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全球印刷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传统印刷方式面临挑战。尽管如此,丝网印刷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包装、装饰和电子印刷[1])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大多数曲面丝网印刷制品仍停留在单色印刷阶段,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多色印刷的需求。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要求的提高,多色曲面丝网印刷的需求急剧增加[2]。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开发一套廉价、高精度、高效率的多色套印[3]系统显得尤为迫切。
在多色曲面丝网印刷中转印技术[4]具有重要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精确对准和多色套印的难题。常见的转印技术包括热转印[5]和水转印[6]等。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印刷对象。但是转印技术的实现往往依赖于大型的自动化设备,其价格昂贵、依赖进口、维护成本高、回本周期慢,并不适用于我国广大的中小型印刷企业,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套印技术[7]。
而在曲面丝网印刷中实现多色套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多色套印要求各色版之间的精确对准,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图案失真、色差和重影等问题。曲面的复杂形状和多变的印刷条件增加了这一难度。一般情况下,高精度印刷要求误差控制在± 0.1毫米以内,而在一些高端应用中,误差需要控制在± 0.05毫米以内[8]。
2. 研究现状
在国内,虽然曲面丝网印刷技术已得到一定发展,但在多色套印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仍较为有限。目前国际上大多是引用机器视觉来实现的对准。通过捕捉和分析印刷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图像,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和校正任何偏差,确保各色版之间的精确对准,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图像匹配算法的支持。
从20世纪60年代的基础理论研究起步,主要集中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基本算法上;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图像处理能力和硬件性能大幅提升,机器视觉开始在工业检测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应用。直至目前常用的算法有SIFT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9]算法,SURF (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 [10]算法,它是SIFT的加速版本,使用积分图和Hessian矩阵加速特征点检测与描述。ORB (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11]算法,专为提高特征检测和描述速度设计。ORB基于快速的FAST角点检测和BRIEF特征描述方法,解决了SIFT和SURF的计算瓶颈。它在资源受限的实时应用中表现出色,虽然对尺度变化的鲁棒性较弱,但其计算速度快且易于实现,成为实时图像处理的常用算法。基于这些算法使机器视觉技术在多色套印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自动对准误差检测等功能,显著提高了多色曲面丝网印刷的精度和效率。
3. 图像匹配算法的比较与实现
在上文研究现状中提到的SIFT、SURF以及ORB算法是现在最常用的图像匹配,这些算法都是通过特征提取获得的关键特征点来进行匹配。匹配过程需要考虑图像的旋转、缩放和透视变换,以确保各色版的特征点能够准确对应。如下图1分别是SIFT、SURF以及ORB算法进行图像匹配的结果。
Figure 1. Comparison results of SIFT, SURF, and ORB algorithms
图1. SIFT、SURF、ORB算法比较结果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SIFT算法能够处理图像旋转,对特征点描述精度较高,但是比较慢,计算资源消耗大。SURF比SIFT快,计算效率更高,对缩放和旋转保持性具有鲁棒性,其特征点描述的准确度不如SIFT。ORB比SIFT和SURF更快,适合实时应用,对图像旋转缩放有鲁棒性,但是相比于SIFT和SURF,特征点描述的精确度相对较低,鲁棒性不如SIFT和SURF。因此本系统将在ORB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几何约束与RANSAC筛选方法[12],既可以继承ORB算法的高速性,实现系统的实时检测,又可以显著提升匹配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在ORB算法中引入几何约束与RANSAC筛选的主要步骤以及相关过程如下。
3.1. ORB特征点检测与描述符生成
使用ORB算法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FAST (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作为关键点检测器[13]。FAST算法通过在像素邻域内比较中心像素和周围像素的灰度值,判断是否为角点。为了提高精度和消除冗余,ORB在多尺度金字塔中检测关键点,并通过Harris角点[14]响应值来排序,保留响应值最大的关键点。对每个关键点,在其邻域内计算质心,公式如式(1)所示。其中,
是像素点
的灰度值,
是关键点邻域的像素集合。之后并为每个关键点生成带有方向性的BRIEF描述符(Des),使用描述符进行初步的特征点匹配。对于每个关键点,在其邻域内取固定数量的像素对
,如果
,则对应位置的置为1,否则置为0。整个描述符是一个二进制向量,公式如式(2)所示,其中
是描述符的长度,通常为256。描述符生成的便是ORB的匹配结果,下图2中的a是ORB生成的100个匹配结果。
,
(1)
(2)
3.2. 几何约束筛选
初步匹配的结果中,可能包含一些不符合几何约束的匹配点对。常用的几何约束有欧氏距离约束和对称性约束。欧氏距离约束可以过滤掉在图像平面中距离过远的匹配点对,假设初步匹配的点对为
,则可以通过公式(3)计算欧氏距离,如果距离
超过预设阈值,则视为错误匹配。对称性约束是指双向匹配(正向和反向)应保持一致,即如果图像A中的点
匹配到图像B中的
,那么在反向匹配中,图像B中的
也应匹配回图像A中的
[15]。
(3)
3.3. RANSAC筛选
RANSAC用于从匹配点集中去除异常点。该算法随机选取一部分匹配点来估计模型(通常是单应性矩阵或基本矩阵),然后验证剩余点是否符合该模型。在系统中使用的是单应性矩阵,其在处理图像对齐(例如拼接)时,通常假设两幅图像之间存在单应性变换。对于图像中的点
和点
,单应性变换公式为式(4),其中
是3 × 3的单应性矩阵,
是尺度因子。
(4)
RANSAC过程:随机选择一小部分匹配点对,估计单应性矩阵
,对于其他匹配点,使用估计的
计算变换后的坐标,验证它们是否符合模型。误差定义为
,如下公式(5),其中
是通过
变换后的坐标。判断误差是否在预设的容忍范围内,如果误差小,则认为该点为内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找到满足最多内点的模型[16]。在加入几何约束筛选和RANSAC筛选之后就得到了新的匹配图像,如下图2中的b所示。
(5)
Figure 2. ORB with geometric constraints and RANSAC for filtering match results
图2. ORB与ORB引入几何约束和RANSAC筛选匹配结果
4. 多色智能丝网印刷系统概括
多色智能丝网印刷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两部分。软件系统部分基本可以实现用户交互界面,采集和处理图像,接收和发送数据,实时显示印刷状态以及承印物图像等功能。硬件系统部分包括印刷机、单片机、伺服电机、线阵相机、USB相机、光源、光电传感器等[17]。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的图像套印,还可以将图像套印精度控制在± 0.03毫米,降低工人工作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产品竞争力。多色智能丝网印刷系统的套准过程如下图3所示。
Figure 3. Workflow of the multi-color intelligent screen printing system
图3. 多色智能丝网印刷系统工作流程
5. 实验平台
硬件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和曲面印刷机相配合,实现承印物的正常图像采集,印刷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与上位机建立通信,并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承印物完成套印配准。还要实现人工上料后的承印物固定,印刷台的位移等功能。整个硬件系统主要由线阵相机及镜头、USB相机及镜头、条形光源、单片机、伺服电机和曲面丝网印刷机等组成,如下图4所示。主要硬件组成参数如下表1所示。
Figure 4. Diagram of the hardware system composition
图4. 硬件系统组成示意图
Table 1. Main hardware composition parameters
表1. 主要硬件组成参数
实验平台组成 |
参数信息 |
线阵相机 |
镜头:35 mm F2.8;传感器:线扫COMS; 像素:4096;接口:千兆以太网;线速:26 kHz |
USB相机 |
镜头:70 mm F4.0;传感器:OV5693 (1/4) CMOS; 分辨率:1920*1080;接口:USB 2.0;帧速:30帧/秒 |
光源 |
波长:6500~7500 K;尺寸:250*30*18 mm;功率:10 W |
单片机 |
型号:Arduino uno R3;微控制器:ATmega328 P; 数字I/O引脚:14 (其中6个提供PWM输出);时钟速度:16 MHz; |
伺服电机 |
功率:200 W;额定转矩:0.64 NM;脉冲:13万脉冲/圈;编码器:17位 |
单色曲面丝网印刷机 |
电源:220 V交流;行程:300 mm;驱动:气动;印刷速度:240个/H |
6. 实验结果
第一个色板印刷是不需要进行套印的,因此在第一色版印刷之后,通过线阵相机扫描得到第一色版印刷后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如下图5左侧图像所示,而基准图像中的图案位置就是下次色板印刷的位置。在第二色板印刷时,需要工人手动上料,上料后是随机位置,如下图5右侧图像所示,因此要根据基准图像进行套准。
Figure 5. Reference image of the first color plate (left) and the image to be aligned (right)
图5. 第一色板基准图像(左)与待套准图像(右)
使用改进后的ORB算法对两幅图像进行图像匹配,设置获得200个特征点匹配结果,成功率达到99.5%,匹配结果如下图6所示。本文中的图像像素行差为460像素,通过将像素行差转换为伺服电机的脉冲完成第一次校准。之后USB相机介入和伺服电机配合不断校准,直至像素行差等于0。随后进行第二色板的印刷,第二色板套印结果如下图7所示。
Figure 6. Matching results (200 matching samples)
图6. 匹配结果(200个匹配样本)
实验对象为一组图像(两幅位移图像),分别用SIFT、SURF、ORB以及改进后的ORB + 筛选四种算法进行匹配实验,实验匹配结果如下表2所示。
Table 2. Algorithm comparison results
表2. 算法比较结果
算法 |
匹配数量(个) |
准确率 |
平均匹配时间(个/亳秒) |
SIFT |
200 |
96.5% |
1200 |
SURF |
200 |
90.0% |
800 |
ORB |
200 |
81.0% |
150 |
ORB + 筛选 |
200 |
99.5% |
210 |
Figure 7. Registration results
图7. 套印结果
7. 总结
本文采用了机器视觉的方式实现了丝网印刷多色套印。通过线阵相机、USB相机以及伺服电机组成的视觉定位系统,使曲面套印的精度达到了± 0.03毫米。在图像匹配算法上,本文提出了在ORB算法中引入几何约束与RANSAC筛选,在继承其快速匹配优点的同时,使其图像匹配的正确率在本实验中达到了99.5%。最终在实际印刷中性能稳定,整体印刷效率符合工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