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班主任创新与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途径
A Discussion on the Ways for College Class Teachers to Innovate and Exp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DOI: 10.12677/ae.2024.1411211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亚鹏, 廖仲尼, 王涛涛, 张 会: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关键词: 班主任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内容拓展College Class Teacher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Methods Content Expansion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班主任老师如何在日常思政教育过程中进行创新与扩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文章将围绕如何创新和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f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ever, under current circumstances, traditional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improving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class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can innovate and exp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etter guide college students in establishing correct values, outlooks on life, and worldviews.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innovate and expand both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propos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文章引用:李亚鹏, 廖仲尼, 王涛涛, 张会. 浅谈大学班主任创新与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途径[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694-69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116

1. 引言

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其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3]。首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通过系统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4]。例如,思政课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5]。其次,思政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6]。例如,思政教育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为社会培养了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公民[7]。再次,思政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课题。思政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通过思政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思政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党史、国史,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因此,思政教育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10]。现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价值观、认知模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要求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更加开放、包容和多样化,以适应他们多元的思想和文化背景[11]。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如何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现实,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2]。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全球化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局势和多元文化背景,增强其国际化素养和全球责任感,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利化,但这也带来了信息真假难辨、信息过载等问题[13] [14]。如何在思政教育中有效引导学生甄别信息、批判性思考,并正确理解和运用信息资源,成为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又一大挑战。这些问题的综合作用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迫在眉睫。

大学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同时更是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精神导师[6]。大学班主任是学生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包括学生考勤、奖惩管理、组织活动等。通过这些工作,班主任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大学班主任是学生的思想引领者。班主任负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班会、集体谈心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最后,大学班主任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焦虑,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下,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需求,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对班主任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拓展。

2. 大学班主任应如何创新和拓展思政教育内容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拓展成为大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探讨大学班主任如何创新和拓展思政教育内容,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策略。

结合时事政治,增强实践性。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而结合时事政治可以增强其实践性。首先,思政教育应当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最新动态,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其次,思政教育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发展变化,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思政教育还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防范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思政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时事政治,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提高其政治素养。

融入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在融入人文素养方面,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思政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弘扬中华文化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在融入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感管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政教育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沟通协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此外,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引入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引入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从而更加关注全球性问题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引入国际视野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与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比如贫困、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解决,而这也需要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了解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多元文化元素的引入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学生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全球化进程。因此,引入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并促进学生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 班主任应如何拓展和改进思政教学方法

大学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实施者,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班主任如何拓展和改进思政教学方法,提出以下五种创新性教学方法。

融入互联网+元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和习惯。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在线直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

引入“案例教学”。在班会上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案例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推广“社区服务”。班主任通过组织课外“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班会”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重要议题,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主题教育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重视“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感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控能力。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多元化、复杂化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思政教育来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本文提出的创新策略和改进方法,为大学班主任在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等能力均得到了显著进步。总的来说,虽然这些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仍需要在未来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些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基金项目

陕西省2023年教育厅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材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23ZY127),2023年陕西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注塑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研究(KCSZ2302)。

参考文献

[1] 楚国清, 王勇. “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20): 18-23.
[2] 高君.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22-128.
[3] 鄢显俊.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2): 88-92.
[4] 谭政华. 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内涵建设的思考[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2): 25-28.
[5]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 陈义平, 王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9.
[7] 刘书林. 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要经验和规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7): 36-44.
[8] 郑永廷. 论高校文化发展与文化自觉[J].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 4-7.
[9] 王涛.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与创新[J]. 赢未来, 2021(26): 152-154.
[10] 高君.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42): 122-128.
[11] 丁秀娇. 国际化视野背景下加强“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 科教文汇, 2010(25): 17-18.
[12] 李楠, 王秀娟.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讨[J]. 才智, 2018(5): 145.
[13] 陈伟.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5): 166-167.
[14] 杨萌, 姚文俊. 双创环境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和职业规划能力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青年, 2021(9): 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