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吃”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多义词,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1] (本文简称《现汉》)中共有8个义项:① (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饭|~奶|~药。② (动)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劳保|~老本|靠山~山,靠水~水。③ (动)吸收(液体):这种纸不~墨。④ (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掉敌人一个团|拿车~他的炮。⑤ (动)承受;禁受:~得消|~不住。⑥ (动)受;挨:~亏|~惊|~批评。⑦ 耗费:~力|~劲。⑧ (介)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耻笑。
然而,语料分析表明,目前《现汉》中“吃”的义项难以全面涵盖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实际使用范围,且部分义项的释义存在交叉和模糊之处,无法充分体现其在动态语境下的语义演变及使用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吃”的义项划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优化。为此,本文依托语料库技术,系统分析现代汉语中“吃”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并描写其义项。此外,本文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深入分析“吃”字各义项的衍生关系和语义演变机制,旨在为词典释义修订与多义词语义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 现代汉语“吃”义项分布情况的描写
“吃”在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有127,466条语料,本文参考李仕春[2]提出的运用语料库技术研究多义词义项的方法,从中分类抽取了30,000条“吃”字语料1,建立了一个“吃”字平衡语料库。基于该语料库,我们对每条语料进行了逐一标注和深入分析,重点考察“吃”字的义项分布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料分析结果,对《现汉》中已有的释义进行了调整与补充,重新系统划分并描写了“吃”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及其使用情况。
2.1. 《现汉》中“吃”字已有义项分布情况
1) (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饭|~奶|~药。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9,998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66.7%。例句:
(1) 这[吃]腊八粥哇,什么五月端午[吃]粽子呀,这不是都是大众的,不是说说是个别的这个迷信事儿。(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2) 饭店主人端上饭菜,说道:“今儿不逢集,没鱼没肉,相公将就[吃]些青菜豆腐下饭。”(金庸《天龙八部》)
2) (动)依靠某人或某种事物来生活:~劳保|~老本|~父母。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870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2.90%。例句:
(3) 管库以后呢,就[吃]俸禄了。因为清朝的时侯就给他[吃]俸禄。(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4) 幼年[吃]父母;壮年,假若能作了官,[吃]老百姓;老年[吃]儿女。(老舍《饥荒》)
《现汉》中对应的原义项为:(动)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劳保|~老本|靠山~山,靠水~水。但根据语料分析结果,除了“依靠事物”的搭配外,还存在“吃父母”“吃儿女”等“依靠某人”的用法。这表明,原释义无法涵盖实际语境中的所有用法。为完善释义,建议修改为“(动)依靠某人或某种事物来生活:~劳保|~老本|~父母”。
3) (动)吸收(液体):这种纸不~墨。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39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0.13%。例句:
(5) 张兴华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一种叫麻丝的材料,能[吃]油而且拉力好,加入腻子中可以多年不烂。(2020年1月《人民日报》)
(6) 他不待我说下去,就又抢着说:“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理想的纸……”。(1961年7月《人民日报》)
4) (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掉敌人一个团|拿车~他的炮。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297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0.99%。例句:
(7) 由于贪吃一象,被李来群捉住一车,胡无奈只好弃车[吃]炮,以后形势逆转,李来群又胜一盘。(1989年9月《人民日报》)
(8) 人民武装力量从整班整班地吃掉敌人进而整排整连地吃掉敌人。一次[吃]掉敌军一个连,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1965年1月《人民日报》)
5) (动)忍受;禁受:~得消|~不住。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501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5.03%。例句:
(9) “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句成话,便是我们祖先留传下来,教我们不要怕[吃]苦的意思。(朱湘《咬菜根》)
(10) 啊呀!他一晚上便看完了。我真担心,在一支蜡烛的弱光下,几十万字,眼睛怎么[吃]得消!不过我想,有书作伴,他不会感到长夜流逝得这样缓慢,也许很开心。(1997年《作家文摘》)
《现汉》中对应的原义项为:(动)承受;禁受:~得消|~不住。《现汉》对义项5和义项6的解释均与“受”相关,但未清楚区分其差异。基于语料分析,我们根据语义侧重的差异,重新划分并描写了义项5和义项6,同时在义项6下一并阐释了具体依据和调整原因。
6) (动)承受;蒙受:~香|~亏|~批评。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3536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11.79%。例句:
(11) 当对方找企业索债不成时,就要银行出面付给款项。此时,信贷员才知道偷盖一个章,银行会[吃]官司。(1994年3月《市场报》)
(12) 1956年,这个厂子由四十多个杆秤店合营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那时所生产的大批木杆秤,在市场上很[吃]香。(1958年7月《人民日报》)
《现汉》中对应的原义项为:(动)受;挨:~亏|~惊|~批评。查询《现汉》对“受”和“挨”的释义发现,“受”的释义为:动 ① 接受;得到 ② 遭受;承受;蒙受 ③ 忍受;禁受 ④ 适合;“挨”的释义为“(动)遭受”。从语义层级来看,“挨”被包含于“受”的义项②中,因此不宜与“受”并列释义。
进一步分析“受”的义项②和义项③可以发现:义项②强调被动接受,而义项③则强调主体应对状态,这种义项划分在语义范围上清晰明确。然而,《现汉》在解释“吃”的义项5时,却将不同语义范围的释义用语混用,采用“承受”和“禁受”共同释义,造成语义界定模糊。
语料分析表明,“吃”的义项5强调主体应对某事的状态,如“吃苦”“吃得住”,对应“受”的义项③;而义项6强调主体被动接受外界结果,如“吃亏”“吃官司”,对应“受”的义项②。此外,义项6的语义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类表积极结果(如“吃香”),另一类表消极结果(如“吃亏”“吃官司”)。从搭配范围来看,“遭受”仅适用于消极结果,而“承受”和“蒙受”适用于两类语义,因此相较之下,以“承受;蒙受”释义项6更为准确。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将义项5重新描写为“忍受;禁受”;将义项6重新描写为“承受;蒙受”,并增加用例“吃香”,以更全面体现该义项的语义内涵。
7) 耗费:~力|~劲。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338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4.46%。例句:
(13) 盘瓠走的不是正路,都是樵径,卫士等追赶非常[吃]力,赶到半山,盘瓠已在山巅,赶到山巅,盘瓠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钟毓龙《上古秘史》)
(14) 在他看来“书就是书,我没办法把它说清楚,它就是一个[吃]功夫,一个必须在生活里浸润,然后用文学化的笔触把它说出来的东西”。(2008年鲁豫有约)
8) (介)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耻笑。
该义项在本文所建“吃”字语料库中的语料数量为0,在CCL语料库中仅发现1条配例相关语料,表明该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较为罕见。本文暂予保留,但建议词典修订时结合该义项的共时使用情况酌情取舍。
2.2. 语料库中新发现的“吃”字义项分布情况
在本文所建“吃”字语料库中,还有2265条的语料无法用《现汉》中“吃”已有的8个义项进行解释。因此,我们建议为“吃”字增加以下3个新义项:
9) (动) (在特定场合或以某种方式)进行用餐活动:~酒席|~食堂。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926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6.42%。例句:
(15) 明天你三姑要嫁孙女,你和我一起去沟坪[吃]酒席。(林清玄《林清玄散文》)
(16) 反正咱村边靠后山的那块空地是在荒着,听老辈人说当年兴[吃]食堂时,咱村里的大食堂就在那儿盖着。(周大新《湖光山色》)
该义项的常见表达形式包括“吃酒席”“吃火锅”等,由“吃”与饮食类事件名词组合而成。在义项1中,“吃”与具体食物搭配,表示生理场景中的进食义;而在该义项中,饮食类事件名词激活社会场景,使“吃”产生“用餐”义。此外,该义项还包括一些特殊搭配形式,如“吃食堂”“吃火锅”,其中“食堂”和“火锅”分别作为处所论元和工具论元参与语义结构,这些搭配不仅激活“吃”的社会场景,还进一步突出用餐的场所或方式。为保证释义的全面性,义项中特别括释了出现处所论元或工具论元的特殊情形,最终描写为“(在特定场合或以某种方式)进行用餐活动”。
10) (动)物体进入另一物体:~水|~刀。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37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0.45%。例句:
(17) 来自国家科委、交通部所属研究所以及国防科工委、总参有关部门的水运专家,通过考察实船性能认为,与排水量相同的常规船相比,该船具有显著的超浅[吃]水的优点。(1994年12月《人民日报》)
(18) 经过二百一十次反复试验,于清云创造的刨床自动往复回转器终于成功,使一向不能来回[吃]刀的刨床实现了来回切削。(1960年2月《人民日报》)
11) (动)理解(某事物所含信息):~透文件精神|~准。该义项在“吃”字语料库中共有202条相关语料,使用频率为0.67%。例句:
(19) 工业生产厂家务必[吃]透市场,对“症”下“药”。(1994年《报刊精选》)
(20) 他们既深谙地摊文学的行情,也[吃]准了老板的口味和作者的文风。(1994年《报刊精选》)
该义项中常见的搭配,如“吃透市场”“吃准文件”等,其理解的对象并非“市场”或“文件”本身,而是这些事物所蕴含的具体信息。为了更准确地体现该义项的语义特点,本文在释义中以括释的形式标注受事论元为“某事物所含信息”。
3. 现代汉语“吃”义项分布情况的解释
“语言研究的理想状态就是在描写清楚的基础上再解释清楚”[3]。框架语义学关注动词的语义框架及语义知识描述,其完整的理论模型适用于解释动词多义性现象。因此,本文借助框架语义学理论解释“吃”的义项分布情况。框架语义学包含场景理论和论元结构理论,因此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吃”的词义衍生可分成两步:第一步,根据场景理论构建词义发生的场景,第二步,根据论元结构理论解释义项衍生原因。
根据场景理论,语义的理解需以词元所唤起的相应经验场景为前提。当人们提到“吃”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其基本动作场景,即“施事将受事摄取至体内”。围绕基本场景,论元的变化及焦点的转移不断激活新的语义场景,使“吃”逐步衍生出多种义项。“吃”的受事论元可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当“吃”的受事论元是具体事物时,激活具体场景,产生具体动作义项:义项1、义项3和义项10;受事论元是抽象事物时,激活抽象场景,产生抽象动作义项:义项2、义项4、义项5、义项6、义项7、义项9和义项11;此外,义项8可看作是抽象动作义项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在具体场景中,“吃”的动作可以分三步:施事使受事进入→施事处理受事→施事吸收施事。随着施事论元与受事论元的改变,场景中的关注焦点随之改变,“吃”进而生成不同的具体动作义项。当施事论元是人、动物等生命体,受事论元是具体食物时,施事需要借助“嘴”这一工具摄入食物,此时关注焦点集中在“施事用嘴处理受事”,产生义项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当施事论元变为无生命物时,由于不具备“嘴”这一工具,施事处理受事的过程会被弱化,焦点也会随之转移。具体而言,当施事为“纸、布等吸水性强的物体”、受事为“液体”时,焦点转移至“施事吸收施事”的阶段,产生义项3“吸收(液体)”;当施事为“船、钢材”等质地坚硬物体,受事为“刀、水”等无法与施事融合的实体时,关注焦点在“施事使受事进入”的阶段,产生义项10“物体进入另一物体”。
“吃”所发生的抽象场景可分为心理场景和社会场景。在心理场景中,“吃”表现为“人接受、处理并内化某种抽象事物”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随着焦点在心理活动过程不同阶段的转移,“吃”形成不同的抽象义项;而在社会场景中,“吃”的抽象义项随着受事论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场景必须经过语言使用者的视角才能进入语言,并与语义发生联系[4]。“吃”在进入心理场景时,是从“人”的视角接受外来的某种信息并完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这一过程可以分为接受、处理和内化三个阶段。当焦点落在“接受”这一阶段,“吃”体现为人对外界输入的某种抽象事物的接纳,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由于这一行为强调外界作用于人的特性,“人”在论元结构中充当受事论元,由此产生义项6“承受;蒙受”,在此义项基础上,“吃”的语义进一步虚化,逐渐演变为标记被动关系的介词义项8“被”;当焦点为“处理”,“吃”表现为认知加工外界信息的过程。与物理层面咀嚼坚硬食物需要反复用力和忍耐相类似,人对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需要主动调动意志力,忍受心理上的负担,并耗费精力和能量。因此,在这一阶段生成了义项5“忍受;禁受”和义项7“耗费”;当焦点转移至“内化”这一阶段时,人需要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和经验,这对应于大脑对信息的理解与吸收过程,产生义项11“理解”。
“吃”进入社会场景中,施事论元通常为“人”,受事论元的变化引起义项的变化:当受事论元为“酒席”“早饭”等与饮食相关的抽象事件时,“吃”描述的是施事参与某类餐食活动的行为,产生义项9“进行用餐活动”;当受事论元为“父母”“老本”等能提供生活资源的人或事物时,“吃”表示依靠这些资源生存生活,产生义项2“依靠某人或某种事物来生活”;当受事论元为“团”“炮”等军事领域或棋戏领域的专有事物时,施事与受事形成竞争对抗关系,“吃”强调施事对受事的破坏作用,产生义项4“消灭”。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语料库对现代汉语“吃”的义项重新进行了划分和描写,并根据使用频率将其义项重新梳理排列如下:① (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饭|~奶|~药。② (动)承受;蒙受:~香|~亏|~批评。③ (动) (在特定场合或以某种方式)进行用餐活动:~酒席|~食堂。④ (动)忍受;禁受:~得消|~不住。⑤ 耗费:~力|~劲。⑥ (动)依靠某人或某种事物来生活:~劳保|~老本|~父母。⑦ (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掉敌人一个团|拿车~他的炮。⑧ (动)理解(某事物所含信息):~透文件精神|~准。⑨ (动)物体进入另一物体:~水|~刀。⑩ (动)吸收(液体):这种纸不~墨。⑪ (介)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耻笑。
NOTES
1本文所建“吃”字语料库中包括“吃1”“吃2”和“吃3”。其中,“吃2”为(动)口吃;“吃3”为拟声词。本文分析的是动词“吃1”的义项,因此在所建“吃”字语料库中将“吃2”“吃3”所涉及的语料均标为无效语料,共156条,占语料总数的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