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Penet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人才必备素养,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关键期,该能力培养意义重大。本文聚焦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展开研究,先阐释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及构成要素,强调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课堂文化导入、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文化主题活动等渗透策略,并结合多个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分析,得出情境创设、语言与文化教学结合、多样化教学活动及及时反馈引导等启示。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教学实践指引,助力培养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quality for contemporary talent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a crucial period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core literacy,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is abi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irst, it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emphasizes its importa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n, it puts forward penetr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class, utilization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theme activities. In addition, it conducts practical analysis by combining multiple teaching cases, and draws inspirations including situation creation,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imely feedback and guidance. The aim is to provide teaching practice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contribute to cultivating new era talents with a global vision.
文章引用:郝磊.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2): 343-34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2247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人才的必备素养。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承担着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在高校的英语教育当中,跨文化元素越来越凸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渗透入了教学实践。而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课业压力和升学要求的影响,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及高校,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如若不能打好基础,势必会对未来跨文化交际能力乃至整个英语学习水平及全球视野产生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要形成跨文化沟通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1]。因此,本文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探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力图为一线的初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启示。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及构成要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其理论根源可追溯至Hall (1959)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他强调文化对交际行为的潜在影响,为跨文化能力的界定奠定了基础[2]。Bennett (1993)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拓展,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交际技能和情感态度等维度,该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3]。初中英语教学语境下,它包含多个构成因素[4] (张瑞琪,2024)。第一,文化知识是基础,如目标文化的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其次,是有效的沟通技能,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倾听和反馈;再次是适应能力,根据情境判断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然后是文化敏感性,开放的心态,对文化的尊重包容;最后是情感因素,自信、积极、宽容、耐心。这些关键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培养相关因素涉及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可以全面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和语言能力。

3.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学好语言必须着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语言的内涵与使用。Whorf (1956)提出的语言相对论指出,语言结构影响使用者对世界的认知与思维方式[5]。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能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掌握语言。例如,中西方节日文化不同,“Christmas”背后蕴含着基督教文化、家庭团聚、互赠礼物等习俗,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英语表达的情境意义和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科是语言学科,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必须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渊源。文化意识作为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环,突出的就是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学生不仅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要增强对优秀文化的鉴赏与尊重。

适应全球化需求,培养全球视野必须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化的今天,学生未来将面临跨国交流场景,无论是出国留学、旅游还是参与国际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不可或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拥有全球视野是学生走向世界的必备素养[2]。未来,随着我国在全球话语权的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需要更多拥有全球化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当中,突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适应全球化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4. 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渗透策略

笔者通过对多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的观察及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与对英语教育的理解,总结出了以下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渗透策略。

4.1.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词汇教学:教师在讲解单词时,不光要解释单词意义,还要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如“privacy”一词,可介绍西方文化对个人隐私的重视,与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下隐私概念的差异,让学生理解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内涵,加深对单词的理解。

语法教学:教师在进行语法讲解时,要对比中英文语法结构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例如,英语中丰富的时态变化体现西方文化对时间精确性的关注,而汉语相对灵活的时态表达与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关。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教学:如今的初中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跨文化素材,教师必须依托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为、价值观背后的文化根源。如在学习关于西方校园生活的课文时,探讨中西方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习题训练: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虽不像高中阶段那样需要深入理解语境来完成,但仍然需要结合上下文去选出最优解。尤其是阅读理解题目有时可能直接摘自西方的寓言、故事等,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可着力讲好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同学深入理解文章、养成良好做题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2. 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英语电影、纪录片、动画等,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文化渗透。如影片《疯狂动物城》中展现了动物城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不同动物角色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学生可从中观察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动物在语言、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再比如穿插英文歌曲学习,通过教唱英文歌曲,如《Let It Go》,分析歌词中的文化意象与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自我表达等价值观,同时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4.3. 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教师可定期举办文化日,设定不同的西方文化主题,如“英国文化日”“美国文化日”等。学生通过展示英国的皇室文化、美国的牛仔文化等内容,在准备与展示过程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细节,锻炼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多举办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设计跨文化交际场景,如餐厅点餐、机场问路等。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籍的角色,模拟真实交际情境,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与行为规范,提高应对跨文化交际场景的能力。

5. 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

5.1. 实践案例

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挑战[6] (林晓玲,2022)。教师既要利用好教材,深度挖掘其跨文化教育的价值,也要不拘泥于教材,善于加工引申,为学生带来一些文化输入。通过以下实践案例,笔者总结了几点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建议与启示,希望可以为更多教师提供实践指引。

实践案例一: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学习中,教师主要围绕食物制作设计主题及展开,涉及到中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文化导入: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西方家庭制作奶昔的视频,展示西方厨房的布置、工具的使用以及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习惯动作和口语表达,如“First, peel the bananas…”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方饮食文化中制作饮品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思考。

词汇与文化关联讲解:在讲解与食物制作相关的词汇时,如“blender (搅拌机)”,教师介绍在西方家庭中,这种厨房电器的常见用途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中国传统厨房工具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西方烹饪注重效率和标准化的特点,而中国烹饪更强调火候和手工技巧等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与理解更加深刻,课堂小测验中该单词的正确率达到了85%。

对话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模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美食分享场景。一组学生扮演来自中国的学生,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制作方法;另一组学生扮演外国学生,介绍本国特色食物如意大利披萨的制作过程。在对话中,要求学生注意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和文化交际策略,如询问对方是否了解这种食物、耐心解释食材和步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文化拓展与反思: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其他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资料,如特色美食、餐桌礼仪、用餐时间等,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资料,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分析出西方用餐注重分餐制和餐具的使用规范,而中国传统用餐习惯合餐制、餐具使用灵活等差异,深入探讨原因,学生们认真思考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历史、地理、价值观等因素。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培养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提升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实践案例二:

在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10 “A holiday journey”的学习中,教师主要通过讲述不同国家的度假旅行经历,介绍不同国家的美景与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文化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让学生讨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并分享对这些地方的已有了解,激发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课堂互动记录,学生参与度高达95%,纷纷表达出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课文解析与文化渗透:在讲解课文中主人公在英国的旅行经历时,教师详细介绍英国的交通规则(如靠左行驶)、当地的特色住宿形式(如B&B民宿)以及英国人在假期中的休闲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在公园散步等),与中国的旅行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在旅行中的体现。在单元测试中,学生做关于英国文化知识题目的正确率达到80%。

角色扮演与交际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旅行社咨询国外旅游线路的场景。一组学生扮演旅行社工作人员,向“顾客”推荐国外的旅游线路,并介绍目的地国家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和旅行注意事项;另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询问关于行程安排、文化禁忌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获取和沟通能力。70%的学生能够准确获取和传达旅游信息,提高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获取和沟通能力。

旅行计划制定与展示:课后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外目的地,制定一份详细的旅行计划,包括行程安排、交通住宿、当地文化体验活动等,并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学生作为“听众”可以提问和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实践案例三:

在鲁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围绕“比较与选择”这一话题,让学生开展对不同场所(如电影院、餐厅、商店等)的评价与讨论,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导入:教师展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电影院外观和内部设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差异,引出关于不同国家娱乐场所文化特点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做铺垫。同时播放一段简短的英语视频,内容是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在讨论他们最喜欢的周末休闲活动场所,其中涉及到电影院的选择标准,让学生初步感受在跨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表达方式。通过课堂记录发现,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做了铺垫。

词汇语法教学与文化关联:在讲解描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如“comfortable (舒适的)”“cheap (便宜的”“popular (受欢迎的)”等和比较级、最高级语法知识时,结合电影院的情境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到不同国家在电影院经营和消费观念上的文化差异,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组织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练习,要求他们用所学的形容词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描述本地电影院与国外电影院的差异,强化语言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课堂练习结果显示,形容词和语法运用的准确率可达到75%。

口语交际活动与跨文化模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模拟一个国际交流场景,其中一组学生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另一组学生扮演本地的学生向导。“留学生”们需要询问当地最好的电影院在哪里以及其特色,“向导”们则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并与“留学生”们讨论各自国家电影院的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尤其是涉及到文化差异的部分,引导他们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避免文化误解。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点评,指出他们在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技巧的掌握。

阅读拓展与文化深度探究:课后,提供一篇关于世界各国电影院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英语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划出与文化相关的关键信息,并思考这些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电影院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影体验的。下次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的关于不同国家电影院文化的新知识,并结合之前的口语交际活动,讨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及在实际交流中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差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念,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讨论发言,发现学生能深入分析文化因素对电影院的影响,表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2. 实践启示

一是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且富有文化内涵。教师要整合教材资源,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情境,并巧妙融入跨文化元素,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逐渐摒弃文化偏见,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二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将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知识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为依托,系统地设计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全面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拓宽文化视野,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在文化体验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成为一种文化探索和交流的工具,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三是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采用情境导入、口语交际、阅读拓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是及时反馈与引导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在学生进行口语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点评,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补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注重引导文化反思与对比,鼓励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和反思,通过写作、讨论、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鉴赏能力,促进其文化包容和融合意识的形成,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相互理解、和谐共处,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效果,为其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既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多媒体资源利用以及文化主题活动开展等多种策略的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交流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树牢跨文化意识,不断探索创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让英语教学真正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学生真正培养为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包容性、善于跨文化交际的新时代人才。未来,可以加强多介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形态外语教材研发[7] (王铭玉,袁鑫,2023),增添更丰富的跨文化素材,为初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Hall, E.T. (1959) The Silent Language. Anchor Book Press.
[3] Bennett, M.J. (1993)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Intercultural Press.
[4] 张瑞琪.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校园英语, 2024(36): 151-153.
[5] Whorf, B.L. (1956)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MIT Press.
[6] 林小玲.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2(24): 99-102.
[7] 王铭玉, 袁鑫. 新时代我国外语教材建设的使命、任务与展望[J]. 外语界, 2023(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