其下位分类的“显现”义,“产出”义和“发现”义「~出す」均有使用分布。例如:
(14) そして、私たちにもっと正確な感じを与えるために、観光客の映像が映し出されました。(C-CJL语料库)
(15) 日本食文化の形成は自然と深い関係があること、つまり風土が日本食文化を醸し出すことを明らかにする。(C-CJL语料库)
(16) 頑張り屋のさやかに出会えたら、意味がわからなかった勉強に意味を見出すことができた。(C-CJL语料库)
其中,例(3)中的「映し出す」表示“显现”义;例(4)中的「醸し出す」表示“产出”义,例(5)中「見出す」表示“发现”义。
4.1.3. “开始”义
“开始”义「~出す」引申出了日语“体”用法,造词能力为三种用法中最强,可以与大量前项动词结合,但使用量仅为12例,占总使用量的2.22%。用例如下:
(17) ある夜、自習が終わった後で教室を出かけるところへ大雨が降り出してきた。(C-CJL语料库)
“开始”义「~出す」在使用中多与持续动词结合,表示一件包含潜在意义“开始-继续-完了”事物的“开始”部分,多伴有说话人“惊讶”“意想不到”的心理特征。语义容易和「~はじめる」结构相混淆,学习者往往难以区分,因此导致了使用中的避用现象,使用量和比例都较小。
综上,对复合动词「~出す」的三种用法的使用量进行总结如下:从大类来看,“显在化”义「~出す」使用量最大,“移动”义「~出す」其次,“开始”义「~出す」使用量最小。但从使用的「~出す」种类来看,则是“移动”义占到了1/2以上,说明学习者对“移动”义的接受程度高。而“显在化”义的总体使用量虽大,但使用种类较“移动”义少,推测是由于学习者对某些特定词汇或搭配的习惯,导致的重复使用,如「思い出す」在“显在化”义的385例中就占到了179例。
4.2. 「~出す」的正确率情况
正确率,也叫准确率,其计算方法为:正确使用次数/所有应使用的次数。本次调查发现,在541条包含「~出す」的有效用例中,共有85条误用例,35条不自然例,共计占总数的22.18%,正确用例为421条,正确率为77.82%。
为明确正确率数据所表达出的习得情况内核,本文也将分析学习者的偏误情况。本文采用的偏误类型分类是在陈曦(2008) [8]的基础上,结合母语者给出的判断理由及修改建议,将复合动词偏误分为四大类、八小类,具体见表1。
Table 1. Types of compound verb errors and determination of criteria
表1. 复合动词的偏误类型及判断标准
类型 |
子类型 |
判断标准 |
形态偏误 |
/ |
因学习者的失误导致复合动词的书写不合法或者变形中假名错误等 |
合成偏误 |
/ |
类推造词,因未掌握前后项结合规则而生造的复合动词 |
句法偏误 |
前后搭配不当 |
复合动词前后搭配不当,包括助词、名词、副词等使用错误 |
动词活用不当 |
复合动词活用类型使用不当或时态使用不当等 |
其他句法偏误 |
包括动词与名词混用、语序错误、原型义与引申义混用等 |
语义偏误 |
与复合动词混用 |
包括近义复合动词混用、前后项自他混用、前后项动词混用等 |
与单纯动词混用 |
指本该用单纯动词的地方错用为复合动词 |
其他语义偏误 |
复合动词使用泛化,即删除复合动词句子依然通顺 |
4.2.1. “移动”义
在“移动义”「~出す」的144条用例中,存在40条误用例与16条不自然例,正确率为61.11%。偏误类型主要集中在语义偏误与句法偏误方面,表现为与其他复合动词的混用,与单纯动词的混用和前后搭配问题上。例如:
(18) ルフィが仲間たちに「行くぞ!」と呼び出した(→呼びかけた)ときに、私は突然仲間を持つことがどんなに幸せなことかと気づいた。(C-CJL语料库)
(19) 「丁さん!」急に呼ばれると、バスケットボールが向こうから飛び出してきた。(→飛んできた) (C-CJL语料库)
(20) でも、チャーリイが手術を通して、天才になって、周りのある人が彼の才能を嫉妬したり、締め出したりした。(缺少宾语) (C-CJL语料库)
例(18)是「呼び出す」和「呼びかける」混同导致的偏误,这是由于母语的干扰导致的意义使用不当问题。「呼び出す」意义为“把对象叫到某个地方”,但学习者将词义理解成了中文的“叫出口”。但实际上,日语中表达“呼唤某人”意义时,往往需要表示指向的「~かける」,用来传达打动、引诱对方之义。可见此处误用也有对「~かける」习得程度不够的问题。学习者未习得正确用法时就可能会误迁移母语知识来达到表达效果。例(19)是「飛ぶ」和「飛び出す」混同导致的偏误。「飛び出す」是典型的多义复合动词,主要有4种用法,分别为① 起飞,跑出,跳出。② 突然出现。③ 鼓出,凸出。④ 出走,出奔,辞掉。但此例句中以上4种用法均不符合句义。而单纯动词「飛ぶ」的词义在此处完全适用。学习者由于未能正确区分「飛ぶ」和「飛び出す」的词义,故产生了偏误。例(20)中「締め出す」一词缺少了宾语和助词,但复合动词本身的用法理解和选择是正确的。根据日语母语者给出的修改建议,此句可改为「周りのある人が彼の才能を嫉妬し、彼を業界から締め出した」。「締め出す」作为高级复合动词,由于V1 + V2策略的不适用,即无法简单以前后项意义相加来理解,所以习得难度较高。此处学习者已理解其词义,但对搭配还不熟悉,可以判断已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但是由于习得难度大,需要的输入量也较一般复合动词大,所以在输入量未达到需要值时,就难以真正达到习得。
4.2.2. “显在化”义
“显在化”义「~出す」的385条用例中,存在41条误用例,18例不自然例,在误用例数量与不自然例数量均与“移动”义相近的情况下,正用例却达到了“移动”义的4倍以上。同时正确率也是三种用法中最高,达到了84.68%。
“显在化”义「~出す」的偏误类型与“移动”义基本一致。比较突出的在于多了“动词活用不当”类偏误。如下例:
(21) 大きな情報量と学生の認識の制限により、学生は情報の選択において、困難と盲目性を生み出す。(→が生み出された) (C-CJL语料库)
「困難と盲目性」作为产生客体是无法由主语的学生主动产生的,因此此处用主动态的「生み出す」在语法上有不当之处,应使用被动态完成语义表达,同时被动态还有使某人受害的意义,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表达效果。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日语语法知识习得的不充分也会体现在复合动词的运用方面。
4.2.3. “开始”义
“开始”义「~出す」总使用量仅有12例,正确率也仅有58.33%,为三类用法中最低。在541条「~出す」例句中,仅有2条是合成偏误,而这两条均出自“开始”义「~出す」,如下例。
(22) 「冷蔵庫に女将さんは買ったパンがあるけど、食べるか。」私はパンを落ち出した(→取り出した)。(C-CJL语料库)
(23) 新海誠は光と色を生かすことが得意だから、新海誠風な背景を生き出した(→生み出した)。(C-CJL语料库)
合成偏误即类推造词,因学习者未掌握前后项结合规则而生造的复合动词。「落ち出す」与「生き出す」中的前项动词「落ちる」「生きる」因他动性调和原则3与主语一致原则4的制约无法与「出す」形成词汇型复合动词,即无法与「出す」的“移动”义和“显在化”义结合,表达“掉出来了”和“产生出了”语义。只能形成语法型复合动词,即与「出す」的“开始”义结合,表达“开始掉落”和“开始活出~样子”语义。此种现象为语法规则的泛化类偏误现象,由于学习者由于对规则的理解不充分产生。
4.3. 「~出す」的习得顺序
前文我们分析了复合动词「~出す」的使用情况与正确率情况,其中“移动”义「~出す」使用量比例为26.62%,正确率为61.11%;“显在化”义「~出す」使用量比例为71.16%,正确率为84.68%;“开始”义「~出す」使用量比例为2.22%,正确率为58.33%。「~出す」的不同用法在使用情况与正确率方面的直观体现见下表2。
Table 2. The output and correctness rate of “dasu”
表2. 「~出す」输出情况及正确率情况
|
移动 |
显在化 |
开始 |
总计 |
正用 |
88例/61.11% |
326例/84.68% |
7例/58.33% |
421例/77.82% |
误用 |
40例/27.78% |
41例/10.65% |
4例/33.33% |
85例/15.71% |
不自然 |
16例/11.11% |
18例/4.67% |
1例/8.34% |
35例/6.47% |
总计 |
144例/26.62% |
385例/71.16% |
12例/2.22% |
541例/100% |
根据表2,可对复合动词「~出す」三种用法在使用量与正确率方面进行如下排序。
使用量:“显在化”义 > “移动”义 > “开始”义
正确率:“显在化”义 > “移动”义 > “开始”义
结果可见两项标准体现了相同的习得顺序,因此可以判定「~出す」最终的习得顺序为:“显在化”义 > “移动”义 > “开始”义。
5. 结语
复合动词「~出す」是典型的日语多义复合动词之一,日语母语者使用量也较大。野村,石井『複合動詞資料集』(1987) [9]指出:在2166个复合动词中,后项动词为「出す」的复合动词的总计词数(token)为432个,位列第一。因此「~出す」的习得是学习者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姫野(2018),将「~出す」的用法分为三类,即移动,显在化与开始。
本文根据使用情况标准与正确率标准两方面对「~出す」的习得顺序展开了考察。通过日语学习者语料库统计分析,得出了两组习得顺序,分别为:
使用量:“显在化”义 > “移动”义 > “开始”义
正确率:“显在化”义 > “移动”义 > “开始”义
两项标准体现了相同的习得顺序,因此可以判定「~出す」最终的习得顺序为:“显在化”义 > “移动”义 > “开始”义。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学习者学习和教育者指导复合动词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不同级别的复合动词需要不同的输入量来达到习得。
2) 有必要系统地向学生说明复合动词的复合规则。复合规则的教授,能提高复合动词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本次调查由于篇幅原因,未能将语料中的误用例与不自然例分开进行细致分析,这一点将在今后的课题中加以改善。
基金项目
本文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2024SS061)的阶段性成果。
NOTES
1複合動詞レキシコン为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创建的复合动词意义检索系统。
2经调查发现,语料库所有例句中,产生多义的复合动词为「引き出す」,由「複合動詞レキシコン」可知「引き出す」既有移动义又有显在化义,根据例句句义可以判断,包含「引き出す」的30条例句中,5条为移动义,25条为显在化义。
3他动性调和原则由影山(1993)提出,指只有拥有相同类型句法结构的前后项才可以搭配成为复合动词。
4主语一致原则由松本(1998)提出,指复合动词中,前后项动词的意义构造中参与度最明显的参与者(通常指体现主语意义的那项)必须指向同一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