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已成为参与国际事务、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各国在国际上传播本国思想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英语教育及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英语教育改革,特别是对国民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先后颁布多项举措如《提高日本国民英语交际能力》(2003年)、《应对全球化英语教学改革》(2014年)等。2016年日本发布“高大衔接”教育改革方案,主要目的是贯通高中教育、高考、大学教育。高考作为衔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媒介,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日本虽然一直强调培养国民交际能力,但改革前的高考英语考试只考听力和阅读,完全不涉及英语“说”和“写”能力的评估。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文部科学省宣布将废除现行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改用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其中英语科目改革内容都围绕综合评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进行,将听力测试分值提高至英语总分的50%,引入民间英语考试成绩作为高考英语成绩的一部分。然而,改革方案自提出以来遭受广泛批评和质疑,文部科学省不得不宣布引入民间英语考试成绩的方案延缓。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教育大国,日本的高考同我国高考一样,作为一场高利害的考试,对考生、教育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日本2020年高考英语改革背景、内容以及失败原因进行探析,总结日本此次高考英语改革失败教训,为我国高考英语改革提供借鉴。
2. 日本高考英语考试的发展历程
1979年日本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高考,称作“第一次共同学历考试”,于1990年改名为“大学入学中心考试”(简称为“中心考试”)。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考生首先需要在每年一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在中心考试成绩合格的前提下,再根据成绩报考参加各大学自主入学考试。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加上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组合考试方式被称为普通入学考试,是日本现行高考制度的主要选拔方式。
外语是大学中心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中英语考试试题满分为200分,均为笔试客观选择题。2006年起,大学入学中心考试的英语试题中增加了英语听力,分值为50分,阅读选择的分值仍为200分,总分共计250分。通过分析2000年~2019年日本英语高考试题发现,英语高考笔试试题考察内容稳定,第一大题为语音题,第二大题为词汇语法题,第三至第六大题均为阅读理解题。各部分分值也相对稳定,以2019年高考英语试题为例,语音部分15分,阅读140分,语法45分。
大学入学中心考试自1990年实行以来,已沿用29年。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自2020年起,废除现行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改用“共通考试”[1]。此次英语科目考试的改革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为综合考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引入民间英语成绩作为高考英语成绩一部分的方案最终于2019年12月12日被宣布延期实行,此次日本高考英语科目改革也告一段落[2]。
3. 2020年日本高考英语改革的背景
2020年日本高考英语将“说”、和“写”纳入考察,旨在综合评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一高考英语改革既是对重视英语语法忽视交际能力的中心考试方式的改革,也是日本政府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措施。
3.1. 全球化竞争压力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竞争也更加激烈,日本社会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危机。2011年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发布了世界竞争力排名,在59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整体竞争力排名第26,日本英语能力则排名第58 [3]。文部科学省(2014)在咨询报告中指出国际上正发生着新兴国家崛起等变化,同时日本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少子老龄化和生产力低下等问题,为了应对国际变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是进行国际事务和贸易往来的重要媒介,英语交际能力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须技能。
面对全球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的严峻挑战,目前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却不甚理想,英语教育任重道远。2013年6月日本发布《第二次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规定50%的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要达到日本英语检定考试3级以上;50%的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达到日本英语检定考试2级以上[4]。为检验英语教育现状,文部科学省展开了《英语教育实施情况调查》,2017年的最新结果显示,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达到3级以上的占比为40.7%,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达到2级以上的占比39.3%。这一结果与《第二次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规定的50%的达标目标还有一定差距[5]。日本在全球性托福考试中成绩也不理想,2020年日本托福考试成绩(73分)在28个亚洲国家中倒数第二,2021年倒数第三(73分)。
为提高国民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日本政府致力于英语教育改革。文部科学省早在2014年发布了《对“为应对全球化的英语教育改革”的五个建议》,提出改善大学入学考试的英语能力评估,在高考英语中对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进行合理考察。2016年日本发布《高大衔接体系改革最终报告》,为培养能够应对全球化等问题的人才,提出贯通高中教育、大学入学考试和大学教育[6]。大学入学考试起到衔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
3.2. 现行中心考试对英语教学消极的反拨作用
21世纪以来,日本高度重视国民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提高日本国民英语交际能力》(2003年)、《应对全球化英语教学改革》(2014年)等。最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也体现了日本对国民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基础教育指导课程及教学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最新出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明确提出培养交际能力,养成与人积极主动沟通的态度。2017年最新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首次将英语教育提前到小学三、四年级,规定了小学阶段英语教育以“听”和“说”为主,为培养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然而,中心考试偏重考察英语语法知识,与日本培养国民交际能力的目标背道而驰。中心考试的英语试题均为选择题,满分250分。其中笔试选择题200分,主要考察英语知识体系,听力50分。中心考试英语试题偏重考察阅读和英语语法给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教学造成了消极的反拨作用[7]。为了在高考英语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和学生都更关注语法知识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4. 2020年日本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4.1. 高考英语试题内容改革
4.1.1. 听力分值提高至英语总分的50%
加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考察是本次英语试题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听力题量和分数增大。在大学入学中心考试中,听力占总分的20%,但在共通考试中,听力将占到了50%,和阅读理解分数相同。相应地,英语听力题量也增加至原来的130%。另一方面,听力试题难度也大幅增大。听力音频语速由原来的每分钟120个单词,提升至每分钟140个单词,每段音频对话中出现的人物由原来的最多3人,提高至3人以上,但播放次数却由原来的2次减为1次;另外,音频不再全是标准的英美英语口音,而包括了非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口音[1]。听力难度的增加无疑对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表明了日本对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重视。
4.1.2. 阅读题型侧重考察综合能力
共通考试改革的目的要求要“依据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评估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考、判断和表达能力”[1]。为此,日语国语科目和数学考试中都加入了论述题。英语科目试题虽然仍只包括听力和阅读两部分客观选择题,但听力和阅读试题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共通考试的英语试题取消了原先的语法和发音相关试题,全部改为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其中加入了描述性英文文字少,但包含大量统计图或示意图的阅读题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英语文字,也要能进行逻辑推理和信息整合。另外,将不再对英文阅读材料中的超纲词汇进行日语加注,这也要求学生具备依据语境进行推导的能力,能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和脉络。
4.2. 民间英语考试成绩纳入高考英语总成绩
新的共通考试的英语试题加大了对听力和英语综合理解能力的考察,但改革后的英语试题仍然只包括客观选择题,无法考察学生的英语“说”和“写”的能力。《大学入学共通考试方案》指出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十分必要,但难以在同一天对大规模的学生进行口语测试,“为了在考试选拔中恰当地评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将在统一考试的框架内使用目前由私人公司广泛实施的、具有一定评估水平的资格和认证考试”[1]。民间英语考试如雅思、托福等对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进行了综合考察,作为共通考试的补充,其考试成绩被纳入高考英语总成绩的一部分。
截至2019年7月2日,共7种民间英语考试得到大学考试中心认可,参与高考英语成绩认定,分别为剑桥英语考试、托福、雅思(分为澳大利亚和英国举行的两种)、日本实用英语技能检定、贝乐生英检。各民间英语考试成绩基于CEFR (欧洲共通语言参考标准)对照表折算后,加到共通考试英语成绩上。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在高考当年四月至十二月举行的民间英语考试,自主选择其中最好的两次成绩加到共通考试英语成绩上。大学也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采用哪种民间英语考试成绩作为依据[8]。
5. 改革的积极影响
5.1. 符合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和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目标
共通考试英语科目对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估,符合《学习指导要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日本在2017年发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2018年发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都明确规定要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对交际能力的培养[10]。2017年新版《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要求将英语教育提前到小学3、4年级,课程内容以“听、说”为主;5、6年级开始增加阅读和写作教学。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围绕听、说、读、写四项综合能力进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则对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事情,表达和听取别人的意见。《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强调了口语表达的逻辑性,课程内容则加入了演讲、辩论等以培养学生逻辑表达能力。
共通考试英语科目中听力分值的提高,引入对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考察的民间英语考试成绩与最新《学习指导要领》的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步,改变了原先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只重视阅读能力,与《学习指导要领》培养目标脱节的情况。另外,英语阅读试题新题型对判断、逻辑推理、整合能力的考察,也符合日本迫切培养发现问题、团结协作的国际化人才。
5.2. 增加灵活性,避免一卷定终身
民间英语考试在考试时间、地点、类别和利用方式等方面灵活多样,给考生和大学招生一定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报考大学的要求,在高考当年的4月至12月期间,自主选择是否参加民间英语考试,参加哪种民间英语考试。并且可以多次参加不同民间英语考试,选取最好的成绩作为高考英语总分的一部分。民间英语考试提供的一年多考机会,能够避免考生因为意外等情况造成考试发挥失常,不能就读理想大学。大学招生单位也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民间英语考试成绩,采用何种民间英语考试作为入学条件,如何进行民间考试成绩的换算等。
6. 改革引发的质疑
6.1. 破坏高考公平性和权威性
引入民间英语考试损害了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民间英语考试的报名费用高昂,经考试中心认证的7种民间英语考试中,最便宜的是日本的英语技能检定考试,报名费用也需要5000~16,000日元(320~800人民币),主流的雅思、托福等考试则需要约25,000日元(约1500人民币)。每年至少两次报名费用给经济不富裕的家庭造成经济压力,且这些民间英语考试的考点主要设置在发达城市,所在地区没有考点的考生则需要长途跋涉,这又会进一步增加考试成本。相反,经济富裕家庭的考生为了取得理想成绩,可能会多次参加考试,通过“刷分”获得好成绩。对于这些会加剧考试不公平现象的因素,日本政府并未给出合理的遏制措施。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萩生田光一2019年在电视节目中承认引入民间考试会造成考试不平等,并称“也许有钱人的孩子的确会提前做好准备,但希望考生能量力而行,好好备考”[9]。虽然随后他进行了道歉,但他的失言也再次证明了考试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高考成绩的一部分由营利性的民间考试机构决定本身也破坏了高考的权威性。另外,7家民间英语考试虽然都是对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测试,但试题难度和评分等方面存在差异。各方面存在差异的7种考试按照CEFR(欧洲共通语言参考标准)换算等级成绩,难以保证公平公正。
6.2. 英语学习与培养目标“脱节”
英语学习与培养目标“脱节”主要体现在民间英语考试内容与《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培养目标不一致。改革后的共通考试英语科目强调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察,引入民间英语考试是为了服务综合评估英语能力这一目的[10]。共通考试的全国统考英语试题紧密依托《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但各类民间考试如雅思、托福等考试内容并不是依托日本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也不是为高校招生设置。这意味着,既要参加全国统考又要参加民间英语考试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内容,还要花大量时间应对各类民间英语考试。其结果是不仅加重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为了应对民间英语考试甚至会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偏离《高中学习指导要领》。
6.3. 考试类型过于繁杂
考试类型过于繁杂来源于改革后考试带来的自主性和多样性。针对2021年~2023年共通考试改革的过渡时期,文部科学省(2018)公布了两种高考方案:A只使用共通考试;B共通考试和普通入学考试并存,各大学可自主选择采用哪种方案。改革前的普通入学考试由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和各大学自主招生两种考试构成,由此衍生三种考试方案,只用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只用自主招生考试,或两者相结合。改革后的共通考试又引入了7种民间英语考试,那么在2021年~2023年共通考试改革的过渡时期,全国统一考试、7种民间英语考试、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并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考试方案。各大学自主采用考试方案,不同大学采用方案不同一定程度给考生备考带来更大负担。如东京大学(2018)等表示不采用民间英语考试成绩,沿用以前的全国统考加自主命题组合,广岛大学(2018)等则表示会采用民间英语考试成绩[11]。过渡时期的考试方案使考试从报名到提供成绩各个环节都变得更加复杂,给考生造成额外负担。
7. 日本英语高考改革带来的启示
日本这次高考英语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21世纪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培养国民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打造国际化教育,日本政府此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再次表明了日本改革英语教育的决心。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高考英语改革,也对高考英语考试改革提出了许多方案。虽然此次日本改革遭到广泛批评,最终不得不将改革方案延期到2024年,但其改革的经验可为我国高考英语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7.1. 综合评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具有重要作用,相应地英语交际能力也成为21世纪英语教育的重点。综合评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日本本次高考英语改革的主要目的。相应地两项举措分别是,第一,在国家统考的英语试题中将听力分值提升至英语总分的50%;第二,引入综合考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7个民间英语考试成绩作为高考英语总成绩的一部分,其中后者因为广泛的争议不得不暂停实行。虽然综合评估英语能力的目的没有在此次改革中实现,但这两项举措显示了日本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以及改革高考英语评估方式的态度。
自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始,我国一直在探索高考英语的评估方式,其中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是高考英语改革的重点。但目前我国高考英语仍然主要考察“读”、“写”能力,对“说”和“听”的评估不足。一般,我国高考英语听力30分,占英语总分的20%,相较于日本听力测试占英语总分50%,我国听力测试在整个英语考试中的地位不高。一些省份如,河南、湖北、安徽等,高考英语并不涉及听力测试,完全考察“读”和“写”。高考英语对于英语口语的考察更显不足,目前虽有不少省份开展英语口试,但只有少数省市会将英语口试成绩计入高考英语总成绩,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更多的省份只要求考生有口试成绩,成绩达标就行,并不将口试成绩纳入英语总成绩。总体而言,听力和口语测试在我国高考目前英语中占分不重,重视程度不足。但考试对教学有一定的反驳作用,主要指一项考试对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等产生的影响[12]。我国高考英语中“听”、“说”占分比低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对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难以改变“哑巴英语”现状。因此,在高考英语测试中应加大对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评估,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综合培养。
7.2. 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和权威性
高考的公平公正是教育公平的基石,也是社会公平的保障[13]。日本此次高考改革被广泛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此次日本英语考试改革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是忽视地区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异,一刀切采用考点设置在发达城市,且报名费高昂的民间英语考试,给经济条件低的家庭增添额外经济压力,而给经济富裕的学生提供更多“刷分”机会,造成英语成绩上的差异不仅来源于知识储备,也来源于经济条件。另外,日本此次高考英语改革将高考英语成绩认定的一部分交给营利性的民间考试机构,也破坏了高考的权威性。因此,我国在进行高考英语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城乡区域差异,以及学生家庭经济差异,给不同区域和经济条件的学生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要着力完善各类考试各项程序,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
7.3. 增加灵活性,避免一卷定终身
日本此次英语考试改革引入民间英语考试,并且允许考生多次参加不同类型民间英语考试,取最好成绩上报。多次考试的机会避免了考生因为一次考试发挥失常,而否定高中三年学习成果的事故。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英语“一年两考”的机制。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指出英语考试将实行一年两考。2017年高考英语“一年两考”首先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开始试点,随后几年在沿海城市又启动了几轮试点,但目前高考“一年两考”的方案仍没有进行全国推广[14]。虽然此次日本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的改革没有成功实施,但其“避免一卷定终身”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分析日本改革失败的原因能避免我国高考英语“一年多考”改革重蹈覆辙。
日本此次通过引入民间英语考试,如雅思、托福等作为高考英语成绩的一部分,来实现高考英语“一年多考”。但这一做法被批评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第一,民间英语考试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培养目标不一致,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偏离国家制定的英语学习目标。第二,民间英语考试因考点设置和报名费用等原因,对家庭经济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影响,破坏高考的公平公正。第三,不同民间英语考试试题难度和评分规则不同,难以进行统一评分。因此,我国在进行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改革给考生提供更多考试机会,“避免一卷定终身”的同时,应避免日本引入民间英语考试带来的这些弊端,保证高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