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Influence of Digital Trade Barrier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DOI: 10.12677/ecl.2025.142647, PDF, HTML, XML,   
作者: 赵丽英: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孙华平: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数字贸易壁垒国际贸易数据本地化应对策略数字知识产权Digital Trade Barriers International Trade Data Localization Coping Strategy Dig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摘要: 在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据本地化要求、复杂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市场准入限制等数字贸易壁垒不断涌现,这些壁垒从限制市场准入、阻碍数据流动、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等多方面,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效率及多边合作造成负面影响。为应对挑战,本文建议需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共同发力,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国内法规并加强国际合作;企业需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运营策略,以此突破数字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digital trade barriers such as data localization requirements, complic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rules and market access restrictions are constantly emerging. These barrier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cale, efficiency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estricting market access, hindering data flow and caus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work tog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rules, improve domestic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optimize their oper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break through the digital trade barrier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文章引用:赵丽英, 孙华平. 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2): 1250-1258.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2647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贸易作为新兴模式,正快速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其凭借高效、便捷及跨越时空限制等特性,打破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推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据《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2021至2023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从6.02万亿美元激增至7.1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8.8%。其中,数字订购贸易额也有所增长,数字订购与交付两大板块在2023年分别贡献2.88万亿与4.25万亿美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同比增长9%,占全球服务出口54.2%,规模创新高,数字贸易占比不断提升。但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时,数字贸易壁垒也在兴起蔓延。各国出于保护产业、维护安全等目的,出台如数据本地化、复杂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市场准入限制、征收数字服务税等多样且不断演变的限制措施。这些壁垒阻碍数字贸易健康发展,也影响传统国际贸易。深入研究其影响并探寻应对策略迫在眉睫,关乎各国数字经济兴衰与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基于此,本文着眼于数字贸易壁垒的实际状况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赋能策略,旨在削弱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推动国际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关于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的研究众多。举例而言,齐俊妍和强华俊在研究中揭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形成了抑制[1]。张艳等人以及孙浦阳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若一个国家对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加以限制,将会致使数字服务贸易中间品市场的开放程度降低,进而通过成本传导路径,对下游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2] [3]。周念利和姚亭亭在2021年经研究发现,经济体施行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对出口产生抑制作用相较于表现得更为突出[4]。此外,龚新蜀和刘越在2022年的研究表明,数据流动限制性壁垒对不同数字服务贸易行业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特别是对于金融保险服务、信息与通信服务等数据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进出口,抑制作用尤为显著[5]。此外,江涛等人在2023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还会产生多重抑制效应,而且对数字服务交易规模越小的国家,抑制作用越明显[6]。齐俊妍和强华俊在2023年提到,监管政策的差异性也会导致数字服务交易成本上升[7]。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抑制数字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它限制了全球优质数字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显著抑制了本国数字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降低了出口复杂度,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相较于高强度研发企业,对低强度研发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8] [9]

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探讨数字贸易壁垒负面效应的相关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对双边数字服务的进出口活动产生抑制效果。有国外学者指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所引发的贸易成本增长效应,会使得企业减少数字服务出口的品类,降低进口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效应的降低。Borchert等认为不同国家针对不同数字服务行业实施的监管限制措施,会抑制该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进而降低跨境数字服务贸易发生的可能性[10]。Bauer认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对双边数字服务进出口产生抑制作用[11]。此外,Duval等认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贸易成本增长效应,会迫使企业缩小数字服务出口的种类,降低进口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社会福利效应[12]。Ferencz认为当前世界各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及支付系统安全性保护方面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各国对数字服务的限制措施同样会增加跨国企业额外的经营成本,增加贸易规模较小的跨国数字企业的生存难度,从而阻碍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发展[13]

2.3. 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外针对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拓展空间。国外研究起步早,在数字贸易壁垒的细分领域研究深入。在数据跨境流动限制方面,清晰指出其对企业全球布局、数据共享及数字贸易规模的负面影响;在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差异上,精准分析出侵权风险及对数字产品流通的阻碍;针对市场准入限制,明确发现其对外国数字企业竞争力及国际贸易格局的扭曲作用。此外,还关注到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规则制定的推动,如以OECD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相关行动。国内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剖析数字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既认识到其对我国数字企业海外拓展及贸易规模的制约,也指出适度壁垒对国内数字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呼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不足。一方面,对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量化分析不够深入,大多停留在定性描述,难以准确衡量其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在应对策略上,虽有呼吁和宏观建议,但缺乏系统且具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体系。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构建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精准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同时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产业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应对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复杂影响。

3. 数字贸易壁垒的概述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贸易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深刻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然而,伴随数字贸易的迅猛发展,数字贸易壁垒也逐渐浮现,对全球数字贸易的自由、顺畅发展构成挑战。数字贸易壁垒是指由一国政府采取或支持的措施或做法,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本国数字产业、保障公民隐私等为由,对数字产品或服务的跨国交易设置障碍,扭曲数字贸易中的资源配置,阻碍数字贸易自由化进程。

3.1. 数字贸易壁垒形成背景

数字贸易壁垒的形成,有着复杂且多元的背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技术领先的国家凭借优势占据数字贸易高地,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为保护本国数字产业,防止被技术垄断,通过设置壁垒来缓冲竞争冲击,为本国数字产业争取发展空间。

数字贸易中数据大量跨境流动,数据蕴含着国家关键信息与公民隐私。各国出于对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的重视,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政策,如数据本地化要求,限制数据跨境传输,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数字贸易壁垒。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兴起。部分国家为维护本国贸易利益,增强本国数字企业竞争力,以各种理由设置数字贸易壁垒,限制外国数字产品与服务进入,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贸易逆差,促进本国数字产业发展。

3.2. 数字贸易壁垒发展现状

当前,数字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数字贸易壁垒也呈现出复杂且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从全球范围看,数字贸易壁垒数量不断增长且形式越发多样。在数据流动方面,数据本地化要求愈发普遍。除俄罗斯、印度等较早实施相关政策的国家外,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效仿。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数据本地化措施,涵盖金融、医疗、电商等多个领域。这使得跨国企业在数据存储和管理上不得不分散布局,增加大量成本。

数字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争端不断升级。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加速,各国对数字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保护标准差异巨大。例如,在专利审查速度、软件专利保护范围等方面,美欧与亚洲部分国家存在显著分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及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成倍数增长,严重影响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跨境流通。

市场准入限制持续强化。许多国家对外国数字企业设置严格门槛,在数字支付领域,部分国家要求外国支付平台必须满足一系列本地运营条件,包括设立本地法人实体、与本地金融机构合作等,这使得外国数字支付企业拓展市场困难重重。在云计算服务方面,一些国家以安全为由,限制外国云服务提供商进入本国关键行业市场。

此外,数字服务税征收范围不断扩大。自法国率先开征数字服务税以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纷纷跟进,对大型数字企业的特定数字服务收入征收不等的税。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准备加入征收行列。

网络安全审查成为新的“隐性壁垒”。各国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为名,对外国数字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审查,但审查标准往往模糊不清,缺乏透明度和一致性。例如,某些国家对特定国家的通信设备、软件产品进行长期审查,限制其市场准入,给企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3.3. 数字贸易壁垒的类型

从类型上看,数字贸易壁垒形式多样。首先是数据流动限制。数据作为数字贸易的关键要素,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国数据主权与公民隐私,实施数据本地化要求,规定企业必须将特定数据存储在本国境内服务器,限制数据跨境传输。如俄罗斯要求社交网络平台将俄罗斯用户个人数据存储在境内,这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与数据管理难度,阻碍数据驱动的数字服务跨境提供。其次是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各国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执法力度差异较大。发达国家通常主张高标准保护,严格保护数字内容版权、软件专利等,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保护标准相对宽松。这种差异易引发贸易争端,使企业在全球布局数字业务时面临复杂知识产权规则,增加合规成本与市场进入风险。

再者是市场准入限制。一些国家通过设置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繁琐资质审批程序等手段,限制外国数字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例如,在数字金融领域,部分国家限制外资在本国数字金融服务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在互联网内容服务领域,对外国视频、音乐平台实施严格内容审查与资质审批,阻碍外国数字企业拓展市场。

此外,数字服务税与网络安全审查也是常见壁垒形式。数字服务税方面,多国为使数字企业在本国市场承担相应税收责任,对特定数字服务企业营收征税,但各国征收标准和范围不一,增加企业税负与运营成本。网络安全审查上,部分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外国数字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审查,且审查标准缺乏明确性与一致性,常成为限制外国数字企业进入的隐性壁垒。

数字贸易壁垒的存在,不仅影响数字贸易自身发展,还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阻碍国际贸易数字化转型进程。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地位愈发重要,如何应对数字贸易壁垒,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全球贸易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 国际贸易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历史悠久,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贸易交流,到地理大发现后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工业革命推动贸易规模与种类剧增,各国依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及后续世贸组织成立,促进贸易自由化,全球贸易飞速发展。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等带来冲击。但同时,数字技术催生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生效,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新契机与格局变化。

4.1.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多个重要时期,每个阶段都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4.1.1. 古代贸易的萌芽与发展

早在公元前,古代文明之间就开启了贸易往来。古埃及凭借尼罗河的交通之便,与周边地区交易黄金、谷物和手工艺品。同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其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与周边国家交换原材料。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经此运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传入中国。同一时期,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凭借强大的航海技术,在区域内进行广泛贸易,交易商品包括橄榄油、葡萄酒、金属制品等。古代贸易虽规模有限,但为后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2. 地理大发现与贸易扩张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使国际贸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这些壮举打破了以往相对隔绝的区域贸易格局,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欧洲列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建立贸易据点,掠夺资源。葡萄牙控制了香料贸易,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大量金银。贸易商品种类大幅增加,除传统的奢侈品,来自美洲的烟草、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也成为重要贸易品。欧洲与美洲、亚洲之间的跨洋贸易兴起,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4.1.3. 工业革命与贸易变革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随后扩展至欧美其他国家。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建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国际贸易进入新阶段。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量出口纺织品、钢铁等工业制成品,同时进口原材料。随着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贸易范围进一步拓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等新技术涌现,重工业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钢铁、机械、化工产品等成为主要贸易商品。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形成。

4.1.4. 两次世界大战与贸易波折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贸易遭受重创。战争破坏了各国经济与基础设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产业。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国际贸易额大幅萎缩。

二战后,为重建世界经济秩序,各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签署,通过多边谈判,逐步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此后,全球贸易迅速恢复并增长。

4.1.5. 全球化时代的贸易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取代GATT,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规则框架。

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生产与贸易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涌现。同时,电子商务兴起,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国际贸易的方式、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4.2. 国际贸易发展的意义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运行的关键纽带,具有深远意义,对各国经济及全球发展影响广泛。从经济增长层面看,国际贸易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通过出口,企业能够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扩大销售规模,进而增加生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中国制造业为例,众多企业凭借强大的出口能力,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有力带动了国内经济增长与就业。进口则能引入国内稀缺的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弥补国内供给不足。例如,日本资源匮乏,通过进口大量能源与原材料,保障了工业生产的持续运转。

在资源配置方面,国际贸易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国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矿产品、农产品,而技术先进的国家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这种分工协作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向最能有效利用它们的地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球经济的整体效益。

国际贸易还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提升竞争力,必须不断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同时,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加速产业升级。以汽车产业为例,韩国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贸易往来与技术交流,实现了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提升,从模仿走向创新,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

此外,国际贸易对增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贸易往来不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文化、观念的交流。频繁的贸易活动促进各国相互了解,减少误解与冲突,为国际和平稳定奠定基础。

5. 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贸易壁垒以多种形式存在,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抑制数字贸易规模增长

数据跨境流动限制使得企业难以充分利用全球数据资源进行高效的业务运营和创新,增加了数据存储和管理成本。市场准入限制直接限制了外国数字企业的市场拓展空间,数字技术标准不统一则增加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适配成本。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数字贸易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抑制了数字贸易规模的增长。例如,一些小型数字企业可能因无法承担高昂的合规成本而放弃国际市场,导致数字贸易的潜在市场规模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5.2. 扭曲国际贸易格局

数字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各国数字贸易发展不平衡加剧。那些能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完善的政策体系突破壁垒的国家,在数字贸易中占据更有利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应对壁垒能力较弱,在数字贸易中的份额可能进一步下降。这将导致国际贸易格局更加偏向于少数数字强国,加剧全球贸易失衡。例如,某些发达国家通过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限制了发展中国家数字服务企业的市场准入,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5.3. 阻碍全球数字产业链协同发展

数字贸易壁垒破坏了全球数字产业链的协同性。数据跨境流动限制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变得困难,影响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交付效率。例如,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时,需要实时获取各地的数据和信息,以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但数据跨境流动限制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运作,降低全球数字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5.4. 损害消费者福利

数字贸易壁垒导致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减少、价格上升。由于市场准入限制和贸易成本增加,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外国数字产品和服务数量有限,同时企业为了转嫁成本,会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例如,一些国家对外国视频流媒体服务设置壁垒,消费者可能无法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国际影视内容,并且需要为有限的国内数字娱乐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6. 数字贸易壁垒影响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面对数字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诸多阻碍,各国需从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6.1.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推动建立统一、公平、透明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在区域层面,借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纳入数字贸易相关条款,为区域内数字贸易发展提供规则保障。通过多边与区域协同,增强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减少因规则差异导致的数字贸易壁垒。

基于自身数字经济发展实践,总结经验并提出合理的数字贸易规则建议。例如,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倡导建立安全、有序的数据流动机制,平衡数据安全保护与贸易便利化;在数字知识产权保护上,提出兼顾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保护标准,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与传播。

6.2. 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加大对数字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增加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数字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强应对数字贸易壁垒的能力。加强数字技术相关专业的教育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高端数字技术人才,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3. 完善国内数字贸易法规

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数字贸易法律法规体系,涵盖数据保护、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关键领域。明确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与执法标准,以及数字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等,为数字贸易企业提供清晰的行为准则,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合规风险。密切关注国际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规则变化,及时对国内法规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例如,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适时更新数据保护法规,适应新的数据应用场景和安全需求。

6.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双边对话与合作机制,与主要贸易伙伴就数字贸易壁垒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寻求共识与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多边数字贸易合作项目,如参与国际组织发起的数字贸易标准制定、政策协调等活动,促进各国数字贸易政策的相互理解与协调。鼓励国内数字贸易行业协会与国外同行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开展行业标准对接、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通过行业层面的互动,增进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为企业应对数字贸易壁垒提供信息支持和经验分享平台。

6.5. 企业自身适应性调整

企业应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数字贸易政策法规,根据不同国家的要求,优化自身的数据管理、知识产权布局和市场进入策略。例如,针对数据本地化要求,企业可考虑在当地建立数据中心或采用合规的数据跨境传输技术。建立健全数字贸易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数字贸易政策调整,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加强与专业法律机构合作,提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的能力。

7. 结论

数字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关键因素。其以数据本地化、市场准入限制等多样形式,阻碍贸易规模扩张,扰乱全球数字价值链,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冲击多边合作。这些负面影响不仅增加企业成本与风险,也制约全球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应对数字贸易壁垒,需多管齐下。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国内法规,加强国际合作;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运营策略,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各方协同努力,有望突破数字贸易壁垒,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使国际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球资源更优配置与各国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齐俊妍, 强华俊. 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影响服务出口了吗?: 基于数字化服务行业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21(9): 37-52, 134-135.
[2] 张艳, 唐宜红, 周默涵.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否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J]. 世界经济, 2013, 36(11): 51-71.
[3] 孙浦阳, 侯欣裕, 盛斌. 服务业开放、管理效率与企业出口[J]. 经济研究, 2018, 53(7): 136-151.
[4] 周念利, 姚亭亭, 黄宁. 数据跨境流动壁垒对数字服务贸易二元边际影响的经验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22, 38(2): 4-21.
[5] 龚新蜀, 刘越. 双边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的进口抑制效应——基于数字化服务行业的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2(12): 64-78.
[6] 江涛, 王号杰, 覃琼霞. 双重数字贸易壁垒: 出口抑制与替代[J]. 南方经济, 2023(2): 71-89.
[7] 齐俊妍, 强华俊. 监管政策分歧、区域贸易协定与数字服务出口[J]. 财贸研究, 2023, 34(9): 1-16.
[8] 齐俊妍, 强华俊.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影响服务出口复杂度吗——基于OECD-DSTRI数据库的实证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1(4): 1-18.
[9] 初天天, 郝大江. 数字贸易壁垒会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J]. 经济经纬, 2023, 40(3): 77-87.
[10] Borchert, I., Gootiiz, B. and Mattoo, A. (2012) Policy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Evidence from a New Database. World Bank.
[11] 马蒂亚斯∙鲍尔. 《数据本地化的代价: 经济恢复期的自损行为》(摘译) [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3(5): 44-47.
[12] Duval, Y., Utoktham, C. and Kravchenko, A. (2018) Impact of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Trade Facilitation on Trade Costs. ARTNET Working Paper Series.
[13] Ferencz, J. (2019) The OECD Digital Service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 OECD Trade Policy Papers No.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