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战略格局和我国发展与安全需要,对我军建设提出的新目标,要建设一流军队,首先要有能够担此大任的一流军事人才,这就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院校需牢牢把握新军事变革的脉搏,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灵活应对军队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致力于学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坚实的人才基础推动强军兴军的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霍尔三维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为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希望能得出一些有益于问题解决的结论。
2. 霍尔三维结构理论
1969年,美国学者霍尔提出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型,简称霍尔三维结构法。该方法是用来处理和解决系统问题时所遵循的程序或模式,适用于良性结构系统[1]。三维结构模型中的“三维”分别指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是操作层次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系统工程方法,成为各种具体系统工程的基础,提供了一整套解决系统问题的公开程序方式,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程序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2]。在军队医学类院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引入霍尔三维结构理论,有助于系统性地设计培养方案,确保培养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框架
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属于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培养过程、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霍尔三维结构能够为这套复杂系统提供一种统一的思想方式[3]。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包含的培养过程、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分别对应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中的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培养过程维起到桥梁作用,引领学员在综合素质培养的漫漫长路上稳步前行,它是从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心规划着学员成长的每一步。培养内容维,犹如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员能力素养提升的大门,可以对某一个特定阶段学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如同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力求将学员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知识维则是一座浩瀚的宝库,蕴藏着完成上述各阶段各内容的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它为学员的成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学员前行的道路。由此,一个坚实、完善、充满活力的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框架得以形成,如同一座宏伟的大厦,为学员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过程维是对学员从入学到毕业直至后续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规划和考量,明确了军队院校学员培养过程中的几个阶段,主要包括入学阶段、基础学习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毕业与职业发展阶段。培养内容维主要包括医学专业能力、军事素养和综合素质。知识维主要包括医学专业知识、军事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知识。
3.1. 培养过程维(时间维)
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时间线。
1) 入学阶段
着重进行基础军事素养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培养。首先通过体能测试、文化考试和面试等环节进行严格选拔,挑选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坚定政治信念和浓厚医学兴趣的优秀青年,确保学员具备成为优秀军医的基本潜质。接下来开展系统的入伍教育,包括军事纪律、军事训练、军队传统、军人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训,塑造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纪律意识,帮助学员完成从普通青年到军人的转变,树立起为军队服务、为国防事业奉献的使命感。
2) 基础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和军事素养培养。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程和案例分析为辅的方式,确保学员牢固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军事素养培养包括军事训练,如体能训练、队列训练和战术训练等,通过科学的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学员的军事技能和战斗素养。同时,通过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军事战略和军事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3) 专业学习阶段
这阶段主要包括临床专业课程和军事医学特色课程的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这阶段学员们将深入学习各类医学专业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通过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等环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能力,为下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军队卫生勤务学、军事医学概论、战创伤救治等军事医学特色课程,培养学员在战时和特殊环境下的医疗救治能力和卫勤保障能力。
4) 实践训练阶段
学员进入高年级后,就到了实践训练阶段,主要包括临床实习和军事演练。
临床实习环节着重培养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学员到军队医院或基层部队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轮转,亲身体验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临床操作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积累临床经验。
这阶段还可以通过参与军事演练和卫勤保障任务,模拟战时环境,通过实战化训练,一方面检验学员的军事医学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学有余力的学员还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5) 毕业与职业发展阶段
临近毕业,进行综合考核和职业规划指导。
毕业考核是对学员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军事素养等方面,确保学员具备成为合格军医的各项能力素质。
为学员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员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选择继续深造或投身基层部队医疗工作,为军队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2. 培养内容维(逻辑维)
1) 军事素养
军事理论:主要包括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竞赛、比武和文化活动,提高学员的军事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
军事技能: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基本的战术动作和战斗技能,如射击、战术动作、野外生存等,具备在战时和复杂环境下执行医疗任务的能力。
卫勤保障能力:了解军队卫勤保障体系和工作流程,掌握战创伤救治、灾害医学救援、卫生防疫、卫勤组织指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部队提供高效的卫勤保障。
2) 医学专业能力
预防保健能力: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培养学员推进健康教育、落实疾病预防和实施健康管理的能力。让学员充分了解军队人群的特殊健康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
临床诊断能力:培养学员准确判断疾病的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技能。通过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学员的诊断准确性。
治疗技能:教授学员各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培养学员熟悉各种临床操作,如注射、穿刺、插管等操作技能,确保学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3) 综合素质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员的团队分工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医疗团队中承担组织和协调医疗工作。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等方式,提高学员的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鼓励学员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等活动,引导学员积极思考,激发学员的创新潜力,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目前军队院校学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共性多、个性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院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也不到位。而提升创新能力是军队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员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开展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4],培养学员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
3.3. 培养方法维(知识维)
1) 系统科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以及调控规律的科学,它能够被运用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视角去探寻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特性与规律。学员培养过程中,首先运用系统分析明确培养目标和要素,接着借助系统建模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系统控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以及利用系统协同促进各方面资源整合和协同育人。
2) 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体如下:运用目标管理明确培养方向,借助过程管理提升培养质量,通过资源管理保障培养需求,以及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员动力。
3) 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
4) 军事医学主要包括军事医学概论、战创伤救治、军队卫生勤务学、军事预防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特有的知识领域,对于提高学员在战时和特殊环境下的医疗救治能力至关重要。
4. 结论
本文从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发,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构建了军校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霍尔三维结构,培养过程维、培养内容维和培养知识维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军队卫勤保障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构建与整合,能够全面系统地提升学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军事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时间维上,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规划,确保学员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逻辑维的问题解决流程,促使学员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维的多学科融合,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其具备应对复杂军事医学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医学的快速发展,军队医学类院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将不断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军队医学人才,为保障军队战斗力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
海军军医大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JPY2024B08);海军军医大学精品课程项目(2024);海军“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群“思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2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