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中小城市县域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为例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Exhibition Econom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outhwest China—Taking Zizhong County,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摘要: 县域经济上升到重要战略地位,县域会展业的发展对于打造县域品牌,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人民的生活水平,加速县域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场馆运营情况、到相关政府部门调查咨询、发放关于居民的参展满意度、参展情况及意愿的问卷调查对资中县的会展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现存的问题在于首先缺乏政府有效的规范和积极引导,其次场馆利用率低、场馆配套服务不到位、会展专业人才缺乏,再者会展主题雷同,居民参展意识不强,最后是特色产业会展发展势头较弱,未凸显品牌效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建议:增强政府在会展业发展方面的行政效能,发挥政府对会展市场的指导、规范作用,积极完善会展企业评价体系;增加会展场馆使用率,提升会展场馆配套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丰富会展主题,选择专业会展公司承办以优化现场服务;因地施策发展特色会展产业,打造县域特色会展品牌,提升县域知名度。
Abstract: County economy has risen to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xhibition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county brand, optimizing county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county people,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county urban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Through field visits to venues, investigation and consultation to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questionnaires about residents’ satisfaction, participa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hibiti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Zizhong County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firstly the lack of effective norms and active guid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Secondly, the venue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the venue supporting services are not in place, the lack of exhibition professionals, and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is the same, the resident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is not strong, an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exhibition is weak, and the brand effect is not highlighte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give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s guiding and regulating role in the exhibition market, and active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xhibition enterprises;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xhibition venues, improve the supporting service level of exhibition venues, and train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talents; Enrich exhibition themes, select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companies to undertake to optimize on-site services; Develop characteristic exhibiti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local policies, build county characteristic exhibition brand, and enhance county visibility.
文章引用:罗婧.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县域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为例[J]. 运筹与模糊学, 2024, 14(6): 990-1000.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4.146596

1. 引言

() 研究背景

自2002年“县域”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国家提倡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振兴乡村”发展战略,让经济发展的目光再度聚焦到县域经济。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一次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再次肯定县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截至2023年底,中国县域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县域人口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38%和50% [1]。中国会展业将立足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服务对象从经济发达的城市转移到普通县域地区,从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进而实现我国会展业市场从城市向县域转移,两者协调发展的新局面[2]。因此,对于如何让会展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地处成渝双城中间地段,基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根据资中县政府统计局公布数据,居民消费水平显著降低,2024年上半年,商品销售额比往年同期下降9.3%,餐饮收入比往年同期下降35.7%。会展业在刺激消费、投资需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通过促进会展业发展从而实现需求侧的恢复速度与供给侧的恢复速度适配,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研究资中县的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会展产业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 研究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县域经济是国家的一个基本经济单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环节。会展业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新引擎,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占据关键地位,但具体作用因地区而异。关于县域经济以及城市会展经济的研究相对丰富,但县域会展经济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的是县域层面,从具体县域会展业发展现状出发,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弥补理论不足,丰富理论研究。就现实意义而言,本文选择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的县域会展经济发展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会展产业发展现状、县域经济发达程度、政府重视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大量文献,吸取其他研究的观点,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针对目前资中县域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县域会展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 研究内容

本文遵循“理论分析–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对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及查询政府相关工作报告调研资中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整理分析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利于资中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部分为引言。此部分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系统地整理了与会展经济、县域经济、县域会展经济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理论上论述了会展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简要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理论基础。此部分界定会展经济、县域经济及县域会展经济的内涵,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得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会展产业,以及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把握会展发展机遇,让会展业更好地为县域经济赋能。第三部分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现状。此部分包括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以及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会展业的有利条件结合当前发展现状从而更好地分析现存问题。第四部分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对比其他县域会展经济发展以及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整理出目前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策略。此部分在前文的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实存在的发展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根据目标课题,通过研究关于会展经济、县域经济、县域会展经济等研究成果、解读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文件、查询政府部门工作报告等手段,深入了解研究课题的方法。在思考整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后,总结分析相关研究理论,基于理论基础,再进行演绎推广。

2) 逻辑分析法。本文通过演绎归纳、整理分析、分类对比等逻辑方法,结合会展实务、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对本论文研究所获取的资料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从当前的发展现状中指出现存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3)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不同年龄段的资中县居民的参展情况、参展意愿以及参展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发放问卷数量共计168份,有效问卷回收数量达163份,回收率达97.02%,通过回收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目前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现存的一些问题。另外实地走访考察会展场馆,咨询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现状,整理分析现存问题。

2. 理论基础

() 相关概念

1) 会展经济的内涵。会展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和地点开展的具备商品展示、货物以及服务贸易、信息交流功能的集聚活动。会展内容包括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等,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形态。会展经济是服务业发展至较高水平后所出现的一种新兴业态,是通过举办各类展览会议、展销活动给举办地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的经济行为。

2)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域经济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发展中心、以乡镇为联系纽带、以农村为发展要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是基于增强县域经济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现状,依靠政府的财政手段、政策引导,持续高效地整合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基本经济形态[3]

3) 县域会展经济的内涵。县域会展经济是指以县域为地理空间,以县级行政为积极引导,以市场为重要抓手,以会展活动为核心,具有特色性、地方性、经济性、文化性、开放性的产业经济。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对于打造县域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增加县域就业容纳度,提升县域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具有重要意义[4]

() 文献评述

首先,由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时间不长,发展水平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加之县域经济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2016年以前有关于会展经济的相关研究基本聚焦于城市会展经济,研究的地域较广,多为城市、省份,具体到县域的会展相关研究缺乏。近年来,随着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增加,逐渐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其中一部分是关于会展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对策。其次,各省市的县域会展经济都面临相似的问题,诸如缺乏有效的政府规范和引导,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展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会展人才稀缺,缺乏特色产业会展,无法吸引外来游客等问题,但也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会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程度不同,而目前已有文献没有关于资中县的县域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 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条件及现状

() 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条件

1) 县域地理位置优势

资中上接成都、下连重庆,是西南地区交通的重要交汇点,通过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321国道、沱江黄金水道及天府国际机场,承东启西、接南转北、辐射八方。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时代背景下,资中担当起“成渝中部崛起”的国家使命,四川省将对资中发展功能定位进行调整。通过定位调整,有助于资中县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腹地的区位优势,凭借水陆空的交通便捷性,打造成渝周边城市配套服务中心和成渝发展主轴关键县域,迎来经济转型、区域合作、协同共进、帮扶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成渝双重经济圈的推进,区域合作越来越紧密,会展经济的发展应当抓住成渝双重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机遇,以自身产业和市场为基础,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提升与成都、重庆的产业协作水平。

2) 县域产业结构优势

产业结构优化,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9:28.4:41.7,第三产业比重大幅超过第一产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202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53,028万元,网络零售额达116,431万,同比增长32.15%,排名三县第一,成功通过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绩效评估,在电子商务下乡综合示范绩效评价工作中以90.5分的成绩获四川省第一名。

3) 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会展场馆建设。于2018年竣工并正式向市民开放的五大场馆分别是资中文化馆,资中图书馆,资中城市展览馆,资中档案馆,资中苌弘大剧院为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场馆外的大片广场为室外会展的举办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基础建设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对会展业一定程度的重视。交通发展优势。乘坐高铁到成都只需30分钟,到重庆仅需40分钟,同时增加通勤车次,探索推行动车“月票制”,实现铁路公交化,打造铁路公共交通1小时通勤圈。加快建设成资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另外加快建设成资大道,扩大高速公路拥堵路段通行容量。

4) 政府政策导向优势

一是资中县人民政府积极跟踪企业对接落实情况,指导企业开展商务合作洽谈事宜;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给以资金补贴,提高企业参展参会的积极性,扩大博览会效应;积极组织商贸企业申报补贴资金,根据《资中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2023年决算编制说明》,共有20户企业申领补贴100.6万元。三是加大进口博览会各类政策宣传,为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组织参会做好准备。

5) 地方特色产业优势

血橙是资中县所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产业,全称为“塔罗科血橙”,其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四川省的4/5、全国的3/5,资中县坐拥全国产量、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备的血橙生产基地。

() 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1) 办展情况

2016年资中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市场开拓,提高产品竞争力。继续打造四川省著名商标、地理保护品牌“资中血橙”,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入,共同建设、经营大品牌。因此,从2016年开始,资中县政府开始举办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的会展活动——血橙节。

最近的一次血橙节于2022年举办,以名城资中·血脉香橙为主题,在五馆之一的苌弘大剧院举办开幕式并邀请国家部委、省、市各级领导、科学研究院所专家团队、各地参展商等出席。从2016年首届血橙节举办至2024年,血橙节累计举办了6届,其中2017年以及近两年未如期举办。

资中县本地消费展发展现状。《住在船城·车行天下2021资中县汽车品牌交易展示会》于2021年9月18日~20日在五馆和鸣广场举办。活动共销售汽车24台,销售总额400余万元。《资中县房地产品牌交易展示会暨“国庆·中秋”双节促销活动》于2022年10月2日~10月4日在五馆和鸣广场举办,共设房地产展示区、促销区两大版块,面积约2000平米,其中房地产展位5个。参展企业包括20多家房地产商、装修建材企业,推出了特惠房源等多种促销活动。资中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利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房交会期间购房业主发放每平米20元的购房补贴。展会期间售出商品房102套,销售面积8175.09平米,销售金额共计4297.37万元,2023年8月30日,在资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举办了2023资中首届直播购物节。本次直播购物节展品为本县精选的16款名优特产,覆盖农产品、特色小吃等品类。本次线上直播购物节累计直播时长2.5小时,点赞数达32.9万,2.2万人观看直播,通过直播销售商品2000余单,最终实现超5万元的线上交易额。《2024四川电商年货节暨川渝新春欢乐购》于2024年1月9日在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资中县和鸣广场设置资中分会场,本次展会现场分为3大板块,其中包括特装展位160 m2,标准展位40余个,分为家电展销区;扶贫移民展销区;特色年货展销区。有利于进一步拉动消费,培育资中县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推动资中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办展情况小结:从2016年起,资中会展业开始萌芽,在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们举办了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的血橙节、有关住宅、汽车、商品等消费展览活动。办展形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次数较少,办展意愿不强烈,县域内无专业会展企业,多为政府主办,内江市会展公司承办。

2) 参展情况

早在2016年,资中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借力商贸会展拓展市场,组织县域企业积极参与西博会、渝洽会、川南电商博览会等展会活动。近年来组织根兴食品、沁霖食品等企业到北京、广州、内蒙等地参加展示展销会累计达25次。2023年组织企业参加羊肉汤美食节、味美四川、川货全国行•重庆站、新春年货节等各类展会约20户次。组织资中云翔科技、晨禾机械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据统计,我县代表团现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云翔科技、晨禾机械2户观展企业与7户参展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合作。在政府政策导向以及县商务局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下,企业参展情况良好,县域企业代表资中县参加在境内举办的各种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4. 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现存问题

此次研究发现资中县域会展经济在取得可喜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办展方面,具体展开为以下5点。

() 缺乏规范引导,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1) 展位收费标准不统一。以标准展位为例,有的收费六七千元,有的收费三四千元,严重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市场公平。对于不同企业的收费标准不同,收费标准差异严重损坏展会的信誉且大幅降低参展企业的参展意愿。

2) 参展商资质审查不严格。有些展会活动的组织者或活动承办方为了增加展会招展、提升展会人气、增加展会收入,对参展企业的资质和企业信誉并未进行严格把关。追求展商数量而不保证展商质量的行为严重影响会展活动的品质和损害会展品牌的形象,失去参展居民的信任度甚至损害参展居民的利益。

3) 专业化分工不明晰。资中县域会展业的发展一直以来由资中县商务合作局经手操办,并未设立专门的会展行业职能部门,鉴于县商务局的职能较为广泛,会展作为其中一个小分支,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无法对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而对于发展历史较短的资中会展业而言,更加需要由专业的会展人才组织成立的会展行业职能部门,把握机遇,促进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

4) 政府对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的主要职责中有明确提及关于指导县域企业去到城市参展的内容,并且有相关的政策补贴。根据政府2023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与会展业相关的两项支出分别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以及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分别是5974万元和2721万元,仅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6%,因此政府对于县域会展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 宣传效果不佳,节事品牌效应疲弱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县域会展经济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5]。近年来,全国各地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业,举办了极具地方人文特色的农业文化节。比如,广州一方乐田樱花文化节、浙江进化镇青梅文化节,顺义醉美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等,这些节庆活动紧扣地方文化特色,并直接举办于相关的产业园区,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拍照,集农业产品、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6]

2) 比较其他县域,我们有特色地方产业——血橙、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身后的文化底蕴,资中县人民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举办血橙节,以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相比威远县举办的梨花节,血橙节的规模和效应远超梨花节。但相比其他县域的知名节事品牌,血橙节的宣传效应远不及其他县域,最近的两年出现了停止举办的现象,据活动的相关人员描述,该活动由政府买单,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县域的宣传效果未达预期,未来是否还会举办不得而知。

() 会展主题雷同,居民参展意识不强

1) 会展主题单一。关于居民会展主题偏好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居民对消费主题的会展偏好最高,占比达到64.42%,其次是艺术主题,占比达50.31%,饮食、文化主题占比在43%左右,还有部分占比在娱乐主题。但资中县目前会展业的主要类型集中在房展、车展、购物节等消费主题,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Figure 1. Survey results of exhibition theme preference of county residents

1. 县域居民会展主题偏好情况调查结果

2) 居民参展意识薄弱。如图2所示,17.18%的居民对于会展的概念十分陌生,完全不感兴趣,参展意识不强。另外由于会展主题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一部分居民的需求,占比26.38%的居民认为没有想去的会展活动。参展后体验感不佳的居民占比高达37.42%,居民的参展意向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会展活动的人气集聚,制约县域会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Figure 2. Survey results of reasons why county residents do not participate in exhibition activities

2. 县域居民不参与会展活动理由调查结果

() 场馆利用率低,配套服务水平不高

1) 场馆利用率低。资中县现有场馆在规模、设施以及利用率等方面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据实地调查,建设有五大场馆,但用于举办会展活动的场馆实际只有两个,以及场馆以外的广场,利用率低。其中苌弘大剧院多用于举办大型会议,场馆外的和鸣广场多用于举办展览,馆外场地简约、面积狭窄,受天气影响大,以上因素直接制约了县域会展的规模和水平。

2) 场馆配套服务不到位。资中县域会展经济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格局,主办的会展活动大多选择服务外包,缺乏本土的会展公司,场馆的运营和维护缺乏专业人员把关,尚未形成高效、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对于物流运输、会展设计、广告营销、会议服务、人员培训、客户回访等多方面的专业配套服务不到位,不利于参展企业高效参展,无法实现县域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对会展行业发展新要求的反应迟钝。首先,资中县域会展缺乏正规、官方的网络互动平台。其次,会展新技术的应用不到位。有很多县域会展参展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不注重新展示方案的研究开发,放弃使用新技术完成展品展示,忽略对高科技的应用,造成县域会展活动或节事活动水平停滞不前,失去对参展观众的吸引力[7]。最后,疫情反复,加大了会展活动举办的难度,由于举办效果未达预期,血橙节甚至出现了停止举办的现象。

() 人才流失严重,会展专业人才稀缺

Figure 3. Results of sampling survey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county residents

3. 县域居民学历抽样调查结果

1) 县域居民学历抽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资中县居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高中及中专以下的居民达46.63%,大专占到26.38%,本科占比25.77%,硕士及以上仅占到1.23%。由于问卷中有一部分来源于问卷发布者的高中同学,即实际形势可能会比问卷所反映出来的更加严峻。资中县面临较严重的人才流失,大部分年轻人选择成都、重庆以及其他城市就业,县城的人口结构比例趋于老龄化,人口分布多为学生和家长,受到较高教育水平的青年大学生很少会选择回资中就业,导致资中县人才缺乏。因此会展人才的匮乏使得会展活动的质量难以提升,极大地限制了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

2) 成功的会展或节事活动离不开高水平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的精心策划与现场执行。资中县会展行业起步较晚,缺乏本土会展企业,现场活动多为临时兼职以及非专业人员、核心人才匮乏,无法形成完整的会展产业链,进而无法实现会展业稳中有进,向前发展。由于会展业发展不够成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也较弱,因此制约了会展经济功能的发挥和政府发展县域会展业的信心。

5. 资中县会展经济发展改进策略

县域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县级行政部门、县域企业、金融机构、各大高校和县域居民等各个主体的参与合作才能实现。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建议:

() 加强规范引导,完善企业评价体系

1) 提升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增加对会展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为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可靠的行政保障。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成立专项计划,共同致力于县域会展经济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8]

2) 全面完善会展企业评价体系,实行奖惩结合,提升会展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以及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对企业的参展资质进行严格审批以及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对于不良信誉的商家资质审查不到位从而造成参展居民利益受损的会展企业实行惩罚并承担赔偿,对于收费标准不一的会展企业同样对参展企业进行赔偿,并将资质审批严格、收费标准统一纳入会展企业评价体系。

() 打造特色会展,发挥县域品牌效应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创办特色节事活动,精心打造节事活动品牌,提升县域会展的品牌效应[6]

1) 血橙节在内容上需要丰富。设计名为“甜甜”和“橙橙”的吉祥物,生产一些文创、周边,活动纪念品让血橙节更加深入人心。现场活动可以加入一些年轻化元素,利用现场节目表演为节事活动积攒人气,定位是全民参与的血橙节,商业化元素比如商业签约等活动可以在开幕式的设立一个专门的会议来完成商业贸易,其余时间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事活动,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以及现场表演,提升参展居民的体验感。

2) 血橙节的营销宣传需要加强。营销是会展的生命,成功的节事活动背后一定有完美的营销支撑。加大新媒体与会展营销领域的融合,如建设官网,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方式增强节事活动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通过电视、公交站台、出租车电台等大众传媒宣传和推广,宣传过程需突出活动特色,吸引全民参与从而打造特色节事活动品牌,提升县域的知名度[9]

() 优化现场服务,丰富会展活动主题

Figure 4.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county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exhibition activities

4. 县域居民对会展活动意愿改进方向

针对县域居民对会展活动意愿改进方向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会展活动需要从以下2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1) 优化现场服务。丰富现场的活动表演,对于小镇居民而言,会展活动的热闹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参展体验,为吸引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对现场活动进行丰富以及有效的控制管理。另外,较大的优惠力度是吸引生活化小县城的参展居民的关键。

2) 丰富会展主题。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针对居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对会展的主题提出了更多样的需求,丰富会展的主题选择。根据居民对会展主题的偏好情况调查,除了占比最高的消费主题,其他主题也备受居民青睐。其中艺术主题,占比达50.31%,饮食主题占比42.94%,文化主题占比在45.4%左右,娱乐主题占比达34.36%。因此在做好现有展会的前提下,进行展会内容的延展与丰富。如引导资中县域在努力提升血橙节等特色展会、房展、车展、商品节等消费展的基础上,创办饮食、文化、娱乐、艺术类型展会,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升资中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吸引外地游客的到来。比如饮食主题展会,资中的美食品类丰富,鲢鱼、麻辣兔丁、兔子面等美食家喻户晓,在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遭受巨大冲击,为恢复县域人民的消费力并将更广泛的宣传资中美食,可以举办美食文化节。

() 增加场馆使用,优化场馆配套服务

1) 增加会展场馆使用率,提高场馆的开放度,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积极策划、举办会展活动。将会展项目和服务细分管理,提供专业、优质的场馆配套服务,对专业的场馆运营商进行招标,提升场馆运营以及配套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2) 积极对接新形势,面向市场积极改革和创新。注重会展活动网络虚拟平台的建设和利用,建设运营官方的、完备的网络互动平台,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为参展企业以及参展居民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通。贯彻“绿色会展”理念,“绿色会展”并不意味着设施、设备的重复使用,而是采取更加环保绿色的办展材料,因此,要紧跟时代需求,积极应对新形势从而实现更好地展示效果最大化参展收益,同时也会提升展会的办展水平,达到双赢的局面。

()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会展人才

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熟悉会展业务、精通管理、擅长营销、勇于担当的专业会展人才是推动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1) 与地方高校开展紧密合作。与内江师范学院等地方高校合作开设会展策划、会展服务、会展营销、会展设计等核心课程,联合培养专业的会展策划人才、会展管理人才、会展营销人才以及会展设计人才。

2) 提高当前会议服务接待员的综合素质。政府联合会展企业可商讨制定“会展服务技术标准”,选择优质的培训参考材料,定期开展会议接待服务专业培训,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考核制。

3) 与当地高中展开合作。在学校举办“资中县域会展经济发展了解活动”,吸引当地的学生投身会展事业、为县域会展业培养组织策划、运营管理、艺术设计等实用型人才。积极组织学校学生参与会展活动,更加直观地感受会展行业。

4) 通过政策补贴吸引会展人才来资中县。根据政府2023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是106,13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9.6%,可以看出政府对这个板块的重视。这部分支出可以覆盖到返乡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补贴,深入实施返乡就业“回家工程”,积极引导在外乡友回家就业,不断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制度,增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效能,发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产出效应,优化劳动力市场格局,增强县域经济整体活力[10]

6. 研究结论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会展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结合资中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政府相关政策文件调研资中县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现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县域经济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会展业将目光聚焦到县级行政区,未来我国会展业将出现县域会展经济与城市会展经济并存的新格局,会展业对于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2:资中县具有发展会展产业的一系列优势,其中包括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地方特色产业等优势,会展业应当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机遇,依托特色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县域节事活动品牌,从而实现农旅融合,发挥会展业的产业联动效应。

结论3:资中县域会展业的发展历史较短,发展程度尚未成熟,会展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从办展情况来看,包括线下会展、线上会展以及双线会展,形式上满足时代需求,但技术上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近几年参展情况良好,收获颇丰。

结论4:资中县域会展业的发展现存问题,从资质审查不严格、收费标准不统一以及缺乏专业化的政府职能部门可以看出缺乏政府的有效规范和引导;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存在场馆利用率低、配套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资中县人才流失严重、会展专业人才缺乏以及会展主题雷同,居民参展意识不强,最后是特色节事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未体现品牌效应。

结论5:设立专门的会展部门,积极完善会展企业评价体系,增强政府的规范、引导作用;增加办展频率,提升会展场馆使用率,优化场馆配套服务;与高校展开密切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优化会展活动现场服务,主题相同的会展合并办展,提升展会的专业度和体验感,丰富会展主题;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提升县域知名度。

但是本次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研究单元选取的是县域,所以很多数据都不可得,政府官网数据有限。另外问卷调查只涉及到参展居民的满意度、参展情况及意愿调查,缺乏对参展企业的参展满意度调查,本文更侧重大众体验,从居民的角度提出一部分建议,对于参展企业的关注和需求关注不够,从参展企业角度提出的建议有待补充。

参考文献

[1] 程励. 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J]. 人民论坛, 2024(18): 44-47.
[2] 倪玮. 新发展格局下会展业助力县域经济[J]. 中国会展, 2021(1): 58.
[3] 陈泽炎. 发展县域经济 振兴地方经济[J]. 中国会展, 2021(1): 74-75.
[4] 王志平. 深挖县域会展经济服务产业发展需求[J]. 中国会展, 2021(1): 59.
[5] 詹绍文, 刘怡松. “文旅+多产业”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省汉阴县为例[J]. 经济论坛, 2021(4): 88-98.
[6] 张凡. 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途径——以中国(平乡)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为例[J]. 中国会展, 2019(3): 50-51.
[7] 张羽. 县域会展经济发展研究——以海宁市为例[J]. 江南论坛, 2021(1): 43-44.
[8] 张庆东, 杨照, 张忠明, 等. 新发展阶段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关键特征和评价指标——基于全国5个样本县的数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12): 181-189.
[9] 刘欲晓. 激活实体经济“一池春水”——发展壮大湖北县域实体经济[J]. 党政干部论坛, 2021(3): 33-34.
[10]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等. 西南丘陵山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空间分异机制与优化对策——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10): 2581-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