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连词“和”、Garo连词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Conjunction “and” and the Garo Conjunction
DOI: 10.12677/ml.2025.133293, PDF, HTML, XML,   
作者: 杨春婷, 成欣怡: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关键词: “和”Garo语连词对比研究语义功能“and” Garo Conjunctions Comparative Studies Semantic Functions
摘要: 本文以翻译美国语言学家杜冠明(Graham Thurgood)和罗仁地(Randy J. LaPolla)主编的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第三部分和第八部分为基础。以传统语法为基础,结合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框架,探讨汉语连词“和”与Garo语连接成分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在连词使用上的异同,并探讨连词如何反映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和话语逻辑。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translation of Parts III and VIII of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edited by American linguists Graham Thurgood and Randy J. LaPoll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grammar,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onjunctions in modern Chinese and Garo, then compares the Chinese conjunctions “and” and Garo conjunctions, and combin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comparison, analyzes the semantic functions of Chinese and Garo conjunctions, and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文章引用:杨春婷, 成欣怡. 汉语连词“和”、Garo连词比较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3): 512-51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3293

1. 绪论

文章将详细探讨汉语连词“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高育花(1998)指出,“和”是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从实词虚化而来的重要类别,具有丰富的语义功能[1]。学术界对连词界定分类不一,根据连词的功能和语法特征对连词进行了分类,连词主要分为三类[2]。张莹(2010)分为两类:一类以黄伯荣、吴福神、胡裕树、朱德熙、邢福义等为代表,从功能特征出发,如邢福义认为连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连接作用的词;另一类以黎锦熙、张志公、冯春田、杨伯峻、何乐士等为代表,将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相结合,如杨伯峻、何乐士指出连词是在词、词组、分句、句、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并表示各种关系的词。综合已有研究,连词被定义为在短语、句子、句群等句法结构中起连接作用且表示特定句法与逻辑关系的虚词[3]

语义功能研究方面,李瑛(2001)认为连词表示义位间逻辑关系,每个连词有逻辑义位[4]。吕叔湘(1980)提出“和”表示平等联合关系,连接类别或结构相近的并列成分[5]。何振生(2010)强调其联合平等并列关系与实词表义同等重要[6]

连接对象上,邓丽君(2020)认为“和”“and”能连接多个并列结构,可用于连接名词、名词性短语等多种词性成分[7]。肖晶晶(2014)概括出并列结构间有相加和选择关系[8]。马真、陆俭明(2017)指出“和”主要连接名词性词语,特定条件下可连接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胡幸(2024)认为“和”可连接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语,且连接动词、形容词性词语作主语、宾语时有限制,同时使用并列连词“和”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语[9]。对于其能否连接单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吕叔湘(1999)、刘月华(2004)等学者认为并列连词“和”所连接动词和形容词性词语作谓语必须是双音节。

位置方面,邓丽君(2020)提出连接两个并列项时,“和”与“and”在中间,连接三项及以上时在最后两项之间[7]。吕叔湘(1980) [5]、侯学超(1998) [10]、刘月华(2001) [11]、张斌(2001) [12]等认为连接三项以上通常在最后一项用“和”,但邓蓉(2013)认为也可加在前面两项中间[13]

相比之下,Garo语因使用人口少,研究多限于语音方面,语法研究资料稀缺,仅有如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Randy LaPolla、Graham Thurgood 2003)、outline grammar of the garo languages (T.J.KEITH 1874)等资料。本文将基于现有连词“和”研究,对比分析现代汉语“和”与Garo语连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综合运用方法揭示异同,助力语言学研究。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用到了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连词“和”在现代汉语与Garo语这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使用情况,对他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

2.2. 材料来源

本课题主要来源于Graham Thurgood和Randy LaPolla主编的The Sino-Tibetan Language研究中,主要用到的参考书有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及相关论文、期刊。

3. 汉语“和”与Garo语连接成分的对比分析

由上文可知,现代汉语并列连词“和”以及Garo并列连词都有丰富的语义。下文将从连接对象、位置这两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3.1. 连接对象的对比

现代汉语中,“和”不仅可以连接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表示并列关系,还可以在特定语境中表达递进、选择等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在“他不仅聪明,和还很勤奋”中,“和”表达递进关系;而在“你可以选择去北京,和去上海”中,“和”则表达选择关系。

在Garo语中,“和”是常用的并列连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和”不仅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词语或短语,还可以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或从句,还可以表达一种“添加”或“再加上”的含义,当使用“和”连接两个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它暗示着第二个项是在第一个项的基础上添加的。这种用法可以传达一种增加或补充的意义,强调第一个项和第二个项之间的关联和连续性。此外,“和”还可以用于表达一种“同时”或“一起”的含义。当使用“和”连接两个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它暗示着这两个项是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的。这种用法可以传达一种同时性或并存的意义,强调两个项之间的协同关系。例如,ʾo (和)、ʾu (和)、b läng (以及)、be Chronicle (以及)等。

总之,Garo语的连接对象为名词短语、副词和动词组成的简单句,缺乏一个简单的与“and”等价的词,来连接简单的名词、动词以及整个从句。简单的句子包括名词短语、副词和动词,复句由两个或更多简单句组成,一个句子通常会变成主句之前的从句。从属关系由一个动词后缀来表示,其后缀填补了句末动词中时态后缀所占的位置。最常见的是从属后缀为“-e”和“-e-ming”。“-e”用于连接已经完成的动作,通常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e-ming”用于连接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表示动作的延续性。

  • Ang-a nok -chi sok -ang-e, cha´-a-ha. [14]

‘Having arrived at the house, Ite.’

‘到家后,我吃了东西。’

(2) Ang-ni a-bi-tang nam-en neng´-be-e-ming, nok -chi nap -ang -a-ha. [14]

‘My sister,being very tired,went into the house.’

‘我姐姐很累,就回屋去了。’

例句(1),(2)中的“-e”、“-e-ming”作后缀连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

这种从属结构在Garo语中较常见,它们把分开的句子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创造出长句来实现话语统一,像英语独白,其中的句子与“and then”或“so”等短语联系在一起。

(3) Dos ba-ji -o ang-a song -chi sok -ang -a-ha. Sok -ang -e ang-a mi cha´ -e tu-si -a-ha. [14]

‘At ten o’clock I arrived at the villag.Having arrived, I ate rice and slept.’

“十点钟我到了村子。到了之后,我吃了米饭,睡了觉。”

在一组具有更具体含义的从属后缀中,-e包含-o-de‘if’;-o-ba‘although’;-o-sa‘only if’

(4) Bi-a re´ -ba -ja -o-de, ang-a ka-o-nang-be -gen [14]

‘If he doesn´t come I will be very angry.’

‘如果他不来,我会很生气。’

不定式后缀,-na也允许两个动词一起使用。

(5) An’-ching re’-ang -na nang-a. [14]

‘We need to go.’

‘我们得走了。’

3.2. 位置对比

连接并列对象时,汉语连词“和”、Garo连词与并列对象之间排列位置情况也有差异。

现代汉语中,连接两个并列的词或短语时,“和”位于连接对象之间即联系项居中原则。连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对象时,“和”位于最后两个连接对象之间,且前面几项并列词语用顿号隔开,同时“和”一般不重复出现。当并列成分之间属于不同的层次,用“和”表示同一层次。在连接并列对象时,汉语连词“和”与Garo语连接成分的位置也存在差异。现代汉语中,连接两个并列的词或短语时,“和”位于连接对象之间,如例(6)、例(7)所示。

(6) 苹果、香蕉和橙子都是水果。

(7) 我喜欢唱歌、跳舞和看电影。

Garo语中,连接两个分开的句子时,通常通过动词后缀(如“-e”和“-e-ming”)来表示从属关系。例如,在句子“Ang-a nok -chi sok -ang-e, cha´-a-ha”(到家后,我吃了东西)中,后缀“-e”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连接了两个独立的句子。这种从属结构反映了Garo语使用者对时间顺序的认知模式,与汉语中通过连词“和”表达的逻辑关系形成对比。

(8) Ang-a nok -chi sok -ang-e, cha´-a-ha. [14]

‘Having arrived at the house, I ate.’

‘到家后,我吃了东西。’

连接两个分开但连续的句子,可以在完成前一个句子的动词之后形成从属关系如例(8)所示。

(9) Dos ba-ji -o ang-a song -chi sok -ang -a-ha. Sok -ang -e ang-a mi cha´ -e tu-si -a-ha. [14]

‘At ten o’clock I arrived at the village. Having arrived,I ate rice and slept.’

“十点钟我到了村子。到了之后,我吃了米饭,睡了觉。”

该例句中,动词sok-完成一个句子并引入下一个句子。第二句有引言-e从句,后面跟着一个主句。

(10) An’-ching re’-ang -na nang-a. [14]

‘We need to go.’

‘我们得走了。’

不定式后缀,-na,允许两个动词一起使用,两个动词直接相连中间没有符号。

4. 思考

4.1. -e、-e-ming的对比

Garo中从属关系由一个动词后缀表示,其中“-e”和“-e-ming”最常见,同时两者存在连接不同动词的情况,这类动词在英语中被称为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

(11) Ang-a nok -chi sok -ang-e, cha´-a-ha. [14] (“到家后”为过去完成时,用“-e”连接)

‘Having arrived at the house, I ate.’

‘到家后,我吃了东西。’

该例句中“-e”作后缀,连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

(12) Dos ba-ji -o ang-a song -chi sok -ang -a-ha. Sok -ang -e ang-a mi cha´ -e tu-si -a-ha. [14]

‘At ten o’clock I arrived at the village.Having arrived, I ate rice and slept.’

“十点钟我到了村子。到了之后,我吃了米饭,睡了觉。”

该例句中“-e”作后缀,连接从句。

(13) Ang-ni a-bi-tang nam-en neng´-be-e-ming, nok -chi nap -ang -a-ha. [14] (“很累”为持续状态,用“-e-ming”连接)

‘My sister,being very tired,went into the house.’

‘我姐姐很累,就回屋去了。’

该例句中“-e-ming”作后缀,连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

(11)中“到家后”、(12)中“到了之后”为过去完成时,是当时已经结束的动作,“-e”作后缀,连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而(13)中“我姐姐很累”是过去的一种状态,是延续性动词,用“-e-ming”作后缀,连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由此可以判断,虽然“-e”和“-e-ming”都是从属后缀,但是具有一定的区别,即“-e”连接已经结束了的动作,而“-e-ming”连接正在持续的动作或状态。

4.2. Garo中连词“和”合取词和析取词的区别

在Outline grammar of the garo languages (T.J.KEITH 1874) [15]中提及Garo中连词分两类,合取词和析取词。我们就连词“和”中合取词与析取词如何区分进行了探讨。在目前的研究中,Garo语中缺乏一个简单的与“and”等价的词来连接简单名词、简单动词甚至整个从句,所以只能对动词后缀进行分类。

(14) Dos ba-ji -o ang-a song -chi sok -ang -a-ha. Sok -ang -e ang-a mi cha´ -e tu-si -a-ha. [14] (“sok -ang -e”中的“-e”作为合取词连接了两个句子)

‘At ten o’clock I arrived at the village. Having arrived, I ate rice and slept.’

“十点钟我到了村子。到了之后,我吃了米饭,睡了觉。”

该例句中动词sok-完成一个句子并引入下一个句子,第二句有一个简短的引言由“-e”作后缀,连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由Garo和英语句子的对照可知,“sok -ang -e ang-a mi cha´-e tu-si -a-ha.”中“cha´”的动词后缀“-e”就是合取词。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语连词“和”与Garo语连接成分,揭示了两种语言在连词使用上的异同。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Garo语中其他连接成分的语义和语用功能,以及这些成分如何反映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

现代汉语连词按连接成分分连接词与短语、词语或分句、复句分句三类;Garo语连词按语法功能分为并列、从属、转折、因果及其他五类。

通过语义功能对比得出,在连接对象上,汉语“和”连接多种词性的并列结构表示平等联合关系,Garo语连接名词短语、副词和动词组成的简单句。位置方面,汉语连接两个并列项时“和”在中间,连接三个及以上时在最后两项间且前几项用顿号隔开,“和”一般不重复;Garo语连接两个句子形成从属结构时,多数情况下从属关系由动词后缀表示,后缀在从句末尾且置于主句前用逗号隔开。

此外,探究了“-e、-e-ming的对比”和“Garo中连词‘和’合取词和析取词的区别”的问题,我们发现虽然“-e”和“-e-ming”都是从属后缀,但是具有一定的区别,“-e”连接已经结束了的动作,而“-e-ming”连接正在持续的动作或状态。Garo中的动词后缀“-e”是合取词。

参考文献

[1] 高育花. 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研究述评[J]. 古汉语研究, 1998(3): 56-60.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增订6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3] 张莹. 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0.
[4] 李瑛. 语义论[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5]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6] 何振生. 论并列连词“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的表义功能[J]. 语文学刊, 2010(19): 70-71.
[7] 邓丽君. “和”与“and”的功能差异与美国学习者的偏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20.
[8] 肖晶晶. 现代汉语中“和”“与”并列结构的多视角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 胡幸. 对外汉语视角下并列连词“和”的隐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南昌大学, 2024.
[10] 侯学超.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11] 刘月华, 等.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2] 张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13] 邓蓉.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连词“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14] Thurgood, G. and LaPolla, R.J. (2006)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385-400.
[15] Keith, T.J. (1874) Outline Grammar of the Garo Languages. Baptist Mission Press,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