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DOI: 10.12677/ar.2024.116419, PDF, HTML, XML,   
作者: 叶舒婷: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老龄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Aging Rural Communities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Innovation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深入聚焦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革新与实践探索,旨在通过系统性分析当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如服务资源匮乏、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内容单一等,揭示其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致力于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等手段,有效应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通过本研究,期望能为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problem of elderly care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restricting social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eply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 aging society, aiming to reveal its deep-seated constraints through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and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such as lack of service resources, imperfect service system, and single service content. On this basis, this study is committed to putting forward a series of forward-looking and feasible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practice paths, aiming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elderly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by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building a diversified service system, and enriching service content and forms. Through this study,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effective solution of rural elderly car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文章引用:叶舒婷.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855-2860.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419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复杂且紧迫的社会性挑战,其深度与广度均不容忽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已难以全面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正逐步凸显其作为解决农村养老困境重要途径的潜力与价值。然而,当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1]。服务内容的单一性、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服务设施的滞后与不完善,不仅制约了服务效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因此,创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已不仅是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未来,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与实践需更加深入与全面,需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设施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优化与创新[1],以期构建更加完善、高效、人性化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进而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

2.1. 社会支持理论角度

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2]来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强调构建一个由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支持网络。这一模式认为,老年人作为社会的脆弱群体,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其物质、精神、健康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和短期入住服务,以及组织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等活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该模式还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

2.2. 老年人需求理论角度

基于老年人需求理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注重识别和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养老计划,以及提供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该模式还强调老年人的参与和自主性,鼓励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3. 管理学角度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注重服务体系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一模式强调以老年人为中心,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包括服务标准、服务流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规定,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确保了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同时,该模式还注重培养专业的服务团队,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还实现了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老年人的满意度。

3.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意义

3.1. 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挑战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这对农村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3],如家庭成员忙于工作无法提供足够的照料、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等问题。而创新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3.2. 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还能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例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老年人的远程监控、健康管理等,提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模式还能促进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4],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类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这有助于降低养老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覆盖面,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4.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困境分析

4.1. 养老服务内容单一

当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聚焦于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保健两大基础领域[5],如提供饮食起居的协助、日常清洁与照料服务,以及基础的健康检查、疾病治疗与康复护理等。在精神慰藉与文化娱乐等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内容方面,却显得相对匮乏。许多老年人在享受基本生活与医疗服务的同时,却面临着精神层面的空虚与文化生活的单调,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寄托,难以充分满足其多元化、深层次的养老需求。这种服务内容的不均衡,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也制约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4.2. 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当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在人员配置与专业技能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短板[6],这直接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技能尚待加强,难以全面、精准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基础服务时,可能会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出现疏漏,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也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些服务人员可能因对养老服务工作缺乏深刻理解,而在服务过程中表现出不够耐心、细致的问题,难以建立起与老年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联系。

4.3. 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或投入不足[7],导致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明显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对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老年人在寻求养老服务时,常常面临排队等待、服务资源紧张等困境,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感。一些已经建设有养老服务设施的地区,其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也普遍偏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向往。部分设施可能因资金限制或设计理念落后,而在硬件设施、环境布置、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5.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

5.1. 多元化服务内容创新

应着重加强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8],为老年人打造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比如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园艺等兴趣小组,让老年人在参与中找回年轻时的热情与乐趣;同时,也可以组织健身运动、太极、舞蹈等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交互动,丰富其精神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老年人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我们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智能化服务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例如,通过安装智能家居系统,老年人可以轻松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等设备,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远程医疗服务则能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和健康管理,减少就医的不便和风险。我们还可以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应用,提供新闻阅读、社交互动、健康监测等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5.2. 专业化服务团队创新

必须重视并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组织定期的养老护理知识培训,确保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生活照料技能;开展心理咨询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9]。还可以邀请医疗专家进行健康管理和急救知识的讲座,使服务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我们可以打造出一支具备专业护理、心理疏导、健康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可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和志愿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来。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大学生、退休人员、社区居民等群体加入志愿者队伍,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和专业技能,为老年人提供陪伴聊天、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帮助。志愿者的参与不仅能够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3. 智能化服务设施创新

要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基础建设和全面升级,确保这些设施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安全可靠,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可以投资建设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集成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体验,也可以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为那些需要日间看护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减轻家庭负担,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10]。我们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服务手段,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通过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还可以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疾病预防和康复指导服务,减少就医的不便和成本。这些智能化服务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还能为他们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养老体验。

6.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路径

6.1. 加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与资金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以全面促进该领域的发展,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政府可以积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明确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要求,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同时也可以为养老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激励措施,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其服务意愿和能力。通过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和补贴政策[11],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积极投入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来。这些专项基金和补贴可以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智能化服务手段的引入等方面,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可以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6.2. 社区融合与资源整合

农村社区应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养老资源和服务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贴心的服务。例如,社区可以积极组织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服务网络,覆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咨询、精神慰藉等多方面需求。农村社区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12],共同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通过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可以共同探索适应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社区还可以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老年人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

6.3. 家庭与社会共筑基石

家庭和社会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家庭作为老年人最亲近的依靠,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与照顾,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慰藉和必要的生活支持。家庭成员应积极融入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与其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互动,让老年人在家庭的温暖中安享晚年。社会作为老年人生活的广阔舞台,也应加强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关注与支持。社会各界可以广泛参与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来,通过志愿服务、捐赠物资、提供专业技能等方式,为老年人送去更多的关爱与帮助。社会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7. 总结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研究课题。当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多元化服务内容创新、专业化服务团队创新、智能化服务设施创新是解决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有效策略;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社区参与与资源整合、家庭支持与社会参与是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和实践的重要路径;未来应继续加强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思军, 周家豪. 五社联动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探索——以D市J区S社区为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6): 85-91.
[2] 郭烨凌, 李静. 农村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基于注意力理论视角[J].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63(3): 236-240.
[3] 王梅蓉. 河北省B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24.
[4] 蔡玉梅, 陈功. 普惠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创新——以北京市养老服务联合体为例[J]. 北京社会科学, 2024(1): 118-128.
[5] 丛永胜. 山东威海文登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J]. 中国民政, 2023(21): 62.
[6] 严志兰.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与实践创新——以福建经验为例[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3(4): 24-34.
[7] 王哲, 乔先华. 青岛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与成效预期[J]. 中国民政, 2022(10): 38-40.
[8] 陆子健, 徐俊.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1): 34-38.
[9] 山东: 加强探索创新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J]. 社会福利, 2019(5): 11.
[10] 坚持需求导向加强探索创新构建符合山东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14): 16-17.
[11] 郭雪峰. “资产为本”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7(3): 22-24.
[12] 王永强.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多元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以陕南汉中市域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8):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