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短视频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形式,其信息传达方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与普通视频相比,在时长、内容等方面有其自身优势。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在中国生活或生活过的外国人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用亲身经历谈论这中外文化差异。这些视频话题广泛、内容丰富、真实有趣,是用于国际中文教学的良好资源。
本文针对短视频在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1) 短视频应用于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的优势;
2) 美食文化教学中短视频类素材的选取原则;
3) 美食文化教学中短视频类素材设计示例。
希望通过研究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整合优质资源、激发学习者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短视频能够更好地为国际中文教育服务。
2. 短视频的概念与特性
2.1. 短视频的概念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其时长通常在5分钟以内。这种视频形式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提速,逐渐成为一种受到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青睐的内容传播方式。短视频的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以其短小的时长和吸引人的内容,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上迅速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和分享性。
2.2. 短视频的特性
1) 短时限:短视频通常在数秒到几分钟之间,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分配。研究表明,学生对长视频的参与度较低,观看时间较短,为5~6分钟左右 [1] 。 而短视频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观看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短视频需要将内容精简化,通过紧凑而高效的表达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种短时限的特性使得短视频能够快速传达信息,满足人们追求便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和参与度。
2) 轻松易消化:短视频注重内容的简洁性和易理解性,通过简明扼要的内容表达方式,将复杂的信息进行精简和提炼,使得观众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短视频的这种特性满足了人们对于轻松愉悦内容的追求。通过观看短视频,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种放松和愉悦的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3) 创意多样性:短视频倡导创造力和创新,主要体现在短视频内容的多样性上,包括主题、风格和形式的多样性。短视频的创作者们通过各种创意和表达方式,将不同的元素和主题融合到视频中,使得每一段短视频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这种创意多样的特性不仅提高了短视频的观赏性,也激发了观众的创造力和参与度,使得短视频成为了一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内容形式。
4) 快速传播:由于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和吸引人的内容,短视频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大量的关注和分享。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客户端成为视频传播的主要途径,用户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拍摄一段短视频并发布,使得即拍即传成为一种可能。同时,即时观看也使得短视频的播放量更加便捷,为其快速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快速传播的特性使得短视频成为了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方式。
5) 用户参与度高:短视频平台通常提供了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与视频创作者进行互动。观众的评论和点赞可以为视频创作者提供反馈和支持,增加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动力。观众的分享行为也有助于扩大视频的传播范围,提高创作者的影响力。此外,短视频的创作门槛相对较低,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拍摄和编辑短视频,这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参与到短视频的创作中来,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创造力。央视网发布的消息显示,在2018年有近2000万人在B站(以动漫及短视频为主要投放内容的网站)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相当于当年高考人数的2倍。从各方面来说,新媒体短视频正在成为成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的重要阵地 [2] 。
3. 短视频应用于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的优势
对外汉语课堂辅助教学手段可分为:多媒体类、实物类和虚拟想象类,多媒体类可进一步分为图片、歌曲、影视三大类 [3] 。多媒体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来辅助教学,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多媒体手段,应用于国际中文教学更具优势。
3.1. 直观性,提高美食文化学习效率
短视频可以直观地展示中国的美食文化,包括食材、烹饪技巧、餐桌礼仪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视频教学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有良好的强化效应和整体效应 [4] 。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冲击,短视频通过画面和影像的直观呈现,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直接看到食物的外观、颜色、质地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食材和菜肴的特点。二是动态展示,短视频可以记录烹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静态的烹饪步骤转化为动态的影像展示。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了解烹饪的技巧和流程,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3.2. 丰富性,丰富美食文化学习内容
首先,短视频可以展示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独特的美食习惯和风味。通过短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和餐桌礼仪,领略到中国美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其次,短视频可以呈现中国美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通过讲述食物的起源、制作过程和传承故事,短视频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渊源。同时,短视频也可以展示中国美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到中国美食文化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此外,短视频还可以包含丰富的语言信息。在短视频中,学生可以听到地道的中文口语和方言,学习到中文的语调和发音。同时,短视频中的字幕和解说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中文的书面语和表达方式。
3.3. 互动性,增强美食文化学习交流
短视频可能会对学生的情绪、动机和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5] 。作为一种互动性的学习资源,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视频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回复,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他们可以互相点赞、留言和转发,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这种社交互动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友谊,同时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4. 短视频应用于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的选取原则
4.1. 内容规范性原则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优质网络视频体现在规范的语言使用,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背后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念。应避免选取语言极其不规范,内容毫无价值或者传播不良价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观念的视频,为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把好关 [6] 。讲解语言、字幕语言是短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在南方部分地区甚至是“十里不同音”。在选取短视频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应选择用词准确、语法规范、表达地道的短视频,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美食文化。要尽量避免选取含有方言或网络用语的视频。方言和网络用语往往会让初学者感到困惑和不解,甚至会误导学生。此外,方言和网络用语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标准的汉语发音和语法结构,不利于他们提高语言水平。
4.2. 针对性强原则
短视频在制作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语法点,设计贴近日常生活的情景,要充分考虑学习者不同阶段的语法知识的重难点以及文化因素。课后练习也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一点一练,题目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7] 。在选取短视频时应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介绍中国的传统菜系,那么可以选取一些展示中国传统菜系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菜系的特色和制作方法。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那么可以选取一些介绍基础烹饪技巧的短视频,如切菜、炒菜、煮饭等。其次,在选取短视频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背景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短视频。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配有字幕或解说词的视频;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视频,如现场烹饪视频等。最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对短视频进行筛选和调整。如果某些视频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或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确保选取的短视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3. 文化比较原则
文化比较原则是指在选取短视频时,需要将中国不同的美食文化进行对比或与其他国家的美食文化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不同的美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例如,选取中国火锅与泰国冬阴功汤的比较短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4.4. 文化尊重原则
在选取短视频时,应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于中国美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避免选择可能引起文化冲突或误解的短视频,以保持课堂氛围的和谐。首先,在选取短视频时,需要尊重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在选取短视频时,需要选择那些能够真实、客观地展示中国美食文化的视频,避免选择那些过于夸张或歪曲事实的视频。其次,在选取短视频时,也需要尊重其他国家的美食文化。不同国家的美食文化各具特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因此,在选取短视频时,需要选择那些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示其他国家美食文化的视频,避免选择那些歧视或贬低其他文化的视频。
5. 美食文化专题课教学案例设计
5.1. 教学环节应用建议
根据短视频的特性,短视频主要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教学步骤:导入环节、讲解环节、操练环节、课后练习环节。具体的选取和应用,要根据各部分教学步骤的教学需求进行选择。
1) 导入环节:短视频可以作为课程的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例如,可以播放一段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美食的魅力,从而引出课程主题。在进行导入部分的应用时,突出趣味性,降低难度,最好采取含有双语字幕的短视频,以引发学习兴趣为应用目标。
2) 讲解、操练环节:短视频可以用来详细讲解和操练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其抽象性和关键性,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有时显得乏力,效果不佳;但是这些重难点学生掌握不了,又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调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8] 通过视频中的图像、动画等形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练习和巩固。应用类型有:美食词汇讲解、美食基本情况介绍、美食烹饪过程展示、美食文化背景展示、各国美食文化对比展示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选取教学。在进行讲解、操练部分的应用时,应选取由易到难的短视频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以掌握目标美食文化为应用目标。
3) 课后练习环节:短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技能,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方式和平台。例如,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短视频拍摄介绍目标美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进行课后练习部分的应用时,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巩固和应用目标美食文化为目标。
5.2. 短视频选取示例
短视频在应用于课程之前,需根据选取原则及课程目标进行合理选取,以达到用短视频进行有效教学的目的,选取示例1见表1,选取示例2见表2。

Table 1. Example 1 of selecting short videos
表1. 短视频选取范例1

Table 2. Example 2 of selecting short videos
表2. 短视频选取范例2
5.3. 具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类型
中国美食文化专题课
二、教学对象
1. 汉语水平:中高级汉语水平
2. 年龄:18~25岁
3. 年级:大学在读外国留学生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材料
1) 基本材料: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
2) 短视频材料:见表3。

Table 3. Short video materials used in the course
表3. 应用于课程的短视频素材
五、教学内容
1) 中国八大菜系的概况及文化内涵
2) 杭州八大美食的概况及文化内涵
3) 东坡肉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制作方法
4) 体验感受杭州美食
六、教学目标
1) 大概了解中国八大菜系和杭州的十大美食,着重了解“东坡肉”的历史由来,认识其文化价值和意义
2) 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观看有关美食的短视频,观察美食的由来及制作过程,能够具体、直观的感知中国美食文化魅力。
3) 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认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中华美食概况及东坡肉的历史由来和烹饪方法,激发外国留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学习兴趣;难点是能够把握中华饮食的文化内涵。
八、教学方法
图片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法、体演文化教学法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提醒学生开始上课。
(二) 课堂导入
1. 提问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来中国多久了,吃过哪些中国的美食?
学生:我来中国……,我吃过……。
老师:你们知道中国有几个菜系吗?
学生:八个。
老师:那到底是哪八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
2. 短视频导入
让学生观看“武汉震烨微课制作”《中国烹饪文化》短视频00:00~01:55
观看短视频片段(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为了接下来课程的顺利推进,教师需要记录视频中出现的学生不理解的场景。)学生要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看和记录:
① 视频中出现了几个菜系?分别是什么?
② 不同的菜系有什么特点?
③ 你最喜欢哪个菜系,为什么?
(三) 学习新内容
1. 课堂讨论
让学生将刚才的观看记录进行交流汇总(3~5分钟)
提问刚才让学生记录准备的问题
老师:接下来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注意: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充分,但是也要给予肯定,通过提问一部分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PPT展示问题的答案
老师总结:中国八大菜系代表了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也代表着各地人民的生活态度。例如,川菜体现了四川人的生活态度,喜欢辣,喜欢挑战,不怕失败。粤菜反映了广东人的务实和智慧,追求原汁原味。它们不仅是中国烹饪技艺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等多种元素的融合体现。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2. 杭州十大美食导入
老师:我们刚才简单了解了中国的八大菜系,那你们知道杭州菜属于什么菜系吗?
学生:浙菜
老师:你们都吃过哪些杭州美食?
学生:西湖醋鱼、龙井虾仁……
老师: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杭州的美食。
让学生观看“吃在中国”《杭州十大美食》短视频00:00~00:24
提问学生视频的内容
老师:这个视频向我们介绍了几个杭州的美食?
学生:十个。
老师:玛丽,你记住了哪几个美食?
学生:小笼包、东坡肉、西湖醋鱼……
3. 杭州十大美食讲解
PPT展示短视频截图的杭州十大美食的图片,示例见图1。

Figure 1. One of the top ten delicacies in Hangzhou
图1. 杭州十大美食之一
老师抽问示例:
老师:杭州美食第一名是……?
学生:干炸响铃
老师:你最喜欢吃哪个?
学生:我喜欢吃……
老师总结:杭州美食以清淡、鲜美、滑嫩、软糯而著称,注重刀工和火候,强调原汁原味。杭州的美食文化与西湖、龙井茶等著名景点紧密相连,体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杭州美食种类多样,这是因为从南宋时期开始,杭州就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因此杭州美食也吸收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美食文化元素。
(三) 课堂小游戏
“美食萝卜蹲小游戏”
选定杭州十大美食作为萝卜,参与游戏的人数不限,老师担任主持。
每个参与者选定一种杭州美食作为代表,并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队。
游戏开始后,每个参与者要按照节奏说出一种杭州美食的名称,并同时蹲下。如果有人蹲下的速度慢或者没有及时说出美食名称,就会被淘汰出局。
游戏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人或达到规定的时间。
最终胜者是最后留在场上的那个人。
(四) 课堂总结
老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中国美食文化的知识,接下来请同学起来讲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注意: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充分,但是也要给予肯定,通过提问一部分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和杭州的十大美食,相信同学们对中华美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五) 课后作业
老师建立短视频群组,让学生课后自行浏览关于杭州十大美食的短视频,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提醒学生开始上课。
老师简述今天课堂学习的新规则:所有同学将被分成两组,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竞选品尝美食的资格,获胜的小组可以品尝三道杭州美食,而落败的小组只能品尝两道杭州美食。
(二) 复习回顾
老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和杭州的十大美食。
老师:课后老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杭州十大美食的知识,下面我请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进行分享)
分享的同学所在小组可加分,每位积一分,分享得好额外加一分
(三) 课堂导入
1. 提问导入
老师:谁还记得杭州美食第二名是什么?
学生:东坡肉
老师:东坡肉是谁创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
2. 短视频导入
让学生观看“冰冰的摄影笔记本”《东坡肉的由来》00:00~01:18部分
学生要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看和记录:
① 东坡肉是谁创制的?
② 人们为什么送猪肉给他?
③ 他在做东坡肉时加入了什么?
(四) 学习新内容
1. 回答问题
让学生回答观看视频前提出的问题,回答的同学所在小组可加分,回答得好额外加一分
2. 知识点讲解
PPT展示问题答案
老师总结:东坡肉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是寄托了苏东坡的生活情趣和诗人的灵魂。它与一些文化活动密切相关,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人们都会制作东坡肉来庆祝。东坡肉代表着高雅、典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是杭州传统美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3. 知识拓展
让学生观看“银河Aftemoon”《东坡肉的制作》00:00~2:02
老师:东坡肉的制作要用到什么?
学生:猪肉、黄酒……
回答的同学所在小组可加分,回答得完整额外加一分
老师总结:东坡肉的制作技艺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选用优质的猪肉和调料,经过慢炖、收汁等繁琐而严谨的步骤,使得肉质酥烂、汁水浓郁。这种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代表着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五) 课堂美食体验
展示打包的杭州美食:东坡肉、杭州酱鸭、定胜糕、杭州小笼包、西湖醋鱼
简单介绍后让学生进行品尝分享,获胜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三道菜进行品尝
(六) 课堂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杭州美食的代表——东坡肉,了解了东坡肉的历史、制作还进行了品尝,相信大家对杭州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七) 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拍摄短视频介绍一道杭州美食,时长不限,内容不限,完成后分享到短视频群组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赞、评论、分享。
6. 结语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有提高直观性、丰富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基于短视频来源广泛、质量良莠不齐的特点,国际中文教师在选取短视频辅助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时要注意遵循语言准确原则、针对性强原则、文化比较原则及文化尊重原则,以保证短视频能在教学环节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尽管本文探讨了短视频在国际中文美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选取原则,并进行了中华美食专题课的设计。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方法并未经过实际教学检验。希望未来有机会将所提出的理论付诸实践,以更好地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有更多关于短视频在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和研究。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曹莉亚副教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曹教授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耐心细致地解答我的疑惑,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曹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勤奋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受益匪浅。其次,我要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和支持,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陪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友谊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