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服饰写真短视频传播现状
(一) 民族服饰写真拍摄市场概况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日益重视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服饰写真拍摄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不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参与,也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在旅拍给地区带来的变化中[1],蒲钰(2024)提到朝鲜族民俗园几乎没有淡季,有很多旅客来旅拍,暑期更为旺盛[2]。周堃等(2024)认为凤凰县共有1026家旅拍店,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3]。曹森(2024)认为青岛的城区的改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拍业也开始发展,抓住风口,有助于打造独有的文旅IP;在文化多样性和旅游经济的推动下,这一市场日益成为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各地摄影工作室、旅拍公司及民族主题体验馆等相应涌现,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拍摄服务。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服饰租赁、摄影器材、旅游接待等。
(二) 阳朔民族服饰写真短视频账号发展现状
阳朔县作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致力于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建设。坚持生态立县、文旅赋能的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在地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市场需求,民族服饰写真成为了阳朔旅游的一大亮点,阳朔西街及周边的旅拍店已达上百家。在短视频平台网络营销的特点中[4]鲁楠(2024)认为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无行业限制、精准获取客户、多维营销的特点,因此为更好地吸引游客来到阳朔,目前在桂林阳朔注册抖音账号的写真馆商家约71个,注册快手账号的商家约23个,注册小红书账号的商家约30个。短视频中使用了多个与民族服饰、桂林旅游相关的话题标签,如“#民族服饰#”、“#桂林旅拍#”、“#桂林旅游#”等,这些标签有助于增加视频的曝光率和搜索量。
以抖音账号“阳朔西西里旅拍(西街店)”、“1号童鞋(桂林旅拍)”、“西柚旅行摄影–阳朔店”;快手账号“阳朔映初旅拍工作室”、“大漂亮阳朔旅拍”、“阳朔旅拍写真娜娜”;小红书账号“忆夏目民族写真阳朔店”、“阳朔水云溪旅拍”、“阳朔安屿旅拍写真馆”等为主要宣传账号。各平台账号宣传主要内容主要为摄影花絮、成片展示以及店铺的展示。内容发布频率大部分在每周5~8次。其中抖音账号“1号童鞋”的粉丝量最高为8.1万,作品平均点赞量在500~2000之间,平均评论数在50~200之间。热门的视频类型为拍摄花絮、民族服饰展示。通过短视频的宣传,写真体验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旅游写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到阳朔,更促进了阳朔的经济发展。
2. 民族服饰写真在短视频上的传播特点
(一) 以营销为目的
由于旅拍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店铺入驻,想要在众多旅拍店中脱颖而出,获得收益,就需要大力的宣传店铺以获得客源。抖音账号“1号童鞋(桂林旅拍)”有粉丝数8.1万,作品数292,总获赞71.89万。账号通过分享拍摄花絮、客片来增加曝光率,获取客源。游客可以通过账号的视频内容了解到店铺的情况,为方便游客咨询,该账号在主页添加了联系方式。账号“西西里旅拍(西街店)”通过直播、分享拍摄花絮、客片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在抖音平台中入驻店铺,让客户可以在手机上了解并选择自己想拍的风格类型。通过宣传,在平台上已经售出约1309单,共获利约391,005元。并在主页中添加了店铺位置以及联系方式。由于粉丝群体以女性居多,账号发布的宣传内容多为女性的照片。
(二) 以服装文化传播为手段
通过将民族传统服饰与现代摄影技术结合,既保留了民族服饰原有的文化内涵,又赋予了其新的表现形式。抖音账号“1号童鞋(桂林旅拍)”291个视频作品中有魏晋风汉服、战国袍、马面裙、苗族服饰、汉族服饰、壮族服饰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服饰。在漓江边拍摄常用特有的渔船、鸬鹚作为拍摄道具,穿汉服拍摄会搭配油纸伞、灯笼、团扇等道具让画面更丰富。在街景拍摄一般会选择苗族服饰,常会利用阳朔特有的建筑作为背景,用夜灯、非洲鼓、折扇、背篓等作拍摄道具。通过民族服饰写真的形式,有效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了文化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三) 以文旅结合为创新点
短视频中融入了桂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民族服饰与桂林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旅体验。通过这种结合,不仅展示了民族服饰的美,还宣传了桂林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将民族服饰与桂林的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文旅体验,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形式,还提升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3. 阳朔地区民族服饰写真在抖音上的传播效果
(一) 传播效果的量化分析
(1) 视频点赞和流量
阳朔地区民族服饰写真的抖音视频获得了高量的点赞,例如“西柚旅行摄影–阳朔站”发布的视频分别获得了6.9万和7.0万个喜欢。这一数据指标不仅反映了民族服饰写真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也间接显示了民族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力。
(2) 话题参与度
在抖音平台相关话题如“#总要来一次阳朔吧#”有着9.3亿次播放、“#阳朔旅拍#”有着1.3亿次播放、“#阳朔写真#”有着3885.8万次播放。通过宣传吸引了广泛的用户参与和内容创作,形成了强大的社群互动和口碑传播效应。
(二) 跨平台传播对比
(1) 平台分析
抖音平台用户数量大,内容多样,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拍摄过程、成品来吸引用户。“#阳朔旅拍#”这一话题拥有1.3亿次播放,1.2万人次参与。小红书平台主要通过发布笔记,以图文形式来记录拍摄的心得、攻略,“#阳朔旅拍#”这一话题在小红书上有七千五百多万次浏览,该话题下的相关视频单条最高收获十六多万赞。快手平台和抖音平台相似,但用户数量较少一些,两个平台还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阳朔旅拍#”这一话题也在快手平台上得到了一千两百多万次的播放。
(2) 数据对比分析
抖音平台上关于民族服饰写真拍摄的视频内容数量较多,且观看量和互动量也相对较高。小红书平台上关于民族服饰写真拍摄的图文内容虽然数量较少,但每篇笔记的质量和深度却相对较高。创作者可以更加详细地描述拍摄过程、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并通过图片展示拍摄成果。在快手上,用户更倾向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创作者,因此对于民族服饰写真拍摄的内容也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综合来看,各平台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旅拍商家可以在多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店铺,游客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来了解阳朔,来了解阳朔的旅拍情况并选择性地进行购买。
(三) 产生的社会影响
(1) 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桂林,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为民族服饰写真拍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民族服饰写真拍摄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为桂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提供拍摄服务、销售民族服饰等方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2) 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创新
桂林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族文化项目的开发和推广,也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民族服饰写真拍摄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3) 提升城市形象
民族服饰写真拍摄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拍照留念。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提升了桂林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为桂林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 面临的困境
对于旅拍行业存在的问题[5],涂瀚文(2024)认为比起禁止拍摄,制定完善的规范、引导商家合理、文明拍摄更好一些[6]。张晓涵(2024)认为价格差异大、服务流程不合理等问题,旅拍业务呈现低质量的发展现状[7]。邵鹏璐(2024)认为旅拍市场有着“四低两高”的特征,即客单价低、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客户满意率低、客户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偏低、市场热度高、投诉率高的问题;对此,针对阳朔旅拍现状总结了以下3点存在的问题:
(一) 数字鸿沟扩大差异化传播
(1) 技术水平差异
阳朔位置较为偏远,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普及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新媒体在当地的普及和应用较少,这导致阳朔民族服饰写真的新媒体传播受到限制,难以达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 数字素养差异
少数民族受众的媒介素养较低。一些受众可能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和知识,对新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模式接受程度不一,无法有效地接收和理解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从而影响了阳朔民族服饰写真的传播效果。
(3) 文化传播内容受限
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阳朔民族服饰写真的新媒体传播内容可能受到限制。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内容可能无法被充分展示和传播,导致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影响。
(4) 文化冲击
在现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消费主义和娱乐化风潮的涌入,让少数民族文化面临被商业化、娱乐化的状况。民族服饰写真可能会变成简单的文化符号,失去原有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含义。
(二) 内容同质化与创新不足
(1) 同质化现象
阳朔民族服饰写真在新媒体平台上,有大量同质化的民族服饰写真内容,缺乏创新和独特性。许多作品在服饰选择、拍摄手法、构图风格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导致受众在浏览时难以产生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限制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深入传播。
(2) 创意缺乏
现有的作品的主题、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和共鸣,导致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限制了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效果。
(3) 传播形式单一
当前民族服饰写真的传播大多依赖于传统的图文和视频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传播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商家没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多样性,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三) 资金、人才匮乏与基础设施落后
(1) 资金支持不足
阳朔地区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的资金有限,支撑不了高质量的民族服饰写真与文旅结合内容的制作和传播。由于阳朔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资金投入有限。资金匮乏限制了阳朔民族服饰写真新媒体传播的规模和质量。
(2) 人才匮乏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专业的新媒体人才匮乏,限制了民族服饰写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和发展。当地人才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新媒体传播的需求。人才匮乏导致阳朔民族服饰写真新媒体传播在内容创作、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短板,限制了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3) 基础设施落后
阳朔地区的网络覆盖、数据传输、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新媒体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阳朔民族服饰写真新媒体传播在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5. 可行性建议
对于该如何做好文化特色旅拍[8],赵永宏(2024)认为当地的旅拍机构应该注重城市文化属性,服饰文化也是多元独特的,用文化塑造品牌形象才会越来越好[9]。王文安(2024)中肖旭提到旅拍不能仅仅是穿衣拍照,而应该向文化深处深挖,探索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进一步推广好;对于如何发展旅拍市场[10],王洋(2024)认为地方景区发布规定或出台相关标准,可以整治旅拍“乱象”,旅拍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因此,为更好的发展阳朔旅拍,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
(一) 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
(1) 创新互动体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例如,通过网络直播展示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民族舞蹈的表演等,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 虚拟展馆建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网络虚拟展馆,各方面展示民族服饰的细节和背后承载的文化故事,还可以提供虚拟试穿体验,让更多人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
(3) 跨平台传播: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专业文化平台等多个渠道发布内容,形成传播矩阵。与知名博主、KOL (关键意见领袖)合作,通过他们的平台扩大传播范围。
(二) 提升内容创意与质量
(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民族服饰写真的制作过程中,深入研究阳朔各民族服饰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图腾寓意等,挖掘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文化含义和民族精神,避免民族服饰成为简单的文化符号。结合现代审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写真作品。
(2) 跨界融合创意:与时尚、艺术、旅游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将阳朔民族服饰与不同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邀请知名摄影师、艺术家参与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3) 高质量内容制作:采用高质量的拍摄设备和专业的拍摄技术,加强后期制作,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整体美感。精心挑选和搭配服饰,确保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等符合主题和文化内涵。在拍摄过程中,注重服饰的细节呈现,展现服饰的精致与独特。
(4) 专业人才培养:招聘和培养具备新媒体传播、AR/VR技术、数字化展示等专业能力的人才。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
(三) 联合网络综艺与节目开发
(1) 民族文化主题节目:可以与网络综艺制作团队合作,制作以阳朔民族服饰和文旅资源为主题的节目,通过广告视频宣传和网络平台播出,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2) 开发专题节目:制作一部关于阳朔民族服饰文化的纪录片,深入挖掘服饰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服饰搭配教学。开发一系列阳朔民族服饰搭配教学的短视频或直播节目,邀请专业搭配师或时尚博主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线上线下联动:结合线下旅游体验活动,如民族服饰体验、民族舞蹈表演等,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效应。
(4) 引导网络舆情: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和引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受众、观看量、互动情况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内容和传播策略,找到新时代形势下的大众传播方式,用更接地气的方法来宣扬民族文化,增强观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