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 Students
摘要: 外语专业大学生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在多元文化的共生中培养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高其国际传播能力,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显得尤为重要。外语专业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思辨能力,培养中国文化传播意识,提升文化传播素养,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传播的能力,自觉创新传播方法及途径。
Abstract: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are witnesses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collis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Cultivat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nfidence amo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within the symbiosis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enhancing thei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and tell China’s stories wel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should establish cultural confidence, improv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ultivate awar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dissemination, enhanc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exter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also essential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e and consciously innovate methods and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曹冉, 赵嘉蓉, 丁纺, 项雨欣. 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1): 409-41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1055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外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新鲜血液,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然而,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研究如何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对我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立足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这一背景,阐述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意义,进而提出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经研究发现,完善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跨文化交流、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是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科学方法及有效途径。

2. 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意义

全球化语境下,一个国家的对外传播能力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形象塑造和影响力构筑。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能够提升外国对中国的文化兴趣,打击国外媒体的恶意报道,为中国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中国人民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1]。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更在于其文化吸引力、价值观认同和国际形象。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意味着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优秀文化、阐述中国立场,从而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主动,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可,提升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2]。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重要且急迫。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能够促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搭建沟通的桥梁,打破交流壁垒。通过国际传播,中国可以分享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减贫发展等全球性挑战中的经验与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1]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中,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西方媒体的恶意报道,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通过主动设置议题、精准传播信息,可以及时澄清事实,反驳不实报道,减少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打击不良媒体,保护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合法权益,日益改变外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和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队伍[3]。同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传播体系,整合官方与民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国内与国际的传播资源,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通过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为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有偏见,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误解[4]。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能够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丰富的内容形式,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2]。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成就、科技创新的突破,也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人民生活的幸福、社会进步的成果,让世界看到一个和平发展、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中国。目前国际形势依旧严峻,国家与国家冲突不断,矛盾斗争一触即发,和平发展一直是中国的发展理念。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利于中国向世界更全面具体地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他国塑造一个和平安定的未来发展局面,展现中国对于和平发展的信心。

3. 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现状

3.1. 优势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较好。经过专业的外语学习,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能较流畅地与国外人士进行日常交流和信息传递,为国际传播中华文化奠定了语言基石。

此外,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较高。课程学习及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其对不同文化有了更多了解,能更好地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传播中避免一些因文化误解导致的问题。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国际视野较开阔:外语专业的学习特性使学生更关注国际动态和国外文化,有助于培养国际视野,使其能从全球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适应国际传播的需求。

3.2. 不足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精准度和灵活性不足。部分学生虽掌握了基本语言知识,但在实际传播中,对一些复杂的语言情境和专业领域的词汇、表达运用不够精准灵活,影响传播效果。比如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专业内容的传播时,可能出现表述不准确的情况。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讲故事能力不足。在将中国故事、文化等向国际传播时,学生不知如何选取合适的故事点,难以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述,导致传播内容吸引力不足。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传播技术运用能力不足。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多媒体制作等传播工具和手段的掌握不够熟练,在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国际传播时,技术层面的限制使其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受限。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和传播模式,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性分析和创新传播思路,在国际传播中较难形成独特的观点和传播风格,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传播环境中脱颖而出。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感有待加强。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政策等了解不够深入,在国际传播中不能很好地坚守中国立场,传递中国价值观,甚至可能受国外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而模糊了自身的传播使命。

4. 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

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显性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高等教育直接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肩负着为社会各行业培养知识精英的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高校如何助力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需要我们主动而为[4]。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多维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多维度的紧密结合来综合实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路径:

4.1. 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础。其中语言是外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国际传播的先导,需依托外语语言工具,将传播内容重新编码,以国外受众听得懂、看得清的方式进行输出[5]。因此应加强语言技能课程的设置。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传播同属跨文化传播,外语专业学生具有外语优势、跨文化能力、草根身份,可以有温度地讲述丰富多元的中国故事,是理想的国际传播主体之一[6]。为此,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整合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把国际传播相关理论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时,应创造性地构建“外语 + 新闻传播”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交叉、融合外语与新闻传播两个学科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跨界人才[5]。新闻传播学科相关知识有助于他们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是外语复合型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创新外语专业教学形式,推动外语人才和专业人才技能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此外,在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还应熟悉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掌握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对外传播活动的实践技能[7]

4.2. 强化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是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方式。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国际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会议等。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社会情况,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201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4]。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途径。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办国际传播工作室、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等。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提高自己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加强跨文化交流

加强跨文化交流是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关键。学校应开设国际形势与政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全球问题的解决途径等,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如交换生项目、海外实习项目、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社会情况,了解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此外,文化体验活动也是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看文艺演出、品尝异国美食等,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创新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4. 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

新媒体运用能力是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工具。学校应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新媒体实践机会。可以建立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参与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以此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己的新媒体运用能力。此外,新媒体课程教学也是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新媒体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运营模式、传播策略等,并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新媒体实践活动,如新媒体作品创作大赛、新媒体营销策划大赛等。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5.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各国关注。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就需要开设国际传播课程,积极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的实践环境,提升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希望本论文能帮助国家外语专业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岳豪. 跨文化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研究——以北京冬奥会为例[J]. 今传媒, 2024(7): 97-100.
[2] 周莹. 国际传播视域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22, 13(14): 57-59.
[3] 文秋芳. 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2, 47(3): 17-23.
[4] 王欣. 外语专业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内涵与培养路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3(3): 1-8.
[5] 马瑞贤, 侯贺英, 汤倩. 对外传播视域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 传媒, 2019(11): 87-89.
[6] 古俊伟. 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融入中国国际传播的探讨[J]. 东南传媒, 2022(12): 111-113.
[7] 黄立鹤, 马博森. 我国外语专业对外话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与实现路径[J]. 外语界, 2020(6):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