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对比法引入文化知识、营造文化氛围、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以及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等培养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适应能力,为其适应全球化语境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iz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about imparting language knowledge but also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foster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is paper,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issu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proposes cultiv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ransforming teaching concepts, introducing cultur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contrast method, creating a cultural atmosphere, properly handl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mphasizing the evalu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help students enhanc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ercultural adaptability, providing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globalized context.
文章引用:刘玲.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2): 379-38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2129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播和理解的重要媒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目标已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语言技能,更需要理解目标文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然而,目前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相关能力的培养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探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互动过程中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等)进行信息传递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限于语言的使用,还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求交际者具备语言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对目标文化的理解、尊重和适应能力[1]。在实际交际中,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取决于交际双方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理解并接受文化差异能够帮助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沟通。例如,在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大相径庭,西方文化中时间通常被视为线性的、严格的,而许多东南亚文化中则更强调时间的灵活性。因此,跨文化交际要求双方在互动时能意识到这些潜在的文化差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化知识以及交际策略,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实现信息传递和意义建构的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个体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多重要素构成。首先是知识要素,这就要求个体需要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如特定文化的历史、宗教、社会结构等,以及语言知识,理解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关系。目的在于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社会规范。跨文化交际要求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清晰识别不同文化中潜在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交际规范。其次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包括掌握目标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知识。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这就要求个体能清晰、准确且恰当地表达,同时留意非语言线索,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在不同文化中的迥异解读。最后还包含交际策略,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能够根据文化差异灵活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选择以及交际行为,以减少误解、冲突和文化障碍的发生。这不仅包括语言上的调整,如使用更简洁明了的表达,还涉及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比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恰当运用[2]

3.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3.1.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3.1.1.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相辅相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还应涵盖文化内容。通过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洪琪琪指出,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极其重要[3]。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能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记忆和语法规则的应用,容易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而将跨文化交际融入教学,能够引入丰富多样的文化素材,如英语国家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1.2.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语言技能,还能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灵活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徐萌萌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涉及学生理解及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灵活应对及解决问题[4]。以此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从不同文化视角去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时,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解读作品的内涵,拓宽思维边界,提升综合素养。

3.2.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意义

3.2.1.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教学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各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能力。英语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本身,还要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差异。因此,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内容,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增强与他人交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黄丹和黄丽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技能传授,而是要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关注语言的表达,还注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成为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5]

3.2.2. 有利于交际的顺利

跨文化交际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避免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误解或冲突。文化差异可能在交流中造成各种障碍,比如某些文化中的直接表达可能被另一种文化误解为无礼,或者某些肢体语言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通过系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这些潜在的文化差异,从而采取适当的交际策略,确保交流的顺畅进行。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文化交际习惯的学习,避免用母语习惯去理解外语表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3.2.3. 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将跨文化交际融入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能够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引入跨文化元素,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文化模拟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此外,跨文化交际教学还促进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洪琪琪提出,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改善现有的教学现状,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从而更好地融入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场景[3]。跨文化交际的融入使得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推动了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帮助学生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忽视文化知识学习与教学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影响了实际交际能力的提升。许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度关注语法、词汇和阅读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与记忆,却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教学重视不足。文化知识往往被视为次要内容,仅作为阅读材料中的附加说明或背景信息简单提及,未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块。学生缺乏对目标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交际时容易陷入“语法正确但表达不得体”的困境。

4.2. 缺乏交际环境

跨文化交际需要真实的语境支持,而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缺乏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真实场景,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学习文化知识,难以获得实践经验。教学中,学生大多依赖课本内容了解目标文化,这些内容通常较为简化,缺乏细节,学生很难从中获取真实的文化体验。此外,课上实践机会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学生虽然熟悉英文礼貌用语如“Could you please…?”,但在真实情境中可能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感到不自然甚至无所适从,最终无法自信地参与跨文化交流。

4.3. 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英语学习的成果主要通过书面测试来衡量,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更多关注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评价明显不足。例如,听力测试可能只关注语言理解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学生对语境和文化背景的敏感性;作文评分通常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结构完整性为主,忽略了表达的文化得体性。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忽略跨文化能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4.4.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思维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对目标文化的深入了解,学生在表达时常以母语逻辑为基础,将汉语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中[6]。此外,母语负迁移还可能体现在句法、语用和语调等方面,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或失误,从而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

5.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5.1. 转变观念,改进教法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被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机械积累,跨文化知识往往被忽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将文化视为语言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跨文化知识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7]。例如,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任务,如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或模拟外国节日庆祝活动。此外,情境教学法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例如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或角色扮演创建逼真的交际场景,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文化知识。例如在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教学中,教师设定机场迎接外国友人情境,让学生分组模拟接待过程,运用所学肢体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含义差异,如西方常见的拥抱礼与中国传统握手礼的区别,锻炼跨文化交际技能。

5.2. 采用对比法,引入不同文化知识

对比法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重要方法。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学生不仅能看到语言使用的差异,还能加深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解。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中英问候语、节日习俗、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异同,帮助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背后的文化逻辑。进一步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误解,例如直译成英语的中文表达“Have you eaten?”在英语中可能被误解为与用餐相关,而非出于关心的问候。以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分别介绍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基本信息,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以及圣诞节的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共进圣诞大餐等活动,更要深入对比两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春节强调家庭团聚、辞旧迎新,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族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圣诞节源于宗教,更多地传达了感恩、分享以及对上帝的崇敬。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深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所承载的独特价值观,提升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5.3. 营造文化氛围,创造交际语境

真实的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目标语国家的新闻、纪录片或影视作品,为学生创造“沉浸式”语言学习体验。与此同时,模拟交际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实践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组织模拟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语境中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8]。例如组织课堂“国际文化交流会”,让学生模拟外国留学生或国际游客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或交换生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直接感受异文化交际的魅力和挑战。例如,在学习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将教室装饰成节日主题风格。张贴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如春节的红色春联、福字,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等。同时,摆放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实物,如春节的红包、中国结,圣诞节的姜饼人等。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跨文化环境中。

5.4.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促进母语正迁移

文化差异既是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也是学习者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差异的存在及其合理性,例如中英在礼貌表达上的不同。通过正向引导,学生可以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吸取母语文化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充分利用母语中积极的文化元素,促进语言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干扰[9]。例如,在汉语文化中,尊重长者是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理念可以在英语交际中通过更为正式的语言表达得以传递。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避免文化负迁移对语言学习的干扰,如将中文直译成英语的“你吃了吗?”等表达形式,这样的语用偏误容易导致误解。例如在学习必修二Unit 5 Music时,学生可以联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对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式,来理解西方音乐中乐器的特点和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与意境的营造,西方古典音乐则更强调和声与曲式结构。通过这种对比联系,学生可以借助对母语音乐文化的熟悉,更好地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实现母语文化知识向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5.5. 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评价内容

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需要调整评价标准,将学生的文化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策略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传统的笔试难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试、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10]。开展口试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跨文化场景进行交际;在情境对话中,评估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通过角色扮演考查学生在具体文化情境中的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跨文化项目作业,让学生深入调研目标文化,通过实际体验总结跨文化交际的经验与反思。在日常教学中,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依托,关注学生在涉及跨文化内容讨论时的表现。例如在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学习不同英语变体时,评价学生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差异背后文化因素的理解与表达。观察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讨论,像是否能准确指出美国文化的开拓性如何影响美式英语词汇拼写和用法的简化,以及英国文化的传统性怎样使英式英语保留较多传统词汇用法。对于能深入分析并清晰表达观点的学生给予肯定,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跨文化知识。

6. 结语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其语言水平,还能增强其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未来的英语教学应不断完善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克服教学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谢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J]. 教育研究与创新, 2023(2): 30-37.
[3] 洪琪琪.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 2023, 23(4): 45-50.
[4] 徐萌萌.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34(3): 67-72.
[5] 黄丹, 黄丽.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探讨[J]. 国际教育研究与创新, 2023, 15(2): 30-37.
[6] 赵丽雅.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研究——问题与策略[J]. 教育进展, 2024, 14(4): 548-55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52
[7] 张亚琪.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 2023: 586-588.
[8] 郑萱, 李孟颖. 探索反思性跨文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 外语界, 2016, 13(3): 4-11.
[9] 常丽莹. 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文化教学为例[J]. 现代交际, 2019(7): 188-189.
[10] 卢敏, 武官莹. 跨文化理念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视角[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1):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