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新闻标题修辞分析
Rhetorical Analysis of News Headlines on Xinjiang Learning Platform Qiangguo
摘要: 修辞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更能让语言达到一种艺术审美的效果。新闻标题在新闻宣传中起着关键角色,一个优秀的新闻标题必须内外兼修,既要能够精炼精准地表现核心思想,又要具备充分的抓住读者眼球的魅力。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的新闻标题独具特色,显示了标题作者的极尽语言文字可能性的独特匠心,其在修辞上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新”,充分运用网络及流行语;二是“特”,有机融合新疆特色;三是“巧”,善用修辞方式,既大量使用常用辞格,又使用变异修辞,使标题新颖别致。
Abstract: Rhetoric is not only a means of expression, but also allows language to achieve an artistic aesthetic effect. News headli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ublicity, and a high-quality news headline needs to b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both to be able to condense and accurately express the theme ide-as, but also to have enough charm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 The news headline of the Xin-jiang learning platform Qiangguo is unique, showing the unique ingenuity of the title author’s ex-treme linguistic and written possibilities, and it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in rhetoric: one is “new”, making full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buzzwords; the second is “special”,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Xin-jiang characteristics; the third is “qiao”, making good use of rhetorical methods, using both com-monly used words and mutated rhetoric to make the title novel and unique.
文章引用:陈吉. 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新闻标题修辞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495-550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738

1. 引言

新闻标题的作用巨大,优秀的新闻标题必须富有表现力,既能准确精炼地表达语义,又要富有吸引力。“如果说篇章文本是信息结构的外在表征,那么标题则是信息传递的‘首发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时时刻刻被各种信息包围,在海量的资讯中,一条新闻、一篇文章、一部作品能否脱颖而出,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去阅读,标题的作用极为重要。” [1] 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要求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要尽可能新颖别致,独具一格,引起读者阅读新闻内容的欲望。” [2]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区开发与西部开发建设工程推进,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新疆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新时代背景下,新疆挑战和机遇中并存,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新疆故事,是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课程平台在国内上线。该平台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一家优质新闻网络平台。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作为新疆重要的信息发布渠道,包含且不限于新闻、地方志、重要讲话,上至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下至农牧民生活小事,内容丰富多彩。其标题异彩纷呈,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显示了作者的独特匠心及语言使用技巧。

陈望道先生说:“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 [3] 王希杰先生说:“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总不会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 [4]

不同的新闻通常会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作为宣传平台的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是各界了解新疆故事的渠道,其内容简明扼要,其表现满足了各界期待。讲好、讲活了一个个新疆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新闻故事,其标题极具特色,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极尽文字可能性的水平。

2. 新——新闻标题“尚”起来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碎片化和信息泛滥愈加明显,新闻标题会被优先关注,“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标题的重要性。新闻的受众具有多样性和大范围的特点,因此标题要顺应潮流,既符合大众口味又令人耳目一新。“网络新闻标题中应用网络流行语增添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5] 网络流行语与新闻标题的融合使标题既时尚又有趣味性。如:

(1) 追光2021年全国两会石榴云“冲鸭”(2021-03-09)

(2) 卫星发现,新疆棉花生产原来如此“硬核”(2021-03-26)

(3) 新疆红色旅游景区实力“圈粉”(2021-05-10)

例(1)中的“追光”一词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追光吧哥哥》,具有较高的话题度和热度,“冲鸭”一词更是在趣味性之外,表现了石榴云在两会期间的冲劲;例(2)中的“硬核”的使用将新疆棉花生产毋庸置疑的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例(3)中的“圈粉”,既是拟人化手法,又很时尚,这种生动活泼又时尚的表达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中的将标题和网络用语的融合,这让新闻标题在追求报道事实的同时,更增生动的意趣。

标题中不乏流行词语,如:

(4) 今年1000个村庄要“美颜”(2021-04-14)

(5) 高速路串起乌鲁木齐的“朋友圈”(2021-05-04)

(6)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疆英吉沙:布局假发产业发展“颜值经济”(2022-03-15)

例(4)使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美颜”来说“村庄”治理,既生动俏皮又时尚;例(5)中表现了高速路把乌鲁木齐周边地区连接得如“朋友圈”,让读者对这个交通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6)中用鲜活时尚的“颜值”来修饰“经济”,出人意料地表达了假发产业发展。

这些流行语的介入,顿增了标题的时尚感。

3. 特——新疆特色入题来

新闻标题应该“注重地方特色的特向” [6] ,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是各界了解新疆的重要渠道,很多新闻标题融入了新疆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地名入题,如:

(7) 走进乡村看小康|新疆伽师县:伽师瓜种出甜蜜产业(2021-08-01)

(8)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新疆麦盖提灰枣“站”上全国领奖台(2021-1-18)

(9) 新疆和布克赛尔:塞尔群山冰雪风光(2022-03-17)

(10) [云游新疆]新疆温宿:春游天山托木尔大峡谷(2022-03-18)

(11) 新疆阿勒泰:春日额尔齐斯大峡谷(2022-03-22)

(12) 绿水青山|新疆玛纳斯:冰雪消融肯斯瓦特奇景如画(2022-03-09)

(13) 新疆巴州:罗布泊“盐花”盛开宛如仙境(2022-04-02)

(14) 新疆于田:阿其克库勒湖景美如画(2022-04-05)

(15) 新疆玛纳斯:游客畅游天山地理画廊(2022-04-05)

上例中的“伽师、麦盖提、和布克赛尔、温宿、玛纳斯”是新疆县名,“塞尔、天山、额尔齐斯、罗布泊、阿其克库勒、天山”是新疆地名,都显示了新疆特色。

二是新疆事物、人名入题,如:

(16) 新疆小馕饼撬动大产业(2021-10-03)

(17) 新疆:小馕香天下产业新气象(2021-1-20)

(18) 新疆南疆小村开出36对“石榴花”(2021-09-04)

(19) 慢火车上的暖心“巴扎”(2021-04-22)

(20) 从“坎土曼”到“无人机”——田间地头看新疆高质量发展(2021-10-11)

(21) 新疆岳普湖:树上结出了“糖包子”(2020-09-04)

(22)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走街串巷的“花儿书记”(2021-10-16)

例(16) (17)中“馕”是一种烤制面饼,是传统主食。它是标题中高频词。“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一个俗语,反映了“馕”在新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目前新疆日产馕约1700多万个,超过300种产品上市,日销售额约4006万元。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馕工业日益向集约化、规范性、名牌化走向蓬勃发展。以往遍布于乌鲁木齐街道巷子的卖馕小摊,如今转化为集聚式的农业产业化公园,将一箱箱品种丰富的馕销售到了国内各地,甚至远销海外。而馕业也是新疆在“十四五”时期作为国家重点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一个小小的馕,迸发、绽放出巨大能量。

例(18)说的是喀什与桂林市的36对“石榴花”结对亲戚。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央政府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各少数民族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彼此宽容、彼此赞赏、彼此了解、彼此支持,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块。”此后“石榴”“石榴花”“石榴籽”就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石榴”就常进入标题中。

例(19)中的“巴扎”意为“集市”,新疆人常用“巴扎”;例(20)“坎土曼”为新疆传统农具,类似锄头,原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例(21)将新疆人常说的“树上的糖包子”(无花果)直接入题;例(22)“古丽”是意为“花”,“花儿书记”这一称谓既是人名,也饱含了当地居民对这位为大家解忧送暖的基层工作者的赞美。

4. 巧——修辞方式用起来

标题要引人入胜,就不能走寻常路,拾人牙慧,要与众不同。“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运用修辞艺术在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和生动性上做文章,才能达到标题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的要求,最终赢得受众的欢心。” [7] 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标题作者思维活跃、匠心独运,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方式。

4.1. 多用常用修辞格

修辞格作为有效的语言表达手段,在新闻标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辞格艺术能使标题出彩,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8] 在新闻标题中合理运用修辞格能够提升语言的趣味性和悬念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关注度,令读者感觉饶有趣味。

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的标题常用修辞格有以下几种:

1) 比喻

比喻,更通俗地讲是打比方,用甲事物描绘或说明乙事物,甲、乙事物有相似点。运用比喻能够将抽象变为具体,将深刻变为浅显,将生疏变为熟练,将深奥变为通俗,从而提高了标题的可读性、易读性。如:

(23) 棉田里的“摇滚高手”(2020-07-19)

(24) 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程菊英:巩乃斯河“活地图”(2001-04-19)

(25) 足迹|沙画:甘做红柳守望绿洲(2022-04-13)

例(23)用“摇滚高手”比喻采棉机,即形似又神似,生动形象;例(24)把“十大最美河湖卫士”的“程菊英”比作“活地图”,可见她对河湖的了解到什么程度,加深了人们对于“程菊英”的认识;例(25)以戈壁风区红柳比喻在风沙漫漫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待了一年的河北保定学校的十五位学生,他们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无怨无悔,用智慧、汗水和心血,为边陲小城培育了大批优秀学生。“红柳”长于戈壁,既顽强又执着,这个比喻既贴切又形象,无可替代。

2) 比拟

比拟是将物当作人、将人当作物,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如:

(26) 手绘日记–高速路上狂奔的香菇(2021-04-14)

(27) 走进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野生动物胆子越来越大,野牦牛到房门口吃草棕熊溜进帐篷“偷”吃(01-08-16)

(28) 新疆巴州:热辣扑鼻辣椒“享受”日光浴(2021-09-19)

(29) [天山时评]以极致匠心雕琢广袤乡村——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谈(2021-09-29)

例(26)将植物“香菇”比拟为能在高速路上“狂奔”活物,表现了“香菇”种植这个富民产业的快速发展,动态感十足;例(27) (28)中将动物和植物比拟成人,赋予动植物人性,活灵活现表现出动植物人性特征;例(29)将“广袤乡村”拟成可雕琢的玉器,显示了乡村建设者的全心全意、精心细致。

新闻标题使用拟人,增加文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表现出文字的张力,不但能够使标题活泼吸引人、幽默风趣,而且能够形成某种风格,使读者回味无穷。

3) 借代

借代就是在说到一个人或某种事情时,不直接使用它本身的名字,而只是借用和它有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如:

(30) 手绘日记–新疆阿图什绿了(2021-04-08)

例(30)用“绿”代指植被覆盖,紧接着的“了”,表达了一种从无到有的状态变化。前文例(20)中“坎土曼”代指传统农业,“无人机”代指现代农业,现在新疆田间地头常见“无人机”的身影,农具的大幅度跨越形象地说明了新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的速度。

新闻标题使用借代,能够防止新闻题目过于呆板平淡,同时增加了题目的审美效果。

4) 对偶

对偶是对称排列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不仅是诗歌这样的体裁追求语言形式的韵律美,新闻标题同样讲求韵律美。如:

(31) 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新疆:画好同心圆盛开团结花(2021-03-23)

(32) 新疆阿图什吐古买提村:昔日穷旮旯今朝旅游村(2021-04-20)

例(31)“画好”对“盛开”,“同心圆”对“团结花”,“同心”和“团结”在语义指向上都指向一个概念——民族团结,突出了民族团结意味;例(32)“昔日”对“今朝”,“穷旮旯”对“旅游村”,突显了乡村的巨大变化。

新闻标题恰当使用对偶,使标题内容精炼、集中,概括力强,架构工整匀称,充满了韵律感,读出来朗朗上口。

5) 拈连

拈连是借助语境,巧妙将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地用于乙事物。如:

(33) 新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刀郎农民画“画”出幸福生活(2021-10-08)

(34) 微课堂|清明:顺时养生“清”出健康(2022-04-05)

例(33)把用于“画”的“画”顺势拈来和“幸福生活”连在一起,表现了农民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34)把用于清“肝火、湿气”的“清”与“健康”连在一起,突显人民对“健康”的追求,既巧妙又生动别致。

6) 映衬

映衬是为了强调主体事物,用同类或对立的事物作陪衬。如:

(35) 走进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无人区焕生机(2021-08-10)

用“无人区”衬托“生机”,体现了新疆贯彻“绿水青山”两山理念取得的巨大成就。

7) 排比

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涵相应、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的修辞格。如:

(36) 红色基地巡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2021-04-15)

从“为党、为国、为民”三个方面来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的作用,排比的使用突出了语意、增强了语势。

4.2. 巧用变异修辞

新闻标题追求真实,同时也求“新”求“异”,这有助于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这就需要创新,李庆荣认为“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9] 。在求“新”求“异”中,新疆学习平台标题巧妙地借助了变异修辞。

邢福义先生这样定义变异修辞:“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特异表达方式。”“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一方面遵守全民语言的现行规范,保持语言的相对稳定以便于交际,另一方面又由于交际的需要,不断突破现行规范,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从而满足更复杂的交际需要。” [10]

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标题的变异修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语音变异

最常见的语音变异是利用同音字、近音字形成谐音双解。如:

(37) 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陈俊业:贫瘠土地蹚出“杏”福路(2021-09-04)

(38) 好物出新疆|新疆库尔勒:“梨”不开的甜蜜(2020-11-05)

(39) 把幸福收入“馕”(2021-1-19)

(40)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新疆巴楚:土地流转开启增收“薪”天地(2021-1-19)

(41) 幸福密码丨艾地汉孜力甫:骆驼养殖“驼”起幸福生活(2022-01-04)

例(37)中“杏”与“幸”同音,既说明生活幸福,又说明幸福来源于“杏”;例(38)“梨”与“离”同音,一方面使人想到库尔勒香梨的甜蜜,一方面是说“离不开”:例(39)“馕”与“囊”同音,能把幸福带回家得益于“馕”产业;例(40)“薪”与“新”同音,既是有收益“薪”,又有“新”的收益意思;例(41)“驼”与“托”音近,让人想到“骆驼”“托”起了幸福生活。

这种标题别出心裁,利用语音,形成谐音双关,新奇有趣、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使标题新鲜而饶有趣味,幽默风趣,增加了的感染力。

2) 语汇变异

语汇变异有两种:

一是经过抽换词素,抽换现成词中的一些词素,形成了一种临时性的新词。如:

(42) 新疆且末:春风又“绿”河东岸(2021-04-22)

(43) 绿色发展|新疆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提升“含绿量”(2021-08-06)

(44) 【我是一颗石榴籽】新疆小伙倾“馕”相助同心抗疫(2022-03-27)

例(42)将“江南岸”抽换语素构成“河东岸”,新疆且末春风吹绿的,不是《忆江南》的“江南岸”,而是新疆且末县的“河东岸”;例(43)将“含金量”的“金”抽换成“绿”,构成“含绿量”,表现新疆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决心;例(44)抽换“倾囊相助”的“囊”构成“倾‘馕’相助”,讲的是南昌地区爆发疫情后,在当地创业的乌鲁木齐年轻人米拉迪力,与队伍的十一名成员写下了请战书,并加入志愿者团队,给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免费供应了午餐——1000份热腾腾的馕包烤肉,表现了用“馕”来“倾囊相助”。

这些标题旧词新用、言简意赅,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新鲜度和幽默性。

二是曲解语义,说的是词的含义一般并非对文字含义的简单相加。一些标题反其道而行之,是字面含义的故意曲解。如:

(45) 新疆哈密14,500面定日镜“追光”发电(2021-06-30)

(46) 走进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在“阿尔金山”遇见“金山”(2021-08-23)

(47) 禁“三高”让新疆发展底色更绿(2021-10-15)

(48)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新疆:优化电网布局提供“强”电保障(2022-03-14)

例(45)的“追光”非时尚意义,在这里指的是发电的“光热”;例(46)中“阿尔金山”中“阿尔”即“金”,表面是“金山”,实际意为“金属矿山”;例(47)“三高”一反传统意义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这里指的是保护环境的“三高”项目“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例(48)中的“强”意思非与“弱电”相对的大功率“强”,而为“坚强”意。

这种标题很出人意料,但通常会达到完全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3) 语法变异

语法变异主要表现在词语搭配上。词和词组搭配除要遵循句法规则之外,还要遵守语义规则。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标题中词语的搭配往往超出了语义内容和逻辑规律的常规。如:

(49) 新疆以花为媒“芳香地图”托起富民产业(2020-07-17)

(50) 农民丰收|新疆沙湾:金花葵助农“花样”增收(2021-08-05)

例(49)中将形容“花”的“芳香”用于“地图”前,“芳香地图”指的是沿着新疆不同地方的花期旅游线路;例(50)中将用于体育项目的“花样”与“增收”组合在一起,既新奇又蕴涵“金花葵”带来收益的意思;前面例(6)的“颜值经济”及例(22)中的“花儿书记”均属于词语超常搭配。这些标题既凝练含蓄,又新颖别致。

5. 结语

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是重要的宣传渠道,也是重要的语言推广窗口,其标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的新闻标题,能够发现,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其中修辞发挥了极大的功效。这妙笔生花的标题展现了作者坚实的语言基础及高超的语言的运用技巧。标题结合网络用语及流行语显示出“新”的特质,又融合地方特色显示出“特”的品质,同时巧用修辞方式显示了“巧”的品性,使得新疆学习平台强国号标题既新颖又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姚双云, 徐杰. 信息量调控: 标题语言创新的内在机制[J]. 汉语学报, 2021(3): 2-11.
[2] 张荣.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研究[J]. 安徽文学, 2009(6): 342-343.
[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20.
[4]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7.
[5] 黎婷. 网络新闻标题中网络流行语的应用探究[J]. 汉字文化, 2020(19): 5-6.
[6] 管卫丽. 地方新媒体新闻标题的制作特点与规范的相关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8, 2(34): 223.
[7] 张宝勤. 新闻标题修辞艺术的应用及作用[J]. 新闻知识, 2015(8): 111-112.
[8] 王书辉. 电视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J]. 青年记者, 2017(26): 59
[9] 李庆荣.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M]. 第3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22.
[10] 邢福义, 汪国胜.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