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济南成丰面粉厂,这座承载着济南近代民族工业辉煌与沧桑的百年老厂,不仅是济南工业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城市记忆与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调研,系统梳理成丰面粉厂的历史沿革、建筑风貌、保护现状及其在新时代的活化利用情况,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案例参考。
2. 济南成丰面粉厂的概况
2.1. 成丰面粉厂发展的历史背景
济南成丰面粉厂(济南成丰粮油食品总厂),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成丰街25号,面临官扎营街,北靠工商河,占地1.5万平方米,是成丰桥片区主要近代工业,现为济南市天桥区文物保护单位。1921年,苗杏村联合他人在济南官扎营地区置地(今济南火车站北)筹建成丰面粉厂。1922年,筹建完备的成丰面粉厂开始正式投产运营,运营中的面粉厂年产值达到70多万包。1929年又投资扩建了制粉楼。日后又经过几次扩建,到1930年成丰面粉厂共有钢模20多部,工人600余人,日产能力近万包,至此成丰面粉厂进入鼎盛时期,并于1935年创办西安分厂。它不仅在济南的面粉行业规模最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现在的天桥区仍有一条名为“成丰街”的东西走向的道路,这条街道即为当时苗家出资铺设而成。1937年,日军侵入济南,面粉厂被日军军事管制,次年成丰面粉厂被迫改为“东亚面粉厂”,自此面粉厂走向没落。新中国成立后,成丰面粉厂先是公私合营,而后成为国有企业,改名为济南成丰粮油食品总厂。
2.2. 区位概况与周边环境
2.2.1. 区位概况
济南成丰面粉厂位于天桥以西,南面紧靠现在的济南火车站,北部靠近工商河,距离天桥区堤口路约1000米左右。扎营棚户区改造于2011年开始,现在正在进行中,厂区周边拆除完毕,回迁住宅建设也已进入收工阶段。作为济南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遗产,成丰面粉厂在北商埠区的规划中得以保留。2009年,济南成丰面粉厂被审批为济南市天桥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济南市规划局“济规管函[2011]707号”文件,依据天桥区文化局出具的保留建筑示意图,审批了包括该项目在内的官扎营安置区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按照“保留文物建筑、预留开敞空间、更新使用功能、展示传统工业文化”的思路,要求在满足文物保护和兼顾居民文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对成丰面粉厂进行保护利用,结合面粉厂原有用地、保留文物建筑,规划了占地约1.5公顷的绿化广场,并对外开放使用,形成良好的沿街展示界面及公共开敞空间。
2.2.2. 周边环境
成丰面粉厂位于老商埠区北侧,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作为济南老城区,天桥区人口密度较大,各类基础设施齐备。成丰面粉厂周边交通十分发达便利。面粉厂南邻仅隔几步之遥即为现在的济南火车站,作为山东重要输运站,济南火车站每天有数班发往全国各地的火车,同时也有数万吨货物需要在此中转运输。沿天成路往北大约1.6公里,即为现在的济南汽车总站。同时面粉厂周边还有天成路、堤口路、西工商河路、无影山路等市区主干道路。
2.3. 成丰面粉厂的形成和发展
1904年,济南成为全国首个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外国资本涌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济南人口激增,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民族工业快速崛起,面粉行业迅猛发展。这为成丰面粉厂的创办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苗氏家族来自淄博桓台,最早经营粮食而发达。1899年苗氏在济南泺口首创恒聚和粮栈,积累了丰富的粮食行业经验。1921年苗杏村联合他人在济南官扎营地区置地今济南火车站北,开始筹建成丰面粉厂。并于当年月,山苗杏村、苗星垣、王冠东、韩秀泉等三十九人发起,正式召开成立会选举第一届董事会苗杳村为总董事长兼总经理,韩秀泉为协理、苗星娜为经理定名济南成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成丰面粉厂正式投产,日产面粉2000包当年结算即获得纯利7.5万元。苗氏集团深知小规模的企业在竞争危机中是难以立足的于是将利润的大部分转作投资,扩大再生产,增添机器,次年日产能力便达到了5200包。几经扩建到1930年,成丰面粉厂共有钢磨20多部,工人600余人,日产能力近万包。并于1935年6月创办西安分厂。此时的成丰面粉厂可谓如日中天,不仅成为当时济南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面粉厂之一,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37年底,日军侵入济南成丰面粉厂被日军军事管制。1938年初,被迫与日商合办成丰面粉厂改名为东亚面粉厂,苗星垣任中方副经理。成丰面粉厂从此走向没落。1948年济南解放后成丰面粉厂恢复正常生产,重新走向复苏。1954年,苗星垣代表资方申请成丰面粉厂实行公私合营得到人民政府批准,苗星垣任公私合营济南成丰面粉厂经理。现为济南成丰粮油食品总厂。
3. 成丰面粉厂的建筑风貌
成丰面粉厂建筑群整体布局规整,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西洋式工业建筑特征。其结构形式主要采用红砖砌筑的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屋顶形式以坡屋顶和平屋顶相结合,形成了功能性与美观性并存的建筑形态。建筑立面设计简洁大方,装饰细节考究,体现了当时工业建筑中西方设计理念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
成丰面粉厂的办公楼及仓库等都是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尤其是该厂的办公楼始建于1922年全部是砖木结构从外观上来看,虽然经过岁月的冲刷己经看不出建筑的色彩,但我们仍然能发现其独有的特点,整个建筑的线条流畅华美,外墙平坦且嵌着精美的雕刻和面粉厂的标志“菊花”,办公楼的内部常常可以发现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活泼而又不失庄重。这座古老的厂房见证了成丰面粉厂的兴衰,更是济南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2007年9月8日的一场大火使得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厂房付之一炬,楼内的全部设施已经化为灰烬,好在建筑的主构架还在,还能进行保护和再利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筑的坚固和耐用。
3.1. 厂区内现存主要建筑物现状
3.1.1. 厂部办公楼
厂部办公室作为厂部核心建筑位于厂区最南端,面临成丰街。在建筑形制上,办公楼呈现“凹”字形,中间为入口,两侧为双耳。整个建筑是当时普遍流行的砖石结构,底部约为一米高的基石,每块石头呈现长方形,排列整齐,显示出建筑的粗犷性格。楼体为青砖垒砌。窗口为长方形与拱形,屋顶为红瓦覆盖。一、二层都有前廊,券门形主入口在南立面,拱形窗,窗框皆为以前常用的绿色(见图1)。一、二层都有前廊,券门形主入口在南立面,拱形窗,窗框皆为以前常用的绿色。建筑立面简单的曲线处理,虽有巴洛克的装饰风格,但却不流连于繁复的装饰。
Figure 1. Realistic view of the factory office building
图1. 厂部办公楼实景
3.1.2. 制粉楼
制粉楼是面粉厂主要生产车间,位于厂区最北部,是整个厂区体量最大的建筑,于1935年落成。建筑主体为五层,东侧为放置高位水箱加建为7层,高度31.38米,曾经是济南至高点。建筑采用砖砌木梁结构,墙体厚约为50厘米,立面铺挂水泥砂浆,唯一的装饰仅为窗楣的简单纹样(见图2)。如此大体量的建筑仅采用砖木结构,看今天看来仍让人惊叹。由于2007年的火灾,楼层板及其他木作结构被烧毁,现存的只有建筑主体框架,以及零星散布的梁柱。在天桥区公布的规划方案中,此建筑确定保留。
Figure 2.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wder mill building
图2. 制粉楼建筑现状
3.1.3. 厂区粮库
位于办公楼东西侧的分别是厂区粮库、成品库,建于1922年。粮库体量较大,南北开间达到93 m,东西进深为23 m。整个建筑跨度较大,墙厚48 cm,内部设置方柱,柱子间隔为4.2 m。建筑装饰主要集中于南立面,山墙作曲线装饰设计,上部以中线为界点,两侧各开拱形窗户。粮库是一座体量较大的单层木构架建筑。南仓库和西仓库都是单层木屋架形式,以石墙为基,以砖墙为体。南北山墙上装饰以曲线形的山尖,显示出巴洛克的装饰风格(见图3)。屋顶采用传统双陂顶,灰瓦覆盖[1]。木屋架的单层开敞建筑形成良好的空间氛围,高大略显空旷的内部空间为改造提供多种可能性。
Figure 3.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in depot buildings
图3. 粮库建筑现状
3.2. 成丰面粉厂遗产价值
济南成丰面粉厂的主要建筑都建造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同时也融汇东方建筑构造特点。作为济南近代重要工业制造厂,厂区建筑是近代济南工业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所拥有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3.2.1. 价值分析
历史文化价值方面。“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于生活里”。建筑是城市记忆、城市情感的“贮存器”,成丰面粉厂的建筑包含了它所处的时代特征,带有明显的上世纪30年代济南社会发展的印记。开埠政策的施行,各种思想文化交融发展,外国建筑风格深刻影响当地建筑样式,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制流行开来。面粉厂的办公楼、制粉楼、粮库的装饰细节都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但灰瓦覆盖、双坡屋顶、木作结构,这些又极具中国建筑特点,中西融合的风格体现济南当下建筑文化特色。作为济南重要的面粉制造业的代表,它不仅承载着这个城市的记忆,更见证着近代中国大批民族实业家“实干救国”的爱国情怀。
艺术审美价值方面。先进的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建筑材料首先被广泛的用于工业建筑之上,柯布西耶曾赞美“工程师们严格服从指令性任务书的要求,获得了体块的母线和显示线;他们指明了道路,创造出来清楚的、简洁的造型产品,给我们的眼睛以几何体的平静,给我们的心以几何体的愉悦。这就是工厂,新时代的第一批令人满意的成果”[2]。成丰面粉厂的多数建筑是中西混合形制,曲线山墙、富于变化的自由造型为人们展示西方巴洛克建筑特色,精美卯榫结构、双面硬山式屋顶又十足的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特征。东西方的建筑风格特色在建筑上得以完美的融合。厂区最前部的厂部办公楼,四米层高彰显出空间的广博性,“凹”字性质,展示建筑美质。面粉厂粮库是单层建筑,建筑内部跨度大、框架结构,拱形采光玻璃窗。作为当时最高建筑的制粉楼,巨大的体量,简单的装饰,这些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经济价值方面。厂区内现存的制粉楼、办公楼、粮库等空间开阔宽敞,建筑质量良好,结构保存相对完整,厂区建筑蕴含改造再利用的巨大潜质,存在可观的经济价值。
3.2.2. 创新点与研究策略
功能定位的多元化与复合化策略在功能定位方面,应跳脱传统的单一功能模式,提出多元化与复合化的功能定位策略。具体而言,可以将成丰面粉厂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如文化创意展示区、城市工业博物馆区、社区公共活动区及商业开发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建筑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3]。通过这种多元化功能定位策略,不仅能够丰富建筑再利用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避免单一功能定位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建筑空间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基于保护与再利用平衡的技术策略在保护与再利用的技术策略上,应采用“加建不拆建”的设计理念,即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通过轻质结构的加建和内部空间的合理改造,实现建筑功能的现代化转型。具体技术策略包括:
结构加固与内部改造对建筑内部进行必要的加固与结构调整,确保建筑安全性和使用功能,同时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墙体、梁柱等结构特征。
新旧建筑元素的融合在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设计中引入现代建筑元素,通过材料和设计语言的对话,形成新旧建筑元素的和谐共存,提升建筑整体美感和文化品位。
公众参与与社会共建机制为了提升成丰面粉厂再利用的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引入公众参与与社会共建机制,通过建立社区参与平台、公众教育项目及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成丰面粉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运营模式上,可以采用公私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与再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
基于以上创新点,本文提出以下具体的应用策略与实践方案:
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的融合利用:将成丰面粉厂改造为集文化创意产业、工业遗产展示及社区公共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打造一个集展览、艺术创作、公共活动、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区。
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的双重保护:在建筑改造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记忆的保留,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照片展览及沉浸式体验空间等形式,再现成丰面粉厂的历史风貌和工业生产场景。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提升: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利用屋顶绿化、雨水回收及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手段,提升建筑的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三重提升。
4. 成丰面粉厂的保护现状分析
现在的成丰面粉厂叫做“济南成丰粮油食品总厂”,属于济南民天集团,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粉厂的经营非常不景气,生产基本停滞了,靠出租厂房维系着生存。一提起“成丰面粉厂”这个名字,相信很多老济南人都不会陌生。作为济南开埠后新兴民族工业的代表,如今通过修缮、改造,成为集电竞赛场、餐厅、博物馆、美学空间、潮流基地、众创空间于一体的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百年老建筑得以“重获新生”。据了解,园区每年都在积极引入电竞赛事或电竞活动,打造有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电子竞技、文化创意、数字科技融合生态圈,成为新时代年轻人和潮流产业的聚集地。
4.1. 文物保护与认定
成丰面粉厂自2013年被正式列入济南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得到了官方认可与保护。随着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大,成丰面粉厂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其后续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4.2. 全面修缮与恢复
据“济南发布”,2013年底,此处被列入济南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20年,成丰面粉厂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如今通过修缮、改造,曾经一度荒废的老厂房成为集电竞赛场、餐厅、博物馆、美学空间、潮流基地、众创空间于一体的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百年老建筑得以“重获新生”[4]。5月13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探访了位于天桥区官扎营新区附近的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也就是原成丰面粉厂的旧址。自北向南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面粉厂制粉楼。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火后,该楼仅余下残缺的四面墙壁,因而修缮时在建筑外围加装了玻璃幕墙走廊,恢复了往日的“英姿”。像这样“古今结合”的建筑设计在该园区并非个例,扩大了建筑功能性的同时,似乎也向人们展现着老建筑的新面貌。继续向内行走,便是一排排南北走向的原面粉库房,最长的一座有百余米。库房建筑以石墙为基,红瓦砖墙,南北山墙饰以曲线形的山尖,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同时也融汇东方建筑构造特点。记者看到,宽大的库房空间里,入驻了包括美术馆、电竞会场、餐厅等经营场所。有的店铺还处在装修阶段,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向内看,空旷的库房内有装修工人正在忙碌着[5]。园区最南边的建筑是一栋二层小洋楼,楼前绿树成荫。这里是一座小型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成丰面粉厂时期的相关文件、商标审定书、产品包装等,它们无声地“讲述”着这座百年老厂的辉煌历史。
4.3. 活化利用与传承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最关键的在于“内容”,“因此我认为,旧建筑翻新利用后,一定要成为某些功能的载体。它可以是电竞等主题,甚至可以是‘迷你民政局’等便民场所。这样才能‘留住’来访的游客,给游客一个‘我绝对要去’的理由。”在发展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区方面,“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只有扩大发展相关产业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盛的果实。”[6]据了解,《济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专门提及旧厂区更新策略,即“活化利用具有遗产价值的旧厂区,优先落位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2023年9月,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项目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活化利用类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具有示范意义。园区运营方山东全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一方面,通过与高校联合创办电竞专业实训基地的方式,实现体教融合,将围绕电子竞技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游戏品种研发、IP赛事活动打造等方向培养产业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园区将与省市电竞协会、行业头部团队等合作,每年引入电竞赛事或电竞活动,打造有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电子竞技、文化创意、数字科技融合生态圈,成为新时代年轻人和潮流产业的聚集地。
2021年9月,济南市印发了《济南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其中提出统筹谋划,构建胶济铁路工业遗产廊道,商埠轻工遗产区、工业振兴遗产区、三线军工遗产区,以及在其他区域多点分布的“一廊三区多点”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2022年8月,《济南市“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印发。其中提到,济南市特殊类型地区包括历城区老工业区以及莱芜区、钢城区资源型地区、革命老区。推动老工业地区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和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建设动能充沛的“产业名城”和产城融合的“生活带”。
5. 总结与展望
成丰面粉厂的活化利用不仅为老建筑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为济南的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园区每年积极引入电竞赛事或电竞活动,打造电子竞技、文化创意、数字科技融合生态圈,成为新时代年轻人和潮流产业的聚集地。同时,园区还通过与高校联合创办电竞专业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体教融合培养产业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动电竞产业的发展壮大[7]。
未来,成丰面粉厂的保护与再利用可以继续从以下几个方向深化研究与实践:
精细化保护与再利用的结合:进一步探索基于精细化保护的建筑再利用技术与方法,以微干预的方式实现历史建筑的功能转型和现代化适应。
多主体参与机制的构建:推动政府、学术界、企业及社区多主体的广泛参与,共同制定成丰面粉厂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案,形成合力。
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播的提升: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文化传播活动,如数字化展示、互动体验项目等,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成丰面粉厂的历史价值及其再利用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成丰面粉厂及其所在的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推动电竞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同时随着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理念的深入人心,成丰面粉厂也将成为济南乃至全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案例和示范项目为更多老建筑焕发新生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