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多层供给体系与保障机制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Care Driven by Digital Economy: Multi-Layer Supply System and Security Mechanism
DOI: 10.12677/ar.2024.116401, PDF, HTML, XML,   
作者: 袁云丽: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耿弘岳: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互助养老保障供给Digital Economy Mutual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Care Security Supply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推动中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外流和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的挑战。数字经济的兴起,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为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新机遇。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村养老的潜在影响,包括提高服务效率、个性化服务以及打破地理限制。面对数字鸿沟、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等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确保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继续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digital econom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care model.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rural area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labor force outflow and the traditional pension model cannot be sustained. The rise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rural elderly care, including improving service efficiency, personalized services, and breaking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such as the digital divide, shortage of funds and shortage of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care model, and continue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y to innovate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the fut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袁云丽, 耿弘岳. 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多层供给体系与保障机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728-2734.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401

1.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其对传统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数字技术的渗透和应用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而数字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养老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1]。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如何驱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并分析其多层供给体系与保障机制的构建。

2. 农村养老现状及数字经济对农村养老的影响

2.1. 农村养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2亿,占全国老年人口的50%以上。农村地区普遍面临劳动力外流、家庭结构变化、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等挑战[2]。然而,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农村养老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远程医疗和智能监护系统的引入,使得农村老年人能够及时获得医疗咨询和健康监测,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养老体系提供了可能。

2.2. 数字经济对农村养老的潜在影响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养老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0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9% [3]。这一数据表明,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已具备一定的普及基础,为农村养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通过智能监护系统、在线教育平台和电子商务等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服务。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数字平台的引入能够打破地理限制,让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4]。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农村养老的多层供给体系和保障机制将更加完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概述

3.1. 互助养老的基本理念与实践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养老方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互助养老即通过社区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养老问题,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建立互助养老点,老年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照应,共同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从而缓解了传统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的压力。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60%,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5]。因此,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农村现有的社会资源,还能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如智能监护系统和在线教育平台,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2.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中国部分地区已初具雏形,但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社区内老年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照顾,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交环境。

以山东省某村的互助养老实践为例,该模式通过建立互助小组,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6]。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然而,该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供给体系和保障机制。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分析显示,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通过建立智能监护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同时,数字平台的引入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在线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以及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参与的促进。

4.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互助养老的多层供给体系

4.1. 基础设施层:数字技术在农村养老中的应用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基础设施层的建设成为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关键。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服务[7]。例如,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和健康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此外,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信息平台,可以整合医疗、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方面资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农村养老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正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的有效途径。

4.2. 服务提供层:数字平台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融合

数字平台的融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例如,通过建立智能监护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数字平台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地区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效率。

数字平台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融合[8],不仅体现在健康监护方面,还扩展到了在线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推广。通过搭建在线学习平台,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地参与各类兴趣班和知识讲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例如,某地农村通过与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了包括园艺、书法、历史讲座等在内的多样化课程,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种模式的成功,验证了数字平台在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引入,为农村养老物资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线上购物平台,老年人可以轻松购买到日常生活用品、健康食品和辅助器具等,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根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报告》,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9]。这一数据表明,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将这一潜力与养老服务体系相结合,将为农村老年人带来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4.3. 支持保障层:政策与资金支持在数字赋能中的作用

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农村互助养老体系中,政策与资金支持是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和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能够为农村养老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10],如宽带网络、智能设备和健康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对老年人的远程监护和健康管理。例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1],截至2022年底,中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7.6%,这为数字技术在农村养老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要实现更深层次的数字赋能,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针对性的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以降低农村地区使用数字服务的成本,激励更多的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建设中来。

此外,资金支持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包括对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资金支持,可以建立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团队,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数字技术在养老中的有效运用。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智能监护设备和健康管理系统。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针对农村养老需求的数字技术研究,推动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数字赋能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数字平台进行监督,确保其提供的服务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防止出现数字鸿沟。政策与资金支持必须与技术发展同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互助养老的数字化转型。

5.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互助养老的保障机制

5.1. 加快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提升网络接入速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提升网络接入速度,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还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通过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农村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类养老服务信息,参与线上互助养老平台,分享和交流养老经验[12]。此外,数字经济还能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使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自我价值,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质量。

5.2. 建立农村老年人数字教育体系,提高其数字技能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老年人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智能手机使用、网络应用等技能。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便利,还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各种服务和便利。例如,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数字教育课程,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活动,发放易懂的数字教育手册等方式,帮助老年人逐步掌握数字技能[13]。此外,还可以邀请志愿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辅导,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这些措施,老年人将能够更加自信地使用各种数字工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3. 开发针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定制化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出专门针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定制化信息平台,从而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个平台可以整合农村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此外,定制化信息平台还可以整合农村地区的各种信息资源[14],如政策法规、养老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服务。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5.4.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保障数字经济赋能互助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数字经济在赋能互助养老服务过程中,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得到充分保障。这包括但不限于对相关技术、平台和服务提供商的严格审查和持续监督,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以便及时处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此外,监管体系还应涵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滥用或泄露,从而在推动数字经济与互助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同时,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6. 数字经济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具体应用

6.1. 智能监护与健康管理系统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健康风险。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该地区通过引入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覆盖全村的健康监测网络。该系统不仅能够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还能通过智能分析模型预测慢性病的发作风险,从而提前介入进行干预[15]。据研究显示,通过这种预测性健康管理,慢性病的发作率降低了25%,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医疗资源的压力。

此外,智能监护与健康管理系统还促进了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通过移动应用,子女可以随时查看父母的健康数据,即使身处外地也能及时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从而缓解了因地理距离带来的担忧。在农村互助养老的背景下,智能监护与健康管理系统正是通过技术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便捷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6.2. 在线教育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推广

通过数字技术的普及,农村老年人可以跨越地理限制,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农村地区可以建立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适合老年人的课程,如健康养生、传统手工艺、园艺种植等,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文化娱乐活动的推广也是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在线文化活动平台,可以组织各类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如在线戏曲欣赏、书画展览、诗歌朗诵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感。例如,某地农村通过建立“数字文化村”,利用互联网直播技术,让村里的老人能够在线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吸引了大量观众,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自信心,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在推广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农村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需要设计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数字技术在农村养老领域的应用,确保老年人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通过技术的力量,让农村老年人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获得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6.3. 电子商务与农村养老物资供应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连接农村养老物资供应与需求的重要桥梁。据统计,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20年已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村老年人可以便捷地购买到日常生活用品、医疗保健产品以及适合老年人的特殊食品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例如,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项目,通过建立村级服务站,使得农村居民能够直接在线上选购商品,并享受快速配送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

然而,电子商务在农村养老物资供应中的应用也面临挑战。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在农村养老领域的深入发展。为克服这些障碍,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大投资,完善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物流体系[16]。同时,通过引入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等创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农村老年人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物资。

7. 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数字技术,如远程医疗、智能监护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农村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潜在的健康风险,从而实现早期干预。同时,数字平台能够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在线教育资源,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要实现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克服数字鸿沟、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等挑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并加强人才培养,以确保这一模式能够长期稳定地服务于农村老年人。

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农村互助养老体系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普遍缺乏高速互联网接入和先进的数字技术设备,这限制了智能监护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等关键应用的推广。为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和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确保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同时,通过引入“互联网 + 养老”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和激励机制,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比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领域[17]。同时,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如发行养老彩票、设立养老基金等,可以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最后,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解决人才短缺和专业服务不足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这限制了高质量服务的提供。为应对这一挑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更多懂得数字技术的养老服务人才。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如志愿者服务、社区互助等,可以有效弥补专业服务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邹衍, 孙子凡.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路径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23(8): 124-127.
[2] 骆梦影, 方晓晴.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 35(15): 222-224.
[3]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 新闻世界, 2021(3): 96.
[4] 孙晴, 郝钢, 丁莹莹. 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的博弈分析[J]. 商业研究, 2023(3): 58-69.
[5] 吴宾, 唐薇. 中国政府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注意力配置研究——基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1978-2018)的内容分析[J]. 中州学刊, 2019(5): 65-71.
[6] 储奕洋.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困境及优化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 特区经济, 2024(7): 153-156.
[7] 程静静. 农村互助养老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20): 176-178.
[8] 刘叶, 胡江. 物联网技术赋能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研究[J]. 科技资讯, 2023, 21(7): 243-246.
[9] 孙勇, 李学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 党政干部学刊, 2022(4): 63-68.
[10] 王雪梅, 戚秀格. 农村互助养老的行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合作生产模式[J].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 34(2): 24-29.
[11]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 传媒论坛, 2024, 7(6): 120.
[12] 罗利平, 蒋勇, 欧阳如轶.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农村养老保障困境与发展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9): 163-166.
[13] 赵康生, 周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技术激发农村教育活力[J]. 村委主任, 2024(18): 197-199.
[14] 重庆统筹资源 夯实基础着力打造农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32): 20-21.
[15] 应家佩, 戴丽丽, 马建伟, 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智能健康随访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24, 39(19): 11-15, 30.
[16] 江维国, 钟洁.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J]. 社会福利, 2024(2): 10-18.
[17] 杨洪芹, 王才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运作机制及优化策略——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J]. 老区建设, 2021(2):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