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明确指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一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特别是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此顶层设计下,从实践应用维度,各地各高校积极推进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理论研究维度,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热点和重点话题,而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会计作为有效、低成本的信任工具,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会计不仅具有经济效应,其产生和发展还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思政教育是贯穿于会计专业知识教育全过程的重要元素。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而课程思政正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育的具体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助力学生构建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会计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专业技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践行经世济民使命的社会责任感。鉴于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系统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第一,在科学探索中,引文空间(Citation Space, CiteSpace)能够助力学者从海量文献中全方位探明其研究前沿热点与知识基础的客观演进规律,深化对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客观认知,这种直观的系统化梳理和形象化阐述是现有其他研究方法难以做到的;第二,对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文献理论研究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应用进行分阶段的匹配解读,为全面了解高等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着力点,以及会计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后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与检索规则;第三部分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文献数量时序分析、文献学科类别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前沿热点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启示。
2. 研究方法与检索规则
借鉴Chen (2020) [3],本文运用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5.7.R5以关键词为节点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共词网络的时间线图,据以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4],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借鉴郑文堂等(2019) [5],构建的中文文献数据池来自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具体规则是:第一,文献检索关键词是思政、会计,两个关键词以主题为限定,且关键词的组内关系为“且”;第二,文献数据库源为全部期刊(包括核心期刊、CSSCI、CSCD等期刊);第三,检索学科为所有学科;第四,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论文,语言类型设定为中文。按照上述检索规则,初步检索得到252篇文献,删除新闻、会议通知、学术动态等8篇文献信息,最终得到244篇文献。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文献数量时序分析
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数量时序分布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2021年的文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1年3月12日):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quantities
图1. 文献检索数量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从研究发展视角看,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始于2010年,其发展趋势大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7年,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相关研究在不断发展探索中;第二阶段为2018~2021年,该阶段文献数量显著增加,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文献数量视角看,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在2020年达到历年最高水平(147篇)。这可能是因为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 1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等制度背景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持续推动着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根据图1以及上述分析,本文有两方面发现:第一,《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 1号)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等制度变革不仅推动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学术研究,也推动了高等学校积极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实践发展;第二,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共同推动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热点。
3.2. 文献学科分类分析
学科类别可反映文献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所属领域。相关文献学科分类分布如图2所示: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ary categories in literature
图2. 文献学科分类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从学科分布的构成内容来看,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的学科分类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工商管理(171篇,占比70.1%)和教育(140篇,占比57.4%)这两个学科,其他学科的文献数量均不高于2篇,占比均不高于0.8%。从学科总体发展趋势来看,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的不同学科的文献数量占比之和为13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交叉研究;此外,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从工商管理、教育等学科研究,逐渐演变成辐射法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金融、财政、马克思主义、语言、历史、商业经济、统计、数学等的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从实践发展角度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明确指出,推进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在相关文献研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的文献仅有1篇(占比0.4%),这表明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需要加强会计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有机融合研究。
4. 研究前沿热点分析
借鉴李杰和陈超美(2017) [4],运用关键词频次分析方法研究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领域研究热点的演进,即在文献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
4.1.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运行CiteSpace v.5.7.R5,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
Figure 3.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of literature keywords
图3. 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3中圆形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代表关键词词频越高。CiteSpace用中心性发现和衡量关键词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圈(出现紫色圈节点的中心性不低于0.10)进行重点标注;中心性越高,代表该关键词越重要。汇总图3,相关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的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ain keywords in literature
表1. 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
按关键词频次排序 |
按关键词中心性排序 |
关键词 |
频次 |
中心性 |
年度 |
关键词 |
中心性 |
频次 |
年度 |
课程思政 |
126 |
0.59 |
2018 |
课程思政 |
0.59 |
126 |
2018 |
会计专业 |
48 |
0.16 |
2010 |
高职院校 |
0.47 |
20 |
2015 |
教学改革 |
26 |
0.45 |
2018 |
教学改革 |
0.45 |
26 |
2018 |
会计 |
24 |
0.19 |
2018 |
思政教育 |
0.33 |
21 |
2018 |
思政教育 |
21 |
0.33 |
2018 |
专业教育 |
0.24 |
4 |
2019 |
高职院校 |
20 |
0.47 |
2015 |
会计教学 |
0.22 |
2 |
2018 |
高职 |
13 |
0.03 |
2019 |
会计 |
0.19 |
24 |
2018 |
基础会计 |
12 |
0.10 |
2019 |
会计专业 |
0.16 |
48 |
2010 |
人才培养 |
11 |
0.09 |
2019 |
立德树人 |
0.16 |
4 |
2019 |
教学设计 |
9 |
0.06 |
2020 |
思政课程 |
0.16 |
3 |
2018 |
职业道德 |
8 |
0.10 |
2010 |
高职会计 |
0.14 |
7 |
2018 |
会计专业课程 |
8 |
0.08 |
2019 |
融合途径 |
0.14 |
1 |
2018 |
高职会计 |
7 |
0.14 |
2018 |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
0.13 |
4 |
2018 |
财务会计 |
7 |
0.08 |
2018 |
专业课程教学 |
0.13 |
1 |
2020 |
课程改革 |
7 |
0.02 |
2019 |
财务管理 |
0.12 |
3 |
2018 |
思想政治教育 |
5 |
0.08 |
2020 |
融合 |
0.12 |
2 |
2020 |
高职会计专业 |
5 |
0.08 |
2020 |
基础会计 |
0.10 |
12 |
2019 |
中级财务会计 |
5 |
0.02 |
2019 |
职业道德 |
0.10 |
8 |
20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 |
0.00 |
2020 |
人才培养 |
0.09 |
11 |
2019 |
立德树人 |
4 |
0.24 |
2019 |
会计专业课程 |
0.08 |
8 |
2019 |
注:频次代表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中心性表示该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地位,年度表示对应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年度。
由图3和表1可见,按关键词频次排序,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包括课程思政(2018年首次出现,频次126次)、会计专业(2010年首次出现,频次48次)、教学改革(2018年首次出现,频次26次)、会计(2018年首次出现,频次24次)、思政教育(2018年首次出现,频次21次)、高职院校(2015年首次出现,频次20次)。这与我国高校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战略举措相契合。按关键词中心性排序,相关研究的重要话题主要包括:课程思政(0.59)、高职院校(0.47)、教学改革(0.45)、思政教育(0.33)、专业教育(0.24)、会计教学(0.22)、会计、会计专业、立德树人(0.16)、思政课程(0.16)、高职会计、融合途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财务管理、融合、基础会计、职业道德,上述括号中的数值为中心性。这体现了我国高校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教学建设全过程,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融合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进会计专业思政课程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从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之间的关系看:第一,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其中心性也较高,例如课程思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会计、思政教育、高职院校,这类研究主题既是热点话题、也是重要话题,关注度与影响力均较高;第二,中心性较高(均高于0.10)的关键词,其出现频次却较低(均不高于2次),例如会计教学、融合途径、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这类研究主题在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影响力较大,但是研究关注度却较低,这表明在今后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中应当加强会计教学、融合途径、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等的相关研究。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的规模越大(聚类中包含的文献数量越多),则编号越小;聚类中的文献越多,代表所得到的聚类领域越重要。运行CiteSpace v.5.7.R5,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Figure 4. Cluster map of literature keywords
图4. 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根据陈悦等(2015) [6],CiteSpace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Modularity Q,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 S,简称“S值”)指标,该指标可以作为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依据。图4中,Q值 = 0.8593 (大于0.3),这表明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值 = 0.9719 (大于0.7),这表明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从图4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来看,形成了#0财务会计、#1高职院校、#2职业道德、#3会计、#4教学改革、#5思政教育、#6会计专业、#7融合共8个聚类群,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这些聚类展开。
汇总图4,文献关键词聚类规模较高的详细信息如表2所示:
Table 2. Cluster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keywords
表2. 文献关键词聚类分布
聚类编号 |
聚类名称 |
聚类规模 |
轮廓值 |
平均年度 |
#0 |
财务会计 |
21 |
1.000 |
2019 |
#1 |
高职院校 |
18 |
0.940 |
2018 |
#2 |
职业道德 |
18 |
0.979 |
2017 |
#3 |
会计 |
17 |
0.976 |
2019 |
#4 |
教学改革 |
15 |
0.944 |
2019 |
#5 |
思政教育 |
15 |
0.986 |
2019 |
#6 |
会计专业 |
12 |
0.997 |
2016 |
#7 |
融合 |
11 |
0.933 |
2019 |
表2中,轮廓值为衡量整个聚类成员同质性的指标,该数值越大,代表该聚类成员的相似性越高。平均年度代表的是该聚类中文献的平均年份,能够用来判断聚类中引用文献的远近。从表2可以看出,上述8个聚类成员的相似性均较高(均高于0.930),这些聚类成员可以很好的体现各个聚类的研究前沿主题。此外,从平均年度视角看,“#6会计专业”聚类中文献的平均年份是2016年,相对其他聚类来看,文献最为久远;而#0财务会计、#3会计、#4教学改革、#5思政教育、#7融合这些聚类中文献的平均年份均为2019年,这些聚类中文献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运行CiteSpace v.5.7.R5,文献关键词共词网络的时间线图如图5所示:
Figure 5. Timeline of literature keyword co-word network
图5. 文献关键词共词网络的时间线图
图5时间线视图中,相同聚类的文献的关键词被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文献关键词的平均年度置于视图的最上方,越向右时间越近(从左往右的时间跨度依次是2010~2021年)。在图5中,可以清晰地得到各个聚类中文献关键词的数量情况,聚类中文献关键词越多,代表所得到的聚类领域越重要,还能够得到各个聚类中文献关键词的时间跨度以及某一个特定聚类研究的兴起、繁荣以及衰落过程,探明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领域文献关键词的时间特征和时间跨度。根据李杰和陈超美(2017) [4],LLR (Log-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率)越大的关键词,越具有对这个聚类的代表性。按照LLR (对数似然率)算法,可识别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8个聚类的研究前沿主题,具体如下:
“#0财务会计”在图4和图5中的规模最大,是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最为核心的主题方向之一。在该聚类中,其研究前沿主题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学、线上教学、课程建设、改革措施、诚信、《纳税会计实务》、儒家思想、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原理、教学理念、基础会计实训、大智移云物区、实践途径。“#1高职院校”的研究前沿主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策略、现状、会计比赛参赛学生、课堂教学、探究、《财务会计》、后期专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进对策、思政改革、生均成本、1 + x证书制度、框架体系、改进、目标、行为偏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课程改革。“#2职业道德”的研究前沿热点是职业道德、教学实践、立德树人、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思政元素、探讨、司法会计、中职、思政、应用型高校、会计类专业、值观引领、工匠精神、互联网+。“#3会计”的研究前沿热点是会计、思政课程、金课建设、教学内容、会计学、教学方法、乡村振兴、信息技术、考评方式、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模式机制、VSBPC模型、两性一度、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发展、建设研究、教学目标、融合创新、职业教育、综合素养、会计专业、高职、融合、方法。
“#4教学改革”的研究前沿热点是教学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专业课、同向同行、高职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学、师资与课程建设、人工智能、医药会计课程、协同育人、互联网、会计相关法规、两票制、德育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路径、实施路径、管理学。“#5思政教育”的研究前沿热点是思政教育、环境会计、课程改革、Excel财务应用、会计核心课、《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研究》、途径研究、核算方式、项目财务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会计教学、解决对策、《基础会计》、财务造假、会计诚信、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教学创新、《环境会计学》、公众参与制度、课程思政。“#6会计专业”的研究前沿热点是会计专业、建设、道德素养、课程思政教育、高职思政课、双一流、“113”平台、思政工作、教育方法、教育、百万扩招、内容整合、会计学专业、职业素养、三全育人、路径解析、培育提升。“#7融合”的研究前沿热点是融合、高职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国会计文化、专业教学、中职会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途径、创造性实践、双师双岗多能、道、诚信。
通过整理聚类群信息,并结合文献基础理论和课程思政实践可以发现,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现实需求、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创新这三个主题领域。
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现实需求方面,现有研究认为,探索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应用规律和实现途径,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7]-[9],体现了会计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发挥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现实需求。
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方面,现有研究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入《基础会计》[10]、《中级财务会计》[11]、《环境会计学》[12]、《纳税会计实务》[13]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具体实践应用中,殷俊明和张兴亮(2020) [14]探讨了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基本思路、主要抓手、场域和阵地以及保障机制等。
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创新方面,董必荣和刘海燕(2019) [15]基于信息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智能化时代背景,着力打造融入课程思政的会计学金课。甘庆兰(2020) [16]以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载体,以会计学专业知识为主体,以课程思政和学科思维为两翼,探索构建“一体两翼”混合式金课。此外,现有文献还研究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创新理论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创新的引领作用与推进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党建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运用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5.7.R5,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244篇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描述性统计分析看,一是,通过文献数量时序分析发现,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始于2010年,制度变革和现实需求共同推动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热点;二是,通过文献学科类别分析发现,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的学科分类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教育,并逐渐演变成辐射法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等的多学科、跨学科研究,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需要加强会计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有机融合研究。
第二,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按关键词频次排序,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包括课程思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会计、思政教育、高职院校;按关键词中心性排序,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的重要话题主要包括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会计教学、会计、会计专业、立德树人、思政课程、高职会计、融合途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财务管理、融合、基础会计、职业道德。
第三,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相关研究主要围绕#0财务会计、#1高职院校、#2职业道德、#3会计、#4教学改革、#5思政教育、#6会计专业、#7融合这些聚类展开。通过整理聚类群信息发现,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现实需求、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创新这三个主题领域,且各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前沿主题、研究实践和学术成果。
5.2. 研究启示
第一,在理论研究维度,应加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会计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理论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课程思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会计、思政教育、高职院校等研究主题既是热点话题、也是重要话题,关注度与影响力均较高,相关领域已经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而尽管会计教学、融合途径、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等研究主题在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影响力较大,但其研究关注度却较低,这表明在今后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中,应当基于我国独特国情、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我国各区域发展实际,加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会计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理论研究。
第二,在实践应用维度,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和党建的协同引领。从上文研究中发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 1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等政府顶层设计以及党建的引领,为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实践方向。根据政府顶层设计和党建的指导思想,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一是,应充分发挥高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合力作用,深挖思政教育元素、研讨有机融入机制、推动价值引领实现,着力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增强会计专业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二是,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基于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精细化研究,应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创新,实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供给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匹配;三是,应驱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一流课程的建设与传播。
在实践应用维度,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实施策略。一是,思政元素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教师应深入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例如,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在讲解会计基本原理时,可以引入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在《管理会计》课程中,通过讨论企业决策中的社会责任问题,结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实现路径。在教学方法上,可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群众路线和实践观点,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同时,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在评价手段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全面发展观,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综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个维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可引导学生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完成具有思政意义的项目报告,以此作为学生思政学习评价效果的重要依据,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高校应重视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支持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三,在学科研究维度,应满足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差异化诉求,并发挥各类学科专业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从学科分布的构成内容来看,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的学科分类主要集中于工商管理、教育,而鲜有涉及与法学、农业经济、金融、财政、马克思主义、语言、历史、商业经济、统计、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因不同学科专业视角不同,不同学科专业各具特色和优势、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也各具特色和优势,基于此,应不断拓展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外延,加强会计学与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历史等学科的有机融合研究,通过多学科和多视角分析更为系统地深化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满足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差异化诉求,并发挥各类学科专业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这就需要政府和基层党建对各类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差异化、多层次、多角度的高质量发展政策引领和实践支持。
基金项目
北方工业大学2024年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知识图谱赋能会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0805136024XN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