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美的集团审计创新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Audi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dea Gr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摘要: 当今时代,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显著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模式与竞争格局,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深刻变革。本文以美的集团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在其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首先,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产业、高效优质、绿色可持续等多维度的内涵与特征,介绍其发展历程,明确其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接着,深入剖析美的集团的审计现状,揭示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展示美的集团在审计领域的创新举措,使审计深度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全过程。这些创新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为美的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最后,对未来新质生产力与公司审计的融合发展进行展望,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Abstract: In today’s era,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the operation mode and competition patter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internal audit of enterprises is also facing profound changes. This paper takes Midea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eep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its audit work. First of all, it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integrating industry, high efficiency and quality, green and sustainable, introduce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larified its important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The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Midea Group audit status quo, reveals the traditional audit mode of many problems, on this basis, a comprehensive display of Midea Group in the field of audit innovation measures, so that audit deeply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ese innovative practice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providing a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idea Group. Finally, th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integr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rporate audit is carried out. It is necessary to cope with the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s.
文章引用:贾思聪.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美的集团审计创新发展研究[J]. 国际会计前沿, 2025, 14(2): 137-144.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5.142018

1. 引言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并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1]。”这为新时代加快创新工作提供科学指引,也为公司提升治理水平提供方案。

由于传统公司审计模式在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业务变革时渐显疲态,效率瓶颈、方法局限、价值创造不足等问题凸显,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新质生产力在美的集团审计中的应用路径,不仅有助于拓展审计理论边界,更能为企业提供优化审计效能、提升治理水平的有效方案,助力其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新质生产力概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以下将具体介绍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内容。

2.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区别于现有生产力的全新生产力形态。

现有生产力理论侧重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相互配合[2],共同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强调各要素在传统生产框架下的协同运作,以满足人类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

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来看,一是聚焦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旨在突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面临的技术短板,打破西方制约,抢占新的产业赛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核心内涵[3]。从“质”的角度强调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凭借关键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强动力[4],本质是创新驱动,关键在于技术突破,并与生产要素结合应用,产生强大创新动力,实现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2.2.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出,企业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5]。其特征可分为以下四点。

2.2.1. 科技创新核心性

创新理论(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在提升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6]。科技创新贯穿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发展与成熟全过程,从基础理论的突破到关键技术的攻关,再到应用场景的拓展,持续为生产力跃升提供动力。

2.2.2. 产业融合多元性

打破传统产业壁垒,新质生产力促进不同产业间的深度渗透与交叉融合,催生出众多新兴业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融合衍生出智能制造等新模式,实现了资源的跨产业优化配置,拓宽企业业务边界与市场空间,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增长点,提升整体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2.2.3. 高效优质协同性

借助先进技术与创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兼顾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流程不仅加速生产进程,还通过精准控制、实时监测等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实现生产效率与质量效益的良性互动。

2.2.4. 绿色发展可持续性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优先采用清洁能源、绿色材料与环保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排放,实现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3.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生产力总体上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演进态势,伴随着人类不同的经济阶段与科技周期,不同时代迸发出对当时社会阶段典型生产要素的突破与改良,从这一层面来讲,每个阶段都是当时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质生产力[7]

(1) 手工生产力:18世纪中叶之前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农业为主体,逐渐出现手工业。这一阶段的劳动对象为自然界和大多数经过劳动加工的物质,如石头、铜、铁,也有风力和水力。

(2) 机器生产力: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主要能源为蒸汽动力和电,劳动对象为用于产生动力的各种能源装置,主要是机器,促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分工形式得到大幅拓展[7]

技术创新引致生产力大幅提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由蒸汽动力和电力技术的带动,加之以煤、铁为经济生产原料的生产力发展,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持续演进,以工业研究与实验室开发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实现经济持续繁荣[7]

(3) 科学生产力:20世纪中叶至今

主要为信息时代,除了用于产生动力,如电、新能源的各种能源装置和机器,也包括第二、三产业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新的技术体系即电子技术体系形成,数字经济作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8]

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质态,以开发利用数据为主要生产方式,注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在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才能充分发挥出新质生产力的促进力量。

3. 美的集团审计现状及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下将从美的集团审计现状和传统审计模式中,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3.1. 审计现状

美的集团构建了独立且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其组织架构呈多层级、网络化布局。集团审计部直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负责制定审计战略、规划与标准,统筹协调全集团审计资源。各事业部及子公司设立相应审计团队,接受集团审计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开展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工作[9],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审计工作网络,全方位覆盖集团各层级活动,保障企业稳健运营。

3.2. 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审计效率低

传统审计靠人工从纸质文档和电子系统收集数据。美的集团业务范围广,产品线、部门和分支机构众多,数据来源分散,如财务数据来自各地财务系统,生产数据存储于各工厂生产管理系统。人工收集不仅工作量大、易出错,还需大量时间核对整理。

3.2.2. 审计数据质量低

传统审计数据主要来自财务和部分业务系统,如会计凭证、账簿及简单的销售、采购记录。对美的集团这类多元化企业而言,这些数据无法满足审计需求。比如评估产品质量风险时,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在传统审计模式下难以整合。而且,数据收集和更新不及时,存在滞后性。在审计库存管理时,财务系统的库存数据可能无法及时反映实际库存变动,导致审计人员判断失误。

3.2.3. 缺乏与企业战略的紧密联系

传统审计工作与企业战略结合不紧密。制定审计计划时,未充分考虑企业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审计结果反馈也未有效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审计报告多是罗列问题,未将问题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挂钩,管理层制定战略调整措施时,难以直接利用审计成果优化决策。

综上,正是由于公司传统审计模式存在不足,所以要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在公司审计中的应用路径,以优化公司审计效能、提升治理水平。

4. 新质生产力下美的集团审计的创新发展分析

以下将从技术赋能、人才驱动和审计成效具体阐述美的集团审计创新发展。

4.1. 技术赋能:先进审计工具的引入与整合

4.1.1. AIGC在审计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4.0的脚步逼近,AIGC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悄然成为制造业创新转型的重要引擎。具体到实践中,AIGC通过算法模型对内部知识进行解析、推理,拉通事业部、导购、工程师、客户,实现To B向To C、“知识问答”向“场景交互”的演变。目前准确率80%,相当于具备1年工作经验的运营人员水平,极大地提升企业对市场趋势动态的掌控力。

美的集团引入了AIGC技术,用于处理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文档。比如合同审查,合同里边有报价,有赔偿,有很多条款,这些条款原来需要大量的律师去审核,现在可以通过AIGC先审一遍,有问题就提示,因此,AIGC可以快速识别出合同中的风险点和不合规条款。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合同审查的效率,还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满足了新质生产力对高效生产的要求。同时,通过对审计流程的优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从而有效保障了审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审计信息,支持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制定和风险防控。

4.1.2. 引入RPA技术

美的集团利用RPA技术自动从多个数据源提取数据,生成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提高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RPA可帮助美的自动生成采购订单,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跟踪订单状态。还能实时监控库存水平,自动生成补货订单,优化库存管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库存的合理控制。

在财务审计上,RPA可自动执行数据核对、凭证检查、账龄分析等常规审计任务,快速遍历大量财务数据,发现异常和潜在风险点,及时提醒审计人员深入调查。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财务数据,RPA能助力美的集团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提前预测财务风险,采取防控措施,保障财务安全。

在效率提升和质量保障方面,RPA与新质生产力联系紧密。它自动化执行常规审计任务,缩短审计周期,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满足管理层对财务信息时效性的需求,契合新质生产力的高效性,优化审计资源配置,让审计人员专注于复杂问题分析和风险深度挖掘。同时,RPA精准的数据处理和稳定的操作性能降低人为错误概率,提升审计质量,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助力企业科学决策。

在风险防控和战略支持方面,RPA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它持续收集和分析财务数据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和潜在风险点,借助智能化技术转化为直观的风险预警信号,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使美的集团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业务变革中稳健发展。

4.1.3. 移动审计与云审计平台的搭建

美的集团搭建了移动审计与云审计平台,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数字化和远程化。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审计工作,实时上传审计证据和报告[10]。同时,云审计平台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协作工具,使得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例如,在一次跨地区的专项审计中,美的集团利用移动审计与云审计平台,实现了审计团队之间的无缝协作和实时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在美的集团的移动审计与云审计平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和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坚实支撑。云审计平台整合了美的集团全业务链条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供应链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以及市场数据等,打破了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现象,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11]

4.2. 人才驱动:审计人才队伍的转型与升级

美的集团着眼于新质生产力对审计人才能力的多元需求,实施复合型审计人才战略。一方面,加大外部引进力度,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领先企业等广泛招募既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分析、风险管理、行业技术等跨学科知识技能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完善内部培养体系,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定制专属培训课程,涵盖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技术原理、行业前沿技术解读等前沿知识领域,并通过轮岗交流、项目实践、导师制等多元化培养方式,助力审计人员积累实践经验,加速知识技能的转化与应用。

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包括线上课程、线下培训、案例分享、专家指导四种,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打造一支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为审计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在数字化人才认证方面,分为个人认证和团队认证。其中,个人认证遵循从“会看(看懂数据)、会用(用好数据)到能解决重大业务问题”的原则设置了3个等级,最高等级为3级。团队认证则以体现各单位数字化能力覆盖程度为原则,共分4个等级,认证形式为举行现场答辩,由数据委员会成员评审,评估维度包含数字化人才占比、数字化产品与应用的覆盖与渗透、业务数字化实践深度等。

得到专业培训,经过评估认证,并在工作中日复一日看数、用数之后,员工慢慢形成数字思维,长期发挥数字思维,不仅有助于降本增效,还有利于创新、创造。

4.3. 美的集团审计成效

4.3.1. 效率提升

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的审计数据,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从中迅速提取关键信息并深入分析,极大地缩短了传统审计中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时间。

AI可自动化执行一些重复性高、耗时费力的审计工作,如数据采集、分类、初步分析等,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减少了人为错误,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整体效率[12]

4.3.2. 效果增强

大数据技术结合AI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构建风险评估模型,能够精准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异常交易和内部控制缺陷,提前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使审计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预防性。

通过多源数据整合、舞弊全景画像构建、舞弊行为图谱分析等功能,对企业人、财、物等各类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梳理和分析,能快速发现目标对象的违规行为,甄别能力可达到资深监察专家的水平,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核查成本。

4.3.2. 决策优化

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审计平台,能够整合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极具价值的决策信息,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营策略、防范各类风险[13],实现了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决策的高效转化[14]

通过对审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洞察,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拓展、投资决策等提供有力支持,使审计工作从传统的合规性审查向战略咨询、价值创造等更高层次的职能转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5. 新质生产力下公司审计的发展策略建议

以下将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提出公司审计发展具体的建议。

5.1. 持续优化业务流程与技术适配性

对现有的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出与AIGC技术应用不匹配的环节和流程,结合AIGC技术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例如,重新设计审计证据收集流程,充分利用AIGC技术的数据分析能力,实现证据的自动化采集和筛选[15]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审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与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和流通。同时,确保技术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功能升级和优化,更好地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

5.2.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审计人员的不同技术水平和业务需求,开展定制化的培训课程,包括AIGC技术基础知识、数据分析技能、编程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内部培训讲座、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审计人员的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积极引进具有AIGC技术背景和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审计团队力量。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和专业毕业生加入美的集团审计团队,为企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5.3. 推动审计思维与文化变革

开展审计思维转变培训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模拟项目等方式,向审计人员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新的审计理念和思维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方法[16]。同时,加强对AIGC技术应用的宣传推广,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变革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积极接受新技术的审计文化氛围。

5.4. 美的绿色工业与审计结合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诸多国家全力推动生产制造方式的绿色革命。在此背景下,美的集团在绿色战略牵引下,踏上了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征途。近年来,美的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绿色物流”以及“低碳园区”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先进实践与方法论,成功推动了智慧工业向绿色工业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

绿色可持续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美的绿色工业审计的核心价值导向。审计工作紧密围绕企业的绿色发展目标,如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履行情况、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提升、有害废弃物的减排目标实现等,对绿色工业项目和运营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与评估。推动绿色工业向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迈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为新质生产力在绿色工业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引领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6. 结论

本文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概述,指出美的集团审计现状与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质生产力在美的集团审计中的应用与发展,展现其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成效。

美的集团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如AIGC、RPA,同时构建智能化审计平台,实现海量数据深度挖掘与精准分析,提升审计效率,缩短工作流程,增强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上,美的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团队,为审计工作提供智力保障。美的集团的实践成果丰硕,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但新质生产力在审计领域应用仍面临技术安全、人才短缺等挑战。企业需关注技术趋势,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推动审计思维与文化变革,优化审计业务流程与技术适配性,关注绿色工业与审计结合,释放新质生产力潜力,推动审计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未来,新质生产力与审计融合将更深入,有望取得更多创新突破,为企业治理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佑林. 人文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5(5): 1-9.
[2] 任保平, 王子月.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7(6): 23-30.
[3] 刘朝煜, 周之瀚, 黄桂田. 竞争环境、制造业创新与集约化生产[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43(6): 13-32.
[4] 刘天琦, 王艺婷. 双循环视域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新路径[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8-57.
[5] 林昌华, 陈明三. 民营企业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24(1): 82-87.
[6] 陈冬梅, 王俐珍, 陈安霓. 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J]. 管理世界, 2020, 36(5): 220-236+20.
[7] 李曦辉, 陈景昭, 徐蕾.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价值[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 26(6): 3-17.
[8] 朱晓满, 王伊攀. 数字基建、产业链竞争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 44(8): 55-73.
[9] 孙娜. 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 中国市场, 2020(12): 144+170.
[10] 吴悠. 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11] 曲凯, 周洁, 阴璐璐.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监测平台设计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23, 49(5): 63-67.
[12] 李结艳. F公司供应链绿色升级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13] 赵婧.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数据的新特点[J]. 财会月刊, 2014(21): 105-108.
[14] 马秀君. 企业风险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J]. 特区经济, 2015(6): 151-153.
[15] 程龙茜.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究[J]. 中国农业会计, 2023, 33(20): 67-69.
[16] 黄太华.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8): 156+158.